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4 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解析版)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4  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解析版)第1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4  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解析版)第2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4  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4 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4 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解析版),共46页。
    TOC \ "1-2" \h \u \l "_Tc6106" Part01 考点过关练 PAGEREF _Tc6106 \h 1
    \l "_Tc14173" 考点01 海陆分布 PAGEREF _Tc14173 \h 1
    \l "_Tc17858" 考点02 七大洲和四大洋【高频考点】 PAGEREF _Tc17858 \h 2
    \l "_Tc22450" 考点03 世界的地形 PAGEREF _Tc22450 \h 2
    \l "_Tc7862" 考点04 海陆变迁与大陆漂移学说 PAGEREF _Tc7862 \h 3
    \l "_Tc17858" 考点05 板块构造学说【高频考点】 PAGEREF _Tc17858 \h 2
    \l "_Tc7862" 考点06 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022年版课标新增】 PAGEREF _Tc7862 \h 3
    part02 \l "_Tc15772" 真题实战练 PAGEREF _Tc15772 \h 4
    part03 \l "_Tc15196" 重难创新练 PAGEREF _Tc15196 \h 5
    考点01 海陆分布
    读海洋与陆地在南、北、东、西半球所占比例表,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是( )
    A.3:7B.2:8C.8:2D.7:3
    2.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任意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C.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任意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陆地面积都大于海洋面积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陆地主要分布在( )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答案】1.D 2.B 3.C
    【解析】1.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干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29%,概括的说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综上所述,全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是7:3,故选D。
    2.解析表中信息可知: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A错误;任意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B正确;南半球海洋大于陆地面积,C错误;任意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D错误。故选B。
    3.解析表中信息可知: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故选C。
    图为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 )
    A.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B.低纬度地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C.北半球的陆地面积随着纬度增高逐渐增加D.北极点附近是陆地,南极点附近是海洋
    5.世界的陆地与海洋面积比约为( )
    A.1:1B.7:3C.3:7D.2:1
    【答案】4.B 5.C
    【解析】4.南极附近是南极洲,为白色区域。北极附近是北冰洋,为灰色区域,D错误。所以可以判定,甲代表的是陆地,乙代表的是海洋,A错误。南北纬30度之间,为低纬度地区,由图可知,灰色区域大于白色区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B正确。读图可知北半球陆地面积随纬度增高先增后减,C错误。故选B。
    5.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考点02 七大洲和四大洋【高频考点】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人类首次环球航行,1522年9月船队返回西班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
    A.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7.图中模拟最近环球航行路线中,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英吉利海峡—非洲、欧洲分界线B.②—白令海峡—亚洲、非洲分界线
    C.③—苏伊士运河—亚洲、大洋洲分界线D.④—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
    【答案】6.B 7.D
    【解析】6.读图可知,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中,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由图中可知,①—直布罗陀海峡—非洲、欧洲分界线 ,A错误;②—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分界线,B错误; ③—马六甲海峡,C错误;④—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D正确。故选D。
    读“东西半球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半球B.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半球
    C.地球上大约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D.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周围是海洋
    9.有关大洲、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B.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
    C.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D.非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10.下图中有关大洲、大洋的分布,描述错误的是( )
    A.与亚洲大陆相连的大陆是非洲大陆
    B.环印度洋的大洲是南极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C.赤道穿过的大陆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D.四大洋中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答案】8.C 9.B 10.A
    【解析】8.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南半球,A错误;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B错误;地球上大约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C正确;北极周围是北冰洋,南极周围是南极洲,D错误;故选C。
    9.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A错误;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B正确;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C错误;非洲地跨南北半球,D错误;故选B。
    10.与亚洲大陆相连的大陆是欧洲,A错误;环印度洋的大洲是南极洲、非洲、亚洲、大洋洲,B正确;赤道穿过的大陆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C正确;四大洋中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D正确;故选A。
    考点03 世界的地形
    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海底地形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的是( )
    A.大陆架B.大陆坡C.大洋中脊D.海沟
    12.海洋底部最深的部位和靠近大陆的部位分别是( )
    A.大陆架、大陆坡B.大洋盆地、海沟
    C.海沟、大陆架D.大洋盆地、大洋中脊
    【答案】11.C 12.C
    【解析】11.海底地形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的是大洋中脊,是受到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排除ABD。故选C。
    12.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海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靠近大陆的部位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排除ABD,故选C。
    读下侧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数字与名称对应不正确的是( )
    A.①——大陆架B.②——大陆坡C.③——洋盆D.④——大洋中脊
    14.海底地形中,埋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的部位是( )
    A.①B.②C.③D.④
    15.天气炎热时,人们到海中游泳、嬉戏的部位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3.C 14.A 15.A
    【解析】13.由图可知,图中①处是海洋中最浅的大陆架;②是比大陆架更深的大陆坡;③处是海底中很深且狭窄的海沟;④是海底中凸起来的大洋中脊,故选C。
    14.海底地形中,海洋资源分布最丰富的海区是①表示的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多是由陆地和浅海处的生物遗体被埋藏在海底,经过长时间演变而成的,大陆架离陆地最近,也是海洋中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故选A。
    15.如果天然炎热时,人们到海中游泳、嬉戏的部分是①表示的大陆架,该处离陆地最近,是海洋中最浅的部分,其余海底部分过深,不适合游泳,故选A。
    考点04 海陆变迁与大陆漂移学说
    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完成下面小题。
    16.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
    A.鱼龙曾经生活在陆地B.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
    C.人类把化石带到陆地D.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
    17.能反映西藏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词语是( )
    A.愚公移山B.刻舟求剑C.沧海桑田D.精卫填海
    18.造成西藏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季节变化C.风力堆积D.流水侵蚀
    【答案】16.B 17.C 18.A
    【解析】16.鱼龙是一种海洋生物,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B正确,故选B。
    17.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的词语是沧海桑田,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为沧海,C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18.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西藏所处的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A正确;季节变化、风力堆积、流水侵蚀不会造成海陆变迁,BCD项错误。故选A。
    读下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
    A.北美洲、非洲、太平洋B.南美洲、非洲、大西洋
    C.南美洲、非洲、太平洋D.非洲、南美洲、大西洋
    20.图中两个大洲都有海牛和鸵鸟的可能原因是( )
    A.①②两大陆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
