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血红蛋白B. 血糖C. 糖皮质激素D. 睾酮
    【答案】A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正确;
    B、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
    C、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后进入血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
    D、睾酮属于性激素,由性腺分泌后进入血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A。
    2. 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
    A.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 增加体内水分
    C. 增加体内无机盐
    D. 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答案】A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浓度相同,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下列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
    B. 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 中暑——机体体温调节失衡
    D. 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答案】B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是因为温度影响酶活性,体温过高,导致消化酶活性降低,A正确;
    B、高原反应,是机体到高原环境在低压低氧的环境中出现的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的症状,但体温基本不变,即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错误;
    C、中暑是机体散热受阻,导致散热量小于产热量所致,机体体温调节失衡,C正确;
    D、尿毒症是机体肾脏发生病变,无法将体内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排出体外,使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引起的,D正确。
    故选B。
    4. 科研团队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比较了清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血浆)在加入碱后pH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和NaOH溶液的量
    B. 清水组中无维持pH稳定的物质存在
    C. 加入NaOH溶液后,血浆的pH变化趋势与缓冲液组相似
    D.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答案】D
    【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该实验比较了清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血浆)在加入碱后pH变化情况,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结合题图横坐标可知该实验中的另一自变量是NaOH的量,A正确;
    B、加入少量NaOH后,清水组pH即刻发生变化,可见清水组中无维持pH稳定的物质存在,B正确;
    C、血浆和缓冲液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一定量的NaOH后pH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随着NaOH加入量持续增大,血浆和缓冲液组pH均有所上升,变化趋势相似,C正确;
    D、结合题图曲线变化可知,缓冲液和血浆中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与缓冲液组相比,血浆组pH明显上升时所对应的NaOH添加量更大,表明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缓冲液组,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B.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C. 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D. 多数神经元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
    【答案】D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
    【详解】A、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主要有营养、修复、支持和保护)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B正确;
    C、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细胞体中含有细胞核,C正确;
    D、多数神经元有一个长的轴突和多个短的树突,D错误。
    故选D。
    6. 下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动作电位,即内正外负,所以兴奋部位是A,A错误;
    B、局部电流膜内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膜外与此相反,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正确;
    C、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是A,因此兴奋传导的方向为A→C、A→B,C错误;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B。
    7. 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de段Na+大量内流,需要膜蛋白的协助且不消耗能量
    C. 神经递质能改变Na+通道的通透性,对K+通道无影响
    D. 动作电位大小会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f电位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钾离子通道开放,少量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开始内流,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变小;e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正在内流;ed段:动作电位,钠离子通道继续开放,钠离子继续内流,到d点达到最大,动作电位形成; bd段:钾离子通道开放,大量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外流,静息电位恢复;ab 段:通过钠钾泵的作用恢复静息电位。
    【详解】A、K+的少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
    B、de段形成动作电位,此时Na+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大量内流,需要膜蛋白的协助且不消耗能量,B正确;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能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错误;
    D、动作电位大小不会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加大,D错误。
    故选B。
    8. 膝跳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为三元反射弧
    B.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 刺激传入神经元时产生一个负电位,这个负电位叫动作电位
    D. 在传出神经元某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答案】A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膝反射的反射弧是最简单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即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A错误;
    B、膝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B正确;
    C、刺激传入神经元时产生一个负电位,这个负电位叫做动作电位,C正确;
    D、在传出神经元某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A。
    9. 小丽同学在网上查到自己高考成绩比平时的要高得多,她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交感神经被抑制,心跳加快
    B. 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加强
    C. 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收缩
    D. 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扩张
    【答案】D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小丽作为高三生听到这个消息应该会比较高兴。高兴时可以理解为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即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呼吸加快、瞳孔扩张、血管收缩等,副交感神经被抑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D正确。
    故选D。
    10. 饮酒过量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现象,与这些生理现象分别对应的结构正确的是( )
    A. 大脑、小脑、脑干B. 大脑、小脑、下丘脑
    C. 小脑、脊髓、大脑D. 脑干、小脑、大脑
    【答案】A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的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下丘脑的神经细胞组成的
    B. 在体液的刺激下内分泌细胞才能分泌激素
    C. 内分泌系统释放的激素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D.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都直接分泌到血浆中
    【答案】C
