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50分,共 25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出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1. 草原上,一只老鼠发现老鹰在上空盘旋,就迅速钻进附近的洞穴里。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 生物能运动
B.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C.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物能进行呼吸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
【详解】A.生物能运动:虽然老鼠确实具有运动的能力,但在这个情境中,老鼠钻进洞穴并不是为了展示其运动能力,而是对老鹰盘旋这一外界刺激的反应,A错误。
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但在这个问题中并没有涉及到遗传和变异,B错误。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当老鼠发现老鹰在上空盘旋时,它迅速钻进了附近的洞穴里。这是老鼠对老鹰这一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C正确。
D.生物能进行呼吸: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在这个问题中并没有涉及到呼吸,D错误。
故选C。
2. 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B正确。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温度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所以后半句诗中体现了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此诗中影响红杏出墙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D正确。
故选C。
3. 生活中会看到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生长在一起形成的根瘤。根瘤菌的生活方式及其对豆科植物的影响是( )
A. 腐生,破坏植物根系,使其患病
B. 寄生,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质
C. 共生,为豆科植物提供有机物
D. 共生,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质
【答案】D
【分析】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
【详解】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能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被植物利用;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是共生关系,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影响
【答案】A
【分析】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
【详解】A.“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鱼儿离不开水”,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鱼儿离不开水,说明生物依赖环境,B正确。
C.“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老鼠和雀鸟以粮仓中的食物为食,狐以兔为食,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C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主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5. 深秋的雨总是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校园里榕树上的果子被小鸟啄落一地,又引来一群蚂蚁; 有时候还看到潮湿、富有有机质的花园中钻出一两条蚯蚓; 劳动实践基地里种了很多小菜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长势超过了小菜苗。下面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校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 劳动实践基地里的小菜苗与杂草是竞争关系
C. 影响校园里树木生活的只有雨水等非生物因素
D. 雨后土壤中缺氧,因此蚯蚓爬出地面,说明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
【答案】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详解】A.校园内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还有非生物环境,因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
B.劳动实践基地里的小菜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
C.影响校园里树木生活的不只有雨水等非生物因素,还有生物因素,C错误。
D.下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上来,说明此时土壤中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影响了其正常呼吸,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6.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其生存的环境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一¹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互不联系,也互不影响
B. 一般情况下,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
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D.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个体数量也越多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A.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整体,A错误。
B.一般情况下,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流动,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
D.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获得的能量越少。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每个营养级只能利用上一营养级固定能量的一部分(通常是10%~20%)。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个体数量通常越少,D错误。
故选C。
7. 观察叶片表皮细胞时,调节显微镜看到甲和乙两个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目镜相同,图甲使用的物镜比图乙使用的长
B. 图甲视野亮度比图乙视野亮度低
C. 从图甲变为图乙,需先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D. 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答案】C
【分析】图中:甲的放大倍数小于乙的放大倍数。
【详解】A.甲的放大倍数小于乙的,若目镜相同,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则图甲使用的物镜比图乙短,A错误。
B.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甲的放大倍数小于乙的,则图甲视野亮度比图乙亮,B错误。
C.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旋转180度),则位于图甲中右上方的气孔,实际上位于玻片的左下方,因此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将该气孔位于视野中央,再转换为高倍物镜,即可得到图乙,C正确。
