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骆驼的抗旱特性与驼峰中丰富的脂肪以及体内储存的大量水分有关,其血液中存在一种蓄水能力很强的高浓缩蛋白质。骆驼嗜盐,其盐分摄入量大约是牛和羊的8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有助于抗旱耐寒,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B. 驼峰中的脂肪往往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
    C. 骆驼的细胞外液离子含量高,便于其在干旱环境中饮用高浓度盐水获取水分
    D. 高浓缩蛋白质主要是以结合水的形式蓄水,在骆驼口渴时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1、水是细胞中良好的溶剂,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脂质通常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它们有些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参与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
    【详解】A、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正确;
    B、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驼峰中的脂肪往往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B错
    误;
    C、分析题意可知,骆驼嗜盐,故可推测骆驼细胞外液离子含量较高,使其在干旱环境中饮用高浓度盐水也能获取水分,C正确;
    D、高浓缩蛋白质由于具有水基团,能将水分吸附于蛋白质分子周围,形成结合水,在骆驼口渴时,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自由水,D正确。
    故选B
    2.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多种细胞结构的参与,下列哪种细胞结构出现功能障碍对分泌蛋白的分类、包装影响最大( )
    A. 内质网B. 核糖体C. 细胞膜D. 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对分泌蛋白的分类、包装影响最大的是高尔基体。
    故选D。
    3. 细胞内Ca2+与多种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而线粒体在细胞钙稳态调节中居核心地位,其参与的部分Ca2+运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钙元素只能以离子形式存在,血钙过高会导致肌无力
    B. 图中Ca2+通过MCU时不需要与MCU结合,通道蛋白运输物质不需要改变构象
    C. 线粒体基质中的Ca2+通过NCLX进入细胞质基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且不消耗能量
    D. NCLX可调节线粒体内的电位,Na+通过NCLX进入线粒体为协助扩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详解】A、人体内钙元素除了能以离子形式存在,还有化合态形式存在,如骨细胞的成分为磷酸钙,A错误;
    B、MCU是通道蛋白,故Ca2+通过MCU时,不需要与MCU结合,但其开闭时构象改变,B错误;
    C、Ca2+通过通道蛋白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可见细胞质基质Ca2+浓度高于线粒体内,因此,线粒体基质中的Ca2+通过NCLX进入细胞质基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Ca2+通过通道蛋白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则Ca2+通过NCLX进入细胞质基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则Na+通过NCLX顺浓度进入线粒体为协助扩散;转运蛋白NCLX是Na+/Ca2+交换体,即从线粒体运出1个Ca2+的同时,运入3~4个Na+,可见NCLX还可调节线粒体内的电位,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障碍,D正确。
    故选D。
    4.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细胞中ROCK1(一种蛋白激酶基因) 过度表达对细胞呼吸的影响设置了两组实验,对照组为正常成肌细胞,实验组为ROCK1 基因过度表达的成肌细胞。向体外培养的成肌细胞中加入不同物质检测细胞耗氧率(OCR,可一定程度反映细胞呼吸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寡霉素为 ATP 合酶抑制剂;FCCP 可作用于线粒体内膜,是线粒体解偶联剂,可使线粒体不能产生ATP;抗霉素 A 为呼吸链抑制剂,可完全阻止线粒体耗氧。
    A. 加入寡霉素后,OCR 降低的值可代表机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用于 ATP合成的耗氧量
    B. FCCP 的加入使细胞耗氧量增加,细胞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形式释放
    C. ROCK1 过度表达不仅增加细胞的基础呼吸,而且增加细胞 ATP 的产生
    D. 抗霉素 A加入后,成肌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法产生[H]和CO₂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胞中ROCK1(一种蛋白激酶基因)过度表达对细胞呼吸的影响,自变量是实验处理的时间和ROCK1是否过度表达与加入的试剂,曲线表明,加入寡霉素和抗霉素A后,OCR都下降。
    【详解】A、图中加入寡霉素前,细胞为正常的耗氧速率,寡霉素是ATP合成酶抑制剂,加入寡霉素后,OCR降低值表示细胞用于合成ATP的耗氧量,而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ATP的合成,A错误;
    B、FCCP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大量耗氧,不能产生ATP,故FCCP的加入使细胞耗氧量增加,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可以用来合成ATP,B错误;
