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陕西省十七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十七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S蛋白是新冠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一种关键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蛋白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以三聚体形态存在,其中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构成了“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下列关于新冠病毒侵入细胞的推测,不可能的是( )
A. 新冠病毒识别宿主细胞,未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B. 部分新冠病毒突变株的RBD不变,S蛋白结构可能改变
C. 宿主细胞内形成S蛋白以宿主细胞的DNA为模板
D. 各国大多是针对S蛋白进行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
【答案】C
【分析】新冠病毒外有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包膜结构,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其遗传物质是RNA。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R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其识别宿主细胞,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S蛋白中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构成了“受体结合结构域(RBD)”,故若部分新冠病毒突变株的RBD不变,S蛋白结构可能改变,B正确;
C、宿主细胞内形成S蛋白以新冠病毒的RNA为模板,C错误;
D、S蛋白是新冠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一种关键蛋白,其以三聚体形态存在,其中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构成了“受体结合结构域(RBD)”,故各国大多是针对S蛋白进行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D 正确。
故选C。
2. 核糖体RNA(rRNA)能够催化肽键的形成。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氨基酸R基不同,不同的核苷酸仅含氮碱基不同
B. 某种氨基酸与其参与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可能不完全相同
C. rRNA能够降低氨基酸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并与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D. DNA分子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在DNA—RNA杂交区段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答案】B
【分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
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
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A、不同的核苷酸可能是含氮碱基不同,还有可能是五碳糖不同,A错误;
B、某种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一般是C、H、O、N,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可能含有Fe、S、Cu,与其参与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可能不完全相同,B正确;
C、rRNA能够催化肽键的形成,因此能够降低氨基酸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但是不与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DNA分子中由于嘌呤和嘧啶之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嘧啶数等于嘌呤数,在DNA—RNA杂交区段中也存在嘌呤和嘧啶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嘧啶数也等于嘌呤数,D错误。
故选B。
3. 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TMCO1可以“感知”内质网中Ca2+浓度变化。当内质网中Ca2+浓度过高时,TMCO1会形成四聚体离子通道转运出Ca2+,当内质网与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接近时,四聚体离子通道解体并失去转运活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TMCO1蛋白感知到Ca2+浓度变化后会改变自身的空间结构
B. 内质网中Ca2+浓度失衡可能会影响蛋白质加工过程
C. Ca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质网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
D. 敲除控制合成TMCO1的基因会导致内质网中Ca2+浓度下降
【答案】D
【分析】(1)内质网功能: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
(2)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该过程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详解】A、由题干信息“当内质网中Ca2+过高时,TMCO1会形成四聚体离子通道转运出Ca2+,当内质网与细胞质基质中Ca2+接近时,四聚体离子通道解体失去转运活性” 可知TMCO1蛋白感知到Ca2+变化后会改变自身的空间结构,A正确;
B、内质网可在分泌蛋白的形成中发挥作用,所以内质网中Ca2+失衡可能导致内质网的功能改变,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B正确;
C、内质网中过高的Ca2+浓度通过钙通道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该过程顺浓度梯度进行,需要通道蛋白,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敲除控制合成TMCO1的基因,当内质网中Ca2+浓度过高时Ca2+不能运出内质网,会导致内质网中Ca2+浓 度上升,D错误。
故选D。
4. 观察3H标记核膜的变形虫,发现分裂期形成许多带放射性的单层小囊泡。变形虫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核大小与母细胞核相近,每个子细胞核放射性强度基本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是由四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
B. 核膜在分裂前期裂解为许多小囊泡
C. 子细胞核膜形成时伴随着丝点分裂
D. 细胞中囊泡都具有运输大分子功能
【答案】B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由2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A错误;
B、分裂期形成许多带放射性的单层小囊泡,说明小囊泡是核膜裂解形成的,应该是分裂前期,B正确;
C、在分裂末期形成子细胞核膜,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分裂后期,C错误;
