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行路难》李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行路难》李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页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行路难》李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页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行路难》李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结语,教学过程,作者介绍,生字词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行路难》三首,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 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象征、比兴和用典等。
    -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并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诗歌,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将诗歌内容与个人生活体验相结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 引导学生理解李白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激发学生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面对、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内容的理解:
    - 准确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金樽清酒”、“玉盘珍羞”、“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等。
    - 理解诗歌中借用的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如姜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 分析李白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变化,如从忧郁、苦闷到希望、自信的转化。
    - 引导学生理解李白诗歌中蕴含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诗歌修辞手法的分析:
    - 识别诗歌中的夸张、象征、比兴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感受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 由于李白诗歌中情感表达丰富而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修辞等角度入手,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2. 诗歌意境的体悟:
    - 诗歌意境的体悟需要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感悟。
    -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析诗歌,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诗歌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 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繁多,且在不同诗歌中有不同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 引导学生识别并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手法,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四、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如个人诵读、小组诵读、全班诵读等,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2. 讨论法:
    -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象征意义?”“李白在诗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品析法:
    - 通过品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等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经典句段进行品析,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等,分析这些句段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4. 写作练习法:
    - 通过写作练习,将诗歌内容与个人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如“以《行路难》中的某一句或某一段为灵感,写一篇短文或诗歌”等,让学生尝试将诗歌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进行创作。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诗歌的相关背景和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 教师可以结合诗歌内容,制作一些精美的PPT或视频,如“李白生平简介”、“《行路难》创作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五、结语
    《行路难》三首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生动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种种感慨和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将诗歌内容与个人生活体验相结合进行创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情境导入:通过讲述李白生平的传奇故事和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李白,以及他们对李白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二、朗读与感知
    - 朗读诗歌:先由教师范读,注意节奏、语气和语调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 感知内容:学生自读《行路难》三首诗,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三、背景介绍与诗歌赏析
    - 背景介绍:介绍《行路难》的创作背景,指出这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反映了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的苦闷和不平。
    - 诗歌赏析:
    1. 《行路难·其一》:
    - 分析前四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描绘了诗人面对丰盛佳肴却无心享用的情景,表现了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 解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表达的乐观自信和坚定信念。
    2. 《行路难·其二》:
    - 赏析“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无奈与愤懑。
    - 引导学生思考“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所反映的诗人对世俗的鄙夷。
    - 分析“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的典故,理解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3. 《行路难·其三》:
    - 解读“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的典故,感受诗人对忠贞不渝的赞美。
    - 分析“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的洒脱与豪放,体会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
    四、情感分析与讨论
    - 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变化,从愁闷到无奈,再到乐观自信,理解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奋斗。
    -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李白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与总结
    - 板书设计:将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变化和意象分析以板书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行路难》三首诗,并撰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其他诗歌进行鉴赏,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和李白的人生经历,进一步加深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行路难》三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变化,还能在朗读、讨论和分析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七、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的诗歌广泛涉及山水、酒仙、人生、友情等多个主题,风格奔放、想象丰富、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自幼聪慧过人,喜爱读书和剑术,青年时期便游历四方,广结好友,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素材。李白的诗歌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成为了唐代诗坛的璀璨明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生字词解析
    1.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此处泛指美酒。
    2. 清酒:清醇的美酒。
    3.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形容酒美价高。
    4. 玉盘:精美的食具,此处指盛放珍贵菜肴的盘子。
    5.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6. 投箸:丢下筷子。
    7. 碧溪:绿色的溪流,此处指姜太公吕尚垂钓的磻溪。
    8. 日边:太阳的旁边,此处指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绕日月而过的情景。
    9.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10. 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11. 济:渡过。
    九、原文与译文
    《行路难·其一》
    原文: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译文:
    金杯中装满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里盛着珍贵的菜肴,收费万钱。我心中郁闷啊,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山,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行路难·其二》
    原文: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
    译文: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我不能走出。我不愿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玩狗赌博的游戏。像冯谖一样弹剑作歌发出悲凉的声响,曳着长裾出入王侯之门却不被知遇重用。淮阴侯韩信年轻时在市场被人嘲笑,汉初诸将大臣又嫉妒诋毁贾谊。你看那过去的燕昭王重用郭隗,亲自为他打扫黄金台,剧辛和乐毅感激燕昭王的知遇之恩,竭尽忠诚,展示自己的才能。可如今的燕昭王早已死去,他的白骨被蔓草缠绕,又有谁人来为他打扫黄金台呢?世上行路艰难啊,我还是回去吧!