D.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则转动转换器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D错误。
故选C。
8. 细胞是构成“生命大厦”的基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某同学选用了新鲜的菠菜叶作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菠菜叶放在酒精灯上反复灼烧,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
B. 菠菜叶是器官,由上皮组织等构成,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C. 菠菜叶肉细胞中有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但二者本质不同,前者主要是释放能量,因此被称为细胞的“发动机”
D. 将菠菜叶放入开水中,水会变绿,说明细胞膜被破坏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A.细胞中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一般含碳,能燃烧;无机物一般不含碳不能燃烧。将菠菜叶放在酒精灯上反复灼烧,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物,A正确。
B.菠菜叶是植物的一个器官,它由多种组织构成,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叶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然而,菠菜叶并不包含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内的一种组织类型。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确实是细胞,但构成叶片的组织并非上皮组织,B错误。
C.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释放能量,供细胞使用。而叶绿体则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负责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虽然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但它们的功能和过程是不同的,C正确。
D.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当菠菜叶放入开水中时,高温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得叶绿素等色素物质能够自由地扩散到水中,从而使水变绿,D正确。
故选B。
9.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能通过纤毛运动
B.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 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D.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有些生命活动不能独立完成
【答案】D
【分析】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不能形成组织、器官等层次。
【详解】A.草履虫运动的结构是纤毛,它可以靠纤毛旋转前进,A正确。
B.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的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正确。
C.草履虫尽管是单细胞动物,但是它们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就是应激性,即能躲避有害刺激,也能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即能够适应环境,C正确。
D.草履虫个体微小,是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生物的繁殖方式与获得克隆羊多莉的方式具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酵母菌通过孢子产生新的个体
B. 利用嫁接可以让“国光”苹果树上结出“红富士”与“红星”苹果
C. 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
D. 利用发芽的马铃薯块茎繁殖新植物体
【答案】C
【分析】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孢子是一种特殊的生殖细胞,通过孢子繁殖产生的个体也是无性繁殖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来自同一个母体细胞。因此,这种方式与克隆羊多莉的繁殖方式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无性繁殖,A不符合题意。
B.嫁接是一种植物的无性繁殖技术,它通过将一种植物的枝条(接穗)接到另一种植物(砧木)的主干或枝条上,使它们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植株。与克隆羊多莉的繁殖方式没有本质区别,B不符合题意。
C.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它包含了来自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当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时,它会发育成一个新的植株。这个过程涉及到生殖细胞的结合和受精卵的发育,因此属于有性繁殖。这与克隆羊多莉的无性繁殖方式有本质区别,C符合题意。
D.马铃薯块茎是一种营养器官,它可以直接发育成新的植株而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这种方式也属于无性繁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都是白居易描写燕子繁衍后代的诗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燕子的筑巢行为
B.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是燕子的育雏行为
C. 燕子能产有硬壳保护的卵,卵壳上有许多肉眼不可见的气孔
D. 和燕子一样,其它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也包括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阶段
【答案】D
【分析】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阶段。诗句“谁家春燕啄春泥”描写了燕子的筑巢行为,“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
【详解】A.“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燕子的筑巢行为,A正确。
B.“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在觅食喂养雏燕,是育雏行为,B正确。
C.燕子能产有硬壳保护的卵,卵壳上有许多肉眼不可见的气孔,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C正确。
D.其它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并不一定包括所有的“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阶段,有的鸟类可能省略筑巢等环节,比如有的鸟类不繁琐地筑巢或用最简单的巢穴即可产卵,D错误。
故选D。
12. 如图是与遗传学知识有关的概念模型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染色体
B. ②是 DNA
C. ③是性状
D. ④是卵细胞
【答案】D
【分析】(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4)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性状、④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详解】细胞核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基因能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下一代。因此,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性状、④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3. 科研人员发现某野生水稻品种的4号染色体上存在抗虫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稻的遗传物质是染色体