D、题干中单层小囊泡是核膜裂解形成的,最后单层小囊泡相互融合以重建核膜,不具有运输大分子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5.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的蛋白质,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另一侧。下列有关通道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道蛋白的合成需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B. 大小相同的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时的速率相同
C. 通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能为物质运输提供能量
D. 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的动力是胞内渗透压
【答案】A
【分析】细胞内的核糖体分为细胞质中游离型核糖体和依附在内质网上的附着型核糖体。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是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运输到溶酶体中的蛋白质以及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详解】A、通道蛋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同时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
B、通道蛋白对物质的运输速率取决于浓度差,而非分子大小,故大小相同的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时的速率不一定相同,B错误;
C、通道蛋白不具有ATP水解酶功能,且不能为物质运输提供能量,C错误;
D、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其动力来自膜内外的Na+浓度差,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能力,D错误。
故选A。
6. 将圆形滤纸片放入新鲜马铃薯匀浆中浸泡约1min,用镊子夹起,沥干后放入注射器内,向注射器加入2mL3%的H2O2溶液后。立即加入缓冲液调节pH,本实验分4组进行。记录各组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结果如下: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马铃薯匀浆中的H2O2酶只有在细胞外才能发挥催化作用
B. 实验中应该先加入缓冲液调节pH,再加入H2O2溶液
C. 马铃薯匀浆中所含有的H2O2酶的最适pH是是7.0
D. 若延迟记录时间,收集到的气体量最多的依然是第3组
【答案】B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可在不同时间收集到产生的氧气。
【详解】A、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A错误;
B、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马铃薯匀浆中所含的过氧化氢酶最适pH,因此应该先加入缓冲液调节pH,再加入H2O2溶液,确保实验是在预设pH条件下完成,B正确;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H值=7.0时,单位时间内收集到气体体积最多,可见pH值=7.0是酶的较适宜温度,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介于6.0~8.0之间,C错误;
D、由于各组所加H2O2溶液的量是相同的,只要H2O2全部被分解,各组收集到的气体量就是相等的,若延迟记录时间,可能多组试管内的H2O2都被分解了,D错误。
故选B。
7. 人体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可以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下图是导致正常细胞成为癌细胞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
B. 防癌疫苗可预防物理、化学致癌因子引起的细胞癌变
C. 癌细胞的出现一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的基因不再表达
D. 癌细胞表面会出现异常的抗原,且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来源于该部位
【答案】D
【分析】(1)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机体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癌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B、防癌疫苗主要预防生物致癌因子对人体的影响,如宫颈癌疫苗等,不能预防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引起的细胞癌变,B错误;
C、分析图示可知,癌细胞的出现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且变异的基因表达出高活性蛋白,也可能是基因多拷贝或基因移位导致的,C错误;
D、细胞癌变后,细胞内特定基因表达产生异常抗原,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且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即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来源于该部位,D正确。
故选D。
8.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并不是简单地平行靠拢,而是在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某些部位因交换形成清晰可见的交叉,下图为某细胞中交换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Ⅰ前期能观察到
B. 一般情况下,染色体越长可形成的交叉数目可能越多
C. 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
D. 染色体互换是一种常见现象,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染色体交叉互换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A正确;
B、一般状况下,染色体越长,说明染色体上基因片段越长,可交叉的基因数目就越多,B正确;
C、题图中,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片段在A和B,a和b之间,故非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B的等位基因没有发生交换,故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两种,C错误;
D、交换是基因重组的一种常见类型,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C。
9. 现有某种动物的800对雌雄个体(均为灰体)分别交配,每对仅产下一个后代,合计后代中有灰体700只,黑体100只。控制体色的显.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分别用R、r表示。若没有变异发生,则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应该是( )
A. 100对B. 400对C. 700对D. 800对
【答案】B
【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详解】根据分离定律Rr×Rr→3R_(灰体)∶1rr(黑体),结合题目信息,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如果是400对,则会产生灰体300只,黑体100只。另外400只灰体子代的400对灰体亲本组合则为RR×Rr或RR×RR,B正确。故选B。
10. 科学家在研究果蝇的突变体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有一显性基因A(控制卷翅,a控制正常翅)和显性基因F(控制星状眼,f控制正常眼),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现让基因型为AaFf的两只雌雄果蝇进行交配,欲定位A/a,F/f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有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乙、丙中基因A/a,F/f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若杂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2∶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
