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期,其中由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易在低龄儿童间流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病毒相比,支原体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原因是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
    B. 支原体细胞中含有核糖体,可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蛋白质
    C. 支原体的基因组中不包含控制细胞壁合成的相关基因
    D. 支原体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RNA
    【答案】D
    【分析】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详解】A、与病毒相比,支原体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原因是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A正确;
    B、支原体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中含有核糖体,可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蛋白质,B正确;
    C、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故基因组中不包含控制细胞壁合成的相关基因,C正确;
    D、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D。
    2. 人们常常食用的牛、羊、猪等肉类和白菜、马铃薯等蔬菜,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其原因是( )
    A.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B. 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大体相同
    C. 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本元素都是碳、氢、氧、氮
    D. 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大致相同
    【答案】B
    【分析】(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详解】A、生物体内的元素直接或间接来自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不能体现不同生物体内成分的相互转化,A不符合题意;
    B、不同生物细胞成分的相互转化,说明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相同,B符合题意;
    C、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氢、氧、氮,说明它们在细胞中的含量高,但是不能体现不同生物体内成分的相互转化,C不符合题意;
    D、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脐带血中有多种类型的干细胞,能产生不同种类的体细胞,如神经细胞、肝脏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脐带血干细胞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有些患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儿童,可通过移植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得到治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已分化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 神经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C. 人体中多种分化的细胞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D. 脐带血干细胞可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组织损伤修复
    【答案】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详解】A、已分化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含有本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所以具有全能性,A正确;
    B、神经细胞不表达血红蛋白,所以血红蛋白合成基因处于关闭状态,B错误;
    C、人体中多种分化的细胞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
    D、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形成血细胞,所以脐带血干细胞可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组织损伤修,D正确。
    故选B。
    4. 在一定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某种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出现图示比值说明外界溶液中的溶质能被吸收
    B. 达到图中B点所用的时间受外界温度、溶质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C. 当溶质可被细胞吸收时,恢复为正常状态时细胞液的浓度不变
    D. 从t1到t2,细胞液浓度持续增加,细胞吸水能力也随之增强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逐渐增加,开始小于1,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来大于1,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A、如果外界溶液中的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则细胞失水达到内外溶液浓度比值为1时,达到渗透平衡,水分进出细胞相同,比值将不再变化。但题目中的比值增大到了3,说明外界溶液中的溶质能被吸收,A正确;
    B、从比值可知,最初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B点时内外浓度相当,水分出入细胞的速度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溶质种类影响细胞能否吸收,也会影响达到B点的时间,B正确;
    C、当溶质可被细胞吸收时,恢复为正常状态时细胞液的浓度增加,因为溶质进入细胞后,细胞液的浓度增加,C错误;
    D、t1到t2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1,说明细胞正在质壁分离复原,由于溶质被吸收细胞液浓度持续增加,细胞吸水能力也随之增强,D正确。
    故选C。
    5. 暹罗猫被称为“猫界变色龙”,刚出生时全身乳白,在4周以后渐渐转黑,四肢、尾巴、面部毛色变黑尤为明显。经研究发现暹罗猫毛色与TYR基因存在缺陷有关,使其体内产生的酪氨酸酶(TYR)在25℃时活性最强,38℃失活。TYR基因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暹罗猫毛色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缺失
    B. 暹罗猫毛色表型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 生活在炎热环境中的暹罗猫,其毛色会变深
    D. TYR基因通过控制TYR的合成直接控制毛色性状
    【答案】B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表现=基因型+环境。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暹罗猫毛色与TYR基因存在缺陷有关,因此暹罗猫毛色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A错误;
