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快”已然成为生活的显著特征。城市的繁华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脚步匆匆,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信息传播更是瞬息万变,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随时随地能够获取海量的信息,新闻、资讯、知识等以极快的速度更新和传播,人们需要不断地追赶信息的浪潮,以免被时代所淘汰。
快节奏的生活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科技的快速发展是最显著的成果之一,从智能手机的频繁换代到人工智能的逐渐兴起,从互联网的普及到5G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一项科技创新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交通的快速发展也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商业的快速运转则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各种商品和服务琳琅满目,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然而,当我们在享受“快”带来的便利和成果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精神压力如影随形,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许多人在追求快速成功和物质享受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真正的需求。他们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率,却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细节。比如,在匆忙赶路时,我们无暇欣赏街边新开的花朵,无法感受四季的更替和自然的变化;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忽略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错过了许多珍贵的情感时刻。
此外,快速的发展模式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经济需求,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生态平衡被打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与“快”相对应的“慢”,并非是消极怠工、停滞不前,而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对内心宁静的回归。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用他的一生心血铸就了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在传统手工艺中,如苏绣、陶瓷、木雕等,每一件精美的作品都凝聚着工匠们的耐心和匠心。苏绣艺人一针一线,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一幅精美的绣品,他们用细腻的针法和逼真的图案展现了“慢”的艺术魅力。
生活需要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快,也不能完全摒弃快。在工作时,我们应该保持高效专注,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追求速度和效率,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社会价值。但在闲暇时光,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陪伴家人和朋友,一起聊天、吃饭、散步,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去亲近自然,漫步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虚拟社交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便捷性,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社交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早期的QQ、MSN到如今的微信、微博、抖音等,人们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的限制,与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联系。
在现代社会,虚拟社交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它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人们在家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时,虚拟社交成为了人们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桥梁。线上办公、线上学习、线上聚会等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人们在特殊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然而,虚拟社交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真实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轻易地塑造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这种虚拟的自我呈现方式,使得人们在虚拟社交中的情感交流往往缺乏真实性和深度。许多人在虚拟社交中看似拥有众多“好友”,点赞、评论不断,但实际上真正能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分享内心深处喜怒哀乐的知心朋友却寥寥无几。
过度依赖虚拟社交还容易导致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出现障碍。由于在虚拟社交中,人们主要通过文字和表情符号来表达情感,而缺乏面对面交流时的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信息的辅助,因此,当人们回到现实生活中进行面对面交流时,往往会出现表情僵硬、眼神游离、沟通不畅等问题。
例如,一些年轻人在网络上能够侃侃而谈,与网友们聊得热火朝天,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场合却沉默寡言,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他们习惯了在虚拟社交中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各种表情包和简短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真实情感的细腻和复杂。