    C、图中显示,实验组的数据比对照组的数据大部分都高,细胞呼吸能够产生ATP,ROCK1(一种蛋白激酶基因)过度表达不仅增加细胞的基础呼吸,而且增加细胞ATP的产生,C正确;
    D、抗霉素A加入后,成肌细胞线粒体耗氧明显下降,无法产生ATP,但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不受影
    响,能产生[H],D错误。
    故选C。
    5. 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my,UPD)指的是个体(2n)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均源自父亲或母亲。下图表示某种 UPD 的发生机制。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正常的女性不可能是 UPD
    B. 图中所示二体精子是由于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出错所致
    C. 图中三体合子形成 UPD 的概率是 1/3
    D. 三体自救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紊乱,导致随机丢失一条染色体,形成UPD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面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题意显示,三体合子(2n+1)有可能是常染色体三体的女性,“三体自救”后,可表现为UPD,A错误;
    B、图中所示二体精子是由于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B错误;
    C、三体合子有丝分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可得3种类型的细胞,只有一种为UPD,所以三体形成UPD 的概率是1/3,C正确;
    D、据题干信息可知,三体自救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
    故选C。
    6. 自然群体中红腹锦鸡的眼色为金黄色,但现于人工饲养群体中获得了甲和乙两个橙眼纯系。为了确定眼色变异的遗传方式,某课题组选取甲和乙品系的红腹锦鸡做正反交实验,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要求基因符号依次使用 A/a,B/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腹锦鸡的眼色性状由核基因控制
    B. 红腹锦鸡的眼色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均位于性染色体上
    C. 正交的父本基因型为aaZBZB
    D. 让F₂正交的金黄眼雌锦鸡与反交的金黄眼雄锦鸡杂交,后代橙眼锦鸡占 1/3
    【答案】B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B、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无论是正交6:2:3:5,还是反交3:5:3:5,均是9:3:3:1的变式,故可判断红腹锦鸡的眼色至少由两对基因控制,但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说明其中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B错误;
    C、依据正交结果,F2中金黄眼:橙眼=9:7,说明金黄眼性状为双显性个体,橙眼为单显性或双隐性个体,红腹锦鸡为ZW型性别决定,在雄性个体中,金黄眼为6/8=3/4×1,在雌性个体中,金黄眼为3/8=3/4×1/2,故可推知,F1中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表型均为金黄色,亲本为纯系,其基因型为aaZBZB(父本)、AAZbW(母本),C正确;
    表型
    正交
    反交
    金黄眼雄
    6/16
    3/16
    橙眼雄
    2/16
    5/16
    金黄眼雌
    3/16
    3/16
    橙眼雌
    5/16
    5/16
    D、正交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F2的金黄眼雌锦鸡基因型为A-ZBW,反交的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F2的金黄眼雄锦鸡基因型为A-ZBZb,二者杂交,将两对等位基因分开研究,aa的概率为1/3×1/3=1/9,A-的概率占1-1/9=8/9,ZbZb占1/4,ZB-占3/4,所以后代金黄眼红腹锦鸡的概率为8/9×3/4=2/3,橙眼红腹锦鸡占1-2/3=1/3,D正确。
    故选B。
    7. 2024年1月巴西亚马逊州爆发了奥罗普切热疫情,该病是由奥罗普切病毒引起的。为探究此病毒遗传物质的类型,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①在分别含有标记的T和U培养液甲和乙中培养宿主细胞,再用上述宿主细胞培养该病毒,检测两试管子代病毒的放射性;②取等量病毒提取物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处理,再加入有宿主细胞的培养皿丙和丁中,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存在该病毒。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分别用含标记T和U的培养液培养该病毒也能判断遗传物质种类
    B. 将实验①中用标记T和U换成用标记,仍能确定遗传物质种类
    C. 实验②中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体现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D. 若丙组存在病毒,丁组不存在病毒,说明DNA是病毒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侵染宿主细胞时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核苷酸等合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不能单独生存。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直接在培养液中培养,A错误;
    B、32P和3H都具有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中含有H和P,故将实验①中用32P标记T和U换成用3H标记,仍能确定遗传物质种类,B正确;