    【分析】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在体液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它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叫激素。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生长发言,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详解】A、人的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性腺等)以及内分泌细胞(分散在某些器官组织中)组成,下丘脑的神经细胞有些具有内分泌功能,但内分泌系统并非仅由内分泌腺和下丘脑神经细胞组成,A错误;
    B、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并非一定是在体液刺激下,有些是神经调节等其他刺激下分泌激素的,B错误;
    C、内分泌系统释放的激素参与调节生理过程,对维持内环境稳态有重要作用,如胰岛素调节血糖,甲状腺激素调节体温等,C正确;
    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有些是先分泌到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浆等,并非都直接分泌到血浆中,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中a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图中甲可以表示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C. 如果图中乙细胞是肝脏细胞,则a可能是胰岛素
    D.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表面受体只可以结合一种信号分子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表示受体。
    【详解】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
    B、图中甲可以表示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B正确。
    C、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如果图中乙细胞是肝脏细胞,则a可能是胰岛素,C正确;
    D、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表面受体有多种,可以结合多种信号分子,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人体内生长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促进组织细胞生长
    B. 对软骨的形成与钙化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C. 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
    D. 促进蛋白质合成,幼年时缺乏将患侏儒症
    【答案】C
    【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能促进糖原合成,从而减少糖的利用,可促进脂肪分解和骨骼肌成熟,刺激细胞生长和数目增多。
    【详解】A、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细胞生长,A正确;
    B、生长激素可促进骨的生长,对软骨的形成与钙化有特别重要的作用,B正确;
    C、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是固醇,C错误;
    D、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幼年时缺乏将患侏儒症,个子矮小,智力正常,D正确。
    故选C。
    14.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体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释放的多肽类激素
    B.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
    C. 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D. 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液可迅速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症状
    【答案】D
    【分析】一、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二、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蛋白类激素,A错误;
    B、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则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有利于排尿,不会引起中毒,B错误;
    C、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只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构成反射弧,不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
    D、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液,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和循环血量减少,可迅速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症状,D正确。
    故选D。
    15. 科研小组准备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下关于实验方案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以幼龄大鼠为材料,采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B. 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之一
    C. 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现差异是由于缺少生长激素
    D. 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答案】C
    【分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则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有无垂体,因变量是幼龄大鼠的体重变化,实验中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相关变量,并结合实验单一设计原则对试题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可以用正在进行生长发育的幼龄大为材料采用切除法,A正确;
    B、垂体与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则可以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之一,B正确;
    C、垂体分泌的与生长发育关的激素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两组出现的生长差异不能简单判断是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作用,C错误;
    D、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减少实验误差,需要随机将实验分成两组,且对照组需要手术,只是不切除垂体,可以排出手术伤害造成指标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16.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B.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
    C.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D. 体液调节调节物不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答案】B
    【分析】一、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二、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详解】A、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A正确;
    B、神经调节的范围准确、比较局限,B错误;
    C、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作用时间短暂,C正确;
    D、体液调节的调节物主要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也有其他组织细胞产生,如CO2,D正确。
    故选B。
    17. 应激与应急反应与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有关,对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属于蛋白质类激素
    B. 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 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神经兴奋性,使机体心率加快,糖原分解加强
    D. 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这一调控轴的调控
    【答案】C
    【分析】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固醇类激素:性激素(雌雄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氨基酸衍生物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多肽类激素:各种促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
    详解】A、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而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激素,A错误;
    B、糖皮质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的方式,抑制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
    C、肾上腺素是应急激素,可以提高机体反应能力,提高神经兴奋性,使机体心率加快,糖原分解加强,从而使血糖上升,C正确;
    D、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这一调控轴分级调控,而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没有经过此过程的调控,D错误。
    故选C。
    18.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白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答案】A
