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生机勃勃,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海底的珊瑚B. 悬崖的雪松
C. 干活的机器人D. 飞舞的雪花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ACD.海底中的珊瑚、干活的机器人、飞舞的雪花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ACD错误。
B.悬崖的雪松属于裸子植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B正确。
故选B。
2. 下列古诗词叙述的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 春来江水绿如蓝B. 草盛豆苗稀
C. 雨露滋润禾苗壮D. 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C.“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了枫林叶色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影响环境。下列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B. 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的
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D. 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答案】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详解】ABD.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的、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BD不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生物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故选C。
4.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某地区想了解中学生的睡眠时间,选用的最佳科学探究方法是( )
A. 调查法B. 测量法C. 实验法D. 观察法
【答案】A
【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即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某地区想了解中学生的睡眠时间,选用的最佳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 下列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群山羊B. 一个池塘
C. 一所学校D. 一片桃园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
【详解】A.一群山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CD.一个池塘、一所学校、一片桃园既包括了它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在“草→田鼠→鹰”食物链中,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 田鼠食草后体内合成B. 捕食后在体内合成的
C. 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D. 草和田鼠体内的有机物
【答案】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能量都最终来源于阳光。
【详解】食物链“草→田鼠→鹰”中,鹰吃田鼠,鹰获得的能量来自田鼠;田鼠吃草,田鼠获得的能量来自草;草体内的能量,是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图表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代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 过程③后,形成的细胞种类不相同
C. 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
D. 过程②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质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细胞增长导致体积增大。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过程①细胞体积由小变大,因此表示细胞生长,过程②细胞数目增加,因此表示细胞分裂,A正确。
BC.过程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表示细胞分化,BC正确。
D.过程②细胞数目增加,因此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D错误。
故选D。
8. 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B. 碘液染色便于观察
C. 视野较暗时选用平面镜D. 能观察到细胞壁
【答案】B
【分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错误。
B.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用碘液染色便于观察,正确。
C.发现视野较暗时,要将视野变亮,一方面可通过转动反光镜,让凹面偏向光源,使光线汇聚变亮,另一方面还可转动遮光器让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对准通光孔使视野变亮,错误。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不能观察到,错误。
故选B。
9. 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活动不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是( )
A. 极少数鸟可飞越珠穆朗玛峰
B.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出舱完成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
C. 太空椒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D. 万米深的海沟仍有少数微生物活动
【答案】B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能够支持生物生存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底层、水圈和岩石圈的表层。选项A、C和D中的活动都在生物圈内进行,而选项B中,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出舱完成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是在太空中进行,不在生物圈范围内。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小瑞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实验结果是光照处鼠妇数量多于黑暗处。小瑞对实验结果持怀疑态度,想进一步探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实验开始时将鼠妇都置于暗处B. 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
C. 进行多次重复实验D. 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
【答案】A
【分析】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唯一变量。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应设置明亮和黑暗两种不同的环境,其余条件对照组和实验组完全相同,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只存在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就是光照,故不可将鼠妇都置于暗处,A错误。
B.进行实验前,要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B正确。
C.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C正确。
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实验并得出正确的结论,D正确。
故选A。
1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B. 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
C. 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D.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1)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功能。
(2)各种生态系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A错误。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多是草等低矮的植物,动物的种类也不多,B错误。
C.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C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12. 丝瓜,夏季蔬菜,待其成熟干枯后,人们常常取出丝瓜络来刷碗或沐浴,这里的“经络”来自植物体( )
A. 保护组织B. 营养组织
C. 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D. 分生组织
【答案】C
【分析】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B不符合题意。
C.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机械组织多由一些厚壁细胞组成,起支持作用;因此刷碗或沐浴的丝瓜络来自植物体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C符合题意。
D.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关于单细胞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能够独立生活
B. 不能完成繁殖等生命活动
C. 都对人类有害
D. 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答案】A
【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详解】A.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它们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这些结构使得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包括摄取营养、呼吸、排泄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等,A正确。