    C、实验②中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处理病毒提取物,这是为了分别去除DNA和RNA,这种设计体现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C错误;
    D、若丙组存在病毒,丁组不存在病毒,说明RNA被RNA酶水解后病毒无法增殖产生子代,所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B。
    8. 百岁兰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最老的已2000多岁。它生活在沙漠里,为了减少消耗,在进化中选择“弱干强根”,一生只有两片高度木质化的叶子,根系发达。有一种奇特的昆虫专门为百岁兰提供授粉的服务,百岁兰也为这种昆虫提供生存的场所。百岁兰基因组整体呈现重度甲基化,避免DNA的“有害”
    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百岁兰进行DNA测序可以为其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
    B. 百岁兰的“弱干强根”是干旱环境诱导其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C. 百岁兰与帮助它传粉的昆虫以及无机环境之间不会发生协同进化
    D. 重度甲基化一定会改变百岁兰DNA的碱基序列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通过对百岁兰进行DNA测序,与其他生物进行基因组比对,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可为其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A正确;
    B、变异的发生是不定向的,B错误;
    C、百岁兰高度木质化的两片叶子起到了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因而能适应干旱环境,而一种奇特的昆虫专门为百岁兰提供授粉的服务,百岁兰也为这种昆虫提供生存的场所,说明百岁兰与帮助它传粉的昆虫以及无机环境之间会发生协同进化,C错误;
    D、DNA甲基化不改变其碱基序列,D错误。
    故选A。
    9.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等,治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图为两种抗癫痫药物—噻加宾和苯巴比妥的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分析,该类癫痫发作的机理可能与突触间隙中 GABA的含量过低有关
    B. 苯巴比妥可能通过延长 Cl通道的开放时间,增加 Cl内流的量,最终影响突触后膜兴奋
    C. 噻加宾可能通过促进突触前膜上的 GABA 转运体对 GABA的回收,降低突触间隙中 GABA 浓度
    D. 若有关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不能有效降解或回收也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反射发生时,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然后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再将指令经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反应;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②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详解】A、从图中可知,如果突触间隙GABA的含量过低,可能无法正常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从而导致癫痫发作,A正确;
    B、苯巴比妥作用于Cl-通道,可能通过延长其开放时间,使Cl-内流增加,而Cl-内流会抑制突触后膜兴奋,这符合图中所示的作用机制,B正确;
    C、噻加宾属于抗癫痫药物,噻加宾若促进突触前膜上的GABA转运体对GABA的回收,会降低突触间隙GABA浓度,这会使抑制作用减弱,从而更容易引发癫痫发作,而不是抗癫痫的作用,C错误;
    D、若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不能有效降解或回收,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可能导致癫痫发作,D正确。
    故选C。
    10. 人类除正常摄食行为外,还存在挑食行为。研究发现,与过敏有关的挑食是大脑对身体的保护,下图表示挑食行为的部分调控过程,其中IgE是一种抗体,白三烯是一种细胞因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细胞受过敏原刺激后分泌的抗体会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
    B. 肥大细胞没有特异性,因此过敏反应是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
    C. 组胺会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发组织水肿
    D. 临床上使用白三烯抑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避免食物过敏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详解】A、B细胞受过敏原刺激后分化出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A错误;
    B、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过敏反应是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基础,B错误;
    C、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发组织水肿,C正确;
    D、由图可知,白三烯作用于脑能回避过敏原,因此临床上使用白三烯促进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避免食物过敏现象,D错误。
    故选C。