C. 若杂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4∶2∶2∶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乙所示
D. 若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
【答案】C
【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能产生2种配子Af、aF。
(2)图乙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Af、af、AF、aF。
(3)图丙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能产生2种配子AF、af。
【详解】A、图甲、丙中基因A/a、F/f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乙中的基因A/a、F/f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能产生2种配子Af、aF,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ff:AaFf:aaFF=1:2:1,由于AA和FF纯合致死,故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B错误;
C、乙能产生Af、af、AF、aF4种配子,比例为1:1:1:1,正常情况下,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由于AA、FF致死,故子代表现型比例为4:2:2:1,C正确;
D、丙能产生2种配子AF、af,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FF:AaFf:aaff=1:2:1,由于AAFF死亡,故若杂交子代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2:1,则基因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D错误。
故选C。
11. 某种羊(XY型)的毛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一代的公羊与母羊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则不能确定基因A/a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B. 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一代、子二代中公羊都与母羊的毛色不同
C. 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a在公羊中为黑毛、在母羊中为白毛,则子一代中毛色也与性别相关联
D. 若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在该羊的一个群体中,关于毛色的基因型有7种
【答案】B
【分析】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羊毛色的基因共有AA、Aa、aa三种;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羊的毛色对应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五种;如果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则羊的毛色对应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七种。
【详解】A、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黑毛:白毛=3:1,说明黑毛为显性性状,不论a是位于 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其子二代的毛色均表现为黑毛:白毛=3:1,A 正确;
B、若基因 Aa位于 X染色体上,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则子一代均为黑毛,子二代中母羊全为黑毛,公羊有一半为黑毛,一半为白毛,B错误;
C、若A/a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二代中 AA:Aa:aa=1:2:1,Aa公羊表现为黑毛,Aa 母羊表现为白毛,则子二代中的公羊和母羊性状分离比不同,即毛色与性别相关联,C正确;
D、若基因A/a位于X 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 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七种,D正确。
故选B。
12. 眼色基因(红眼基因R、白眼基因r)位于果蝇的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雌雄果蝇细胞内的基因都是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
B. 同一DNA分子上不可能同时含有两个控制眼色的基因
C. 果蝇正常的卵原细胞有丝分裂时红眼基因最多有4个
D. 白眼基因的两侧也都是基因,其所有DNA片段都有遗传效应
【答案】C
【分析】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或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有成百上千个核苷酸。
【详解】A、果蝇属于真核生物,其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分布,故果蝇细胞内的基因不都是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A错误;
B、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同一DNA分子上可能同时含有两个控制眼色的基因,如朱红眼和深红眼,B错误;
C、红眼雌果蝇纯合子的基因型为XRXR,卵原细胞中有2个红眼基因,有丝分裂间期完成复制后,红眼基因数量最多,含有4个,C正确;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般而言白眼基因的两侧为非基因片段,且不是所有DNA片段都具有遗传效应,D错误。
故选C。
13. 如图为某真核生物体细胞内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氢键是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作用位点
B. ②腺嘌呤和与其相连的脱氧核糖共同构成腺苷
C. 该片段α链和β链中(A+T)/(G+C)的比值相等
D. 图中α链和β链复制后会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B
【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其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T-A、G-C。
【详解】A、①表示氢键,解旋酶和RNA聚合酶都能作用于氢键,使DNA分子双链分开,A正确;
B、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不是脱氧核糖,B错误;
C、DNA的两条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T-A、G-C),因此α链和β链中(A+T)/(G+C)的比值相等,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图中α链和β链复制后会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故选B。
14. 日前,全国多地出现许多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患者,尤其是幼儿,发热情况严重。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流患者的体温调定点上升时,不会影响细胞内的酶促反应
B. 甲流患者在体温下降期时,汗腺分泌量增加,可及时补充淡盐水
C. 甲型流感病毒等致热因子能影响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功能
