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
2.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在答题卡对应区域,非选择题使用黑色签字笔或中性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都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A. 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
B. 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C. 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D. Rus肉瘤病毒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基因组中
【答案】C
【分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也叫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详解】A、肠道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故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
B、泪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故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
C、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C正确;
D、Rus肉瘤病毒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基因组中发生在细胞中,细胞内液体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2. 甘露醇是一种单糖,在人体内不被代谢,临床上给脑水肿患者静脉注射20%甘露醇溶液,以消除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脉注射20%甘露醇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
B. 甘露醇作为信号分子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通过增加尿量达到消肿目的
C. 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易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导致患者尿量增加
D. 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含量偏高,不能使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
【答案】A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体液。
【详解】A、由题意可知,20%的甘露醇是高渗水溶液,当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有利于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进而消除水肿,A正确;
B、甘露醇不能作为信号分子,不能起到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作用,B错误;
C、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使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从而使尿量增加,C错误;
D、题干信息“临床上给脑水肿患者静脉注射20%甘露醇溶液,以消除水肿”可知,即使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含量偏高,也能使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D错误。
故选A。
3.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从体外进入碱过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血浆HCO3-过高,pH值升高。呼吸性碱中毒是指因肺通气过度,使血浆H2CO3浓度或CO2分压减少,导致pH值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脏密切相关的
B. 血液中含氧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过度可诱发呼吸性碱中毒
C. 严重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可以通过注射安全的酸性物质来缓解血浆pH升高
D. 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吸入氧气中含有5%的CO2,可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
【答案】D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详解】A、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两种器官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A正确;
B、血液中含氧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可诱发呼吸性碱中毒,B正确;
C、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从体外进入碱过多,pH值升高的情况,可以通过注射安全浓度的酸性物质来缓解血浆pH升高,C正确;
D、CO2为酸性气体,临床上,可吸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刺激脑干呼吸中枢,D错误。
故选D。
4. 小鼠在受到电击刺激时心率、呼吸频率均会升高,有典型的躲避、逃逸行为。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唾液分泌以及消化功能减弱。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都是传出神经
B. 小鼠的躲避行为需要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C. 下丘脑通过垂体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动员应急反应
D. 小鼠逃逸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抑制胃肠蠕动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A正确;
B、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据此可推测小鼠的躲避行为需要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B正确;
C、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因此肾上腺素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C错误;
D、小鼠逃逸时,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D正确。
故选C。
5. 内耳中的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细胞。声波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至内耳,引起毛细胞相对位移,通过“末梢连接”开启K+通道,K+内流。通过一系列反应使毛细胞释放谷氨酸,最终使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将信号传递至脑形成听觉,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时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膜内的K+浓度高于膜外
B. 抑制Ca2+通道的打开将会导致通过胞吐释放的谷氨酸减少
C. 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D. 声波刺激内耳,由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至大脑皮层形成听觉,该过程不是反射
【答案】A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末梢连接”开启K+通道,引起K+内流,使毛细胞顶端的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改变引起毛细胞的钙通道开放,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并激活毛细胞基底部的钙激活的钾通道,引起K+外流,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此过程中毛细胞内的K+浓度>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膜外的K+>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膜内的K+浓度,A错误;
B、抑制Ca2+通道的打开,会导致Ca2+内流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谷氨酸释放减少,B正确;
C、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进而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听觉,C正确;
D、声波刺激内耳,由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至脑形成听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该过程不是反射,D正确。
故选A。
6. 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中,依赖于Ca2+内流触发神经递质释放,在突触前和突触后检测到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膜峰电位形成前后,先后开放Na+和K+通道
B. 突触前膜Ca2+通道的激活先于Na+通道的激活
C. 突触后膜产生峰电位是由Ca2+内流直接形成的
D. 缺乏Na+会降低骨骼肌的兴奋性,肌肉收缩增强
【答案】A