    B.人类活动带到两个大洲
    C.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D.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答案】19.B 20.A
    【解析】19.据图解析可知,图中①为南美洲,②为非洲,③为大西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读图可得,①为南美洲,②为非洲,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这两种动物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说明②非洲大陆和①南美大陆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漂移分离而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考点05 板块构造学说【高频考点】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扩大的是( )
    A.太平洋B.印度洋C.地中海D.红海
    22.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B.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D.太平洋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答案】21.D 22.B
    【解析】21.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扩大的是红海,因为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所以还在不断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及富士山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富士山地处( )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2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①处青藏高原海拔不断升高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②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运动,③处澳大利亚多地震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④处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25.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海洋B.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C.亚欧板块即为亚欧大陆D.大西洋面积将不断变大
    26.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室外活动时迅速跑到楼里面B.在高楼内时立即乘电梯下楼
    C.在高楼内立即躲到坚固物体下面D.在公路上时立即乘汽车逃命
    【答案】23.D 24.B 25.D 26.C
    【解析】23.富士山地处位于亚洲东部,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这里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A错误。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作用下,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B正确。澳大利亚处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C错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使得红海面积不断扩大,D错误。故选B。
    25.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板块张裂形成海洋,亚洲板块不是亚洲大陆,大西洋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相互分离,所以面积不断扩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当地震发生时,在室外活动时应跑到空旷地带,不能跑到室内,A错误;当地震发生时不能乘电梯,B错误;在高楼内立即躲到坚固物体下面,C正确;在公路上应停车跑到空旷地带,D错误。故选C。
    考点06 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022年版课标新增】
    2022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图为中国海洋资源示意图和2021年中国海洋水产品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可以为人类提供( )
    ①生物资源②森林资源③矿产资源④潮汐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8.中国海洋水产品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 )
    A.鱼类B.虾蟹类C.藻类D.贝类
    29.有利于盐场建设的气候条件是( )
    ①气温高②光照强③降水少④湿度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0.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大量砍伐红树林,发展水产养殖②工业污水达标处理才可排放入海
    ③大规模填海造陆,开展城市建设④休渔期禁止捕鱼,修复渔类资源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27.D 28.D 29.A 30.C
    【解析】27.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海洋可以为我们人类提供包括能量资源(如潮汐能)、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不能提供森林资源,故①③④正确,故选D。
    28.读图可知,中国海洋水产品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贝类,占45.75%,将近占了海产的一半,其次是鱼类。故选D。
    29.有利于盐场建设的有利气候条件气温高,蒸发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利于晒盐,而湿度大不利于晒盐。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
    30.目前我国海洋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大量砍伐红树林会破坏沿海滩涂地区的环境;工业污水达标后排放入海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大规模填海造陆都是不可取的;合适的做法是禁止在休渔期捕鱼。故②④正确,故选C。
    今年(2020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为可持续海洋创新”。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旨在提醒人们海洋和海洋资源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 )
    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
    32.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它位于( )
    A.日本东海岸附近B.菲律宾东海岸附近
    C.澳大利亚西海岸附近D.德雷克海峡附近
    33.据探测,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人造物——塑料袋和糖果包装纸。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
    B.海洋环境对我们人类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禁止一切海洋开发
    C.深海离我们生活很远,不必重视海洋污染
    D.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重视海洋污染,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31.C 32.B 33.D
    【解析】31.太平洋面积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体最深的大洋。故选C。
    32.马里亚纳海沟又名玛利亚娜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黄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水深-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故选B。
    33.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人造物——塑料袋和糖果包装纸,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这也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更应重视海洋污染,共同保护海洋环境,守护地球家园。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一、选择题
    (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下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此完成下面小题。
    1.“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D.海洋陆地均不相连
    2.关于“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热带海域航行B.跨越了东、西、南、北半球
    C.只在东半球海域航行D.穿越了南极大陆和北冰洋
    3.通过“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并结合海陆分布知识可以得出( )
    A.大西洋是全球的中心B.北半球以陆地为主
    C.南半球以海洋为主D.南极大陆面积最大
    【答案】1.B 2.B 3.C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大陆之间不相连,而地球上广大的水域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A错误,B正确;陆地不相连但海洋相连,C、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B项。
    2.读图可知,“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经过寒、温、热三带海域,A错误;此航行路线跨越了东、西、南、北半球,B正确,C错误;此航行路线到达了南极,但没有穿越南极大陆和北冰洋,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B项。
    3.通过“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广大的水域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地球是一个球体,大西洋不是全球中心,A错;南北半球都以海洋为主,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南半球大,B错,C对;亚欧大陆面积最大,D错。故选C项。
    (2023·甘肃·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②纬度最高的是欧洲③面积最大的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⑤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非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
    5.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西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D.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答案】4.C 5.D
    【解析】4.读图可知,赤道穿越非洲中部,非洲地跨南北半球,①正确。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②错误。面积最大的是亚洲, 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③错误。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④正确。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非洲,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⑤正确。①④⑤正确,故选C。
    5.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一种等积投影地图,该地图就像剥开的橘瓣,它可以使整个地球的变形最小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估计,地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
    A.5:5B.6:4C.7:3D.8:2
    7.在甲地最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
    A.B.C.D.