此外,虚拟社交中的情感交流往往是碎片化、表面化的。在快节奏的网络环境下,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因此,虚拟社交中的情感交流往往是短暂而肤浅的。人们更倾向于快速地浏览和点赞,而很少有耐心去深入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这种碎片化、表面化的情感交流方式,难以替代真实情感的深度与温度。当我们回忆起人生中那些珍贵的时刻,往往是与亲人朋友面对面的拥抱、泪水与欢笑,而不是屏幕上的表情包和简短留言。
我们不能因虚拟社交的兴起而忽视真实情感的培育与维护。在享受虚拟社交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真实的人际交往。要学会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合理切换,利用虚拟社交拓展人脉、获取信息的同时,更要用心去感受他人的情感,用真诚去经营真实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浪潮中坚守住情感的真挚与温暖,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牢固和美好。
1. 下列关于“快节奏生活”的表述,不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3分)
A. 快节奏生活使人们时刻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B. 科技、交通、商业等方面在快节奏下快速发展。
C. 人们在追求快速成功过程中易迷失自我。
D. 快速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
2. 下列关于材料二虚拟社交对语言表达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 虚拟社交使语言表达更简洁生动,网络流行语大量涌现丰富表达形式,但削弱了语言准确性与深度。
B. 导致语言表达的情感夸张化,为吸引关注在虚拟社交中常过度使用感叹词与表情符号,而在现实交流中情感表达平淡,形成反差。
C. 促使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发展,人们可自由创造独特词汇与表达方式,不受传统语法约束,但易造成交流障碍,不同群体难以理解彼此。
D. 虚拟社交让语言表达趋于商业化,广告宣传语充斥网络空间,影响人们日常交流用词,使交流带有推销目的,失去纯粹性。
3. 若将材料一中的“快节奏生活”类比为“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汽车”,那么“慢生活”可类比为( )(3分)
A. 乡村小道上悠闲漫步的行人
B. 城市公交站等待的乘客
C. 港口中停泊休整的轮船
D. 铁路上按部就班行驶的列车
4. 材料二是如何阐述虚拟社交的便利性的?(4分)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快节奏生活”与“虚拟社交”的共性问题。(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野葫芦引(节选)
宗璞
这一天,孟嵋到病房给丁医生送材料。不巧丁医生不在。她又回到资料室。一时无事,便拿着抹布到处擦拭,在病案架后面,她发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第一页上写着:“我不知道谁能看到这些文字,却知道你们读它时,世上已经没有了我。”
①字很大,很不工整,有的两个字重叠在一起,像是用尽力气写的。孟嵋好奇地看下去。
我是一个女兵,一个中国女兵,我就要死了。
我是一个孤儿,在长沙孤儿院里长大。后来上了护士学校,毕业后在一所医院里工作。医院前面有一条小溪,我常在溪边站站,看溪水向远方流去。
我从没有想到自己会像溪水那样,流得那么远。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战火逐渐逼近,部队在我们这个县招募护士,我很舍不得安定的生活,可是我知道安定维持不了多久,日本鬼子随时会打来。②我本来就没有家,难道还要失去国吗?我和几位同伴一起参加了部队,在几处野战医院工作过。一直和我在一起的是水姐,她比我大两岁,文化水平比我高,她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她是一个出色的护士。
一九四二年,战争越来越激烈,伤亡也越来越严重,我所在的部队也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开赴了前线。
在休整的几天里,又有几名护士加入。有一个很小的女孩,又黄又瘦。父母都被敌机炸死了。她参加部队的态度很坚决。有人说:“你这样小,走不了那样远。”她说:“不抗日还活着干什么?”医院收留了她,我们叫她小木。我们经过了大山大水,许多人水土不服,最厉害的是吐泻不止。
水姐从当地老百姓那里得到了偏方,那是野地里的一种草。这种草和一种毒草很相像。一次,在检查药草时,水姐怀疑其中一束不是正品,扔了又觉可惜。小木说:“我来试试。”立刻拿了一片叶子嚼着,随即叫了一声:“好麻!”忙不迭把草吐出,可下半个脸都肿起来了。水姐怜惜地拍拍她,让大家仔细分辨这些草。采的药草每天都经过水姐认真的检查,这偏方加上我们的治疗总算有效。我们全体护士受到表彰,师部来人说,这个战役打得漂亮。水姐还受到特殊嘉奖,师部的人要她讲几句话。水姐平时就话少,当时只平静地说了一句:“我们为正义而战。”
后来,我们一边撤退,一边作战。为了摆脱敌人,我们走进了一座大森林。我和水姐、小木,还有几个伤员在一起。
这里有些零散的敌人,他们在森林边缘地带活动。我们走过时,他们从大树后面打枪,我们急忙从肩上取下枪来还击。小木本来没有枪,这时,迅速地从一个失去右臂的伤员身上取得了枪,向树林中射击。水姐说这样不行,我们都会死的。小木忽然说:“你们赶快走,我往那边去。”说着,向另一个方向钻进草丛。过了一会儿,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大声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同时响起了枪声。敌人向那边打枪。枪声随着喊声渐渐远去。
小木没有回来,她永远消失在大森林里。
天,我在草丛里发现了一种暗红色的果实,招呼水姐来看。水姐先自己尝址,然后采了分给伤员,可是它们不能疗伤。伤员一个个倒下,后来只剩我和水姐两个人,再后来水姐也死了。
那天下着大雨。我们走进一个小窝棚避雨,水姐先弯腰进去,立刻叫了一声:“什么东西!”她踉跄地退出来,迅速地从自己衣服上撕下一条布,扎在右腿膝盖下,防止毒液扩散。“这里不能呆。”她说。我们急急向前,没有多久,水姐的腿已肿得碗口粗细。可能是蛇咬的,也可能是一种很大的毒蝎,也可能是别的毒物。水姐渐渐呼吸困难,抓住我的手,一字一字地对我说:“你要让人知道,我们都是爱国青年,我们为正义而战。”说完,她的手放开了,她和小木去做伴。水姐是二十二岁,小木是十八岁。
当时我没有死,我站起来,又倒下,好像是被雨打倒了。我向前爬,爬了不知多久,迷糊中听见后面有人问:“前面是谁?”我挣扎着报了部队番号。有一小队人走过来,他们扶起我,随即讨论该怎么办。我说:“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他们不听,迅速地砍了几棵小树,做了一个担架。③只听一个声音说:“你躺好了,你很轻,你这样小。”我昏沉地在担架上,被这些不认识的弟兄们抬着。渐渐地我能走路了,我指出那些能吃的野果,大家都很高兴。
我走得很慢,拖住他们的脚步,真是一个累赘。我恍惚中听见他们谈话,一个说:“我们管不了她了。”另一个说:“扔下她?做得出来吗?”我想我简直是一个祸害,我会拖垮这些好弟兄。怎么办呢?