    B、暹罗猫毛色是由基因决定的,同时受到温度的影响,说明暹罗猫毛色表型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生活在炎热环境中的暹罗猫,其TYR失活,无法形成黑色素,因此其毛色会变浅,C错误;
    D、TYR基因通过控制TYR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毛色性状,D错误。
    故选B。
    6.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
    B. 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
    C. 幼苗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
    D. 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
    【答案】D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 ATP ;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 。
    2、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 ATP 和 NADPH 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 ATP 和 NADPH 。
    【详解】A、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这部分水为结合水,失去了溶解性,A错误;
    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增加,B错误;
    C、水也参与细胞构成,如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C错误;
    D、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光合作用形成NADPH,也可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成NADH,D正确。
    故选D。
    7. “免疫粘附”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粘附于具有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便于吞噬细胞清除。研究发现,人体循环系统中 95%的受体位于红细胞膜上。下列关于人体红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细胞可能具有免疫功能,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粘附”主要依赖红细胞
    B. 红细胞能通过小于其正常大小的狭窄血管,与其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关
    C. 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
    D. 红细胞与蓝细菌的细胞边界均是细胞膜
    【答案】C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无氧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依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产物是乳酸或者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粘附”主要依赖红细胞,据此推测,红细胞可能具有免疫功能,A正确;
    B、红细胞能通过小于其正常大小的狭窄血管,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B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也没有细胞核,其能进行无氧呼吸,因而可以氧化分解葡萄糖,C错误;
    D、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红细胞与蓝细菌的细胞边界也是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8. 现有一种天然多糖降解酶,其肽链由4段序列以Ce5-Ay3-Bi-CB方式连接而成。研究者将各段序列以不同方式构建新肽链,并评价其催化活性,部分结果见表。关于各段序列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表示无活性,+表示有活性,+越多表示活性越强。
    A. Ay3与Ce5 催化功能不同,但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B. Bi无催化活性,但可判断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有关
    C. 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
    D. 无法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
    【答案】B
    【分析】酶的特性为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作用机理为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详解】A、由表可知,Ce5具有催化纤维素类底物的活性,Ay3具有催化褐藻酸类底物的活性,Ay3与Ce5催化功能不同,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当缺少Ce5后,就不能催化纤维素类底物,当Ay3与Ce5同时存在时催化纤维素类底物的活性增强,所以Ay3与Ce5 可能存在相互影响,A正确;
    B、由表可知,不论是否与Bi结合,Ay3均可以催化S1与S2,说明Bi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无关,B错误;
    C、由表可知,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去除Ce5后,催化褐藻酸类底物的活性不变,说明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C正确;
    D、需要检测Ce5-Ay3-Bi肽链的活性,才能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D正确。
    故选B。
    9. 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为研究该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分离得到的神经纤维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加入河豚毒素的生理盐水处理,微电极处理后检测膜两侧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B组为实验组,用加入河豚毒素的生理盐水处理
    B. 由图推测,河豚毒素可能特异性的抑制钠离子通道,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
    C. 河豚毒素可能对钾离子通道无直接影响,静息电位无明显变化
    D. 河豚因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可能会引发患者持续肌肉痉挛
    【答案】D
    【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
    【详解】A、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应是河豚毒素的有无,所以加入河豚毒素的生理盐水处理的为实验组,且由图可知B组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应是实验组,A正确;
    B、由图可知,B组没有产生动作电位,说明河豚毒素会抑制Na+通道,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
    C、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但河豚毒素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说明与静息电位变化无关,C正确;