    【答案】6.C 7.B
    【解析】6.据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海陆面积比约为7:3,故选C。
    7.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极洲。A是长角羚,主要分布在非洲和阿拉伯的沙漠和干燥的平原地区,A不符合题意;B是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洲,B符合题意;C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C不符合题意;D是长颈鹿,主要分布在非洲,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化石标本,肯氏兽的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9.肯氏兽是2亿年前陆生动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以下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动物迁徙B.气温变化C.降水变化D.大陆漂移
    【答案】8.A 9.D
    【解析】8.从题干材料知,肯氏兽化石在中国、南非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①为中国,符合题意,A正确;②为南极洲,不符合题意,B错误;③为欧洲,不符合题意,C错误;④为大洋洲,不符合题意,D错误。因此答案选A。
    9.化石能够远隔重洋,在不同地方发现,并不是动物迁徙的结果,因为肯氏兽不会飞,不可能越过大洋,A错误;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显然不是化石远隔重洋的理由,BC错误;肯氏兽这种陆生四足类动物原本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现在它们的化石远隔重洋,说明原来统一的大陆已经分解,这些化石为天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D正确。因此答案选D。
    (2022·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生物学家密卡尔逊在19世纪末调查地球陆地上蚯蚓划的分布情况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一种蚯蚓(一种蚯蚓的名称)同时分布在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但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却并没有这种蚯蚓划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甲乙两地之间的大洋是( )
    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11.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B.位于板块俯冲碰撞地带
    C.位于板块断裂错动地带D.大型工程建设
    12.题中正蚯蚓的分布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蚯蚓能穿越海洋B.蚯蚓不能穿越陆地
    C.大陆漂移D.蚯蚓分布范围窄
    【答案】10.A 11.B 12.C
    【解析】10.读图可知,甲是北美洲,乙是欧洲,两地之间的大洋是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甲地是北美洲,北美洲与甲地同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俯冲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跟板块张裂、大型工程建设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结合题干来看,正蚯蚓同时分布在图中同纬度的甲乙两地,但与甲地同纬度同大陆的西海岸却并没有这种蚯蚓分布,对于该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很早以前,甲和乙是紧密相连的,后来经过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C正确。跟蚯蚓能穿越海洋、蚯蚓不能穿越陆地、 蚯蚓分布范围窄等因素无关,ABD错误,故选C。
    (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下图示意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甲、乙、丙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4.板块碰撞处多高大山脉。图中位于板块交界处的是( )
    A.南非高原B.马达加斯加岛C.大分水岭D.安第斯山脉
    【答案】13.A 14.D
    【解析】13.由图可知,南非高原位于非洲南端,大分水岭位于澳大利亚,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甲是位于非洲西部的大西洋,乙是位于非洲东部的印度洋,丙是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14.板块碰撞处往往形成高大的山脉,图中位于板块交界处的是安第斯山脉,是由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和大分水岭均位于板块内部,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500多年前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的形状为球体,下图为此次航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麦哲伦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后到达的第一个大洲是( )
    A.非洲B.北美洲C.南美洲D.亚洲
    16.能够充分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是( )
    A.陆地面积B.赤道周长C.山峰高度D.海沟深度
    17.研究发现,大西洋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原因可能是( )
    A.板块张裂运动B.板块挤压运动C.入海河水增多D.沧海桑田变化
    【答案】15.C 16.B 17.A
    【解析】15.由图可知,麦哲伦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后到达的第一个大洲是南美洲,欧洲与南美洲隔洋相望,排除ABD,故选C。
    16.陆地面积、山峰的高度和海沟深度不能说明地球的大小,赤道的周长、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等能说明地球的大小,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7.研究发现,大西洋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非洲板块之间处于张裂运动状况,大洋面积还会不断扩大,故A正确。挤压运动会使海洋面积缩小,与入海河水增多和沧海桑田变化无关,排除BCD,故选A。
    (2023·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2月,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突发7.8级地震,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了多次余震,给两国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图示意土耳其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8.土耳其( )
    A.北临黑海B.地跨亚非两大洲C.位于西半球D.位于低纬度地区
    19.土耳其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 )
    A.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B.人口数量剧增,过度采矿
    C.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D.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20.当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较为合理的是( )
    A.关好门窗B.大声呼救C.乘坐电梯逃生D.躲在稳固墙角
    【答案】18.A 19.C 20.D
    【解析】18.土耳其北临黑海,A正确;地跨亚欧两大洲,排除B;位于东半球,排除C;地处中纬度地区,排除D;故选A。
    19.土耳其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受板块运动影响,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人口数量剧增,过度采矿无关,排除A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排除D;故选C。
    20.当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较为合理的是躲在稳固墙角,减少震落物体砸伤的危害,D正确;关好门窗对避震作用不大,排除A;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而非大声呼救,排除B;乘坐电梯可能因地震电梯故障被困,危及生命,排除C;故选D。
    (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21.2021年6月—2022年5月,7级及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 )
    A.非洲东部B.南美洲中部C.太平洋沿岸D.大西洋西岸
    22.图中地震点位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活跃
    C.位于大洋边缘,地壳比较稳定D.位于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答案】21.C 22.A
    【解析】21.由图可知,2021年6月—2022年5月,7级及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沿海,C正确。非洲东部、 南美洲中部、 大西洋西岸地震较少,ABD错误。故选C。
    2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汤加境内海底火山于2022年1月15日发生猛烈喷发,又一次印证了板块构造学说。下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和汤加、日本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汤加和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地处( )