    11. 研究发现番茄果实内乙烯含量随果实成熟而上升,在果实成熟前某一阶段,会出现乙烯合成和细胞呼吸急剧增强现象,称之为呼吸跃变。若对未成熟的番茄果实施加少量外源乙烯,此时果实产生的乙烯量远高于外源乙烯。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番茄a)和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番茄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施用外源乙烯后,普通番茄果实不能合成乙烯
    B. 番茄a和b的果实正常分开存放时都会出现呼吸跃变
    C. 番茄a和b的果实混合存放时都能成熟
    D. 为便于运输、储存和销售,应推广种植番茄a
    【答案】D
    【解析】
    【分析】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叶片等器官的衰老和脱落。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对未成热番茄果实施加少量外源乙烯,此时果实产生的乙烯量远高于外源乙烯,说明施用外源乙烯后,普通番茄果实能合成乙烯,A错误;
    B、乙烯属于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分析题意可知,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番茄a) 和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番茄b)的乙烯缺乏或无法起作用,不会出现呼吸跃变现象,B错误;
    C、合成酶缺陷型番茄(番茄a)无法合成乙烯,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番茄b)可以合成乙烯,因此二者混合存放时,a可以成熟,但b因为缺乏乙烯受体而无法成熟,C错误;
    D、由于乙烯合成急剧增强会导致呼吸 跃变,而番茄a是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体内乙烯含量低,故为便于运输、储存和销售,应推广种植番茄a,D正确。
    故选D。
    12. 蝉在地底下生活几年或十多年,钻出泥土后羽化成虫即“金蝉脱壳”,它们在交配结束之后,雄蝉很快就会死去,雌蝉产完卵后也会很快死去,非常短暂。如图是出现在某地的蝉种群存量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百分率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鸟类的捕食不能将蝉的种群密度制约在一定的水平
    B. 蝉在地下生活时间比地上长,推测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 雄蝉通过鸣声吸引异性与之交配,蝉鸣声属于物理信息
    D. 据图推测,种群密度增大有利于蝉的生存与繁衍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图分析,种群现存量小时被鸟类捕食率高,现存量较大时被捕食率低。
    【详解】A、鸟类捕食蝉,捕食有可能将种群密度制约在一定的水平,A错误;
    B、据题干信息可知,羽化成虫前在地下生活时间很长,即生殖前期比例大,蝉生殖期短,没有生殖后期,因此推测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
    C、雄蝉通过鸣声吸引异性与之交配,蝉鸣声(声音)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据图所示,蝉种群现存量小时被鸟类捕食率高,现存量较大时被捕食率低,即种群密度增大有利于蝉
    的生存与繁衍,D正确。
    故选A。
    13. 工业废水的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拟用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治理,下图是科研人员根据对某污染治理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的调查结果,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经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 投入生态浮床后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
    C. 底栖动物和生态浮床上的生物都可以利用有机废物
    D. 若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鲫鱼、鲢鱼的数量会有所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详解】A、流经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工厂废水中的化学能,A错误;
    B、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和藻类竞争阳光和无机盐,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B错误;
    C、据图可知,底栖动物可以利用有机废物,生态浮床上的植物不能利用有机废物,C错误;
    D、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浮游植物中的能量更多的直接流向鲫鱼、鲢鱼,能耗减少,鲫鱼、鲢鱼获得的能量增多,故数量会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D。
    14.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某研究人员利用土壤浸出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过程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可用来分离微生物、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
    B. X培养基是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Y培养基是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
    C. 菌落①可能是硝化细菌,因其不能产生淀粉酶,所以无透明圈产生
    D. 不同细菌对淀粉的降解能力不同,所以加碘液染色后透明圈越大,降解能力越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过程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包括一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当稀释倍数足够大时,平板上的一个菌落源自菌液中的一个活菌,故该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分离微生物,还可用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A正确;