B. 4号染色体上不是只有抗虫基因
C. 抗虫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 4号染色体位于水稻细胞的细胞核内
【答案】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分子→基因。
【详解】 A.水稻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可见,4号染色体上不是只有抗虫基因,还有很多其他基因,B正确。
C.通常,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可见,抗虫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C正确。
D.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可见,4号染色体位于水稻细胞的细胞核内,D正确。
故选A。
14. 果蝇体细胞内有四对染色体,有明显的相对性状,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雄果蝇体型较小,腹部背面的末端有黑斑。雌果蝇体型较大,腹部背面的末端没有黑斑。下面关于果蝇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图丙能正确表示图甲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B. 图丙、丁中的 Ⅱ、Ⅲ、Ⅳ表示果蝇的常染色体
C. 据图可以判断果蝇是环节动物门昆虫纲动物
D. 果蝇繁殖能力强,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材料
【答案】C
【分析】(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具有两对翅。
(3)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
【详解】A.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雌果蝇体型较大,腹部背面的末端没有黑斑,所以,图甲是雌果蝇。雄果蝇体型较小,腹部背面的末端有黑斑,所以,图乙是雄果蝇。图丙第1对性染色体大小相同,是XX染色体,因此是雌果蝇;图丁第1对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果蝇。图丙能正确表示图甲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故A正确。
B.果蝇体细胞内有四对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图丙中第1对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XX,图丁中第1对大小不同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XY。图丙、丁中的 Ⅱ、Ⅲ、Ⅳ表示果蝇的常染色体,故B正确。
C.据图可知,果蝇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判断果蝇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动物,故C错误。
D.遗传学家之所以常常选用果蝇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便于观察;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分析等特点,故D正确。
故选C。
15. 有耳垂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无耳垂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通常,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所以,有耳垂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无耳垂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
【详解】A.由分析可知,当基因组成为AA时,表现为显性性状有耳垂,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当基因组成为aa时,表现为隐性性状无耳垂,B正确。
C.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即成对的基因应该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的同等水平位置。可见,C错误。
D.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和基因都是成单存在的,因此,D错误。
故选B。
16. 用纯种毛桃(aa)的花粉人工授粉给纯种水蜜桃(AA)的柱头上,所结桃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 )
A. AA、水蜜桃B. Aa、水蜜桃
C. aa、毛桃D. Aa、毛桃
【答案】A
【分析】桃子的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即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详解】由分析可知,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所以用纯种毛桃(aa)的花粉人工授粉给纯种水蜜桃(AA)的柱头上,所结桃肉的基因型依然为AA,表现型为水蜜桃,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 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丙:“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基因无关”。上述三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B. 乙、丙C. 甲、丙D. 甲、乙、丙
【答案】B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
【详解】甲: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同卵双胞胎的哥哥阳光照射皮肤较黑、弟弟阳光很少照射皮肤较白,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甲同学说法正确;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同样是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乙同学说法错误;丙: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也与基因有关,而不是无关,丙同学说法错误。
故选B。
18. 蜜蜂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雌蜂(蜂王)、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蜜蜂的体色中,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产生F1,则F1中雌蜂的体色为( )
A. 黑色B. 褐色
C. 褐色:黑色=1:1D. 褐色:黑色=3:1
【答案】B
【分析】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褐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假设用A表示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
【详解】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雌蜂(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卵细胞染色体只有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则褐色雄蜂基因组成为A,黑色蜂王为aa。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产生F1,遗传图谱如下:
则F1中雌蜂的体色为褐色。
故选B。
19. 豌豆的圆粒对皱粒是显性。用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皱粒豌豆的概率为( )
A. 100%B. 75%C. 50%D. 0
【答案】D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是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个体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子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详解】豌豆的圆粒对皱粒是显性,即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纯种皱粒豌豆与纯种圆粒豌豆杂交”,假设用R表示显性性状,用r表示隐性性状,后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控制皱粒的基因和控制圆粒的基因,因此,后代全是圆粒豌豆,没有皱粒出现,遗传图解如图: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亲结婚可能增加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