    【分析】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观察指标是“小鼠症状的变化”,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详解】由题干可知“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当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正常小鼠会表现出相应(例如低血糖等)症状,当补充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如果此时小鼠的症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就能够证明胰岛素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中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胰岛素抑制②③过程,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答案】D
    【分析】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抑制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A、②过程为糖原的分解,只能发生在肝脏细胞中,不能发生在肌肉细胞中,A错误;
    B、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类物质,抑制②③的过程,不影响①的过程,B错误;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不能促进④过程,C错误;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去路(④⑤⑥⑦),抑制血糖来源(②③),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是由骨髓、脾、胸腺等免疫器官组成的
    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 免疫细胞即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B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②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A错误;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
    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它们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C错误;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细胞)因子、溶菌酶等,而溶菌酶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D错误。
    故选B。
    21. 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B. 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
    C. 第一、第二道防线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由遗传而来的先天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无特异性
    D. 唾液、胃液、泪液中均有杀菌物质,其免疫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
    【答案】B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详解】A、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除了物理屏障,还有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化学防御,A正确;
    B、白细胞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有的属于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某些血浆蛋白如抗体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产生的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B错误;
    C、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D、唾液、胃液、泪液属于第一道防线,它们均含有杀菌物质,D正确。
    故选B。
    22. 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那么它侵入机体后可引起细胞免疫
    B. 细胞毒性T细胞可直接清除抗原
    C. 细胞免疫可以杀死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自身癌变细胞和异体细胞
    D. 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B
    【分析】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侵入机体可感染组织细胞而引起细胞免疫,A正确;
    B、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并不能消灭抗原,B错误;
    C、细胞免疫可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C正确;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D正确。
    故选B。
    23. 下图为某免疫细胞X发挥免疫功能裂解靶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X细胞表面只有针对一种抗原的受体
    B. X细胞的受体能识别游离在内环境中的抗原
    C. X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其中成熟
    D. X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引起靶细胞的凋亡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A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X是效应T细胞,每个X细胞表面只有针对一种抗原的受体,A正确;
    B、X是效应T细胞,攻击的是靶细胞,X细胞的受体不能识别游离在内环境中的抗原,B错误;
    C、效应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
    D、X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引起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A。
    24. 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当于免疫学中的抗原
    B. 接种时,“糖丸”要用凉开水送服,切忌用滚烫的热水溶化
    C. B淋巴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 患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可以通过吃“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答案】D
    【分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将减毒品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既不会发病,又可以获得抵御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的免疫力,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详解】A、“糖丸”实际上就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力减弱后做成的疫苗,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因此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糖丸”相当于抗原,A正确;
    B、“糖丸”是减毒的病毒,在高温下易变性,因此“糖丸”要用冷开水溶解后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防止高温杀死减活后的病毒,B正确;
    C、“糖丸”中的减毒的病毒、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中病毒的蛋白质都可以作为抗原,都可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即B细胞在“糖丸”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
    D、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因为免疫缺陷的原因,吃“糖丸”后不能有效产生免疫反应,不能形成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达不到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目的,D错误。
    故选D。
    25. 如下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人被毒蛇咬伤时,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
    B. 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
    C.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
    D. 方法1为主动免疫;方法2为被动免疫
    【答案】C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方法1注射抗体,可快速发生免疫作用,为被动免疫,应急较好,但持续时间短;方法2注射抗原类物质,发生免疫应答时间较慢,但能促使机体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可为机体提供长期保护,可用于医学上的免疫预防。
    【详解】A、方法1是被动免疫,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时,主动免疫来不及,此时采用方法1进行免疫比较好,A错误;
    B、方法2为注射抗原,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方法1注射抗体,可快速发生免疫作用,为被动免疫,应急较好,但持续时间短;故采用方法2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1更持久的免疫力,B错误;
    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注射抗原即主动免疫来进行免疫预防,可以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C正确;
    D、方法1注射抗体,可快速发生免疫作用,为被动免疫,方法2注射抗原类物质,发生免疫应答时间较慢,但能促使机体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可为机体提供长期保护,可用于医学上的免疫预防,为主动免疫,D错误。
    故选C。
    26. 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 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牛奶、室内尘土、结核杆菌等