    B、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据图可知,滴加碘液后,X培养基上形成了透明圈,说明X培养基上含有淀粉;Y培养基是将筛选到的目的菌扩大培养,为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B正确;
    C、菌落①不能降解淀粉,可能是硝化细菌,因其不能产生淀粉酶,所以无透明圈产生,C正确;
    D、要根据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来衡量细菌对淀粉的降解能力,该比值越大,降解能力越强,D错误。
    故选D。
    15. 研究人员用紫外线照射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甲的原生质体,使其染色体断裂。再诱导其与普通小麦乙原生质体融合,经培养、筛选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丙(染色体数目与乙相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甲、乙体细胞可获得原生质体
    B.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常用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培育过程中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比例有利于根的分化
    D. 据题意推测,丙染色体上可能整合了甲染色体的染色体片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前需要去除植物的细胞壁,再用化学法或物理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
    【详解】A、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甲、乙体细胞可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
    B、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灭活病毒用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B错误;
    C、培育过程中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比例有利于根的分化,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比例有利于芽的分化,C正确;
    D、中间偃麦草甲具有耐盐性强的特性,普通小麦乙不具有该特性,用紫外线照射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甲的原生质体,使其染色体断裂,再诱导其与普通小麦乙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新品种丙,且丙具有耐盐特性,且染色体数目与乙相同,说明丙染色体上可能整合了甲染色体的染色体片段,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5分。
    16. 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孔隙。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大多数植物的气孔白天打开,晚上则保持很小的开度。但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开放和闭合,称为“气孔振荡”。
    (1)关于气孔开闭的假说之一是:在适宜光照下,保卫细胞由于______,导致______(填“胞内”或“胞间”)CO₂浓度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引起pH升高,促进酶促反应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细胞中葡萄糖浓度上升,保卫细胞______(填“吸水”或“失水”)导致气孔开放。黑暗时,保卫细胞里葡萄糖浓度低,气孔关闭。
    (2)气孔开闭的调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研究者利用拟南芥展开了相关研究。研究员欲研究蛋白质TOR激酶在气孔开闭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以光照12h/黑暗12h为光照周期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1、图2所示:
    本实验利用______(填“加法”或“减法”)原理控制实验变量。结合图1、图2所示的结果,可得出TOR激酶在气孔开闭调节中的作用原理是______。
    (3)“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适应性体现在:植物面临干旱条件时,______。
    【答案】(1) ①. 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 ②. 胞内 ③. 下降 ④. 吸水
    (2) ①. 减法 ②. TOR激酶促进光照下保卫细胞中淀粉的迅速降解,使气孔打开
    (3)既能降低蒸腾作用,避免失水过多,又能保证CO2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解析】
    【分析】在图1中,野生型植株保卫细胞中的淀粉在开始光照后1h内迅速降解,随后又开始积累,达到峰值又开始缓慢降解。
    图2中,开始光照时,对照组和抑制剂处理组保卫细胞气孔开闭情况一致,光照1h和3h后,对照组保卫细胞气孔增大,抑制剂处理组保卫细胞气孔打开程度基本无明显变化,结合图1、2所示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TOR激酶促进光照下保卫细胞中淀粉的迅速降解为可溶性糖,使保卫细胞渗透压升高吸水膨胀,进而使气孔打开。
    【小问1详解】
    在光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导致胞内CO2浓度下降,引起pH升高,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细胞中葡萄糖浓度增高,保卫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开放;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由于呼吸作用释放CO2,使pH降低,葡萄糖转化为淀粉,保卫细胞里葡萄糖浓度低,改变了水分扩散方向,气孔关闭。