B. 表现正常的父母也可能生出患遗传病的孩子
C. 一出生就有的病一定是遗传病
D. 色盲和白化病都属于遗传病
【答案】C
【分析】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生殖细胞在家族中传递。
【详解】A.近亲结婚,夫妇双方从祖先那里获得相同的致病基因可能性大,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大,故A正确。
B.如果正常的父母都携带隐性的致病基因,也可能会生出患遗传病的孩子,故B正确。
C.一出生就有的病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的,不一定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性疾病,故C错误。
D.色盲和白化病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故D正确。
故选C。
21. 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某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 口腔上皮细胞B. 肌肉细胞C. 肝脏细胞D. 精子
【答案】D
【分析】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有两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卵细胞)只有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的受精卵(XX)发育成女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的受精卵(XY)发育成男性。
【详解】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选项中“口腔上皮细胞”、“肌肉细胞”和“肝脏细胞”都是体细胞,都含有Y染色体,因此都含有致病基因。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有两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该患病男子体内的部分精子没有Y染色体,不含致病基因。所以,该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是精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 进行探究“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时,同学们用两个塑料桶,里面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小球。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号桶中的小球代表卵细胞,2号桶中的小球代表精子
B. 1号桶中的白色、黑色小球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C. 从代表精子和卵细胞的塑料桶中各取出一个小球并记录,直至将盒子中小球取尽,统计随机结合的结果
D. 本实验要统计多次实验的结果才能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答案】D
【分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
【详解】A.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用白色棋子与黑色棋子分别模拟男性的X精子和Y精子,用白色棋子模拟女性的卵细胞,故1号桶中的小球代表精子,2号桶中的小球代表卵细胞,A错误。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且数量相同,因此分别代表含X、Y染色体精子的白色、黑色棋子的数量必须相等,B错误。
C.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目的是排除人为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错误。
D.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由此可知,本实验要统计多次实验结果才能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因此要进行大量重复实验,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B. 装置1中的成分是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
C. 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使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D. 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答案】D
【分析】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因此,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有机大分子。
【详解】A.在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给化学反应提供能量,A正确。
B.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包括水蒸气、氢气、氨、二氧化碳、甲烷等还原性气体。装置1中气体是为了模拟原始大气,因此其中成分是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B正确。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C正确。
D.米勒的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并不是证明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D错误。
故选D。
24.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如图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物种A化石,而另一层含有物种B化石,据图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B. 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C. 物种A比物种B体型大
D. 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答案】D
【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因此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详解】A。据图可知,物种B比物种A埋藏的深,表明物种B形成比物种A早,不能说明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A错误。
B。据图可知,物种B比物种A埋藏的深,表明物种B形成比物种A早,物种B出现在物种A之前,B错误。
C。据图可知,物种B比物种A埋藏的深,表明物种B形成比物种A早,物种A结构比物种B复杂,无法比较两物种的体型。C错误
D。据图可知,物种B比物种A埋藏深,表明物种B形成比物种A早,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D正确。
故选D。
25.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人们不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我国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的是( )
A. 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大量砍伐各种林木资源
B. 为控制水葫芦在某地产生的灾害,大量引入外来物种
C. 为保护草场,防治沙化,将草原上的野兔和老鼠全部杀死
D.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野外回归实验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A.砍伐各种林木资源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符合保护原则,A错误。
B.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其天敌又会因为缺乏天敌而数量大增,从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危及整个生态系统,B错误。
