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
寒假预习-第06讲 常见的盐 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寒假预习-第06讲 常见的盐 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文件包含寒假预习-第06讲常见的盐教师版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人教版docx、寒假预习-第06讲常见的盐学生版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1.盐定义:
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铵盐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常见的盐:氯化钠NaCl、碳酸钠Na₂CO₃、碳酸氢钠NaHCO₃、碳酸钙CaCO₃等。
(2)常见的铵盐: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等。
2常见盐的性质及用途:
氯化钠:俗称食盐
性质: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用途:① 作调味品,腌制咸菜
② 作防腐剂
③ 消除积雪(长期过量使用融雪剂会破坏植被和道路,还会使土壤盐碱化)
④ 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⑤ 配制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
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用途:用于石油精炼、玻璃生产、造纸、冶金、纺织、洗涤生产、食品工业等。
碳酸钙:
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高温分解,化学方程式CaCO3 高温CaO+CO2↑
用途:①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②医疗上可用于补钙剂;
③用于建筑业和造纸业等。
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
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2NaHCO3ΔNa2CO3+H2O+CO2↑
用途:①在灭火器里,碳酸氢钠是二氧化碳的发生剂;
②在食品工业上,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③在制造饮料时,碳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原料;
④在医疗上,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二、盐的化学性质
1.盐的通性
2. 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三、复分解反应
1.定义: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表达式:AB + CD → AD + CB
3.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5.四大基本反应
【易错提醒】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溶于酸就是不与酸反应)。
四、化肥
1.主要的化肥:
天然有机肥料:人、动物的粪便,植物体等制成。(营养元素种类丰富,但含量低,肥效慢。)
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简称化肥。(肥效强且快,但营养元素单一。)
氮肥、磷肥和钾肥是农作物生长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复合肥是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化肥。
常见化肥及其作用:
氮肥:尿素 CO(NH2)2 氯化铵 NH4Cl 硝酸钠NaNO3
作用: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可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使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
磷肥:磷矿粉:Ca3(PO4)2
作用: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
作用:钾在植物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量较高。钾肥可以保证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3.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产生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产生一氧化二氮、氨气、硫化氢等气体。
(3)水体污染:氮、磷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等现象。
(4)长期使用硫酸钾、硫酸铵等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核心考点一:常见的盐
【例1】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
B.氯化钠可以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的方式得到
C.配制0.9%的生理盐水,将量筒内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不慎洒出一些水,不会对溶液的浓度造成影响
D.氯化钠属于盐,它能让食物延长保存时间;亚硝酸钠也属于盐,它能代替氯化钠腌制食物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B、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采用的蒸发结晶的原理,可生产氯化钠,故说法正确;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说法错误;
D、亚硝酸钠具有毒性,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氯化钠腌制食物,延长保存期,故说法错误。
故选B。
【例2】某品牌“果蔬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H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果蔬洗盐”是混合物
B.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
C.“果蔬洗盐”的溶液显碱性
D.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D
【解析】A、“果蔬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HCO3),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B、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故说法正确;
C、氯化钠显中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显碱性,所以“果蔬洗盐”的溶液显碱性,故说法正确;
D、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说法错误。
故选D。
核心考点二:盐的化学性质
【例3】同学们学习了酸、碱、盐等物质的相关知识后,构建了以碳酸钠为中心物质的网络关系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是初中常见的不同类别化合物,丁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甲的化学式为 。
(2)若乙中只含两种元素,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用途是 。
(4)甲和丁的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1)NaOH
(2)
(3)建筑材料(或补钙剂)(合理即可)
(4)不属于
【解析】丁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丁是二氧化碳,丁(二氧化碳)能与丙相互转化,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丙可能是碳酸钙;甲能与丁(二氧化碳)反应,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甲可能是氢氧化钠;甲、乙、丙、丁分别是初中常见的不同类别化合物,甲(氢氧化钠)属于碱,丙(碳酸钙)属于盐,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则乙属于酸,乙能与甲(氢氧化钠)、碳酸钠、丙(碳酸钙)反应,甲可能是盐酸、硫酸或硝酸等,将猜想代入验证,猜想成立。(1)甲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2)若乙中只含两种元素,则乙是盐酸,反应①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若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用途是建筑材料(或补钙剂)(4)甲和丁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4】《周礼·考工记》记载,精炼丝绸的步骤如下:①将蚌壳(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煅烧后形成蚌灰,蚌灰加水调成蚌灰浆。②用草木灰水(主要成分碳酸钾)浸泡丝绸,再加入蚌灰浆一起浸泡。经过浸泡漂洗的丝绸洁白光亮、质感柔软。
(1)蚌壳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蚌灰加水调成蚌灰浆的过程中,伴随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
(3)蚌灰浆与草木灰水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pH试纸测定漂洗液酸碱度的操作是 。
(5)为了防止浸泡漂洗过丝绸的废水污染水体,可加入 将废水调节成中性。
【答案】(1)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
(4)用干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漂洗液,滴在pH试纸上,与比色卡对比,读出pH
(5)盐酸或硫酸(有写出酸即可得分)
【解析】(1)蚌壳高温煅烧碳酸钙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蚌灰加水调成蚌灰浆的过程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该反应放热,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3)蚌灰浆与草木灰水混合,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方程式为:;
(4)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将PH试纸放在玻璃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与比色卡对照;