    【小问2详解】
    实验控制中的减法原理是设法排除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干扰,用TOR激酶抑制剂抑制TOR激酶的作
    用,是利用减法原理控制实验变量;在图1中,野生型植株保卫细胞中的淀粉在开始光照后1h内迅速降解,随后又开始积累,达到峰值又开始缓慢降解。图2中,开始光照时,对照组和抑制剂处理组保卫细胞气孔开闭情况一致,光照1h和3h后,对照组保卫细胞气孔增大,抑制剂处理组保卫细胞气孔打开程度基本无明显变化,结合图1、2所示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TOR激酶促进光照下保卫细胞中淀粉的迅速降解,使气孔打开。
    【小问3详解】
    “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既能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又能保障二氧化碳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17. 图一是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机制,已知肌肉细胞内不存在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的酶(G-6-pase);图二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肌肉细胞中肌糖原不能使血糖升高的可能是因为缺少_____。
    (2)图二中,激素B表示_____;激素C表示_____;激素A和激素B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表现出_____(从“协同”“相抗衡”中选填)关系。
    (3)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_____导致血糖偏高。Ⅱ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早期胰岛素水平_____(从“高于”“等于”“低于”中选填)正常值,血糖浓度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由于胰岛B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进而形成Ⅱ型糖尿病。试给Ⅱ型糖尿病患者提出生活习惯方面的一条合理建议:_____。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为人类的糖尿病治疗提供依据,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似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a.随机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糖尿病模型大鼠后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_____,连续灌喂4周。在这个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数据如下表所示。
    ④实验分析与结论: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组充当对照组。
    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
    【答案】(1)G-6-pase
    (2) ①. 胰高血糖素 ②. 肾上腺素 ③. 相抗衡
    (3) ①. 胰岛素不足 ②. 高于 ③. 按时作息;锻炼身体;科学膳食
    (4) ①. 等量的蒸馏水 ②. 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解析】
    【分析】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 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②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小问1详解】
    已知肌肉细胞内不存在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的酶(G-6-pase)。由图一可知,糖原分解后补充血糖需要G-6-pase参与,据此可推知,肌肉细胞中肌糖原不能使血糖升高的可能是因为缺少G-6-pase。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l/L)
    4周后(mml/L)

    10
    3.85
    3.94

    10
    19.46
    19

    10
    18.62
    10.12
    【小问2详解】
    图二显示:激素B和激素C均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且激素C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属于肾上腺素,据此可知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激素A能够使血糖浓度降低,为胰岛素。激素A(胰岛素)和激素B(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作用相反,表现出相抗衡关系。
    【小问3详解】
    Ⅰ型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内胰岛素水平不足而导致血糖偏高。Ⅱ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该类患者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早期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比如:科学膳食、积极锻炼身体、正常作息,都可以有效维持人体正常血糖含量。
    【小问4详解】