    D、烹饪不当会引发河豚毒素中毒,由于河豚毒素会抑制Na+通道,使动作电位不能产生,不会引发患者持续肌肉痉挛,D错误。
    故选D。
    10. 李花是两性花,若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萌发产生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原因是花柱细胞产生一种核酸酶降解花粉管中的rRNA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一特性表明李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 这一特性表明李的遗传多样性高,有利于进化
    C. rRNA彻底水解产物是碱基、核糖、磷酸
    D. 该核酸酶可阻碍花粉管中核糖体的形成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核酸酶水解rRNA(核糖体RNA),导致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
    【详解】A、根据题意,李花是两性花,若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萌发产生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即李花不能自花传粉,但可以异花传粉,故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A错误;
    B、由于李花通过异花传粉繁殖后代,故遗传多样性高,有利于进化,B正确;
    C、r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ACGU碱基、核糖和磷酸,C正确;
    D、由于rRNA和蛋白质构成核糖体,故核酸酶可阻碍花粉管中核糖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A。
    11.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需要对水污染进行高效地处理。利用备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法和需氧生物处理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口剧增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B. 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机物
    C. 处理污水中的沉淀污泥一般用需氧生物处理法
    D. 海洋受到一定污染后可通过自我调节来达到生态平衡
    【答案】C
    【分析】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危机,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机物,处理污水中的沉淀污泥一般用厌氧生物处理法,海洋受到一定污染后可通过自我调节来达到生态平衡。
    【详解】A、人口剧增和人类活动对水的需求增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A正确;
    B、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机物,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B正确;
    C、处理污水中的沉炭污泥一般用厌氧生物处理法,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受到一定污染后可通过自我调节来达生态平衡,D正确。
    故选C。
    12. 人类的双眼皮基因对单眼皮基因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个色觉正常的单眼皮女性(甲),其父亲是色盲:一个色觉正常的双眼皮男性(乙),其母亲是单眼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的一个卵原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两个色盲基因
    B. 乙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中期含四个单眼皮基因
    C. 甲含有色盲基因并且一定是来源于她的父亲
    D. 甲、乙婚配生出单眼皮色觉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
    【答案】B
    【分析】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假设用B/b表示相关基因。色觉正常女性,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其基因型为XBXb。
    【详解】A、假设人类的双眼皮基因对单眼皮基因用A、a表示,A表示双眼皮,B、b表示红绿色盲,一个色觉正常的单眼皮女性(甲),其父亲是色盲,则该甲的基因型为aaXBXb,一个色觉正常的双眼皮男性(乙),其母亲是单眼皮,乙的基因型为AaXBY,甲的卵原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DNA进行了复制,有2个b,A正确;
    B、乙的基因型为AaXBY,减数分裂前,DNA进行复制,减数分裂Ⅰ中期含2个单眼皮基因,B错误;
    C、甲不患红绿色盲,一定有一个B,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有b基因,遗传给甲,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XBXb,甲含有色盲基因并且一定是来源于她的父亲,C正确;
    D、甲的基因型为aaXBXb,乙的基因型为AaXBY,甲、乙婚配生出单眼皮色觉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故选B。
    13. 可利用林窗(砍伐后在林冠层形成的空隙)对人工林进行自然化改造,以提高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是某人工林不同大小的林窗对土壤小动物类群数及平均密度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借助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对土壤小动物进行观察
    B. 林窗面积减小,林下土壤小动物的数量增加
    C. 砍伐成树降低了林木郁闭度,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
    D. 分析数据推测,中型林窗是该人工林改造的最佳方案
    【答案】B
    【分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详解】A、土壤中小动物种类比较多,可使用肉眼观察、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观察,进行动物种类的鉴定,A正确;
    B、如图,纯林和小型林窗林下土壤小动物类群数及平均密度都较低,小动物的数量减少,B错误;
    C、林木的郁闭度会影响光照强度,砍伐成树降低了林木郁闭度,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C正确;
    D、分析数据推测,中型林窗的土壤小动物类群数及平均密度均较高,是该人工林改造的最佳方案,D正确。
    故选B。
    14. 某二倍体动物(2n=4)精原细胞DNA中的P均为32P,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1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甲~丁4个细胞。这些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DNA复制和2次着丝粒分裂
    B. 4个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 形成细胞乙的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交叉互换
    D. 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可能有4个细胞不含32P
    【答案】C