    《行路难·其三》
    原文:
    ```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衿从我游,平生意气尽。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译文:
    不要洗耳恭听那颍川之水,不要食用那首阳山上的蕨菜。在尘世中,混杂在众人之中以保持自己的名声不显贵更为重要,为什么要使自己显得孤高而与众不同呢?自古以来,那些贤达之士,如果功成名就后不退隐,最终都会遭遇不幸。你和我一同出游,平生的意气都已消磨殆尽。我们三杯酒后吐露真情,说出的话比五岳还重。当我们眼花耳热之后,意气纵横犹如天上横贯长虹。为了解救赵国,我们挥动金槌击杀了奸臣,使得邯郸城先为之一震。这千秋万代的两位壮士,在大梁城留下了显赫的英名。即使死去,他们的侠骨仍然散发着香气,无愧于世上英雄的称号。又有谁能像扬雄那样,在阁中埋头苦读,直到白发苍苍才著成《太玄经》呢?
    十、总结
    《行路难》三首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生动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种种感慨和追求。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通过描绘自己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享用的情景,以及想要渡过黄河和登上太行山却遭遇阻碍的困境,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而是借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在《行路难·其二》中,李白以更加直白的笔触,批判了世俗的虚伪和不公,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而在《行路难·其三》中,李白则通过赞美历史上的侠义之士,表达了自己对正义和勇气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李白的《行路难》三首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们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淡泊名利,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十一、知识支架
    一、诗词风格与特点
    1. 浪漫主义: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他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将自然景物、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 意象丰富:李白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 情感真挚:李白的诗歌情感真挚,他善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诗歌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4. 语言凝练:李白的诗歌语言凝练,用词精准,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二、诗词中的典故与文化内涵
    1. 姜太公垂钓:姜太公(吕尚)在磻溪垂钓时,遇到了周文王,后被征为师,帮助周武王取得了天下。这个典故在《行路难》中被李白用来表达自己对未来仍有希望的憧憬。
    2. 伊尹梦舟:伊尹在受命商汤之前,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边穿过,后果然受到商汤的赏识,并帮助商汤取得了天下。这个典故也被李白用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3. 宗悫长风破浪:南朝宗悫曾对他的叔父表示志向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志在四方,建树功业。李白在《行路难》中化用此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实现政治理想的坚定信念。
    十二、整体感知
    一、《行路难·其一》
    原文: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感知:
    这首诗开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宴会的丰盛,但紧接着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中间四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比兴手法,形象地传达出诗人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时的无奈和迷茫。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放弃希望,他通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借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仍有希望的憧憬。结尾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表达了诗人对实现政治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二、《行路难·其二》
    原文: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
    感知:
    这首诗开篇即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无奈和迷茫。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批判了世俗的虚伪和不公,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以韩信和贾谊的遭遇为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敬仰。结尾部分则通过燕昭王重用郭隗、剧辛和乐毅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明君贤臣的向往和期待。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和无奈,于是他发出了“行路难,归去来”的呼喊,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三、《行路难·其三》
    原文:
    ```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衿从我游,平生意气尽。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感知:
    这首诗开篇即以颍川水和首阳蕨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和反感。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揭示了历史上那些功成名就却未能善终的贤达之人的悲剧命运。诗人以这些历史人物的遭遇为鉴,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他也通过赞美历史上的侠义之士,表达了自己对正义和勇气的向往和追求。结尾部分则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批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像那些侠义之士一样,即使死去也要留下侠骨香名,而不是像那些只会在书阁下埋头苦读、虚度光阴的人一样。
    总结:
    《行路难》三首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生动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种种感慨和追求。在这组诗中,李白不仅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内心的苦闷,更表达了对人生前途的乐观与自信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他也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批判了世俗的虚伪和不公,表达了对明君贤臣的向往和期待。这些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启示意义。它们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淡泊名利,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十三、课文分析
    《行路难》是李白创作的一组诗歌,共三首,均写于他被奸臣诋毁、被迫离开长安之后。这组诗歌集中反映了李白在仕途上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以及他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三首《行路难》的详细分析。
    《行路难·其一》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析:
    1. 开篇描绘:
    诗歌开篇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一幅奢华的宴会场景。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无一不彰显着宴会的豪华与诗人的尊贵地位。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诗人却无心品尝,表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与迷茫。
    2. 苦闷挣扎: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通过诗人的动作与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停下酒杯,投下筷子,无心进食;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诗人感到心中迷茫无助,仿佛被一片黑暗所笼罩。
    3. 人生困境: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以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想要渡过黄河,却发现河水被冰块堵塞,无法通行;想要攀登太行山,却只见山上积雪深厚,无法前行。这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困境和挫折。