    C. 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体内将产生免疫反应,但不会表现出病症
    D. 过敏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过强导致,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答案】B
    【分析】一、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二、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只有体液免疫过程才会产生抗体,因此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
    B、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牛奶、室内尘土等,结核杆菌不属于过敏原,B错误;
    C、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体内将产生免疫反应,但不会表现出病症,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时才会出现病症,C正确;
    D、过敏主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过强导致,应用氯雷他定片、息斯敏等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D正确。
    故选B。
    27. 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致死率极高。对HIV疫苗及治疗艾滋病相关药物的研制势在必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B. HIV的遗传物质进入人体细胞后,将逆转录形成DNA
    C. 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
    D. HIV侵入机体后,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有相应抗体
    【答案】C
    【分析】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A、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一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A正确;
    B、HIV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当HIV的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将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染色体上的DNA中,B正确;
    C、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传染病,C错误;
    D、HlV经细胞免疫后,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有相应抗体,D正确。
    故选C。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46分)
    28. 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1中下列液体的名称A液______;B液______。
    (2)细胞1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细胞2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图1液体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液(填字母)。
    (3)写出图2中相应的标号代表的两个系统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
    (4)某人在吃火锅时不小心烫伤,出现透明的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______(填内环境成分),一段时间后水疱自行消失。
    (5)目前普遍认为,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①. 血浆 ②. 淋巴液
    (2)①. 血浆和组织液 ②. 淋巴液和组织液 ③. 3 ④. A
    (3)①. 消化系统 ②. 呼吸系统
    (4)组织液
    (5)神经—体液—免疫
    【分析】一、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等器官的参与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的交换,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吸收食物等营养物质,为机体提供营养,泌尿系统和皮肤及时排出代谢废物。
    二、图1中,A位于血管中,A液是血浆,B所在管道有盲端,因此B是淋巴液,C位于细胞间隙,C是组织液。
    【小问1详解】图1中,A位于血管中,A液血浆,B所在管道有盲端,因此B是淋巴液。
    【小问2详解】图1中,细胞l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细胞2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由于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因此图1液体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细胞内液。O2浓度最高的是A液血浆
    【小问3详解】图2中,通过系统①吸收营养物质,为消化系统,②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为呼吸系统。
    【小问4详解】某人在吃火锅时不小心烫伤,出现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是淡黄色,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中液体会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故一段时间后水疱自行消失。
    【小问5详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9.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甲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______,上述过程中突触前膜实现了电信号→______信号的信号转变。
    (2)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载体”,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上一个神经元内。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愉悦感”的产生部位是______。
    (3)吸食毒品后,表现出的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的______区和______区兴奋性过高有关。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多巴胺的敏感性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4)乙图是在甲图神经纤维某位点记录到的一次动作电位变化情况,若将两个微电极都调到该神经细胞的膜外的不同部位,可能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5)将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中。若适当升高该溶液中Na+浓度,会导致乙图中的a点______移动,b点______移动。若适当升高该溶液中K+浓度,会导致乙图中的a点______移动,b点______移动。(注:本小题从“向上”、“向下”、“不”中选一个填空。)
    【答案】(1)①. 外负内正 ②. 化学
    (2)①. 延长 ②. 大脑皮层
    (3)①. 言语中枢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②. 言语中枢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③. 降低
    (4)B
    (5)①. 不 ②. 向上 ③. 向上 ④. 不
    【分析】动作电位产生后,兴奋部位立刻恢复静息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兴奋经过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同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小问1详解】多巴胺是兴奋性递质,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该过程中突触前膜实现了从电信号→化学信号的信号转变。
    小问2详解】 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延长“愉悦感”时间。所有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产生,“愉悦感”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小问3详解】吸食毒品后,表现出的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和言语中枢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有关,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多巴胺的敏感性减低。
    【小问4详解】两个微电极都调到该神经细胞的膜外的不同部位,兴奋可能先后到达两个微电极接线处,可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故选B。
    【小问5详解】若适当升高该溶液中 Na+ 浓度,对静息电位没有影响,a点不移动,会导致动作电位增大,b点向上移动。若适当升高该溶液中K+浓度,K+外流减少,会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a点向上移动,对动作电位没有影响,b点不移动。
    30. 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RH是______激素,A是______激素。
    (2)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产热。
    (3)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调节。下丘脑通过垂体对激素A分泌的调节控制称为______调节。
    (4)当体内缺乏______元素时,将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含该元素的离子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
    (5)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6.6℃,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______(填“>”“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