(5)浸泡漂洗过丝绸的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钾显碱性,可用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如盐酸或硫酸等。
核心考点三:复分解反应
【例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BaCl2、NaNO3、CuCl2B.Na2CO3、NaCl、HCl
C.H2SO4、NaOH、KNO3D.K2CO3、Ba(OH)2、KCl
【答案】A
【解析】A、这三种物质间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B、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合题意;C、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合题意;D、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合题意。故选A。
【例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过滤,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主要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得到氯化钙溶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氯化镁溶液、稀硫酸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主要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氯化钠、氯化钾都能溶于水,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不能除去氯化钾,错误。
故选B。
【例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碳酸钠、Ba(OH)2溶液三种物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
(1)大家一致认为在试管①中还需要加入 溶液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 。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正确
【答案】酚酞(或紫色石蕊)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要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NaOH、Na2CO3 白色沉淀 CuSO4(或 CuCl2、Cu(NO3)2等)
【解析】(1)试管①中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需要滴入指示剂证明发生了反应,可以选择无色酚酞或者是紫色石蕊试液。
(2)试管②中是稀盐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实验现象为: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试管③中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猜想假设]
试管③中可能完全反应只有氢氧化钠,也可能氢氧化钡过量,是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也有可能是碳酸钠过量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猜想三为NaOH、Na2CO3
[设计实验]
若猜想三正确,则滤液中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则加入的是含有铜离子的盐,故可以滴加CuSO4或 CuCl2、Cu(NO3)2等。
核心考点四:化肥
【例8】春天冬小麦返青的时候,农民往田里施用尿素。尿素属于
A.复合肥B.氮肥
C.磷肥D.钾肥
【答案】B
【解析】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B。
【例9】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属于钾肥B.根据外观可区分氮肥和磷肥
C.为保证粮食增产应大量使用化肥D.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答案】B
【解析】A、硝酸钾中含有氮和钾两种营养元素,所以属于复合肥,故A错误;
B、氮肥通常为白色晶体,磷肥为灰白色粉末,所以根据外观能区分氮肥和磷肥,故B正确;
C、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土壤和大气污染,所以要合理使用化肥,故B错误;
D、因为熟石灰为碱,铵态氮肥遇到碱的时候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C错误。故选B。
【例10】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较大,它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吸收过程模拟如图1所示,土壤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完成下面小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中氮元素可直接被植物吸收
B. (Ⅱ)生成的铵态氮肥一定含
C. (Ⅲ)暴雨会使铵态氮肥营养流失
D. 尿素是一种高效氮肥,可以长期大量使用
【答案】 C
【解析】A、由图(Ⅰ)(Ⅱ)(Ⅲ)可知,尿素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肥,然后被植物吸收,说明尿素中氮元素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尿素中没有氯元素,故生成的铵态氮肥不可能是氯化铵,故B错误。
C、在缺氧条件下铵态氮肥变成氮气或一氧化氮,失去肥效,暴雨会导致缺氧,故使铵态氮肥营养流失,故C正确。
D、尿素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但是不可以长期大量使用,否则也会影响土壤生态,故D错误。
故选:C。
【基础练】
1.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A、HNO3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酸;Na2CO3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Cu(NO3)2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Fe3O4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HCl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酸;NaOH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碱;NaCl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KMn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H2SO4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酸;KOH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碱;NH4NO3能解离出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H2O2属于氧化物;Ca(OH)2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碱;ZnSO4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存放药品时,某化学实验员不小心将药品标签撕去了一部分(如图),根据所学知识,你判断该药品一定不是( )
A.碱B.盐
C.氧化物D.酸
【答案】D
【解析】A、碱是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组成,残缺为金属符号,因此可能是碱,选项A不符合题意;B、盐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残缺为金属符号,因此可能是盐,选项B不符合题意;C、氧化物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残缺为金属符号,因此可能是金属氧化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D、酸是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根据图片上,已经有金属阳离子了,所以不可能是酸,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苛性钠——NaOH——碱B.纯碱——Na2CO3——碱
C.小苏打——NaHCO3——酸D.熟石灰——CaO——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NaOH俗称苛性钠,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符合题意;
B、Na2CO3俗称纯碱,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NaHCO3俗称纯碱,碳酸氢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氧化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在20世纪,联合制碱法打破了外国垄断,结束了对纯碱依赖进口的历史,为民族争了光。发明联合制碱法的我国科学家是
A.张青莲B.屠呦呦
C.侯德榜D.侯君集
【答案】C
【解析】A、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故A不正确;
B、屠呦呦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故B不正确;
C、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是侯德榜,故C正确;
D、侯君集是唐朝武将,故D不正确。
故选C。
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用作补钙剂B.碳酸钠用作建筑材料
C.亚硝酸钠用于食品调味D.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可作补钙剂,故A错误;
B、碳酸钙用作建筑材料,碳酸钠不能用作建筑材料,故B错误;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食品调味,故C错误;
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正确;
故选:D。
6.广东省韶关市盛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石可用作补钙剂B.碳酸钙中碳元素为+4价
C.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钙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答案】A