D. 通过服用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体温调定点,从而起到退烧作用
【答案】A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详解】A、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甲流患者的体温调定点上升时,会影响细胞内的酶促反应,A错误;
B、甲流患者在体温下降期时,散热大于产热,汗腺分泌量增加,丢失了盐分和水分,可及时补充淡盐水,B正确;
C、甲型流感病毒等致热因子能影响体温调定点,从而影响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功能,C正确;
D、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体温调定点,从而起到退烧作用,D正确。
故选A。
15.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需要对水污染进行高效地处理。利用备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法和需氧生物处理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口剧增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B. 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机物
C. 处理污水中的沉淀污泥一般用需氧生物处理法
D. 海洋受到一定污染后可通过自我调节来达到生态平衡
【答案】C
【分析】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机物,处理污水中的沉淀污泥一般用厌氧生物处理法,海洋受到一定污染后可通过自我调节来达到生态平衡。
【详解】A、人口剧增和人类活动对水的需求增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A正确;
B、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机物,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B正确;
C、处理污水中的沉炭污泥一般用厌氧生物处理法,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受到一定污染后可通过自我调节来达生态平衡,D正确。
故选C。
16. 肉苁蓉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然条件下产量较低,其次生代谢物苯乙醇苷是主要的活性成分。某实验小组欲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苯乙醇苷,简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苯乙醇苷是肉苁蓉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
B. 可选择肉苁蓉茎尖作为外植体并对其消毒
C. 经射线处理①即可获得高产苯乙醇苷的细胞
D. 也可将悬浮培养的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涨破以提取苯乙醇苷
【答案】B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苯乙醇苷是肉苁蓉的次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不是生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A错误;
B、肉苁蓉茎尖可作为外植体,需要对其消毒,B正确;
C、①为愈伤组织,经射线处理后可能发生突变,经筛选后可获得高产苯乙醇苷的细胞,C错误;
D、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无法用低渗溶液进行涨破以提取苯乙醇,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下图是利用小球藻和酵母菌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K1、K2为阀门,实验开始前为关闭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通气管内的气体影响)
(1)如果将小球藻培养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用白光照射小球藻色素提取液,吸收光谱中出现的波峰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光。
(2)打开K1,给予试管较强强度的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注射器活塞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停止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K2,推空注射器后关闭K1,发现红色液滴由a处移至b处,继续给予试管光照,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忽略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①若液滴不移动,写出此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液滴右移,此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进一步确定此结论,可取培养瓶中培养液,加入___________(试剂),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蓝紫 ②. 试管中的(NaHCO3 供给的)CO2有限,CO2不足以让小球藻继续进行光合作用 ③.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④. 无氧呼吸 ⑤. 酸性重铬酸钾 ⑥. 橙色变为灰绿色
【分析】分析题图:试管中NaHCO3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同时保持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给予试管一定强度的光照,小球藻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打开K1,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由溶液中NaHCO3提供,小球藻通过光合作用,不断产生O2,使注射器活塞移动.由于溶液中NaHCO3有限,消耗完后,光合作用不能继续,活塞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有氧呼吸时,呼吸作用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量相等
【详解】(1)缺镁的培养液不能合成叶绿素,吸收光谱主要是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
(2)活塞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停止移动的原因是CO2不足,小球藻停止进行光合作用。
(3)①若液滴不移动,说明产生的CO2和消耗的氧气量一样多,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若液滴右移,一定有无氧呼吸,产物是CO2和酒精,酸性重铬酸钾可用来检验酒精的生成,遇酒精颜色变化是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18. 果蝇的眼色有多种且受多对基因控制,有色眼性状与细胞内色素的种类及积累量有关。W基因表达产物为生物膜上的色素前体物质转运载体,V基因、P基因表达产物为V酶、P酶,相关色素的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若发生单基因隐性突变会出现白眼果蝇,则发生突变的基因可能是_____。
(2)已知基因V/v和基因P/p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基因W/w位于X染色体上。
①就上述多对等位基因而言,纯合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种,纯合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
②若一对红眼雌雄果蝇杂交,F1雌雄个体都表现为红眼:黄眼:白眼=9:3:4,则亲本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