    【分析】DNA中的P均为32P的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每个细胞的每条DNA都有一条链含有32P,继续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减数分裂,完成复制后,8条染色单体中有4条含有32P,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理论上,每个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其中有2条单体含有32P。
    【详解】A、图中的细胞是一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据图所示,这些细胞含有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粒没有分裂,因此该精原细胞2次DNA复制,1次着丝粒分裂,A错误;
    B、题干叙述明确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已经完成,因此只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
    C、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每个DNA上有一条链含有32P,减数分裂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单体含有32P,另一个单体不含32P,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每个细胞中应该含有2条染色体,四个染色单体,其中有两个单体含有放射性,但乙细胞含有3个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原因是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交叉互换,C正确;
    D、甲、丙、丁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至少产生3个含32P的细胞,乙细胞有3个单体含有32P,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都含有32P,因此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至多有3个细胞不含32P,D错误。
    故选C。
    15. 大花蕙兰花色艳美,花期较长,且多在春节期间开放,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大花蕙兰多为杂交品种,种子繁殖无法保持其品种特性。使用组织培养技术将获取的大花蕙兰茎尖在短期内大量繁殖并保持其优良特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抗病毒的试管苗
    B.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需要每日给予适当时间的光照
    C. 脱分化和再分化阶段需改变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
    D. 进行组织培养前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茎尖
    【答案】C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对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不含有病毒的脱毒苗,该试管苗不能抗病毒,A错误;
    B、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一般不需要光照,B错误;
    C、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C正确;
    D、进行组织培养前需要对茎尖消毒处理,D错误。
    故选C。
    16. 某二倍体动物种群的毛色受Y、Y1、Y2三个复等位基因的控制,对该种群所有个体的Y、Y1、Y2三个基因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该种群中Y1的基因频率是( )
    A. 32%B. 41%C. 27%D. 82%
    【答案】B
    【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Y、Y1、Y2为复等位基因,每个个体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故电泳结果上,只出现一个条带的个体是相应基因的纯合个体。
    (2)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 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动物种群共有100=(9+31+15+8+35+2)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YY1的个体有31个、基因型为Y1Y1的个体有8个、基因型为Y1Y2的个体有35个。因此,Y1的基因频率=(31+8×2+35)/(2×100)×100%=41%,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7. 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游泳、慢跑、骑行等,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为探究在耐力性运动训练中肌纤维出现的适应性变化,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的总反应式:(以葡萄糖为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肌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1 所示生理过程一般与 ATP的__________________相联系。
    (3)若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为30ml,则消耗__________ml的葡萄糖。
    (4)探究耐力性运动训练或停止训练时,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出现的适应性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坚持训练会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的相对值___________________;若停止训练5 周后线粒体数量相对值将降至原来的水平,研究发现长期耐力性运动训练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预防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关键因素。请你结合本研究结果给出进行体育锻炼时的建议: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②. 合成
    (3)5 (4)①. 增加后保持稳定 ②. 每次进行至少30min的有氧运动并且每天(周)坚持
    【分析】据图1分析:A是丙酮酸,B是CO2,C是O2。①②③分别表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释放的能量,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详解】(1)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因此在进行有氧呼吸时,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图1所示生理过程会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即图1所示生理过程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3)肌细胞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二氧化碳,且有氧呼吸消耗1ml葡萄糖,能产生6ml的CO2,因此若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为30ml,则消耗5ml的葡萄糖。
    (4)由图可知,经过5周的训练后,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增加后趋于稳定。由图2可知,坚持训练会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的相对值增加后保持稳定。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步行、游泳、慢跑、骑行等,而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体育锻炼时,每次进行至少30min的有氧运动并且每天(周)坚持,有利于提高线粒体的数量,从而消耗葡萄糖防止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