以后又经历了多少艰险,我来不及写了。有人要甩掉我,但总有人救助我。我感谢救助我的弟兄,也不责怪要甩掉我的同伴。实在是太艰难了。
我们终于走上了一个山坡,在不远的平地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帐篷,那是部队接应的地方。我立刻扑倒在地,躺了很久。我尽可能报告了牺牲伤员的名字,也报告了水姐和小木已一去不复返。
④我又想起那条小溪。
文字到这儿忽然断了。孟嵋勉强忍住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孟嵋,”是丁医生的声音,“你找我吗?”
孟嵋开门,默然把手中的小册子递给丁医生。丁医生很快看完那几页文字,说:“她是我到这里最初接触的病员。”丁医生停顿了,他不想说这间小屋曾经做过她的病房,也是她去世的地方。
“她的病很重,每天还要拼命写字。我们劝她不要写了。她断断续续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丁医生抬头望着窗外,“她是一个女兵,我竟不知道她的名字。”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写孟嵋在资料室的病案架后发现小册子,又引述第一页上的文字,让读者隐约感到此时小册子的写作者已去世。
B. 文中先写水姐死去,然后详细交代她死亡的过程和原因,这样的叙述方式避免了行文的单调,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
C. “我”对救助“我”的人充满感激之情,而对那些想要甩掉“我”的人也没有过多埋怨,因为他们也是勇敢的战士。
D. 水姐、小木都具有勇敢坚定、无私无畏的形象特点,但细细品味,两人的性格又存在差异,这样写避免了人物的同质化。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句子①呈现的书写样貌,暗示“我”当时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简单的书写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了艰难的挑战。
B. 句子②是“我”的内心独白,交代了“我”参加抗日队伍的原因,反问的形式也强化了“我”朴素的爱国情怀。
C. 句子③既是路过的战友对“我”的安慰,意在消除“我”的心理负担,也反映出战争与恶劣环境对“我”的折磨。
D. 句子④“我”想起小溪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是经历人生艰辛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8. 本文节选自《野葫芦引》第三卷,原文没有标题。请你从“中国女兵”“为正义而战”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当一个故事包含在另一个故事之中时,小说就产生了多个叙事层次,如《红楼梦》等。请分析本文的叙事层次及这样叙事的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材料二:
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为坛三仞,坎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俯而饮血。
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
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趋出,授绥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命县于厨,婴命有系矣。”按之成节而后去。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崔子为无道A而弑B其君C不与D公室E而与F崔庆者G受此H不祥。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美,认为……美,与“单于壮其节”(《苏武传》)中的“壮”用法相同。
B. 弑,意为“杀”,古代卑幼杀死尊长叫“弑”,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
C. 与,指顺从。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中的“与”字意义相同。
D. 疾,响亮、洪亮,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的“疾”意义和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崔武子杀齐庄公,与齐庄公不检点有关,因为他与崔子所娶的棠姜通奸。
B. 晏子虽立于门外,但并不打算为庄公而死;出于礼节,他入内伏尸而哭。
C. 当崔杼逼众人脱剑入坎,盟誓追随崔氏、庆氏时,唯晏子没有进入坎内。
D. 虽然崔杼听从他人的意见没有杀晏子,但晏子对这种小仁小义不以为然。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
14.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来看,晏子对君主的态度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因排挤去官。闭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作。②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词的上阕写出了山中夏日鲜明的季节特征,词人在这清丽的自然中消解了劳顿困苦。
B. 雨后傍晚的美景如图画一般,无法用文字形容,“风景”句以实写虚,更添想象美。
C. 词的上下阕有时间跳跃之愁,用“午醉”呼应上阕的“卖酒”,可使联系更紧密。
D. 结尾的问句是质问白鸥还是问自己,令人玩味,流露出词人难以言说的淡淡愁思。
16. 本词深得李易安特色,也极具个人风格,这在词中如何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山爱好者小刚在四川徒步旅行,看到横断山脉山势陡峭,山路盘旋,他不由得吟诵起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高考报志愿时,陈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能只关注热门专业,更应关注自己的性格与专长,如《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3)中国古典诗文常用上下句“对举”手法,即以一南一北、一兴一亡等两个相反的极端形成一种“张力”,如高中古诗文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