    本实验目是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量是桑叶提取液的有无以及大鼠是否有糖尿病,因变量是大鼠的血糖浓度,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据此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以及题述的实验步骤可推知: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作为实验组;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为丙组(糖尿病鼠)灌喂桑叶提取液后,血糖浓度是10.12,而乙组(糖尿病鼠)灌喂蒸馏水后,血糖是19,且甲组(正常鼠)的血糖为3.94,故而得出的实验结论为: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18. 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二化螟和褐飞虱同在水稻植株上寄生。确定它们生态位是否有重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_______法和实验法进行研究,分析它们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和_______等,从而作出推断。
    (2)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新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新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新放置的二化螟的影响是_______。
    (3)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上寄生导致水稻
    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科研人员在Y形管(见图2)的A侧和B侧放置不同“气味”的水稻植株(见图3),Y形管的底部放置稻螟赤眼蜂,得到稻螟赤眼蜂被吸引移向A侧或B侧水稻的百分率。
    ①请仿照图3完成本实验的对照组处理及结果_______(选填答题卡上的a-d到虚线框Ⅰ和Ⅱ内,绘制预期百分率数据到虚线框Ⅲ内)。
    ②综合分析图3结果,概括本实验的结论:_______。
    (4)研究发现,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请从生态位的角度,概括这两种害虫的关系:_______。
    【答案】(1) ①. 调查 ②.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种间关系)
    (2)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
    (3) ①. ②. 褐飞虱的存在降低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
    (4)两者虽然在同一水稻植株上取食,但所利用的资源不同,生态位发生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且褐飞虱还能帮助二化螟抵御天敌寄生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说明两者属于竞争关系。
    【小问1详解】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要确定两种生物的生态位是否有重叠,可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研究,分析它们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从而作出推断。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与对照(没有二化螟和褐飞虱)及其他组别相比,褐飞虱单独存在时(3组)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而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4组)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
    【小问3详解】
    ①分析题意可知,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故其存在可减少二化螟的数量,又据图3可知,Y形管的底部放置稻螟赤眼蜂后更多的向B侧水稻转移,故可绘制图形如下: 。②综合分析图3结果,当有褐飞虱的存在,对稻螟赤眼蜂吸引力会下降,所以本实验的结论为:褐飞虱的存在降低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
    【小问4详解】
    由于“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故两者虽然在同一水稻植株上取食,但所利用资源不同,生态位发生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且褐飞虱还能帮助二化螟抵御天敌寄生。
    19.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科研人员获得了番茄雄性不育突变株X,并利用突变株X进行了一系列遗传实验。请回答:
    (1)研究人员将突变株X与野生型(正常株)杂交,均可育,再让自交,中正常株:突变株=3: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_____为显性性状,若让自由交配,中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
    (2)SSR是染色体中简单重复的DNA序列,不同染色体的SSR差异很大,可利用电泳技术将其分开,对基因进行定位。为探究番茄的不育基因位于4号还是5号染色体上,研究者提取(1)中亲本及F₂植株染色体的DNA,检测其特异性的SSR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注:中的1、4、7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表现型为正常株
    据此判断,不育基因位于_____号染色体,依据是_____。
    (3)科研人员将一个抗虫基因R转入突变株X,获得具有抗虫性状的雄性不育植株。将该植株与正常株番茄杂交,选取中抗虫正常株自交,的表型及比例为抗虫正常株:抗虫突变株:非抗虫正常株:非抗虫突变株=3:1:3:1。获得该比例的原因可能是含抗虫基因的_____(填“雄配子”、“雌配子”或“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若取抗虫正常株与的非抗虫突变株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应为_____。
    【答案】(1) ①. 正常株 ②. 1/6
    (2) ①. 4 ②. 雄性不育个体的SSR与突变株4号染色体相同,与5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
    (3) ①. 雄配子 ②. 非抗虫正常株∶非抗虫突变株=1∶1
    【解析】