【解析】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石灰石可用作补钙剂,说法正确;
B、碳酸钙化合物中碳酸根离子化合价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酸钙中碳元素为+2价,说法错误;
C、钙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2.0%>0.01%,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说法错误;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选:A。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分解反应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复分解反应
C.酸雨的形成: 化合反应
D.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 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C、正常的雨水略呈酸性,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D、用熟石灰(氢氧化钙)处理硫酸厂的废水,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D。
8.化肥的合理施用,能使庄稼茁壮成长,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NH4HCO3B.Ca(H2PO4)2
C.K2CO3D.KNO3
【答案】D
【解析】A、NH4HCO3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C、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D、KNO3含有氮、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答案:D。
9.大豆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能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水稻根部一般没有根瘤菌,施用下列物质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是
A.KClB.NH4Cl
C.HNO3D.Ca3(PO4)2
【答案】B
【解析】A、KCl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
B、NH4Cl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正确;
C、HNO3具有腐蚀性,不能作氮肥,错误;
D、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故选B。
10.选择适当的物质进行填空(填序号)
①碳酸氢钠、②醋酸、③氢氧化钙、④氯化钠、⑤碳酸钠:
(1)pH小于7的厨房调味品是 ;
(2)用于配制波尔多液且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的是 ;
(4)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
(5)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
【答案】(1)②
(2)③
(3)⑤
(4)①
(5)④
【解析】(1)醋酸显酸性,是一种厨房调味品,显酸性,其pH小于7,故选②;
(2)氢氧化钙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碱,氢氧化钙显碱性,可以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③;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碳酸钠,故选⑤;
(4)碳酸氢钠受热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且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①;
(5)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故选④。
11.碳酸钙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此物质展开研究。
(1)大理石、石灰石、鸡蛋壳等多种物质中都含有碳酸钙,请再列举一例 。
(2)碳酸钙、氢氧化钙、氧化钙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①Ca(OH)2的俗名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②反应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 反应(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③反应Ⅱ在工业上的一点用途 。
④从Ca(OH)2不同性质的角度写出两种实现转化Ⅲ的反应方程式 。
(3)资料显示过氧化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为过氧化钙),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
【答案】(1)水垢
(2)熟石灰/消石灰 化合 制二氧化碳 /
(3)CaO2
【解析】(1)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①氢氧化钙的俗名为熟石灰、消石灰。
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反应Ⅱ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工业上用该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④氢氧化钙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氢氧化钙也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右边Ca、H、O的个数分别为2、4、6,等号左边除2X外,Ca、H、O的个数分别为0、4、2,则2X中含有2个钙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aO2。
12.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利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和酸)制备纯净碳酸钙的一种方法如图。
(1)操作Ⅰ的名称是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
【答案】(1)过滤
(2)Na2CO3+CaCl2=CaCO3↓+2NaCl
(3)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解析】(1)操作Ⅰ步骤后得到的是溶液与固体不溶物,故该操作的作用是固液分离,该操作为过滤;
(2)固体A是氧化钙和杂质,固体A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B是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C是碳酸钠溶液,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3) 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我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措施植树造林,故填: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13.同学们学习了酸、碱、盐等物质的相关知识后,构建了以碳酸钠为中心物质的网络关系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是初中常见的不同类别化合物,丁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甲的化学式为 。
(2)若乙中只含两种元素,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用途是 。
(4)甲和丁的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1)NaOH
(2)
(3)建筑材料(或补钙剂)(合理即可)
(4)不属于
【解析】丁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丁是二氧化碳,丁(二氧化碳)能与丙相互转化,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丙可能是碳酸钙;甲能与丁(二氧化碳)反应,能与碳酸钠相互转化,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甲可能是氢氧化钠;甲、乙、丙、丁分别是初中常见的不同类别化合物,甲(氢氧化钠)属于碱,丙(碳酸钙)属于盐,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则乙属于酸,乙能与甲(氢氧化钠)、碳酸钠、丙(碳酸钙)反应,甲可能是盐酸、硫酸或硝酸等,将猜想代入验证,猜想成立。(1)甲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2)若乙中只含两种元素,则乙是盐酸,反应①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若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用途是建筑材料(或补钙剂)(4)甲和丁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1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小红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你选择的依据是 。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 。
【答案】(1)溶液变红色;(2)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放热;(3) BC/CB ;它们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气体或沉淀;(4)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1)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2)反应②是氢氧化钠与酸的反应,若酸是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图可知,随着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是先升高后降低,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3)A、NaNO3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不能反应;B、CuSO4能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生成,能反应;C、NH4NO3 能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有气体生成,能反应;D、KNO3不能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不能反应;则反应③中可以选用的盐是BC,因为它们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符合复分解的条件。(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15.为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1)甲实验:大家一致认为在试管中先需要加入 溶液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丙实验: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丙组实验所用的两种试剂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原因是 。