这是风来了。我从未经历过如此剧烈的风,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住它的横冲直撞,也没有什么能够稍微稀释掉一点它的野性。这场风,如脱缰之马,如暴烈之牛,轻易就跨过了石墙,冲到了我们家的院子里。院子里先是鸡飞狗跳,后来便阒然无声了——鸡慌张地飞了半天,终于飞回了鸡舍;狗慌张地跳了一会儿,终于窜进了狗窝。然而其他的声音却开始响起来,铁盆在地上滚动,发出尖厉的声响。天空中的麦秸秆,如乱糟糟的箭雨。嗖嗖穿过天空,钉进院子里。不知是不是幻觉,某一刻,我竟同时听见至少三片灰瓦坠地的破碎声。
而在此之前,在风的张力尚未拉满之时,因为父亲的缺席,我曾恐惧万分——无论我愿不愿意,只要风使劲一吹,我就会腾空而去了。如果是那样,我该怎么回家呢?但我忽然想到因为逃学,父亲昨日曾狠狠地将我修理了一番,又觉得,若真能腾空而去,似乎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18. 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父亲昨日曾狠狠地将我修理了一番
A. 妄图征服大自然的人,最后逃不过大自然的惩罚。
B. 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C. 报告文学《包身工》写出了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
D. 小说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19. 下列诗句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C.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D.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多个关联词,请分析“如果”“但”“又”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人都有个愿望,想一睹古人真容。如今在AI的助力下, A 。
不久前,有“东方睡美人”之称的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展现在世人面前。她呈坐姿,年龄大约35岁,皮肤肌理清晰可见,毛发材质高度逼真,服饰妆造等也依据史料记载进行了复原。这是AI技术在考古领域的重大应用。
辛追夫人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出土时面容已肿胀变形和腐败,生前面貌不得而知。当时医学影像设备落后,仅对其颅骨进行了X光片病理检查。到了2002年,湖南博物院曾推出一版辛追夫人容貌复原像。但受技术局限, B 。
①AI技术的持续发展,②才让真实复原有了如今的可能。③由于超写实数字人技术、高精度人体建模技术的助力的原因,④文物活了起来,⑤浓重的历史文化也变得更有触及感。
AI 技术在考古领域的运用不会停止,对文物的复原也不会止步。下半年将推出可交互版“辛追夫人”AI智能体,届时“辛追夫人” C ,还能“动”起来,她将通过文物讲解和实时对话,带你穿越千年,畅聊汉室纷纭。
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写出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有引力是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将万有引力的发现归功于牛顿。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例如罗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了引力的观念。胡克是卓越的实验物理学者,他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都有贡献,包括众所周知的弹性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然而,由于他缺乏牛顿那样横绝一世的数学才能,虽然走到了万有引力的跟前,却仍然无力抓住它,就像一个不会爬树又无工具的人,尽管看到橘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它一样。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A 2. A 3. A
4. ①突破时空限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虚拟社交迅速融入生活,各种社交平台不断涌现,人们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的限制,与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联系,极大地拓展了人际交往的范围。
②特殊时期作用显著:强调在一些特殊时期,虚拟社交成为了人们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桥梁,让人们在特殊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5. ①对真实体验的忽视:“快节奏生活”中人们一味追求速度和效率,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细节,比如无暇欣赏街边花朵、错过与家人朋友的情感交流时刻等,忽视了生活真实的美好体验;“虚拟社交”则让人们在网络中塑造理想化形象,情感交流缺乏真实性和深度,多是碎片化、表面化的交流,难以替代真实情感的深度与温度,忽视了真实情感交流带来的深刻体验。 ②带来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良影响:“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在忙碌中忽略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影响了彼此之间的感情维系;“虚拟社交”虽然看似让人们有众多“好友”,但真正能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分享内心深处喜怒哀乐的知心朋友却寥寥无几,并且过度依赖它还容易导致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出现障碍,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③都需要合理平衡:“快节奏生活”需要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不能一味求快,也要适当享受慢生活带来的美好;“虚拟社交”也需要人们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合理切换,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更要注重真实的人际交往,用心经营真实的人际关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使人们时刻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错误。