【分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形成的主要原因为K+外流;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的主要原因为Na+内流。
【详解】A、突触前膜峰电位形成前后,产生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和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即先开放Na+通道产生动作电位,后K+开放恢复为静息电位,A正确;
B、由图可知,突触前膜电位变化先于Ca2+电流变化,说明Ca2+通道的激活后于Na+通道的激活,B错误;
C、图中突触后膜峰电位的产生过程中Ca2+电流未发生变化,说明后膜峰电位不是直接由Ca2+内流形成的,C错误;
D、缺乏Na+会导致神经元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因此会降低骨骼肌的兴奋性,肌肉收缩减弱,D错误。
故选A。
7. 下列有关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物激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B.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C. 在发生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合成大量抗体以消灭入侵机体的抗原
D. 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和酶在发挥生理作用后即被灭活
【答案】A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详解】A、动物激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A正确;
B、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错误;
C、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大量抗体,C错误;
D、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在发挥生理作用后即被灭活,酶可以被重复利用,D错误。
故选A。
8. 如图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在安静状态下,主要通过肝脏、骨骼肌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
B. 甲可表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过程主要受神经调节
C. 乙可以表示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该激素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D. 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使机体的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中
【答案】B
【分析】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寒冷的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该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控制骨骼肌不自主地战栗,使产热增加。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
【详解】A、人体主要通过肝脏、骨骼肌等器官活动产热,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脏产热,A错误;
B、甲可表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和汗腺直接受到传出神经的支配,减少散热过程主要受神经调节,B正确;
C、激素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只能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生命活动,C错误;
D、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产热量和散热量都要大于炎热环境,D错误。
故选B。
9. 褪黑素(色氨酸衍生物)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由松果体细胞合成分泌,具有夜晚分泌量多,白天分泌量少的特点。它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和褪黑素都有着密切联系。其分泌调节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其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松果体细胞
B. 褪黑素的分泌过程既有分级调节又有负反馈调节
C. 与HPG轴相似的还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
D. 经常熬夜玩手机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可通过口服或注射适量褪黑素来改善睡眠质量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分泌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
【详解】A、图示有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参与的神经调节,也存在褪黑素和性激素等的调节过程,因此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A错误;
B、褪黑素增加可抑制下丘脑的中枢活动,这是负反馈调节,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是直接受到下丘脑中相关神经中枢的调节,这个过程中没有分级调节,B错误;
C、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故与HPG轴相似的还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C错误;
D、松果体细胞合成分泌,具有夜晚分泌量多,白天少的特点,熬夜玩手机是长期有光的环境,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褪黑素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可知,经常熬夜玩手机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失调,影响身体健康,褪黑素本质为色氨酸衍生物,因此可口服或注射适量褪黑素来改善睡眠质量,D正确。
故选D。
10. 人体被细菌M感染的早期,细菌M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可以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M抗体。该免疫过程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也不会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免疫不需要激活辅助性T细胞,故感染抗原后较短时间就能产生抗体
B. 二次免疫时,细菌M会刺激人体快速产生大量的IgM抗体
C. 该免疫过程产生的IgM抗体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 用脂多糖制备的疫苗主要通过诱发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
【答案】B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1)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2)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3)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4)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5)B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6)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人体被细菌M感染的早期,细菌M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可以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M抗体。该免疫过程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助,因此感染抗原后较短时间就能产生抗体,A正确;
B、由于细菌M的脂多糖、荚膜多糖等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可以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M抗体。该免疫过程不会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因此二次免疫过程不存在记忆细胞的迅速增殖和分化,不会快速产生大量的IgM抗体,B错误;
C、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因此该免疫过程产生的IgM抗体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C正确;
D、由于脂多糖可以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M抗体,该免疫过程不会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因此用脂多糖制备的疫苗主要通过诱发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感染,D正确。
故选B。
11. 分泌型抗体可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还具有很强的抗消化酶能力,发挥局部免疫的作用。如下图,肠道黏膜系统中的M细胞将病原体送入肠黏膜内淋巴组织中,引发免疫反应后,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分泌片(一种含糖的肽链)结合,从上皮细胞中运输到肠道外侧,最后分泌到黏液中形成分泌型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浆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发达,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