C.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野兔和老鼠会降低生物多样性,C错误。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属于迁地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50分,共6题)
26. 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_____分解,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除图中所示成分,若要构成 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增加_____。
(2)写出图中的 条食物链_____。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农作物通过_____将其固定并转化为化学能。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其特点是_____。该生态农场通过人为的改造,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3)该生态农场自我调节能力弱,稳定性差,其主要原因是_____。
(4)如果该生态系统的土壤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了,过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图中的_____。
【答案】(1)①. 分解者 ②. 有机物 ③. 物质循环 ④. 非生物部分
(2)①. 农作物→牛→人##农作物→牛 ②. 太阳能 ③. 光合作用 ④.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人
【分析】(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农作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蚯蚓等属于分解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了非生物成分。
(2)分析图中的生态系统可写出的食物链有:农作物→牛→人或农作物→人。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将其固定并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生态农场的生物种类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所以该生态农场,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该生态系统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人,因此,如果该生态系统的土壤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了,过一段时间,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人。
27. 人的一生充满了神秘感,下图表示人的个体发育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人体的发育是从细胞甲_____开始的,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离不开①②两个过程,过程①叫做_____,过程①进行前往往先进行_____的复制;过程②叫做_____,②的结果是形成了图丙所示的_____。
(2)人体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_____([ ]填写甲~己中的相应代号)。
(3)下列植物体的结构中,与人体的丁层次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_____。
A. 橘子皮B. 桃子的果肉
C. 一粒西瓜籽D. 一株桃树
【答案】(1)①. 受精卵 ②. 细胞分裂 ③. 染色体 ④. 细胞分化 ⑤. 组织
(2)[戊]系统 (3)C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图甲图乙代表细胞、图丙的组织(a是结缔组织,b是肌肉组织,c是上皮组织,d是神经组织)、图丁是器官、图戊是系统,图己是人体。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
(1)如题干中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可见人体的发育是从细胞甲受精卵开始的;
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变化最大的是细胞核,因为在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必须完成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这样才能使得分裂后新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原来细胞中的一样,从而维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可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离不开①②两个过程,过程①叫做细胞分裂,过程①进行前往往先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形成不同的组织。
(2)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戊系统。
(3)图中的丁肝脏和胃是器官,橘子皮属于保护组织,桃子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西瓜籽属于繁殖器官,一株桃树属于植物体。因此与图中的丁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C西瓜籽,都属于器官结构层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8. 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对比观察。请据图回答:
(1)如果在步骤②中滴加的是清水,可判断同学们制作的是_____细胞临时装片。
(2)观察时若发现视野中有较多气泡,说明步骤_____(填序号)可能操作不规范;步骤⑥滴加的是_____,视野中被染成深色的结构是_____。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光线过强,不易观察,将视野调暗的操作方法是_____。
(4)下图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倍。视野中看到的是题干中所说的_____细胞,主要判断依据有,可以清楚地看到[③] _____,该结构的作用是_____。如视野中的物像所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
【答案】(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2)①. ⑤ ②. 稀碘液 ③. 细胞核
(3)换成平面镜或小光圈
(4)①. 400 ②.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③. 细胞壁 ④. 支持和保护细胞 ⑤. 组织
【分析】上图中:①擦、②滴、③刮、④涂、⑤盖、⑥染。
下图中:①细胞核、②液泡、③细胞壁。
(1)为保持细胞的形状,在制造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中央滴加清水。小伟在步骤②中滴加的是清水,可判断他制作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步骤⑤盖盖玻片操作不当时,装片易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⑥染色是指用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在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才能染色完全。染色时用稀碘液,成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故细胞核染色最深。所以步骤⑥滴加的是碘液,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由于光线过强,想将视野调暗些,可换成平面镜或小光圈。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因为在视野内可以看到③细胞壁、液泡等结构,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所以图示为植物细胞即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的图象是由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属于组织。