材料一指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说的是“往往”处于这种状态,并非“时刻”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材料二提到虚拟社交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主要在于情感表达的缺失与语言的碎片化。B.“为吸引关注在虚拟社交中常过度使用感叹词与表情符号”错误。根据文本“过度依赖虚拟社交还容易导致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出现障碍。由于在虚拟社交中,人们主要通过文字和表情符号来表达情感,而缺乏面对面交流时的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信息的辅助,因此,当人们回到现实生活中进行面对面交流时,往往会出现表情僵硬、眼神游离、沟通不畅等问题”可知,材料未提及虚拟社交中常过度使用感叹词与表情符号的问题,而是说“人们主要通过文字和表情符号来表达情感”。所以此选项无依据。C.“促使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发展”错误。根据文本“过度依赖虚拟社交还容易导致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出现障碍”可知,材料没有表明虚拟社交促使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发展,人们可自由创造独特词汇与表达方式,不受传统语法约束等内容,只是强调过度依赖虚拟社交会导致人们出现交流障碍。所以此选项无依据。D.“让语言表达趋于商业化……影响人们日常交流用词,使交流带有推销目的”错误。材料没有表明虚拟社交让语言表达趋于商业化以及影响日常交流用词使其带有推销目的等内容,此选项无依据。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提到“慢”并非是消极怠工、停滞不前,而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对内心宁静的回归。A.“乡村小道上悠闲漫步的行人”体现出一种悠然、不慌不忙的状态,与“慢生活”所强调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内心宁静的回归等特点相契合,是比较恰当的类比。 B.“城市公交站等待的乘客” 更多的是一种短暂停留、等待的状态,不能很好地体现“慢生活”那种从容、注重品质的内涵,不符合要求。C.“港口中停泊休整的轮船”侧重于暂时停止运作进行休整,与“慢生活”主动追求品质、享受生活的特点不一致,不太合适。D.“铁路上按部就班行驶的列车”虽然有按节奏运行的感觉,但整体还是偏向一种规律性、功能性的运行,缺少“慢生活”那种闲适、宁静的韵味,不符合类比要求。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根据文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虚拟社交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便捷性,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社交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早期的QQ、MSN到如今的微信、微博、抖音等,人们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的限制,与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联系”可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虚拟社交迅速融入生活,各种社交平台不断涌现,人们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的限制,与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联系,极大地拓展了人际交往的范围。 ②根据文本“在现代社会,虚拟社交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它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人们在家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时,虚拟社交成为了人们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桥梁。线上办公、线上学习、线上聚会等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人们在特殊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可知,在一些特殊时期,虚拟社交成为了人们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桥梁,让人们在特殊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对真实体验的忽视:根据文本“他们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率,却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细节。比如,在匆忙赶路时,我们无暇欣赏街边新开的花朵,无法感受四季的更替和自然的变化;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忽略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错过了许多珍贵的情感时刻”可知,“快节奏生活”中人们一味追求速度和效率,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细节,忽视了生活真实的美好体验;