(3)乙、丁两组实验均能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其中乙实验中的现象是 。如下图是丁实验中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判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答案】(1)无色酚酞
(2)二者相互交换成分后不能生成水或沉淀或气体
(3)有气泡产生 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4)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解析】(1)甲实验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由于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可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甲中发生了反应;
(2)丙实验中,硝酸钠与氯化钡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二者相互交换成分后不能生成水或沉淀或气体,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乙实验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丁实验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判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16.现有一份家庭食用纯碱,其中含少量杂质氯化钠。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沉淀法测定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知:Na2CO3+CaCl2=CaCO3↓+2NaCl),取10g样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将100g氯化钙溶液分5次加入上述溶液中,实验数据如表:
(1)表中数据a的值为 。
(2)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154.0
(2)10g食用纯碱样品完全反应,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0g+90.0g+100.0g-192.0g=8.0g。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
=8.48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4.8%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解析】(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氯化钙20.0g,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10g+90g+20.0g-118.0g=2.0g,第2次加入氯化钙20.0g,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10g+90g+20.0g+20.0g-136.0g =4.0g,即每20.0g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2.0g,第4次加入氯化钙溶液20.0g,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10g+90g+20.0g+20.0g+20.0g+20.0g-172.0g=8.0g,则第3次实验沉淀的总质量为6.0g,所以表中数据a的值=10+90+20.0+20.0+20.0-6.0=154.0。
故填:154.0。
17.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0.9g,加入93.5g水,固体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2)6%
【解析】(1)从图像可知,加入稀盐酸质量为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质量为200g。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溶液减少的质量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0.9g+93.5g-200g=4.4g。
(2)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y。
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6%。
【提升练】
18.实验课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水槽中缓缓滴加稀硫酸,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为“亮→暗+熄→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中还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B.当灯泡熄灭时,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最后灯泡再亮时,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H+
D.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一样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故实验中还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该选项正确;
B、恰好完全反应时,液体是水,水几乎不导电,灯泡熄灭,故当灯泡熄灭时,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该选项正确;
C、最后灯泡再亮时,是因为稀硫酸过量,过量的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H+,该选项正确;
D、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不一样,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溶液中始终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过程中灯泡只有亮度发生变化,不会熄灭,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9.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杀菌剂,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因1885年首先用于法国波尔多城而得名。下列关于配制波尔多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B.配制波尔多液时有热量放出
C.配制波尔多液时有蓝色沉淀产生D.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钙
【答案】A
【解析】A、由于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不能选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故A说法错误;
B、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配制波尔多液时有热量放出,故B说法正确;
C、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故C说法正确;
D、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所以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0.项目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与老师一同进行制作汽水的活动。在约的饮料瓶中加入2勺白糖、适量果汁,加入约小苏打,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柠檬酸,盖紧瓶盖,摇匀。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与自制汽水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果汁中含有多种维生素B. 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C. 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D. 长期饮用汽水对身体有害
【答案】B
【解析】A. 该果汁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此选项正确;
B. 小苏打的化学式是NaHCO3,此选项错误;
C. 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CO2,此选项正确;
D. 长期饮用汽水对身体有害,此选项正确。
故选B。
21.十八世纪工业生产碳酸钠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反应条件均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属于置换反应B.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③属于分解反应D.④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①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反应②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反应③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反应④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22.下列关于化肥、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叶子发黄的水稻易倒伏可以施用复合肥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农业生产中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D.磷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