    A.板块张裂地带,地壳不稳B.大洋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C.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活跃D.大洲大洋分界线上,地壳不稳
    24.日本有效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是( )
    A.建筑材料质地厚重B.防震演习
    C.工业布局在沿海地带D.填海造陆
    【答案】23.C 24.B
    【解析】23.汤加位于板块碰撞地带,不是张裂地带,排除A;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排除B;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与大洲大洋分界线无关,排除D;故选C。
    24.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应多防震演习,B正确;建筑材料质应该使用质地较轻的材质,排除A;工业分布、填海造陆与应对地震灾害措施无关,排除CD;故选B。
    (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日本地震频发。2022年3月16日,日本东郎近海再次发生7.4级地震。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日本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 )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26.2022年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年护美好家园”,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合理的是( )
    ①地震时从高楼跳窗逃生 ②沙尘天气关好门窗 ③发生洪涝时在低洼处玩水 ④台风时在高楼下行走
    A.①B.②C.③D.④
    【答案】25.A 26.B
    【解析】25.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北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A正确,排除CD;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无关,排除B,故选A。
    26.地震时不能从高楼跳窗逃生,因及时在房间墙角处等称重较好的地方进行躲避,排除A;沙尘天气关好门窗,可以有效防止沙尘吹进房间,B正确;发生洪涝时在低洼处玩水,容易被山洪冲走,危及生命安全,排除C;台风时在高楼下行走容易被遭受到台风破坏的物体砸中,排除D;故选B。
    二、解答题
    27.(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中东历来是全世界的热点地区。2023年3月10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宣布恢复外交关系,正式实现和解。下图为中东地区地理简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从海陆位置看,伊朗属于 (选填“临海”或“内陆”)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伊朗为 国家。
    (2)中东地处亚洲、欧洲、 洲交界地带,沟通大西洋、 洋的“两洋三洲”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3)据板块运动方向判断,红海面积将会变 。
    (4)为沙特阿拉伯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27.(1)临海 发展中
    (2)非 印度
    (3)不断扩大
    (4)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27.本大题以图文形式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中东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它濒临阿拉伯海和波斯湾,所以是临海国;伊朗是发展中国家,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
    (2)中东地区地处亚洲、欧洲、非洲三洲的交界地带,周围有红海、黑海、里海、地中海、阿拉伯海,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两大洋、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3)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
    (4)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干燥,淡水资源匮乏;沙特阿拉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措施是通过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开采地下水等。
    28.(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4月27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陈主任出差时,在贵阳机场厕所发现洗手池台面上布满了海洋贝壳化石残骸,于是拍照发到朋友圈,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经专家鉴定,化石为4.39亿年前海洋贝壳形成。由此可推测,洗手池台面石材来源地4.39亿年前可能是 (海洋/陆地)。
    (2)非洲板块与 板块(填字母)张裂断陷,形成了红海。根据板块运动方向,红海还在不断 (扩大/缩小)。
    (3)台湾火山地震频发是因为其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比较 。
    (4)地震往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请你列举两个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
    【答案】28.(1)海洋
    (2)C 扩大
    (3)活跃
    (4)若条件允许,应迅速有序从安全通道撤离到室外的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不能乘坐电梯、跳窗户等;若条件不允许,应尽可能躲在墙角、卫生间、课桌下等狭小空间,地震停止后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解析】28.本题以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防震减灾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贝壳存在于海洋里,洗手池台面上布满了4.39亿年前海洋贝壳化石残骸,说明洗手池台面石材来源地4.39亿年前可能是海洋。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位于图中的C处)之间,是由两大板块张裂形成了,由于两大板块仍处在张裂过程中,所以红海面积将不断扩大。
    (3)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台湾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地震频发。
    (4)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如果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也不能乘电梯或坐车撤离;若条件允许,要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电线杆、大树和建筑物。
    29.(2022·福建·统考中考真题)“沧海桑田”是指海陆变迁。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古生物化石。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及中国西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喜马拉雅山脉岩石中的鱼、海螺等古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 。
    (2)从板块运动的角度推测,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印度洋板块与 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在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还形成了世界主要的火山、 带。
    (3)板块运动形成了帕米尔高原和甲地形区,甲地形区是 。
    【答案】29.(1)海洋
    (2)亚欧板块 活跃 地震
    (3)青藏高原
    【解析】29.本题以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为材料,涉及到板块的运动、海陆变迁及塔里木盆地.的降水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喜马拉雅山脉岩石中的鱼、海螺等古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2)从板块运动的角度推测,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在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还形成了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3)板块运动形成了帕米尔高原和甲地形区,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该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30.(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代表 板块。
    (2)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填序号)
    (3)板块①与板块⑤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 山脉。
    (4)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 处,此处地壳比较 (填“稳定”/“活跃”),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是 。
    【答案】30.(1)美洲
    (2)③
    (3)喜马拉雅
    (4)交界 活跃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解析】30.本大题以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及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1)读图,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图中①是亚欧板块,②是美洲板块,③是太平洋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⑤是印度洋板块,⑥是非洲版块。