B.单细胞生物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能力,包括繁殖。它们可以通过分裂、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等方式进行繁殖,以延续种群,B错误。
C.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例如,某些单细胞生物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能侵入人体,引起疾病;但也有一些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还有一些单细胞生物如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水生生态系统有积极作用,C错误。
D.单细胞生物虽然结构简单,但它们具有应激性,即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反应。这种反应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维持生存的重要能力。例如,当单细胞生物遇到不利环境时,它们可能会通过改变运动方向、分泌化学物质等方式来逃避或应对,D错误。
故选A。
14.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的视野,若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
A. 向上移动B. 向下移动
C. 向左移动D. 向右移动
【答案】C
【分析】视野中装片移动的方法: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相当于将物体水平旋转180°后的图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可以理解为: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一方。
【详解】由分析可知,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一方,图中的物像位于左方,所以若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移动,C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使用显微镜观察小球藻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材前,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B. 取材时,吸取适量小球藻涂匀
C. 对光后,可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D. 观察时,光越强观察效果越好
【答案】B
【分析】与观察动物细胞相比,观察植物细胞在玻片上滴的是清水,动物细胞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有形态。为防止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取得材料一定要在水滴中用镊子展平或涂匀。
【详解】A.取材前,不需要滴加生理盐水,小球藻是植物,本身生活在水中,A错误。
B.取材时,吸取小球藻应涂匀,不易取得过多,容易发生重叠,看不清细胞结构,B正确。
C.对光后,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因为低倍镜视野宽,容易找到物像,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C错误。
D.观察时,由于细胞透光性强,需要弱光才能较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B。
16. 小静调查公园的生物种类时,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如下表所示分类,分类的依据是( )
A. 作用或用途B. 是否由细胞构成
C. 形态结构D. 生活环境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详解】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杨树、冬青、柳树属于植物界,蜜蜂、麻雀、鲫鱼属于动物界,蘑菇是真菌。可见,小静进行分类的依据为形态结构特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人们观看健美运动员的展示时,运动员身体某处多次产生的隆起是由于( )
A. 上皮组织具有分泌功能
B. 肌肉组织具有产生、传导兴奋功能
C.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功能
D.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答案】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详解】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健美运动员展示时身体多处产生隆起是由于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功能,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 扬州市市花琼花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答案】D
【分析】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
【详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植物体没有系统,所以,扬州市市花琼花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 鸽子和橄榄树都是和平的象征,若想对进行科学分类,下列适合查找的工具是( )
A. 生物检索表B. 新华字典
C. 本草纲目D. 英汉字典
【答案】A
【分析】鉴别生物种类的常用工具是生物检索表,定距式检索表(也叫退格式检索表、二歧检索表)、平行式检索表。
【详解】生物检索表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帮助鉴定动、植物的专业工具书。当遇到一种不知名的植物或动物时,应当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按检索表的顺序,逐一寻找该动植物所处的分类地位。首先确定是属于哪个门、哪个纲和目的动植物,然后再继续查其分科、分属以及分种的动植物检索表。在运用动植物检索表时,应该详细观察或解剖动植物标本,了解各种器官按检索表一项一项的仔细查对。对于完全符合的项目,继续往下查找,直至检索到终点为止,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某草原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存在食物链“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羊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别越低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数量就越多。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当狼被大量捕杀时,羊的天敌减少,羊的数量会先增加。但随着羊数量的增加,草的数量会减少,羊又会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1. 某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其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位于食物链最顶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DDT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题图中,可反映的食物链是丁→甲→丙→乙。所以,位于食物链最顶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 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的匹配,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视野太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B. 大幅度升降镜筒——调节细准焦螺旋
C. 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旋
D. 避免压碎玻片标本——操作者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目镜和物镜)和反光镜组成。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详解】A.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A正确。
B.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B错误。
C.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或低倍目镜换成高倍目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由多到少,细胞体积由小到大,C正确。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D正确。
故选B。
23. 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下列人类活动:①绿化荒山,植树种草②要致富,砍大树③若要吃得好,就吃蛙蛇鸟④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其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 ①②⑥B. ①⑤⑥C. ①③⑥D. ①④⑥
【答案】B
【详解】①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②树木能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只能破坏环境; 因此,要致富,砍大树,是错误的做法;③蛙蛇鸟是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不能吃它们;④毒蛇也是一个物种,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B符合题意。
24. 一株小树苗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原因是( )
A. 土壤状况的好坏B. 细胞体积不断增长
C. 细胞无限增多D.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答案】D
【分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器官进一步构成植物体。因此,一株小苗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原因是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故选D
25.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
A. 修改实验数据B. 认真分析原因
C. 重新进行实验D. 继续查找资料
【答案】A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 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故选A。