【答案】B
【解析】A、某叶子发黄补充氮元素,水稻易倒伏补充钾元素,所以可以使用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硝酸钾,正确;
B、农药和化肥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会污染环境,所以需要合理施用而不是禁止,错误;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会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正确;
D、磷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能够提升抗寒抗旱能力,正确。
故选:B。
23.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A、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稀盐酸,溶液呈紫色的是氯化钠,故正确;
B、鉴别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白色固体,取样,分别加水,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形成无色溶液的是氢氧化钠,故正确;
C、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故正确;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镁,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两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氧化钠,引入新杂质氢氧化钠,应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即可。故错误。
故选D。
24.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一种气体肥料,D可用作补钙剂,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是CaOB.C→D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C.E一定是稀盐酸D.A、B属于同种类别的物质
【答案】D
【分析】二氧化碳为气体肥料,则B为二氧化碳;碳酸钙可作补钙剂,则D为碳酸钙;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C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且水能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A为水;碳酸钙能和盐酸或硫酸反应,且氢氧化钙也能和盐酸或硫酸反应,则E为盐酸或硫酸,C为碱,D为盐,符合推断。
【解析】A、结合分析可知,D为碳酸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E为盐酸或硫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A为水、B为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5.下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和锌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但氢氧化钠无法转化为锌,选项错误;B、氢氧化钙和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钙不反应,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氢氧化钙和和碳酸钠可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选项错误;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硫酸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钠无法转化为硫酸,选项错误;D、碳和不充足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氧气和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氧化铜和碳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故选D。
26.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工厂苛化法制备烧碱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
(1)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 ;
(2)写出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中将滤液A盛装在 仪器中完成操作2;
(4)滤液B可加入反应池中循环利用,目的是 。
【答案】(1)CaO
(2)
(3)蒸发皿
(4)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解析】石灰石煅烧过程中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池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操作1为过滤,过滤得氢氧化钠的溶液,进行蒸发、结晶操作后可得氢氧化钠固体。
(1)由分析可知,X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常作食品干燥剂,化学式为:CaO;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
(3)操作2为蒸发,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应将液体放在蒸发皿中进行;
(4)由分析可知滤渣来源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滤渣中会残留氢氧化钠,所以经洗涤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直接排放会导致浪费和污染环境,循环再利用,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
27.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稀盐酸、粉末、溶液、溶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 。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2SO4;
猜想三: 。
【设计实验】
【反思拓展】
(4)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 。
(5)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步骤二中除可用稀硫酸外,还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答案】(1)稀盐酸与硫酸钠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不能相互生成气体、沉淀或水
(2)白色粉末溶解,有气泡冒出
(3)NaCl、BaCl2 二 白色沉淀产生
(4)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5)c
【解析】(1)复分解反应生成物条件为有沉淀生成或有水生成或有气体生成,稀盐酸和Na2SO4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②中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
(3)[猜想假设]
试管③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硫酸钠或氯化钡中的一种,则猜想三为氯化钠和氯化钡;
[设计实验]
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实验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溶质中不含硫酸钠,即猜想二不成立;
结论为猜想三正确,且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4)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考虑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5)a、氯化钡不能和盐酸反应,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钡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c。
28.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向废液(含溶质HCl和CaCl2)中,逐滴滴加10.6%Na2CO3溶液至过量,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pH与加入Na2CO3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稀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的pH 7(选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寒假预习-第02讲 溶解度 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文件包含寒假预习-第02讲溶解度教师版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人教版docx、寒假预习-第02讲溶解度学生版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预习-第01讲 溶液及其应用 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文件包含寒假预习-第01讲溶液及其应用教师版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人教版docx、寒假预习-第01讲溶液及其应用学生版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寒假复习-专题07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 (人教版),文件包含寒假复习-专题07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教师版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人教版docx、寒假复习-专题07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学生版2025年九年级化学寒假衔接讲练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