    (2)读图可知,在六大板块中,③是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
    (3)根据板块学说的观点,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海洋。读图可知,①亚欧板块和⑤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4)板块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即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一、选择题组
    【跨学科主题学习·跨语文】“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出自白居易的《杂曲歌辞·浪淘沙》。沧海桑田,既反映了海陆变迁的事实,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海陆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海水侵蚀B.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不变
    C.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化的D.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一直相等
    2.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
    A.水往低处流B.太阳东升西落
    C.四季更替D.台湾海峡深处发现森林遗迹
    【答案】1.C 2.D
    【解析】1.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概况。结合所学可知,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以及填海造陆,海洋和陆地永远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也不是一直相等,C正确,ABD错。故选C。
    2.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证据。结合所学可知,在台湾海峡深处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由于海平面上升由陆地演变为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可用“沧海桑田”描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跨学科主题学习·跨语文】《神仙传·麻姑》中记载:“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东海三为桑田”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B.人类活动C.海平面升降D.大陆漂移
    4.与材料中地理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相似B.荷兰围海造陆
    C.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址D.涨潮时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答案】3.C 4.C
    【解析】3.东海三为桑田说明以前为陆地现在为海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海平面升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相似能够说明大陆漂移,A错误;荷兰围海造陆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变迁,B错误;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址说明原来是陆地,由于海平面上升,现在是海洋,C正确;涨潮时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不能说明海陆变迁,D错误。故选C。
    【新情境·地理实践】地理实验课堂上张老师通过将量杯中的红墨水倒入可存颜料液体的亚克力板的大洲轮廓内,蓝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外的大洋中,观察红、蓝墨水的使用量让学生加深对地球海陆分布特点的认识。读实验结果图,完成下面小题。
    5.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 )
    A.红、蓝墨水用量一样多B.红墨水用量少于蓝墨水
    C.红墨水用量多于蓝墨水D.红墨水与蓝墨水的使用比例约为7:3
    6.实验结束后,根据红、蓝墨水的分布可以看出( )
    A.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C.海洋和陆地分布很均匀D.海洋之间彼此相连
    【答案】5.B 6.D
    【解析】5.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因此代表海洋的蓝墨水的用量要比代表陆地的红色墨水用量多。且红墨水与蓝墨水的比例为3:7,排除ACD,本题选择B。
    6.地球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C错误;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A错误;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B错误。而地球上海洋之间是彼此相连的,D正确。本题选择D。
    【新情境·地理实践】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是8848.86米。下面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珠峰的前世今生》漫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大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8.漫画中,因为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 )
    A.红海的护大B.大西洋的形成
    C.古地中海的消失D.东海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遗迹
    【答案】7.A 8.C
    【解析】7.结合漫画“珠峰的前世今生”可知,“关系不和”的两个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A正确;与太平洋板块无关,B、C、D错误,故选A。
    8.读图可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地中海不断缩小,然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古地中海消失,故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古地中海消失,C正确;红海、大西洋位于板块张裂处,东海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遗迹受海陆变迁的影响,A、B、D错误,故选C。
    【新情境·地理实践】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升降B.碰撞C.挤压D.张裂
    10.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日本多地震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D.地中海不断缩小
    【答案】9.D 10.C
    【解析】9.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所以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是张裂。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0.图中所示的是板块张裂拉伸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是: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处,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C正确。日本多地震,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地中海不断缩小是因为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A、B、D错误。故选:C。
    【新情境·喜马拉雅鱼龙化石】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后简称“鱼龙”)的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下图为鱼龙化石图和鱼龙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在青藏高原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
    A.青藏高原原来是海洋B.鱼龙适合在陆地上生活
    C.人类把化石带到了陆地上D.地震把鱼龙赶到了这里
    12.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的成语是( )
    A.愚公移山B.女娲补天C.沧海桑田D.精卫填海
    13.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陆漂移B.地壳运动C.人类活动D.季节变化
    【答案】11.A 12.C 13.B
    【解析】11.鱼龙是一种海洋生物,在青藏高原发现鱼龙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12.在青藏高原发现鱼龙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一片海洋,现在变成了海洋。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的词语是沧海桑田,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为沧海,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13.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新情境·地理实践】地理课上学习了《海陆分布》之后,李丽做了笔记(如图),她的笔记有一处错误和一处遗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李丽笔记中错误的是( )
    A.苏伊士运河是亚、非洲的分界线B.北冰洋面积最小
    C.大洋洲是第六大洲D.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15.李丽笔记中漏记的“南北方向形状大致呈S形”的大洋是( )