    【分析】据题意可知,研究人员将突变株X与野生型(正常株)杂交,均可育,再让自交,中正常株:突变株=3:1,说明正常株为显性性状,突变株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据题意可知,研究人员将突变株X与野生型(正常株)杂交,均可育,再让自交,中正常株:突变株=3:1,说明正常株为显性性状。突变株X为雄性不育,杂交实验时只能作母本。假设控制正常株与突变株的基因分别用B、b表示,则F1基因型为Bb,F2三种基因型BB:Bb:bb=1:2:1,F2产生的雌配子B、b各占1/2;由于bb雄性不育,所以雄配子只能由BB、Bb产生,即2/3B、1/3b,则自由交配后产生的F3中雄性不育植株bb=1/2×1/3=1/6。
    【小问2详解】
    分析电泳结果可知,中的1、4、7与亲本的突变株均表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个体的SSR与突变株4号染色体相同,与5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说明不育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假设控制抗虫与非抗虫的基因分别同R、r表示。根据题意可知,科研人员将一个抗虫基因R转入突变株
    X,获得具有抗虫性状的雄性不育植株,则该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R_bb,与正常株番茄(rrB_)杂交,选取中抗虫正常株(R_B_)自交,得到的表型及比例为抗虫正常株:抗虫突变株:非抗虫正常株:非抗虫突变株=3:1:3:1=(3:1)×(1:1)。分析可知中正常株:突变株=3:1,抗虫:不抗虫=1:1,说明选取的抗虫正常株的基因型应为AaBb,正常可产生A:a=3:1,B:b=3:1,而性状及其比例为(3:1)×(1:1),说明可能是含抗虫基因的雄配子不育。选取F1抗虫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与F2非抗虫突变株aabb杂交,由于突变株雄性不育只能做母本,抗虫正常株做父本,且含抗虫基因的雄配子不育,则父本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1:1,与aabb产生的雌配子ab结合,子代表现为非抗虫正常株:非抗虫突变株=1:1。
    20. 由P基因编码的P蛋白是一种水通道蛋白,该蛋白在植物调节水分吸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超量表达P蛋白的转基因玉米。培育过程中所用DNA片段和Ti质粒的酶切位点如图1所示。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切割Ti质粒应选用______酶。从切割DNA片段和Ti质粒到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完成共需_______种酶。
    (2)将农杆菌浸泡过的玉米愈伤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___(填“潮霉素”、“卡那霉素”或“潮霉素或卡那霉素”)进行筛选,理由是______。筛选出的愈伤组织最终培养成转基因玉米。
    (3)农杆菌转化法除了用于获取转基因植物外,还可以通过T-DNA插入基因内部使基因沉默,获得突变体。为了获得mm突变体,某科研小组利用野生型MM,通过农杆菌转化法使基因M沉默。由于T-DNA插入的位置是随机的,为确定T-DNA是否插入M基因中,该小组采用“三引物法”进行PCR扩增,即采用三种引物(LP、RP、BP),LP、RP为与目的基因片段互补的特异引物,BP为插入T-DNA的特异引物,如图所示。(说明:T-DNA插入基因后,会阻止被插入基因两端引物的扩增产物的形成)根据下表中
    三种样品的电泳结果判断样品______是纯合突变体,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EcRⅠ和SpeⅠ酶 ②. 5
    (2) ①. 潮霉素 ②. 潮霉素基因位于T-DNA中,会与目的基因一同转移到玉米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上
    (3) ①. 3 ②. 样品1表现为能合成大片段,其基因型为MM,样品3中插入了T-DNA片段,表现为无扩增大片段出现,其基因型可表示为mm。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 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切割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限制酶为MunⅠ和XbaⅠ,结合各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可知,EcRⅠ和SpeⅠ分别和MunⅠ和XbaⅠ为同尾酶,因此,切割Ti质粒应选用EcRⅠ和SpeⅠ酶。从切割DNA片段和Ti质粒到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完成共需四种限制酶和一种DNA连接酶,共需要5种酶。
    引物种类
    样品序号
    LP+RP
    BP+RP
    样品1
    有大片段

    样品2
    有大片段
    有小片段
    样品3

    有小片段
    【小问2详解】
    将农杆菌浸泡过的玉米愈伤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潮霉素进行筛选,因为潮霉素基因位于T-DNA中,会与目的基因一同转移到玉米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上,因此凡是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愈伤组织细胞应该具有对潮霉素的抗性。进而用筛选出的愈伤组织最终培养成转基因玉米。
    【小问3详解】
    农杆菌转化法除了用于获取转基因植物外,还可以通过T-DNA插入基因内部使基因沉默,获得突变体。为了获得mm突变体,某科研小组利用野生型MM,通过农杆菌转化法使基因M沉默。由于T-DNA插入的位置是随机的,为确定T-DNA是否插入M基因中,该小组采用“三引物法”进行PCR扩增,即采用三种引物(LP、RP、BP),LP、RP为与目的基因片段互补的特异引物,BP为插入T-DNA的特异引物,如图所示。结合题图是以及题目信息可知,样品1没有插入相应的T-DNA片段,其基因型为MM,样品3中插入了T-DNA片段,表现为无扩增大片段出现,其基因型可表示为mm,而样品2的基因型可表示为Mm。即根据下表中三种样品的电泳结果判断样品3是纯合突变体。

    相关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5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025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