B. 分泌型抗体可能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作用
C. 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D. 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
【答案】A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并称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线叫做特异性免疫(出生后产生,通常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详解】A、浆细胞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
B、分泌型抗体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从而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B正确;
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故肠道粘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C正确;
D、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是母体分泌到乳汁中的,也属于分泌型抗体,D正确。
故选A。
12. 免疫检查点是指在免疫细胞中表达的能调节免疫激活程度的一系列分子。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是典型的免疫检查点,它既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又可以通过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对该细胞触发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细胞攻击自身体内产生的癌变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
B. 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会引起免疫反应过弱
C. 人工合成PD-1抗体或PD-L1抗体阻断信号通路可用于治疗癌症
D. 若敲除癌细胞中PD-L1基因,癌细胞可逃避T细胞识别,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答案】C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 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 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 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但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
【详解】A、T细胞攻击自身体内产生的癌变细胞属于正常免疫的过程,发挥的是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
B、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是典型的免疫检查点,可以通过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对该细胞触发免疫反应,若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会导致T细胞过度活化,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B错误;
C、癌细胞会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人工合成PD-1抗体可以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阻断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上的PD-L1结合这一信号通路,使活化的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癌细胞,可用于治疗癌症,C正确;
D、若敲除癌细胞中PD-L1基因,癌细胞无法表达PD-L1,活化的T细胞可以识别癌细胞,使癌细胞无法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D错误。
故选C。
13. 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示意图。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触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细胞通过加速细胞分裂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B.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逐渐增大
C. 当生长素浓度位于b~c点之间时,对胚芽鞘生长仍表现为促进作用
D.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生长
【答案】C
【分析】生长素:(1)产生部位: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作用:在细胞水平上,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在器官水平上,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3)作用特点: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详解】A、接触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细胞,可通过加速细胞伸长使胚芽鞘弯曲生长,A错误;
B、分析题图2可知,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效果越显著,故α逐渐减小,B错误;
C、分析题图2可知,当生长素浓度位于b~c点之间时,对胚芽鞘生长仍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效果越来越小,C正确;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生长素抑制接触琼脂块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没有接触琼脂块的一侧没有生长素,胚芽鞘几乎不生长,胚芽鞘不会向左侧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C。
14. 对处于氮饥饿的玉米幼苗施加硝酸盐,首先引起根中的细胞分裂素水平迅速升高,随后通过木质部转移到茎中。植物体中高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茎生长,而低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根生长。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促进茎生长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比根的高,说明茎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B. 在氮盐贫瘠的环境中,植物促进茎的生长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
C. 环境中的氮盐含量只影响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与分泌
D. 细胞分裂素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茎属于非极性运输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详解】A、植物体中高“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茎生长,而低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根生长,说明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A错误;
B、由题意可知,对处于氮饥饿的玉米幼苗施加硝酸盐,首先引起根中的细胞分裂素水平迅速升高,即氮盐能够刺激植物产生细胞分裂素。氮盐含量贫瘠的环境中,植物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较少,“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较低,促进根的生长,以加快植物对无机盐吸收,氮盐含量丰富的环境中,植物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较多,“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较高,促进茎的生长,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B错误;
C、环境中的氮盐含量会影响细胞分裂素等多种含氮植物激素的合成与分泌,C错误;
D、根中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是随着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茎中,属于非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D。
15.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信号激活光敏色素后,经转导再传递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B. 年轮、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湿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C. 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可引起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分子结构和生理作用都与植物激素相同的化合物
【答案】A