根据文本“这种虚拟的自我呈现方式,使得人们在虚拟社交中的情感交流往往缺乏真实性和深度”“虚拟社交中的情感交流往往是碎片化、表面化的”可知,“虚拟社交”让人们在网络中塑造理想化形象,情感交流缺乏真实性和深度,多是碎片化、表面化的交流,难以替代真实情感的深度与温度,忽视了真实情感交流带来的深刻体验。②带来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良影响:根据文本“在忙碌工作中,我们忽略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错过了许多珍贵的情感时刻”可知,“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在忙碌中忽略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影响了彼此之间的感情维系;根据文本“许多人在虚拟社交中看似拥有众多‘好友’,点赞、评论不断,但实际上真正能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分享内心深处喜怒哀乐的知心朋友却寥寥无几”“过度依赖虚拟社交还容易导致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出现障碍”可知,“虚拟社交”虽然看似让人们有众多“好友”,但真正能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分享内心深处喜怒哀乐的知心朋友却寥寥无几,并且过度依赖它还容易导致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出现障碍,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③都需要合理平衡:根据文本“生活需要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快,也不能完全摒弃快。在工作时,我们应该保持高效专注,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追求速度和效率,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社会价值。但在闲暇时光,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陪伴家人和朋友,一起聊天、吃饭、散步,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去亲近自然,漫步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可知,“快节奏生活”需要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不能一味求快,也要适当享受慢生活带来的美好;根据文本“要学会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合理切换,利用虚拟社交拓展人脉、获取信息的同时,更要用心去感受他人的情感,用真诚去经营真实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浪潮中坚守住情感的真挚与温暖,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牢固和美好”可知,“虚拟社交”也需要人们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合理切换,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更要注重真实的人际交往,用心经营真实的人际关系。
6.C 7. D
8. 示例一:选择“中国女兵”理由:①“中国女兵”这个标题点明了本文的主人公,情节也围绕女兵的抗日事迹展开。②本文写了三个中国女兵,但通过这个标题有利于引导读者联想到中国女兵的群像。
示例二:选择“为正义而战” 理由:①“为正义而战”是主人公水姐的话,突出了水姐的形象。②“为正义而战”突出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9.(1)三个叙事层次:①孟嵋、丁医生发现、谈论小册子故事。②“我”讲述的自己的故事。③“我”讲述的水姐和小木的故事。
(2)效果:①增强了叙事的艺术性、真实性、复杂性;②多视角叙述故事、表现人物,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③呈现多元感受与多元评价,增强小说的立体性。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C.“没有过多埋怨,因为他们也是勇敢的战士”理解不当,原文有“实在是太艰难了”,不埋怨是因为“我”能理解当时的情况太过艰难,想要甩掉“我”实是出于无奈。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D.“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分析不当,原文有“医院前面有一条小溪”,此时“我”已经护士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不是童年了。应是对过往的护士工作的回忆。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题目意蕴和作用的能力。文章题目分析题,首先可考虑题目本身的意义,是否运用了技巧,再考虑和内容、人物、主旨的关系等。选择“中国女兵”。内容上,文中主人公“我”是一名护士,也是一名女战士,涉及的孟嵋、水姐、小木也都是“中国女兵”,这个标题点明了本文的主人公,情节也围绕女兵的抗日事迹展开;本文提到“我是一个女兵,一个中国女兵”,具体写了“我”“水姐”“小木”三个中国女兵,这个标题既呼应文中的“中国女兵”,又有利于引导读者联想到中国女兵的群像,升华主题。选择“为正义而战”。“水姐平时就话少,当时只平静地说了一句:‘我们为正义而战’”“水姐渐渐呼吸困难,抓住我的手,一字一字地对我说:“你要让人知道,我们都是爱国青年,我们为正义而战”,“为正义而战”是主人公水姐的话,文中两词提到这句话,再以之为题目,可以突出水姐这一人物形象;“抗日战争爆发……本来就没有家,难道还要失去国吗”“不抗日还活着干什么?”,“为正义而战”对应抗日战争,因为是保家卫国的战争,所以爱国的女兵们能无惧牺牲,这一题目突出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层次及效果的能力。分析小说叙述层次要把握情节,缕清结构。分析效果可从充实内容、人物塑造、生动情节、阅读感受等方面考虑。
(1)三个叙事层次:“这一天,孟嵋到病房给丁医生送材料……她发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孟嵋开门,默然把手中的小册子递给丁医生……丁医生抬头望着窗外,“她是一个女兵,我竟不知道她的名字”,孟嵋、丁医生发现、谈论小册子的故事;