    A.北冰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太平洋
    【答案】14.C 15.C
    【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伊士运河是亚、非洲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北冰洋面积最小,B不符合题意;七大洲面积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大洋洲是第七大洲,C错误,故符合题意;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分界线,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大致呈S形。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新情境·全球视野·大国外交】读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至2019年七次“新年首访”国家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2013年至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首访”国家分布最多的大洲是( )
    A.欧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
    17.下列地理事物位于伊朗与意大利所在大洲分界线上的是( )
    A.阿尔卑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里海D.红海
    18.国家主席习近平七次“新年首访”国家中位于岛屿上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16.B 17.C 18.B
    【解析】16.可以看到,2013年至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首访”国家中,俄罗斯、意大利、摩纳哥、法国、瑞士五国位于欧洲;坦桑尼亚、南非、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塞内加尔、卢旺达、毛里求斯七国位于非洲;而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五国位于亚洲。因此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首访”国家分布最多的大洲是非洲,B正确。故选B。
    17.伊朗是亚洲国家,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亚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而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A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B错误;里海正确,C正确;红海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D错误,本题选择C。
    18.在17个国家当中,位于岛屿上的国家有2个: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亚,故B正确。故选B。
    【新情境·地理实践】地理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了板块运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板块共有( )
    A.1块B.2块C.3块D.4块
    20.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图示原理一致的是( )
    A.安第斯山脉升高B.东非大裂谷扩大
    C.红海面积扩大D.台湾岛的形成
    【答案】19.B 20.A
    【解析】19.读图可知,图中板块为相向运动,说明共有两个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读图可知两板块碰撞挤压,使得地面抬升,与安第斯山脉升高形成的原理一致;东非大裂谷扩大和红海面积扩大是由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台湾岛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是因为部分陆地下陷,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沿海低地而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解答题
    21.【中考新考法】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地区,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日本全国范围内大约有111座活火山。读世界局部板块与火山地震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所处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原因是其位于世界上著名的 地带。
    (2)【中考新考法·思维导图】同学们尝试绘制板块运动思维导图,请将对应的内容填写完整。
    (3)为减轻火山喷发造成的伤害,日本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任答两点)
    (4)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位于高层时乘电梯快速到达地面
    ②快速进入屋内取出财物,减少损失
    ③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远离广告牌
    ④无法及时撤离时,寻找卫生间或墙角等承重力强的地方躲避,护住头部
    【答案】21.(1)环太平洋
    (2)太平洋,交界处
    (3)加强火山活动动态监测;大力向公众宣传火山爆发的应对措施;了解火山的相关知识和关注火山爆发的新闻和消息;定期开展火山逃生的演练
    (4)③④
    【解析】21.本大题以世界局部板块与火山地震带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震带、日本多地震原因、防灾减灾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读图可知,日本所处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原因是其位于世界上著名的环太平洋地带。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
    (2)日本多火山活动,是因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加压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十分活跃。
    (3)为减轻火山喷发造成的伤害,日本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火山活动动态监测;加强公众防震救灾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地震自救的培训和演练,加强地震物资的储备等。
    (4)地震发生时,容易引发停电,不能乘坐电梯,①错误。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能进入屋内取出财物,减少损失,②错误。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远离广告牌防止砸伤,③正确。无法及时撤离时,寻找卫生间或墙角等承重力强的地方躲避,护住头部,④正确。故选③④。
    22.【中考新考法·地理实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名称:模拟板块运动
    实验目的:认识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
    实验用品:海绵、铝盒、水等
    实验过程:在地理实验课上,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老师在课堂上借助简单器材做了如下实验。在铝盒中加入一半的水,再放置两片海绵(图1),分别拨动海绵进行反向(图2)、相向(图3)运动。
    实验现象:
    (1)在此实验中,铝盒中两片静置的海绵表示的是 。
    (2)图2中,两块海绵反向运动时,中间的海域面积逐渐 (扩大/缩小)。
    (3)图3中,两块海绵相向运动时,海绵交接处的形状变化是 。
    实验结论:
    (4)图2演示的是板块的 (张裂拉伸/碰撞挤压)运动,这种运动常常会形成裂谷或 ;图3演示的是板块的 (张裂拉伸/碰撞挤压)运动,在陆地上往往形成 。
    迁移应用: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 。
    【答案】22.(1)大陆板块
    (2)扩大
    (3)隆起
    (4)张裂拉伸 海洋 碰撞挤压 山脉
    (5)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山脉
    【解析】22.本大题以板块运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该实验模拟板块运动方式,图中海绵代表大陆板块。
    (2)图2中两块海绵反向运动,中间的空间变大,因此海域面积会逐渐扩大。
    (3)图3中的海绵相向运动,受碰撞挤压后隆起。
    (4)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图2演示的是板块的张裂拉伸运动,该运动常常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图3演示的是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往往在陆地上形成山脉。
    (5)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23.【中考新考法·过程探究】地质学家认为,进入21世纪初以来,全球地壳活动进入活跃期。学习完板块运动后,同学们对该节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结合所学知识与他们一起完成如下探究。
    探究一:作猜想、析原因
    (1)根据图中可知,非洲西岸凹进的部分与南美洲东岸凸出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你的猜想是 。
    (2)非洲南部与南美洲南部古生代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基本一致,请列举其他相似的证据为你的猜想提供支撑条件: 。
    探究二:做实验、探影响
    (3)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别说出板块张裂拉伸与板块碰撞挤压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
    探究三:做总结、避风险