26. 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人工种草试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造成试验田牧草发育不良,这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贫瘠B. 食物链被破坏
C. 光照不足D. 鸟吃掉草籽
【答案】B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据此答题。
【详解】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7.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下列关于荷叶和蜻蜓描述正确的是( )
A. 蜻蜓体表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是保护组织,而荷叶最外层的则是上皮组织
B. 蜻蜓的细胞和荷叶的叶肉细胞结构相同
C. 它们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D.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答案】D
【分析】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起保护作用的是上皮组织;构成植物体的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蜻蜓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主要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而荷叶最外层的则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蜻蜓的细胞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荷叶的叶肉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和液泡,两者细胞的结构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的结构,不完全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荷叶属于植物体,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蜻蜓属于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蜻蜓有系统,而荷叶没有系统,故C不符合题意。
D.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荷叶和蜻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8. 探究水温对鱼的呼吸的影响的实验中,设计对照组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两组鱼的大小相同B. 两组鱼的水温相同
C. 两组鱼的生活状态相同D. 养鱼的水质相同
【答案】B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该实验探究水温对鱼的呼吸的影响,所以水温是变量。除此之外,两组鱼的大小、两组鱼的生活状态、养鱼的水质等条件都应相同。因此,两组鱼的水温相同是错误的,所以B符合题意。
29. 把苋菜放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水没有变色;而把苋菜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水则变成了红色。其原因是沸水破坏了苋菜叶肉细胞中的(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等,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中还有叶绿体。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详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变成了淡绿色,其原因是沸水破坏了菠菜叶肉细胞中细胞膜,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0.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组成了
A. 植物门B. 植物界C. 植物纲D. 植物目
【答案】B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地球上所有的植物组成了植物界,B正确。
故选B
31. “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 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 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 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A错误;
水稻和小麦同纲,大豆和小麦同门,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所以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多,B错误;
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水稻,C错误;
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D正确。
32. 为了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下图):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把两滴培养液连通,然后在甲载玻片右侧培养液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在乙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中的草履虫向食盐方向运动
B. 乙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
C. 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D. 草履虫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答案】A
【分析】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并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B.往右侧滴加肉汁,草履虫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草履虫受到的是肉汁的有利刺激。往右侧放几颗盐,草履虫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草履虫受到的是食盐的有害刺激,A错误,B正确。
C.两次实验过程中,培养液中草履虫受外界刺激进行移动,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
D.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D正确。
故选A。
33.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B. 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
C. ②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D. ③是叶绿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答案】D
【分析】如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详解】A.植物细胞最外层是一层较薄的壁,叫①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A正确。
B.④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即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正确。
C.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也会通过细胞膜排出,C正确。
D.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⑦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③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D错误。
故选D。
34. 我国科学家通过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了“中中”和“华华”两只猕猴,培育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B. “中中”和“华华”与核供体猴更加相像
C. “中中”和“华华”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
D. 用这两只猕猴进行实验有利于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
【答案】C
【分析】克隆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所以“中中”和“华华”与核供体猴更加相像,B不符合题意。
C.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中中”和“华华”不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C符合题意。
D.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量唯一才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则用这两只猕猴进行实验有利于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 同学们在生物课上开展了“调查校园生态系统”、“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等实验。下列选项中,完成以上实验所需实验器材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①②④D. ④①②
【答案】B
【分析】图中的实验器材有:①温度计、②放大镜、③酒精灯、④湿度计。
【详解】“调查池塘生态系统”需要②放大镜观察细节。 “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需要①温度计测量水温。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需要④湿度计测量空气湿度。“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需要③酒精灯加热肉汤。因此,完成以上实验所需实验器材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36. 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下图甲是顺序排错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部分制作步骤,图乙是显微镜下视野中观察到的不同物像,图丙表示显微镜结构,图丁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注:请在[ ]填写字母或数字序号,横线上填写名称)。
(1)图甲中,“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重要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如果图甲中步骤[______]操作不当,可能看到图乙中的A物像,步骤[______]操作不当,则可能看到B物像。