“我是一个女兵,一个中国女兵,我就要死了……我又想起那条小溪”,“我”讲述的自己的故事;“一直和我在一起的是水姐,她比我大两岁,文化水平比我高,她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她是一个出色的护士”“有一个很小的女孩,又黄又瘦……我们叫她小木”“小木没有回来,她永远消失在大森林里……再后来水姐也死了……水姐是二十二岁,小木是十八岁”,“我”讲述的水姐和小木的故事。
(2)效果:孟嵋发现小册子,以第一人称“我”叙述自己和别人的故事,构思巧妙,增强了叙事的艺术性、真实性、复杂性;“文字到这儿忽然断了。孟嵋勉强忍住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丁医生很快看完那几页文字,说:‘她是我到这里最初接触的病员’”,以孟嵋及丁医生的第三人称呈现故事;“我走得很慢,拖住他们的脚步,真是一个累赘。我恍惚中听见他们谈话”,以“我”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多视角叙述故事,多侧面塑造人物,使人物更生动形象,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我”叙述故事,对战友及救助自己的人有相关的感受和评价;“文字到这儿忽然断了。孟嵋勉强忍住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她的病很重,每天还要拼命写字。我们劝她不要写了。她断断续续地说……丁医生抬头望着窗外,‘她是一个女兵,我竟不知道她的名字’”,孟嵋和丁医生也有自己的感受和评价,多层叙事,呈现多元感受与多元评价,增强小说的立体性。
10. ACG 11. C 12. C
13. (1)作为君主的臣子,难道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
(2)用刀胁迫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用利益诱我,让我背叛自己的君主,这不符合道义。
14. 不矛盾。
材料一中晏子认为臣子应该为了国家和君主而死或者逃亡。材料二中晏子拒绝与崔杼同流合污,坚守道义,进一步体现了他对国家君主的忠诚。
因此晏子对君主的态度并不矛盾,而是始终如一地坚守臣子的本分和道义。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崔子行为不义,杀害他的君主,不顺从国君却顺从崔氏、庆氏的人,将会遭受不祥之祸。“崔子为无道”是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在A处断开;“而弑其君”中,“其君”是“弑”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在C处断开;“不与公室”和“与崔庆者”是“而”连接表转折关系,中间不断开,故在G处断开;故选AC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崔武子看见棠姜并认为得她很美。/单于认为他的气节很壮烈。B.正确。C.错误。“与”,顺从/交往。句意:如果不顺从崔氏、庆氏而顺从公室的人,将会遭受不祥之祸。/人们彼此交往,很快度过一生。D.正确。句意:话说得不响亮。/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洪亮。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唯晏子没有进入坎内”错,由文中“为坛三仞,坎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可知,崔杼设坛与众人盟誓时,众人皆脱剑入坎,只有晏子不肯脱剑,后来崔杼允许晏子不脱剑,故晏子后来还是入了坎,只是没有脱剑。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臣”,做臣子,或意译为“侍奉”;“口实”,俸禄;“社稷是养”,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养社稷”。
(2)“失”,使……失去;“志”,意志;“回”,使……回心转意,意译为“诱惑”;“倍”通“背”,背叛。
1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首先表态:晏子对君主的态度并不矛盾。
在材料一中,晏子明确表示“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说明他认为臣子应该为了国家和君主而死或逃亡。在材料二中,“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晏子拒绝与崔杼同流合污,坚守道义,即使面临生命威胁也不改初衷,这进一步体现了他对君主和国家的忠诚。因此,晏子对君主的态度并不矛盾,而是始终如一地坚守臣子的本分和道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崔武子看见棠姜并觉得她很美,于是就娶了她。齐庄公与棠姜私通。崔武子杀了齐庄公。
晏子站在崔氏的家门外。他的随从说:“要自杀吗?”晏子说:“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君主吗?我为什么要死?”随从又说:“那逃走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要逃走?”随从再问:“那回去吗?”晏子说:“君主死了,我回去哪里?作为君主,难道是为了欺凌百姓?他是为了主持国家大事。作为君主的臣子,难道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是保护国家。所以,君主如果为了国家而死,我就跟着死;君主如果为了国家而逃亡,我就跟着逃亡。但如果君主是为了自己而死或逃亡,除非是我特别亲近的人,否则谁敢承担这样的责任?而且,如果有人杀了他的君主,我怎么能为他而死或逃亡呢?我又能回到哪里去呢?”门开后,晏子进去,枕着庄公的尸体大腿大哭。哭完后,他三次跳跃着走出来。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他是百姓所敬仰的人,放了他可以赢得民心。”
材料二:
崔杼杀了齐庄公后立了景公,他和庆封一起辅佐景公,并在太宫的坎上劫持了各位将军、大夫以及有名的士人和百姓,强迫他们都必须参与盟誓。他们筑了一个高三仞的土坛,土坛下挖了坑,用一千名士兵环绕在土坛的内外。参与盟誓的人都必须脱剑进入土坛下的坑内,只有晏子不愿意,但崔杼允许了他不脱剑。如果有谁敢不参与盟誓,就用戟钩住他的脖子,剑对着他的心,强迫他自行盟誓说:“如果不顺从崔氏、庆氏而顺从公室的人,将会遭受不祥之祸。说话声音不洪亮,手指不蘸血的人死。”这样被杀的有七个人。轮到晏子时,他捧着盛有血的杯子,仰天长叹说:“唉!崔子杀他的君主,不顺从国君却顺从崔氏、庆氏的,会遭受不祥之祸。”说完,他低下头喝了血。
崔杼对晏子说:“如果你改变你的话,那么齐国我可以和你共同治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话,戟已经钩住了你的脖子,剑已经对着你的心,你自己看着办吧。”