(3)果蝇的正常翅和缺刻翅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合正常翅和纯合缺刻翅雌雄果蝇若干,请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实验,验证正常翅与缺刻翅由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
【答案】(1)W基因或V基因
(2)①. 6 ②. VVPPXWXW ③. VvPpXWY
(3)选正常翅雌性与缺刻翅雄性杂交和正常翅雄性与缺刻翅雌性杂交,分别获得F1,F1相互交配F2,比较两组F1的表现型和统计两组杂交实验的F2表现型及比例。若两组杂交实验的F1表现型不同,且一组F2出现3:1,另一组F2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正常翅与缺刻翅受到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1)据题图分析可知,若发生单基因隐性突变会出现白眼果蝇,则发生突变的基因可能是W基因或V基因。
(2)①已知基因 V/v和基因P/p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 W/w 位于 X染色体上。则黄眼果蝇的基因型为V_ppXWX-、V_ppXWY,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V_P_XWX-、V_P_XWY,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 _ _ _XwY、vv_ _XWY,所以纯合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有VVPPXwY、VVppXwY、vvPPXwY、vvppXwY、vvPPXWY、vvppXWY,共6种基因型,纯合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VVPPXWXW。
②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分析可知,若一对红眼果蝇杂交,即V_P_XWX-、V_P_XWY,F1雌雄个体都表现为红眼∶黄眼∶白眼=9∶3∶4是9:3:3:1的变式,即(3:1)×(3:1)=9:3:3:1,且雌雄个体之间无差异,则亲本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VvPpXWXW、红眼雄果蝇基因型VvPpXWY。
(3)要想验证正常翅与缺刻翅由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选正常翅雌性与缺刻翅雄性杂交和正常翅雄性与缺刻翅雌性杂交,分别获得F1,F1相互交配F2,比较两组F1的表现型和统计两组杂交实验的F2表现型及比例。若两组杂交实验的F1表现型不同,且一组F2出现3:1,另一组F2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正常翅与缺刻翅受到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19.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不仅影响水环境的景观效果,还会引起水源污染。某研究小组选取了下列5种典型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旱伞草、千屈菜、菖蒲;漂浮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以池塘污水作为检测对象,探究上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空白对照组中氮、磷含量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3)挺水植物既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若为了追求景观效应和经济收益而清除旱伞草、千屈菜和黑藻,单一种植菖蒲,则该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
(4)水体中的水葫芦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水体二次污染,研究人员提议在池塘边建立以水葫芦为材料的饲料加工厂,饲料用于喂鱼,打捞池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这种污水处理模式的优点:______。
【答案】(1)5种水生植物都能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含量,且30d时总氮去除率为水葫芦>黑藻>3种挺水植物,总磷去除率为水葫芦>旱伞草>黑藻>挺水植物(或菖蒲>千屈菜)
(2)水体自身具有净化作用
(3)①. 间接、直接 ②. 降低 ③. 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4)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及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分析】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1)由图可知,5种植物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5种水生植物都能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各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30d时总氮去除率为水葫芦>黑藻>3种挺水植物,总磷去除率为水葫芦>旱伞草>黑藻>挺水植物(或菖蒲>千屈菜)。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自我调节能力,水体具有自身净化作用,因此空白对照组中的氮、磷含量也有降低现象。
(3)挺水植物具有一定的水体净化能力,体现其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景观效应体现其直接价值。若单一种植菖蒲,生物的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该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降低。
(4)由图1和图2可知,在实验进行30天时,水葫芦组降低氮和磷的量最多,所以水葫芦的治理效果最好。用该植物为原料制作喂鱼用的饲料,使能量流向人类,增加经济效益,同时降低水葫芦数量;池塘中的淤泥含有被微生物分解出来的无机物,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
20. 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是肝细胞、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协助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蛋白质,其转位是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关键步骤之一。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简要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蛋白质。胰岛素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后,酪氨酸蛋白激酶使胰岛素受体_________。血糖降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升高的血糖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此调节机制为_________调节。
(2)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和靶器官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敏感性降低,这直接导致血液中_________的含量升高。对胰岛素受体基因(InsR)突变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患者进行检测,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正常值,出现该检测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细胞内肌动蛋白或微管蛋白异常会使GLUT4转位受阻,导致_________,葡萄糖的运输效率降低,血糖的利用量减少,使血糖上升。
