![新疆克拉玛依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模拟物理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34477/0-17369867832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模拟物理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34477/0-17369867832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模拟物理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34477/0-17369867833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克拉玛依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模拟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克拉玛依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模拟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现象和应用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是( )
A. 海边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区小B. 空调房间里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
C. 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 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答案】B
【解析】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空调房间里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这是水汽化变成水蒸气,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暖气设备用水供暖,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①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汽化吸热。
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是解决此题用到的主要知识,同时,还要分辨夏天洒水降温和用水做冷却剂的不同。
2.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图甲:古代,人们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B. 图乙:向瓶内打气,几次之后,瓶塞跳起
C. 图丙:用热水袋来取暖,人们会感到温暖D. 图丁:迅速下压活塞,脱脂棉会燃烧起来
【答案】C
【解析】解:A、钻木取火时钻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使用热水袋取暖,手从热水袋吸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
D、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时,筒内棉花燃烧起来,故D错误。
故选:C。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改变内能的方式以及应用。
3.如图所示,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后变成高温“火球”。下列选项与之内能改变方式相同的是( )
A. 滑梯上下滑时臀部发热
B. 用炉火将壶中的水烧开
C. 鸡蛋在锅里加热煮熟
D. 冬日下被子晒得热乎乎
【答案】A
【解析】解:“火球”的形成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形成的,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A.滑梯上下滑时臀部发热,克服摩擦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正确;
BCD.用炉火将壶中的水烧开、鸡蛋在锅里加热煮熟、冬日下被子晒得热乎乎都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CD错误。
故选:A。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二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改变内能方法的掌握,对做功和热传递实质的了解,难度不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和乙互相排斥,丙和甲相互吸引,则( )
A. 乙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B. 乙带负电,丙一定不带电
C. 乙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D. 乙带正电,丙可能带正电
【答案】C
【解析】解:由题知,甲、乙、丙为三个轻质小球,甲带正电;图中甲与乙相互排斥,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乙也带正电;甲与丙相互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且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C正确。
故选:C。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且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据此判断乙、丙的带电情况。
本题考查了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注意题干中没有说明轻质小球是带电体,且很容易漏掉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这种情况。
5.下列四组物体中,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
A. 碳棒、人体、大地B. 陶瓷、干木、塑料C. 水银、铜丝、空气D. 大地、人体、陶瓷
【答案】B
【解析】解:A、碳棒、人体、大地容易导电,是导体,不符合题意.
B、陶瓷、干木、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符合题意.
C、水银、铜丝容易导电,是导体;空气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D、大地、人体容易导电,是导体;陶瓷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空气、玻璃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在条件变化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导体和绝缘体不要死记硬背要根据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什么来导电,用什么来绝缘来记忆,效果比较好.
6.下列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B. 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
C. 电路中电流小是因为电阻大D. 某导体电阻随通过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A
【解析】解:A、电压是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故A正确;
B、电路中有电压不一定电流,还要有闭合的回路,故B错误;
C、没有说明前提条件,当电压一定时电流小是因为电阻大,故C错误;
D、电阻不会因为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改变而改变,不受电流电压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电压),二是闭合电路,据此分析判断;
(2)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电流的大小无关。
本题考查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电阻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目。
7.如图所示为家用电饭锅,与它有关的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800W
B. 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V
C.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01A
D. 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为1J
【答案】A
【解析】解:AB、电饭锅属于功率较大的用电器,额定功率在800W左右,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故A符合实际、B不符合实际;
C、由P=UI可得,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PU=800W220V≈3.6A,故C不符合实际;
D、由P=Wt可得,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W=Pt=800W×3600s=2.88×106J,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8.将“3V,3W”和“6V,3W”的两只灯泡L1和L2串联后接在9V的电源两端,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 )
A. 两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
B. 两个灯泡发光时,灯泡L2比灯泡L1亮一些
C. 灯L1的电阻大于灯L2的电阻
D. 两灯发光时,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1.5A
【答案】B
【解析】解:将“3V,3W”和“6V,3W”的两只灯泡L1和L2串联后接在9V的电源两端,
C、灯泡L1的电阻:R1=U12P1=(3V)23W=3Ω,L2的电阻R2=U22P2=(6V)23W=12Ω,比较可知灯L1的电阻小于灯L2的电阻,故C错误;
B、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灯L1的电阻小于灯L2的电阻,由P=I2R可知灯L1的实际功率小于灯L2的实际功率,所以两个灯泡发光时,灯泡L2比灯泡L1亮一些,故B正确;
D、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灯发光时电路中通过的电流I'=U'R总=9V3Ω+12Ω=0.6A,故D错误,
A.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L1两端的电压为U1'=I'R1=0.6A×3Ω=1.8V,所以灯L1不是正常发光,
L2两端的电压为U2'=I'R2=0.6A×12Ω=7.2V,所以L2不是正常发光,故A错误。
故选:B。
(1)将“3V,3W”和“6V,3W”的两只灯泡L1和L2串联后接在9V的电源两端,根据R=U2P分别计算灯泡L1、L2的电阻;
(2)根据串联电路电路特点结合P=I2R比较灯L1的实际功率与灯L2的实际功率的大小,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