晏子说:“用刀胁迫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用利益诱我,让我背叛自己的君主,这不符合道义。崔子!你用弯曲的刀钩我,用直的剑推我,我也不会改变我的立场。”
崔杼想要杀晏子,有人说:“不可以!你因为你的君主无道而杀了他,现在他的臣子是一个有道义的人,你又跟着杀他,这不能作为教训。”崔杼于是放了晏子。晏子说:“像崔子这样的大夫做了极大的不仁之事,却还做一些小仁小义的事,这怎么能算得上中庸之道呢?”他快步走出去,接过仆人递来的登车绳索上了车。他的仆人想要快马加鞭,晏子却按住他的手说:“慢一点!快不一定能生,慢不一定会死。鹿在野外出生,但命运却悬挂在厨房里,我的生命也已经有了牵挂。”他按照节奏慢慢地离去。
B
16. ①用语平白浅俗,符合易安特色。词中“一霎儿价”“怎生”“说话”等等口语的运用深得易安特色。②意境清新,情调深婉,符合易安特色,词中“骤雨”“山水”等意象的选取营造了清新旖旎的山中景象,细腻柔媚。③化用典故,语言诙谐,极具个人风格,“白鸥”隐含归隐之意,词人嗔怪自的不下来谈话,暗含不平之意。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以实写虚”错,“风景怎生图画”一句,以虚代实,包含着词人对雨后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分析题干可知,此题需要分别回答李易安和辛弃疾作品特色在本词中的体现。可联系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二人词作的特色。《声声慢》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柔婉抒发,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具有多用典又善用典的特点。“骤雨一霎儿价”,无须多言,一个“骤”字,一个“一霎儿价”,便将此地夏日阵雨来去皆快的特点淋漓尽致勾勒而出。“一霎儿”,口语,一会儿工夫。“价”,也是当时口语,语尾助词,此处使用口语,形象地写出夏日“骤雨”来得快、走得也快的特点。用语平白浅俗,符合易安特色。“千峰云起”四句,描写了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的景象。“青旗卖”四句,写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词中“骤雨”“山水”等意象的选取营造了清新旖旎的山中景象,细腻柔媚。意境清新,情调深婉,符合易安特色。“却怪白鸥”中的“白鸥”化用黄庭坚《登快阁》中的“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隐含归隐之意。“觑着人欲下未下”,白鸥它们窥探着人,似乎想下,却又在天空盘旋犹豫。作者对白鸥迟迟不肯下来,若即若离的责怪,猜想白鸥可能是新来的,对白鸥的猜想和诘问颇显幽默。化用典故,语言诙谐,极具个人风格。
17.
① 青泥何盘盘 ②百步九折萦岩峦
③能顺木之天 ④ 以致其性焉尔
⑤ 忧劳可以兴国 ⑥逸豫可以亡身(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萦、峦、逸、豫、砧。
18. A 19. C
20. ①“如果”表假设,表达怕被风吹走无法回家的担心;②“但”语意转折,表现出他心里还有被父亲修理的恐惧;③“又”表现心理转变,体现出为了避开父亲不怕被风吹走的心理。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义的能力。例句中“修理”是比喻义,这里指批评、收拾。
A.“征服”用的是基本义。即人类用暴力、武力、强力或劳动手段制服对象,使其接受、服从、顺从。B.“破产”用的是比喻义。比喻事情失败(多含贬义)。C.“压榨”用的是比喻义。比喻剥削或搜刮。D.“折射”用的是比喻义。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原句为比喻,把“麦秸秆”比喻为“箭雨”。A.比喻,把箜篌声比喻为各种声音,如昆山玉碎、凤凰鸣叫,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如雨中的芙蓉、盛开的香兰。B.比喻,把月色比喻为霜。 C.拟人,“待”“送”把江月、长江人格化。D.比喻,把胡人骑兵的来势凶猛,比喻为风雨交加。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多个关联词。①“如果”,连词,表假设,连接假设关系的复句。结合前句“只要风使劲一吹,我就会腾空而去了”分析,“如果”表达怕被风吹走无法回家的担心;②“但”,连词,表语意转折。结合“但我忽然想到因为逃学,父亲昨日曾狠狠地将我修理了一番”可知,“但”表现“我”因逃学被父亲修理,此时内心还有恐惧感;③“又”,副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可是”,表现了“我”心理的转变。结合“又觉得,若真能腾空而去,似乎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分析,“又”体现出为了避开父亲不怕被风吹走的快乐心理。
21. A这一愿望正成为现实 B这一复原成果留下了遗憾 C不仅能“活”过来
22. ③应改为“由于超写实数字人技术、高精度人体建模技术的助力”;
⑤应改为“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变得更有触及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根据后文“不久前,有‘东方睡美人’之称的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展现在世人面前”可知,人们想一睹古人真容的愿望在AI的助力下正在成为现实,可填“这一愿望正成为现实”。B语境说到受到技术的局限,所以复原像并不是特别完美,可填“这一复原成果留下了遗憾 ”。C和“还”相搭配的连词为“不仅”。语意是推出可交互版“辛追夫人”AI智能体,在“动”起来之前应先“活”过来,可填“不仅能‘活’过来”。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由于……的原因”句式杂糅,可删掉“的原因”;⑤“浓重的历史文化”搭配不当,可改为“厚重的历史文化”。
23.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的是科学史上万有引力发现的逸闻,材料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胡克,次要人物是牛顿。实验物理学家胡克虽然早有引力的观念,但因为缺乏牛顿那样的卓异的数学才能,还是未能发现万有引力这个物理学基本原理。
立意:1.自身掌握技能方是立身之本。2.集合众人之力,或可事半功倍。3.凡是探索不息者,到头真理自会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①题材新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