    4. 希望与憧憬: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闲暇时,在碧绿的溪水上垂钓;忽然之间,又梦见自己乘坐着小舟,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驶去。这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仍未放弃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5. 迷茫与坚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面对多歧路,感到迷茫与无助。然而,他并没有因此颓唐消沉,而是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他相信总有一天,会乘着长风破浪前行,挂上高高的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小结:
    《行路难·其一》通过描绘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挣扎与追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憧憬。诗歌以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为喻,展现了现实的繁华与奢华;以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为喻,表达了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以长风破浪、直挂云帆为喻,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全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行路难·其二》
    原文: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分析:
    1. 大道难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和无奈。大道本应畅通无阻,但诗人却感到自己无法走出困境。
    2. 不屑逐利: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利欲的不屑和反感。他不愿像长安社中的小儿一样,为了微薄的利益而争斗不休。
    3. 不遇知音: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王门中不得志的苦闷。他弹剑作歌,奏出苦声,却无人赏识;他曳裾王门,却不被重用,心中愤懑不平。
    4. 历史典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韩信在市井中被人嘲笑,贾谊在汉朝被公卿忌恨排挤,这些都反映了诗人的遭遇和境遇。
    5. 感慨怀古: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四句,通过怀古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君明主的向往和怀念。他希望自己能像郭隗、剧辛、乐毅一样,得到明君的赏识和重用。
    6. 现实无奈: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两句,通过描写昭王的白骨被蔓草缠绕,暗喻了现实中对贤才的忽视和遗忘。诗人感到无奈和失望,只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呼喊。
    小结:
    《行路难·其二》通过运用历史典故和细节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古代贤君明主的向往。诗歌以大道难行为主线,贯穿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和无奈,以及对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行路难·其三》
    原文: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四子各分散,相与去采薇。
    淮阴侯将略,奈何以钟室死?
    李斯税驾苦不早,身从囹圄当秦二世。
    向使东游扶桑渚,又取若木为君梳。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君不见荆卿逐秦王,白虹贯日苍鹰击?
    虚名误人也至甚,千金何足惜?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分析:
    1. 告诫与反思: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两句,以颍川水和首阳蕨为喻,告诫人们不要追求虚名而失去自我。诗人反思历史上的贤达人,认为他们功成不退皆殒身,是虚名所累。
    2. 历史典故:
    “四子各分散,相与去采薇”等句,通过运用伯夷、叔齐、淮阴侯韩信、李斯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虚名的批判和对现实的反思。这些人物或因追求虚名而身败名裂,或因功高震主而遭遇不幸。
    3. 东游想象:
    “向使东游扶桑渚,又取若木为君梳”两句,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设想自己如果东游扶桑渚,将取若木为君梳发。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功名利禄: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两句,通过描绘良相和猛将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他认为功名利禄只是身外之物,不应过分追求。
    5. 虚名误人:
    “君不见荆卿逐秦王,白虹贯日苍鹰击?虚名误人也至甚,千金何足惜?”两句,通过荆轲逐秦王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虚名误人的道理。诗人认为虚名只会误人误己,千金也不足惜。
    6. 别意与水长: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两句,以东流水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离别的别意与东流水一样悠长无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离别的深刻认识。
    十四、文本探究
    1. 情感表达
    在这三首《行路难》中,李白的情感表达是复杂而深刻的。他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既有对古代贤君明主的向往,也有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李白独特的诗歌风格。
    2. 意象运用
    李白在这三首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生动的画面感,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黄河冰塞川和太行雪满山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金樽清酒和玉盘珍羞则象征着现实的繁华与奢华。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寓意更加丰富。
    3. 语言风格
    李白的诗歌语言风格独特,既豪放又婉约,既质朴又华丽。在这三首《行路难》中,他的语言既有激昂的排比句,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有细腻的描写,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些语言风格的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4. 主题思想
    这三首《行路难》的主题思想是多样的,既有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和无奈,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既有对古代贤君明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这些主题思想在诗歌中相互交织,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这些主题思想也反映了李白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
    十五、 课文小结
    综上所述,李白的《行路难》三首诗歌,通过描绘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挣扎与追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语言风格独特,情感表达饱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以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为喻,展现了现实的繁华与奢华;以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为喻,表达了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以长风破浪、直挂云帆为喻,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全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在《行路难·其二》中,李白通过运用历史典故和细节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古代贤君明主的向往。诗歌以大道难行为主线,贯穿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和无奈,以及对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行路难·其三》中,李白通过告诫与反思、历史典故、东游想象以及虚名误人等元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虚名的批判和对现实的反思。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李白的《行路难》三首诗歌,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关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生字词解析,原文和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情感体验,思维拓展,总结提升,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