(3)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计算两灯发光时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根据U=IR计算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灯泡正常发光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进一步判断灯泡是否正常发光。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电功率公式、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知道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3.8V,关于电路说法正确的是( )
A. 灯L1和灯L2是并联的
B. 灯L1两端的电压是3.8V
C. 灯L2两端的电压是3.8V
D. 电压表测灯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
【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当S闭合时,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正极→L1→S→L2→负极,所以L1与L2串联,故A错误;
BD、电压表测量灯泡L1两端电压,所以灯L1两端的电压为U1=3.8V,故B正确,D错误;
C、已知电源电压为6V,因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灯L2两端的电压:
U2=U-U1=6V-3.8V=2.2V,故C错误。
故选:B。
(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经过各用电器从正极回到电源负极;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分别经过各用电器从电源正极回到负极;
(2)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1两端,据此可知灯L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求出灯L2两端的电压。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明确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是关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0.小明总是随手关闭家里不必要使用的电灯等家用电器.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家庭电路里变大的物理量是( )
A. 总电阻B. 总电流C. 总电压D. 总功率
【答案】A
【解析】解: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因家庭电路的电压不变,
所以,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总电压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因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所以,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电路的总功率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由P=UI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由I=UR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且家庭电路的电压不变,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时电路总功率变小,根据P=UI可知总电流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总电阻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要注意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且家庭电路的电压不变.
11.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三脚插头,较长的脚与该用电器的外壳相连
B. 用测电笔检查电路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C. 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与该用电器并联
D. 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跳闸了,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答案】A
【解析】解:A、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金属外壳一定要通过三角插头接地,以防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故A正确;
B、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否则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故答案B错误。
C、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与该用电器串联,故C错误;
D、空气开关跳闸的基本原因是:所带负荷超限了。一般情况是:短路或负荷过重。故D错误;
故选:A。
(1)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使用三脚插头,其中较长的脚与该用电器的外壳相连,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2)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有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3)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和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
(4)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接入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以及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12.如图所示,为某校门口的门禁系统。进出校门采用面部识别或保安遥控两种方式,都可以使电动机工作而打开门锁,面部识别和保安遥控相当于开关。下列设计电路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可以采用面部识别、保安遥控方式使电动机M工作而打开门锁,这说明两个开关工作时互不影响,是并联的,且电动机M位于干路,由电路图可知,选项B正确。
故选:B。
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电动机的连接方式,然后选出正确的电路图。
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根据题意得出两开关的连接方式和电动机的位置是关键。
13.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像,下列选项对图像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 当乙两端的电压为2.5V时,其阻值为10Ω
B. 甲是一个定值电阻,阻值为10Ω
C. 将甲和乙串联,若电路中电流为0.3A,则电源电压为2.5V
D. 将甲和乙并联,若电源电压为1V,则干路中的电流为0.6A
【答案】D
【解析】解:A.当乙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乙的电流为0.5A,其阻值为
R1=U1I1=Ω,
故A错误;
B.甲的I-U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甲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甲是定值电阻,当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6A,则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其阻值为
R甲=U甲I甲=3V0.6A=5Ω,
故B错误;
C.由图像可以看出,当电路电流为0.3A时,甲两端的电压为1.5V,乙两端的电压大于0.5V且小于1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电源电压为U=U甲'+U乙',此时电源电压大于2V且小于2.5V,
故C错误;
D.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两端的电压为1V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2A,通过乙的电流为0.4A,所以干路中的电流为
I=I甲'+I乙'=0.2A+0.4A=0.6A,
故D正确。
故选:D。
(1)根据图像读出乙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其阻值;
(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根据图像读出一组数据,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甲的阻值;
(3)由图像得出当电路电流为0.3A时甲、乙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算出电源电压;
(4)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两端的电压为1V时通过它们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大小。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
14.甲、乙两个小灯泡上分别标有“6V 3W”和“3V 1.5W”字样,把它们按不同方式接入不同电路中(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把它们并联在3V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
B. 若把它们并联在3V电路中,两灯亮度相同
C. 若把它们串联在9V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
D. 若把它们串联在9V电路中,两灯亮度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由P=UI可得,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为:
I甲=P甲U甲=3W6V=0.5A,
I乙=P乙U乙=1.5W3V=0.5A,
由I=UR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甲=U甲I甲=6V0.5A=12Ω,
R乙=U乙I乙=3V0.5A=6Ω。
AB、两灯泡并联在3V电路中时,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发光,
所以,只有乙灯泡能正常发光,其实际功率为P乙实=P乙=2W;
甲灯泡不能正常发光,其实际功率为P甲实=U实2R甲=(3V)212Ω=0.75W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克拉玛依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克拉玛依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物理][期末]新疆克拉玛依市白咸滩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共2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