    (4)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地中海面积将会 ,红海面积将会 (扩大/缩小)。
    (5)喜马拉雅山脉将会由于 板块和欧亚板块的 (板块运动方式),高度不断 (增加/降低)。
    (6)请谈谈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式。
    【答案】23.(1)非洲和南美洲原来可能连在一起
    (2)两大洲海岸轮廓大致吻合;两大洲的古老地层相似;两大洲都分布着海牛和鸵鸟,且种类相似。
    (3)板块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或高原。
    (4)缩小 扩大
    (5)印度洋 碰撞挤压 增加
    (6)蹲在空间较小的卫生间和墙角等易形成三角区处,用枕头护住头部;避开高大建筑物,撤离到安全空旷的地方等。
    【解析】 23.本大题以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运动的影响、防震减灾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1)根据图中可知,非洲西岸凹进的部分与南美洲东岸凸出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你的猜想是非洲和南美洲原来可能连在一起。
    (2)非洲南部与南美洲南部古生代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基本一致, 其他相似的证据为你的猜想提供支撑条件有:两大洲海岸轮廓大致吻合;两大洲的古老地层相似;两大洲都分布着海牛和鸵鸟,且种类相似。
    (3)通过上述实验现象,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或高原。
    (4)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面积将会缩小;红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红海面积将会不断的扩大,将来会形成新的海洋。
    (5)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由于不断碰撞挤压,高度不断增加。
    (6)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式有蹲在空间较小的卫生间和墙角等易形成三角区处,用枕头护住头部;避开高大建筑物,撤离到安全空旷的地方等。
    24.【中考新考法·地理实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板块运动模拟实验
    a.准备一把剪刀和一张白纸b.将白纸剪成三个小块c.将三小块白纸分别用①②③标注d.将三小块白纸按箭头指示方向运动并观察。
    (1)图中模拟板块碰撞挤压运动的是 ,模拟板块张裂拉伸运动的是 。(填圈码)
    实验二:知识迁移应用
    ①红海两岸平均每年以2.2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②东非大裂谷仍在继续扩张。③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米~30米。
    (2)结合图文资料,试分析红海的面积将继续 (变大/变小),和东非大裂谷成因一样,位于板块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地带。
    (3)喜马拉雅山脉将继续升高,原因是受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
    (4)可得结论:板块张裂拉伸处易形成 或 ;板块碰撞挤压处在陆地上会形成 。
    (5)探究结束后,小明发现①②③所描述的地区经常发生地震灾害。请你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答小明的疑惑。 。
    【答案】24.(1)①② ②③
    (2)变大 张裂拉伸
    (3)亚欧
    (4)裂谷/海洋 海洋/裂谷 山脉
    (5)全球板块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
    【解析】24.本题考查六大板块分布状况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应知应会知识,也是常考知识点,必须加强理解记忆。
    (1)读图可知,①②所示板块相向运动,为挤压碰撞边界;②③板块相离运动,为张裂边界。
    (2)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边界,面积将变大。
    (3)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边界,地壳隆起,因此喜马拉雅山会继续升高。
    (4)板块张裂,易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板块碰撞,在陆地上会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5)①②③所描述的地区属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运动活跃,因此经常发生地震、火山等灾害。
    25.【中考新考法·地理实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通过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识记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征。
    步骤一:在白纸上绘几条重要的纬线和经线。
    步骤二:观察各大洲的空间方位和面积大小,然后在绘有经纬线的白纸上勾勒出各大洲的轮廓简图。
    步骤三:在图中相应位置上,标注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1)补齐图中没有标注度数的经纬线的度数。
    (2)图中没有被画出来的大洲是 洲,在图中画出该大洲的轮廓 。
    (3)按要求把下列大洲大洋的圈码填在图中合适的位置。
    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欧洲④大西洋⑤印度洋
    (4)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自西向东依次是非洲、 和 。
    (5)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的大洲是 。
    【答案】(1)
    (提示:两条横的虚线分别为北回归线(23.5°N)和南回归线(23.5°S),一条纵的实线为180°经线)
    (2)大洋
    (3)
    (4)亚洲 北美洲
    (5)欧洲
    【解析】25.本题以世界大洲大洋的地理实验阅读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及名称,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1)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条横的虚线分别为北回归线(23.5°N)和南回归线(23.5°S),一条纵的实线为180°经线。如图所示:

    (2)由图分析可知,图中没有被画出来的大洲是大洋洲,在图中画出该大洲的轮廓如图:

    (3)把大洲大洋的圈码: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欧洲④大西洋⑤印度洋,填在图中合适的位置,如图:

    (4)由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自西向东依次是非洲、亚洲、北美洲。
    (5)欧洲位于赤道以北,20°W,160°E之间,故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
    26.【中考新考法·时事热点·自然灾害】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2023年2月1日7时40分08秒和8时42分12秒,墨西哥西部的科利马州发生两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别约为5.6公里和17.3公里。
    资料二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墨西哥地震位置示意图。
    (1)墨西哥西侧是 山系,其形成原因是位于板块的 (运动方式)地带,受此运动方式影响,该山系将会继续 (升高/降低)。
    (2)墨西哥位于 地带,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此次地震的成因 。
    (3)结合板块运动方向,试分析红海未来面积的变化趋势为 ,并分析原因 。
    (4)中考新考法开放性设问(措施类)我国西南部受板块运动影响地震灾害多发,请你列举两条可行的避震措施 。(任答两点)
    【答案】26.(1)科迪勒拉 碰撞挤压 升高
    (2)环太平洋 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3)扩大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
    (4)地震时应尽快跑到空旷地带,保护好头部;躲到易形成三角区的空间;避免乘坐电梯,应走楼梯或安全通道
    【解析】26.本大题以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墨西哥地震位置示意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墨西哥西侧是科迪勒拉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其形成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受此运动方式影响,该山系将会继续升高。
    (2)读图可知,墨西哥位于环太平洋地带,墨西哥位于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发地震。
    (3)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因此红海未来面积的变化趋势为逐渐扩大。
    (4)我们要学会正确的防灾减灾避灾。当地震发生时,在户外保持镇静,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在楼房里可用手护住头部,就近躲在桌子下;也可躲在卫生间的墙角处或有支撑的角落;避免乘坐电梯,应走楼梯或安全通道等。
    27.【中考新考法·地理实验】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同学们积极参与并动手实践。读实验过程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计算机拟合大陆漂移
    ①应用电子计算机对大西洋两侧大陆进行拼合,将大西洋两侧古老岩石分布区投影到拼合的图上(图1);②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分布区对比(图2);③地质构造对比(图3)。
    (1)根据实验一,可得出能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有 。
    (2)请你用大陆漂移假说,对图中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实验二:板块运动模拟实验模拟
    ·将一张硬纸片任意剪裁成三份,分别标上圈码①②③(图4)。