(3)要使图丙中观察视野中的物像从C→D,看的更清晰,需调节图丙中的③______,视野中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的结构层次是______。
(4)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图丁细胞结构[ ]______中。经过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______。
(5)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结构上多了______。
【答案】(1)c→d→b→a
(2)①. b ②. a
(3)①. 细准焦螺旋 ②. 组织
(4)①. ⑪液泡 ②. ⑨细胞核
(5)细胞壁和液泡(答全给分)
【分析】图甲中,a盖、b展、c滴、d撕;图丙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反光镜、⑤物镜、⑥遮光器;图丁中,⑦细胞壁、⑧细胞膜、⑨细胞核、⑩细胞质、⑪液泡
【详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c滴、d撕、b展、a盖、染、吸。故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c→d→b→a。
(2)如果步骤b没有将细胞展平会出现A细胞重叠的现象操作不当,步骤d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会有B气泡产生。
(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要使图丙中观察视野中的物像从C→D,看的更清晰,需调节图乙中的③细准焦螺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洋葱表皮的结构层次是组织。
(4)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图丁细胞结构⑪液泡中。经过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⑨细胞核。
(5)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透明无色,无叶绿体,因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结构上多了细胞壁和液泡。
37. 湿地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面是“湿地修复”,烟台市鱼鸟河湿地经过几年的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
(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
(2)湿地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社团同学经过调查后,绘制了该湿地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其中鳙鱼和白鹭的关系是______,请
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短食物链:______。
(3)修复后的鱼鸟河水质清澈。河里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菖蒲、茭草等水生植物,这些修复时种植的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吗?同学们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对菖蒲吸收磷酸盐的情况进行探究:
①取甲、乙2个相同的塑料桶,在乙桶中植入10株菖蒲,两个桶中均加入20升生活污水,检测磷酸盐的含量。
②将塑料桶放到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连续培养3~4周。
③每周最后一天从甲、乙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磷酸盐含量,计算出磷酸盐减少的比率(即去除率,是污水净化指标之一)。结果如下:
该实验的甲组起______作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由此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4)同学们从鱼鸟河采集了动植物及河水等材料制作了生态瓶。下列利于生态瓶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做法是______(多选,2分)。
A. 选择无色透明的材料制作生态瓶
B. 对加入的河水、河泥进行消毒
C. 加入适量的水生动植物
D. 所选动植物要能形成食物链
E. 生态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
(5)湿地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你去湿地游玩时合理的做法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温度 (2)①. 捕食和竞争 ②. 水生植物→中华绒螯蟹→白鹭
(3)①. 对照 ②. 菖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③. 生物影响环境 (4)ACDE
(5)不乱扔垃圾,爱护湿地动植物(答案合理即给分)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1)深秋,温度降低,叶片衰老,叶绿素逐渐分解,而失去了反射绿光的作用,而这时花青素的颜色就显现出来了,花青素又称红色素,位于叶片细胞中的液泡内,因此,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2)鳙鱼和白鹭都吃脊尾白虾,白鹭吃鳙鱼,因此鳙鱼和白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水生植物→中华绒螯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中华绒螯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中华绒螯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鳙鱼→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鳙鱼→白鹭。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短食物链:水生植物→中华绒螯蟹→白鹭。
(3)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菖蒲,甲组不加菖蒲,起对照作用。分析实验数据菖蒲能吸收磷酸盐,时间越长去除率越高。因此得出结论:菖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这也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4)A.生态瓶是一个生态系统,选择透明、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生态瓶装置,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A正确。
B.对加入的河水、河泥进行消毒,分解者死亡,不能维持长时间平衡,B错误。
CD.加入适量的水生动植物,所选动植物要能形成食物链,能维持生态瓶的平衡,CD正确。
E.生态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给生物提供适宜的温度,E正确。
故选ACDE。
(5)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你去湿地游玩时应该不乱扔垃圾,爱护湿地动植物。
38.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鼠妇在爬行。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爬走。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吗?
(1)作出假设:______。
(2)制定、实施探究方案:
步骤1:在上述实验装置如图一的适当位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分别统计两种环境下的鼠妇数量。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
(3)仔细观察图二,将表格中的环境一栏填写完整后再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
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③实验重复5次,并且求5次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
(4)结论: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5)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______。
【答案】(1)鼠妇会(或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
(2)①. 光 ②. 不能 ③. 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①. 明亮 ②. 阴暗 ③. 减小实验误差
(4)①. 光 ②. 阴暗 (5)大自然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由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成,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由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假设是对提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该实验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因此变量是光,进行对照实验时,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而且适宜。实验时,如果鼠妇数量少,偶然性就会增大,导致实验不具有可信度,因此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观察图二可知,阴暗处的鼠妇较多,明亮处的鼠妇较少,因此, 表格中环境分别是①明亮和②阴暗。实验重复5次,并且求5次的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4)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2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8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实验完之后应该将实验动物放归大自然,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分类
类群1
类群2
类群3
生物
杨树、冬青、柳树
蜜蜂、麻雀、鲫鱼
蘑菇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组别
第一周(去除率)
第二周(去除率)
第三周(去除率)
甲
0
0
0
乙
52.3%
80.6%
90.2%
环境
第1次/只
第2次/只
第3次/只
第4次/只
第5次/只
平均/只
①______
2
3
1
3
2
2.2
②______
8
7
9
7
8
7.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