    18. 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重要通道,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
    (3)细胞膜上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pH____________;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上的受体通常是蛋白质。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不同温度下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与25℃相比,4℃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透过性
    (2)协助扩散 (3)①. 降低 ②. 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
    (4)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5)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1)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说明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透过性。
    (2)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3)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H+增加,pH降低,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会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进而运输H+。
    (4)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5)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而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会导致呼吸速率降低,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因此与25℃相比,4℃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低。
    19. 材料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运动异常、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常累及坐骨神经、尺神经、股神经等,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
    材料二:长期吸毒者的大脑分泌多巴胺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的,且吸食时间越长,吸食量越大,大脑分泌的多巴胺越少。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欲了解DPN,首先需要分析神经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______等理化性质。
    (2)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分别与脑和脊髓相连的_______。多巴胺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产生作用后,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当多巴胺分泌减少时,人体兴奋性降低,从神经递质的角度分析,如何增强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发的兴奋? ______(写出2点即可)
    (3)为研究毒品成瘾对后代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可卡因自身给药成瘾模型大鼠进行实验。将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大鼠分别与未接触过可卡因的正常雌鼠交配,产生后代F1,让F1大鼠通过触动踏板来自主获得可卡因注射,并不断增加踏板任务难度,通过测量踏板压力衡量大鼠对可卡因的渴求程度(觅药动机)。检测F1的成瘾行为,结果如图所示。成瘾大鼠不断触动踏板属于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图中结果说明_______。

    注:FR表示踏板任务难度,FR1、FR3、FR5分别表示按压一次、三次、五次踏板获取一次可卡因注射。
    【答案】(1)温度 (2)①. 脑神经和脊神经 ②. 打开 ③. 抑制突触前膜对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回收、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解、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的释放、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3)①. 条件反射 ②. 父本大鼠可卡因成瘾会增加其后代成瘾的风险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外周神经由脑神经和脊神经构成。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产生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需要后天学习。
    【详解】(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
    (2)外周神经由脑神经和脊神经构成。多巴胺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从而产生兴奋。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回收、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解、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的释放、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的结合等措施保证多巴胺的含量或多巴胺的作用,进而保证突触后膜的兴奋。
    (3)成瘾大鼠不断触动踏板是为了获得可卡因,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后天学习。由图可知,成瘾组大鼠F1测试压力明显高于非成瘾组,说明父本大鼠可卡因成瘾会增加其后代成瘾的风险。
    20. 某种瓜的性型(雌性株/普通株)和瓜刺(黑刺/白刺)各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雌性株开雌花,经人工诱雄处理可开雄花,能自交;普通株既开雌花又开雄花。回答下列问题。
    (1)黑刺普通株和白刺雌性株杂交得,根据的性状不能判断瓜刺性状的显隐性,则瓜刺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________。若要判断瓜刺的显隐性,从亲本或中选择材料进行的实验及判断依据是_____。
    (2)王同学将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杂交,均为黑刺雌性株,经诱雄处理后自交得,能够验证“这2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一结论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
    (3)白刺瓜受消费者青睐,雌性株的产量高。在王同学实验所得杂交子代中,筛选出白刺雌性株纯合体的杂交实验思路是________。
    【答案】(1)①. 黑刺:白刺=1:1 ②. 从亲本或F1中选取表型相同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个体性状为显性,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性状为隐性