(3)研究者研制了一种“智能”胰岛素(IA)。IA能与葡萄糖竞争结合GLUT4,使细胞膜上GLUT4含量呈动态变化。研究表明葡萄糖浓度越高,IA与GLUT4结合量越低,IA与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量越高。请分析,与外源普通胰岛素相比,IA在血糖调节方面的优势是_________(答两点)。
【答案】(1)①. 胰岛B ②. 磷酸化 ③. (负)反馈
(2)①. 糖(或葡萄糖)②. InsR基因异常导致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持续分泌,进而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 ③.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4(或GLUT4)的数量较少
(3)IA能根据血糖浓度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IA降血糖的效果更久且能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分析】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而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
【详解】(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由图可知,胰岛素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后,酪氨酸蛋白激酶使胰岛素受体磷酸化,血糖降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升高的血糖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反馈调节。
(2)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和靶器官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敏感性降低,直接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升高。因为胰岛素的作用减弱了,胰岛素抵抗患者进行检测,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正常值,是因为InsR基因异常导致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持续分泌,进而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细胞内肌动蛋白或微管蛋白异常会使GLUT4转位受阻,导致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4(或GLUT4)的数量较少,葡萄糖的运输效率降低,血糖的利用量减少,使血糖上升。
(3)与外源普通胰岛素相比,IA在血糖调节方面的优势在于IA能根据血糖浓度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IA降血糖的效果更久且能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21. 我国绒山羊所产的羊绒因品质优秀被誉为“软黄金”而畅销全球。胸腺素β4(Tβ4)具有促进毛囊发育、加快毛发生长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Tβ4基因转入绒山羊基因组中,获得新型绒山羊。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可获取和扩增Tβ4基因。PCR反应体系中除含有缓冲液、模板DNA、原料、引物外,还应含有_________酶;在PCR过程中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_________端。
(2)扩增后的Tβ4基因与质粒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_________(答两点)。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常作为_________。
(3)利用引物组合2和3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鉴定Tβ4基因插入位点,可利用_________方法进行鉴定。培养转入Tβ4基因的单克隆细胞系时需要的气体环境是_________的混合气体。
(4)图中的X为_________细胞。获得的重构胚通常需要继续培养至_________阶段再将其移植到受体中,该过程能成功进行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
【答案】(1)①. 耐高温的DNA聚合(或TaqDNA聚合)②. 3
(2)①. 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②. 标记基因
(3)①. 能 ②. 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③. 95%空气和5%CO2
(4)①. (去核)MⅡ期次级卵母 ②. 桑葚胚或囊胚 ③. (受体的)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PCR技术延伸过程中需要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即Taq酶催化。在PCR过程中,两种引物都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
(2)为了使Tβ4基因(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且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扩增后的Tβ4基因(目的基因)需要与质粒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常作为标记基因,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3)如果Tβ4基因插入了普通绒山羊的DNA,先利用引物组合2和3进行PCR扩增,则可以扩增出DNA片段,该DNA片段为Tβ4基因和山羊DNA的融合片段,然后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即利用引物组合2和3能鉴定Tβ4基因插入位点。培养转入Tβ4基因的单克隆细胞系时需要的气体环境是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 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4)接受供体细胞核的受体细胞是发育到MⅡ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图中X为去核的(MⅡ期)次级卵母细胞,获得的重构胚(重组细胞)需要继续培养使之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再将其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从而获得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羔羊。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组别
pH
1
2
3
4
5.0
6.0
7.0
8.0
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mL
0.5min
6.5
7.6
8.3
8.0
1.0min
9.5
11.3
12.3
11.6
后代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组合
亲本表现型
全显
AA×AA (或Aa或aa)
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
aa×aa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
Aa×aa
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3:1
Aa×Aa
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丨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5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及答案,共29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生物试题+答案,共29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陕西省十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