29. 拟南芥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被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的研究。拟南芥的体细胞中只有5对染色体,第3号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能使拟南芥的叶片卷曲。科研人员利用拟南芥进行了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遗传学中,拟南芥的叶片正常与叶片卷曲是一对_____,由图可判断叶片卷曲是_____性状。如果拟南芥的叶片形状由一对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则子一代、子二代拟南芥中叶片正常的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
(2)拟南芥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_____。
(3)科研人员在水稻中转入拟南芥HARDY 基因,提高了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强了抗旱能力。这说明水稻的抗旱性状由_____控制,这项生物技术称为_____技术。
【答案】(1)①. 相对性状 ②. 隐性 ③. Aa ④. AA或Aa
(2)5条 (3)①. 拟南芥HARDY基因 ②. 转基因
【分析】(1)在遗传学中,拟南芥的叶片正常与叶片卷曲属于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都是叶片正常,子二代有叶片卷曲,表明叶片卷曲是隐性性状。子二代中的叶片卷曲的植株基因组成为aa,因此子一代拟南芥叶片正常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遗传图谱如下:
由此可见,子二代正常个体基因型为AA或Aa。
(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因此拟南芥的体细胞有5对染色体,则它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5条。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的DNA分子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拟南芥对环境适应性很强,科学家发现与其细胞内的HARDY基因有关。科学家成功地将该基因转入到水稻的细胞中,提高了水稻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增强了抗旱能力,从而证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项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30. 很多家喻户晓的名人都是“左撇子”,比如画家达·芬奇、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他们在绘画、思维、创造力等方面天赋异禀。左撇子又称左利手(惯用左手),与右利手(惯用右手) 存在显隐性关系(基因用R、r表示)。如图为晓西家系左、右利手的遗传图解,请回答: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
(2)通过分析遗传图解可以推知:晓西妈妈和姥姥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
(3)晓西父母若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且为左利手的概率为_____,这个孩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
(4)晓西通过训练可矫正为右利手,此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到_____的影响,从引起变异的原因分析变异类型,晓西的右利手属于_____。
【答案】(1)①. 左利手 ②. 爸爸妈妈都是右利手,但晓西是左利手
(2)①. Rr ②. RR或Rr
(3)①. 1/8 ②. 22对+XX
(4)①. 环境 ②. 不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1)图中,父母均为右利手,女儿左利手(惯用左手),表明左利手(惯用左手)是隐性性状,右利手是显性性状。因此,由图中“爸爸×妈妈→毛毛”信息可以判断,左利手(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
(2)“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则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左利手(惯用左手)的基因组成是rr。父母遗传给左利手(惯用左手)(rr)晓西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父母的基因组成为Rr,遗传图解如图1:
从图1看出,晓西妈妈的基因组成为Rr,晓西的基因为rr,姥姥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
(3)由(2)可知:晓西父母若再生一个孩子,是为左利手的概率为25%。又因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所以晓西父母若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且为左利手的概率为25%×50%=12.5%,即1/8。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为:22对+XX。
(4)若晓西通过训练矫正为右利手,说明生物的性状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31. 为了研究生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善实验方案,并分析作答以下问题:
(1)实验方案:
①捕捉体型、活跃程度相似的家蝇若干,将其平均分成A、B两组,且两组雌雄比例相同。
②A组家蝇用含有一定比例的 DDT(农药)的食物进行喂养处理,B组用_____的食物进行喂养。
③观察并统计两组家蝇若干代的抗药性。
(2)实验分析:
①上述实验设置B组的目的是_____。
②生物小组统计的实验结果是:许多代后,A组家蝇的后代比 B组家蝇的后代对 DDT的抗药性要强,我们可以运用达尔文的学说来解释家蝇抗药性产生变化的原因,家蝇个体的抗药性原本就存在差异,使用DDT 处理后,A组中抗药性_____的家蝇被淘汰,其它的家蝇存活下来,将这一_____(选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遗传给后代,并不断积累。
③从家蝇的进化方向来看:生物的变异是_____,而自然选择是_____(选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
④家蝇的发育经历了_____的过程,此发育方式属于_____。
【答案】(1)等量不含DDT且与A组相同的食物
(2)①. 对照 ②. 弱 ③. 有利变异 ④. 不定向的 ⑤. 定向的 ⑥.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⑦. 完全变态
【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A组和B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DDT,因此B组用不含 DDT的食物进行喂养。
(2)A组和 B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因此设置B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家蝇抗药性产生变化的原因,家蝇个体的抗药性原本就存在差异,使用 DDT处理后,A组中抗药性弱的家蝇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家蝇存活下来,因此抗药性强属于有利变异,抗药性强的家蝇可将这一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
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从家蝇的进化方向来看: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
家蝇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别,此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选项
成语或诗句
影响因素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温度
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土壤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光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pdf、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