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必修五考点对接: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 语文 人教版 (新课标) 必修五考点对接: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 课件,共23页。
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12考点对接 —考题印证 —分析科技说明文的语言特色3技法汇总 —从两个角度分析科普文语言特色一道高考真题验证科普文语言特色的考点 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对接 从语言的角度看,科技说明文强调用语的准确性、分寸性,来不得半点模棱含糊。同时,也有艺术性的特点,其语言特点是多用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且某些文章具有口语特点。 考题印证 (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 ..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元——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 .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 .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题目]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绝妙的错误》一文,为了科学地介绍有关 DNA的知识,当然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引用确凿的事实、具体的数字和某些科学术语来说明问题,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基调是平实的、质朴的、严密的,表述主要得用说明的方法。但这不等于说科普文就要排斥文艺手法的运用。恰恰相反,“质而无文,行之不远”,为了科学知识得以更好地传播,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科普作家在不“以文害质”,即不影响科学知识准确性的前提下,对文艺手法也格外青睐。在平实的说明中穿插了生动的描写,在科学的介绍里交织进形象化的语言,这是《绝妙的错误》一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它以“绝妙的错误”为题,艺术的气息就十分浓郁。它既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诗意盎然,给人一种醒目的美感,含孕着令人必读的诱惑力。“惨淡经营”中的“惨淡”是苦费心思的意思,“经营”指筹划,该成语常用于指创业的艰辛,用在文中就形象地写出了DNA艰难复杂的发展过程,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白搭”是方言,是没有用,白费劲的意思,在这里就很通俗而明确地表达了DNA的内在机制是人类所无法设计的;“玩意儿”其中一个意思是小摆设、玩具,或有趣的事物,也泛指东西,“玩意儿”一词极富口语化的特色,能让读者在轻松诙谐中开始思考到DNA发展过程中的“绝妙的错误”,充满了趣味。“让进”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表述核苷酸的“旁移”和新元素的“加入”,形象、简明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复杂而深奥的突变。 答案:“惨淡经营”属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对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抓住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可分为生动形象、口语化。) 技法汇总 如何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 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要注意两点。 首先,注意文体特点。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 其次,有引有析,述评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赏析关键语句。可结合语境分析词句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效果;可从词句采用的修辞手法入手,举出典型例句,分析其意义和艺术效果;可结合文旨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2)辨明修辞手法的种类,选择最能体现文本主要语言特色的语句深入分析,并理解其意义与作用。在分析语言时,选择例句必须典型,分析要有理有据,力求避免空洞浮泛。 如:“惨淡经营”中的“惨淡”是苦费心思的意思,“经营”指筹划,该成语常用于指创业的艰辛,用在文中就形象地写出了DNA艰难复杂的发展过程,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