    ·在纸片上画出箭头表示运动方向,将画有箭头的纸片平放在桌面上。
    ·按照箭头方向,移动纸片。右手固定住纸片①,保持静止,左手将硬纸片②沿箭头方向推动(图5)。
    (3)图中纸片①②之间的运动方式是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纸片②③之间的运动方式是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
    (4)结合实验,推测如果板块之间出现类似图5所示的运动情况时将会产生的结果并举例。
    【答案】27.(1)大西洋两侧古老岩石分布区投影拼合几乎完美对接;大西洋两岸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具有相似性;大西洋两岸板块交界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造山带具有连续性
    (2)图中的现象说明各大陆以前是连接在一起的,经过缓慢漂移分离形成当今海陆分布状况。
    (3)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4)陆地上会形成山脉,比如阿尔卑斯山脉是由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解析】27.本题以“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为材料设题,涉及大陆漂移说的内容、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及影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验一可以看出大西洋两岸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古老地层、生物的分布都极其相似,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2)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①与②之间的箭头相向运动,模拟的是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而②③之间不是相向运动,而是相互远离,模拟的是板块之间的张裂拉伸。
    (4)图5中①②两个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而阿尔卑斯山脉是由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等。
    28.【跨学科主题学习·跨语文·文意理解】英国作家简·莫里斯结合自己行走全球40多个国家的历程,书写的文化随笔收录在其作品《世界:20世纪的道别》中。读世界语言分布图,结合简·莫里斯游记随笔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作品:简·莫里斯《世界:20世纪的道别》解读
    (1)简·莫里斯从英国出发到①国的最短航线会经过 洋,到当地旅行时 (有/无)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
    ②国片段:“我经常一大清早就在胡同里游览,这是些曲里拐弯的街区,有带院子的小宅子,在远离宽阔新马路的地方随处可见……”解读
    (2)简·莫里斯描述的胡同里,居民是黄皮肤、黑头发的 人种,“小宅子”的墙壁较厚适应了当地的 气候。
    ③国片段:“一座清真寺里有节庆活动时,吱嘎作响的秋千为孩子们竖起来,望不到头的人流整夜围着本地圣人的墓喧嚷,然后美术馆里所有那些中世纪的角色在路灯下涌上街头……”解读
    (3)简·莫里斯看到这些人听到“喧嚷”的语言是 ,正在赶着去参加 教的节庆活动。
    ④国片段:“在开普敦东北方,缓缓地升向杜托伊特峡谷顶峰的开普平原上那些散发成熟葡萄清甜的酒庄里,你可以瞥见南非那难以捉摸的田园风光……”解读
    (4)该国与③国同属 洲国家,看到上述景色时英国可能正值 (夏/冬)季。
    【答案】28.(1)大西 无
    (2)黄色 温带季风
    (3)阿拉伯语 伊斯兰
    (4)非 冬
    【解析】28.本题以世界语言分布图和简·莫里斯游记随笔片段为材料,涉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世界语言分布、宗教和三大人种的分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读图可知,简·莫里斯从英国出发到①美国的最短航线会经过大西洋,由于英国和美国都以英语为主,到当地旅行时无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
    (2)黄皮肤、黑头发是黄种人的外貌特征。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北京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读图可知,③国是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及,主要为阿拉伯人,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建筑。故简·莫里斯看到这些人听到“喧嚷”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正在赶着去参加伊斯兰教的节庆活动。
    (4)读图可知,④国是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南非,故该国与③国同属非洲国家。每年1月是南非葡萄成熟和采摘的季节,此时为南非的夏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看到上述景色时英国可能正值冬季。
    29.【中考新考法·地理实验】在学习大洲大洋时,张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认识大洲大洋”的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认识大洲大洋
    实验目的:探究世界的大洲大洋,了解大洲大洋的概况
    实验用品:红、蓝墨水;量杯;787mm×2184mm大洲轮廓突出可存颜料液体的亚克力板;黑色马克笔;世界地图
    实验步骤:
    操作1:观察世界地图,在亚克力板上用黑色马克笔描画出大洲轮廓
    操作2:将量杯中的红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内,蓝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外大洋中
    操作3:观察红、蓝墨水的使用量(提示:红墨水为图中灰色区域,蓝墨水为图中白色区域)
    实验结论:
    (1)实验结束后发现红墨水用量 (多于/少于/等于)蓝墨水用量,原因是 。
    (2)实验中,学生发现不用移动倾倒墨水的位置就可以填满 (大洲/大洋),原因是 。
    (3)从图中可知,按照顺时针方向从正北开始,围绕亚洲的大洋是 、 、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的大洲是 。
    (4)海峡和运河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通道,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是 ,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是 。
    【答案】29.(1)少于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大洋 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
    (3)北冰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南极洲
    (4)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解析】29.本大题以大洲大洋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海陆比例、大洲大洋的分布、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结合所学内容,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红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内,蓝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外大洋中,由于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因而发现红墨水用量少于蓝墨水用量。
    (2)世界的海洋彼此相连,学生发现不用移动倾倒墨水的位置就可以填满大洋。大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3)从图中可知,按照顺时针方向从正北开始,围绕亚洲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南极洲也是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4)海峡和运河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通道,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是白令海峡,也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是巴拿马运河,也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海洋比例
    81%
    61%
    62%
    80%
    陆地比例
    19%
    39%
    38%
    20%

    相关试卷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梯级进阶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1 地球和地球仪(梯级进阶练)(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同学们根据图可以推测,多多马位于,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经纬度约为,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会考 初中地理专题04 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会考 初中地理专题04 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4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原卷版docx、专题04陆地和海洋梯级进阶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09 非洲和美洲(梯级进阶练)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09 非洲和美洲(梯级进阶练)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非洲和美洲梯级进阶练原卷版docx、专题09非洲和美洲梯级进阶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