    (2)F2中的表型及比例为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
    (3)将王同学杂交F2的白刺雌性株单独种植,经诱雄处理后自交,单独收获稳定遗传的白刺雌性株的后代即可得到白刺雌性株。
    【分析】
    (1)信息获取与加工
    (2)逻辑推理与论证
    【详解】(1)黑刺普通株和白刺雌性株杂交得F1,根据F1的性状不能判断瓜刺性状的显隐性,说明F1中性状有白刺也有黑刺,则亲本显性性状为杂合子,F1瓜刺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黑刺:白刺=1:1。
    若要判断瓜刺的显隐性,从亲本或F1中选择材料进行的实验,即从亲本或F1中选取表型相同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个体性状为显性,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性状为隐性。
    (2)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杂交,F1均为黑刺雌性株,说明在瓜刺这对相对性状中黑刺为显性,在性别这对相对性状中雌性株为显性,若控制瓜刺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性别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经诱雄处理后自交得F2 ,若这2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瓜刺和性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F2中的表型及比例为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
    (3)在王同学实验所得杂交子代中,F2中白刺雌性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测交方案只能证明白刺雌性株是否为纯合子,一般的瓜类是一年生的,证明了纯合子还是得不到纯合子。 筛选方案应为:将王同学杂交F2的白刺雌性株单独种植,经诱雄处理后自交,纯合子自交子代均为纯合子,单独收获稳定遗传的白刺雌性株的后代即可得到白刺雌性株。
    21. 为探究藏系绵羊种欧拉羊的一对相对性状长绒和短绒的遗传规律,并揭示其在羊毛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研究人员在野生型的短绒欧拉羊的10号染色体的~1023kb至~1028kb区间设计连续的重叠引物,提取突变体和野生型的___________进行PCR扩增,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分子量较小的扩增产物与点样处的距离较___________(填“远”或“近”),推测10号染色体上第___________对引物对应的调控序列(简称M)___________是突变体长绒出现的根本原因。
    (2)为了进一步证实突变体的长绒表型与调控序列M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利用表型为长绒的突变体与表型为短线的野生型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统计F1随机交配后代F2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绒:短绒=9:7,然后研究人员对F2中长绒个体的细胞进行PCR扩增以检测短绒基因在突变型与野生型中的差别,扩增结果显示F2中长绒个体中完全没有短绒基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从野生型和突变体中克隆出不同长度的DNA调控序列M后,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导入到报告基因载体中,并将含有M序列的报告基因载体转染到细胞中,以检测M调控序列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因此图中用报告基因的表达量/内参基因的表达量用来衡量___________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说明突变体的调控序列M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且其作用的发挥与调控序列M插入的___________有关。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欧拉羊野生型和突变体中,基因ASIC2的表达也会影响欧拉羊短绒的发育,但是检测发现突变体ASIC2蛋白结构与野生型一致。综合上述研究推测突变体长绒表型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基因组DNA(10号染色体的DNA) ②. 远 ③. 2和3 ④. 碱基对缺失
    (2)1/9 (3)①. 报告基因(或插入M序列后对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②. 长度和方向 ③. 突变体调控序列M突变后,影响了下游基因,如ASIC2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了欧拉羊短绒的发育(表达量不同)
    【分析】根据组①子二代的分离比为3:1可知,该性状至少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根据组②F2的分离比为13:3可知,该性状至少涉及两对等位基因。
    【详解】(1)由于10号染色体的~1023kb至~1028kb区间与突变体的短绒表型相关,故应该提取突变体和野生型的10号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扩增。由图可知,分子量较大的扩增产物迁移速率慢,与点样处的距离较小。根据野生型和突变体经引物2、3扩增的产物可知,突变体中扩增产物片段小于野生型,10号染色体上的第2、3对引物对应的区间缺失是长绒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
    (2)根据F2的分离比为9:7,为9:3:3:1的变式可知,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该性状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A_bb、aaB_、aabb为短绒,即有bb和aa表达即为短绒,即a或b是短绒基因;A_B_为长绒,其中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只有AABB完全没有a和b基因,因此比例为1/9。
    (3)实验结果说明突变体的调控序列M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根据柱形图可知报告基因/内参基因可以用来衡量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或插入M序列后对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调控序列M的长度和方向不同,报告基因/内参基因的比值不同,说明M可以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其作用的发挥与调控序列M的长度和方向有关。“基因ASIC2的表达会影响短绒的发育,检测发现突变体ASIC2蛋白结构与野生型一致”,说明ASIC2蛋白基因可能不在区段M,突变体调控序列M突变后,促进了下游基因,如ASIC2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了短绒的发育。
    肽链
    纤维素类底物
    褐藻酸类底物
    W1
    W2
    S1
    S2
    Ce5-Ay3-Bi-CB
    +
    +++
    ++
    +++
    Ce5
    +
    ++


    Ay3-Bi-CB


    ++
    +++
    Ay3


    +++
    ++
    Bi




    CB




    题干关键信息
    所学知识
    信息加工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根据子代性状不能判断显隐性
    测交不能判断显隐性
    亲本显性性状对应的基因
    2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双杂合自交子代会出现性状比9:3:3:1

    相关试卷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