【分析】一、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一种解释中立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该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当重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息分子的改变。如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①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②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光信号激活光敏色素后,光敏色素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转导,传递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A正确;
B、年轮、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B错误;
C、当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且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是由重力引起的,C错误;
D、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分子结构植物激素相似或不同的化合物,但生理作用都与植物激素相似,D错误。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是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通过共同的化学信号和受体,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控网络,如图为其局部示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中神经冲动会向Ⅰ、Ⅲ方向进行传导,并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B. 图b中呈现的内环境有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C. 若图b某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都可能刺激该细胞
D. 若图b某细胞进行体液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答案】AC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图a表示神经末梢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Ⅰ、Ⅲ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Ⅱ处膜电位为内正外负,为动作电位,兴奋会从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即由Ⅱ区域向Ⅰ、Ⅲ区域传导,并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A正确;
B、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组成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图b中呈现的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B错误;
C、若图b某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都可能刺激该细胞,因为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靶细胞几乎为全身的细胞,C正确;
D、若图b某细胞进行细胞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D错误。
故选AC。
17. 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以记录到动作电位
B. 患带状疱疹后Cl⁻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
C. 痛觉神经元Cl⁻内流,不会导致其静息电位的最大值发生变化
D. 根据题意可知,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
【答案】BC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会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抑制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A正确;
B、据图可知,Cl-转运蛋白会将Cl-运出痛觉神经元,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说明运出细胞的Cl-减少,据此推测应是转运蛋白减少所致,B错误;
C、痛觉神经元Cl-内流,使神经元内外电势差发生变化,导致其静息电位的最大值发生变化,C错误;
D、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此时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患带状疱疹后,Cl-经Cl-通道外流,相当于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此时GABA作用的效果是兴奋性的,D正确。
故选BC。
18. 胰腺分泌功能受多种因素调控。研究发现,小肠Ⅰ细胞分泌的缩胆囊素(CCK)是参与调控的重要激素之一。具体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内环境参与食物的消化
B. 肠腔内过高浓度的胰蛋白酶能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C. CCK的作用方式与促胰液素类似,都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通过血液定向运输至靶器官
D. 肠腔胰蛋白酶浓度过高,抑制CCK-RP和监控肽与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血液中CCK含量增加
【答案】B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②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A、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消化道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肠腔内过高的胰蛋白酶浓度能抑制胰腺分泌胰蛋白酶,使得胰蛋白酶减少,因此该调节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B正确;
C、缩胆囊素(CCK)是参与调控的重要激素,激素不能定向运输至靶器官,C错误;
D、肠腔内胰蛋白酶浓度过高会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结合题图可知,肠腔内胰蛋白酶浓度过高,抑制CCK-RP和监控肽与Ⅰ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导致CCK合成减少,CCK对胰腺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减弱,D错误。
故选B。
19. 研究发现,CAR-T细胞疗法可有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该疗法是把患者的T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安装能特异性识别肿瘤靶点并能激活T细胞的嵌合受体,这种T细胞被称为“CAR-T”细胞,该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后,回输到体内,可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离出来的T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该细胞疗法利用了免疫监视功能的原理
B. 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 该患者的CAR-T细胞可用于对其他同种癌症患者的治疗
D. CAR-T细胞疗法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时,需要向机体补充适量的抗体
【答案】BD
【分析】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把一个含有能识别肿瘤细胞且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的病毒载体转入T细胞,即把T细胞改造成CAR-T细胞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
【详解】A、根据题意,“CAR-T”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后,回输到体内,可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说明该细胞发挥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因此分离出来的T细胞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而CAR-T细胞可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因此CAR-T细胞疗法利用了免疫监视功能的原理,A错误;
B、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肿瘤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暴露出病原体,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不同个体的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因此该患者的CAR-T细胞输入其他同种癌症患者体内可能会发生免疫排斥作用,使CAR-T细胞不能清除肿瘤细胞,C错误;
D、肿瘤细胞裂解产生的抗原物质还需要体液中的抗体与之结合并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因此CAR-T细胞疗法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时,需要向机体补充适量的抗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共同作用彻底清除抗原,D正确。
故选BD。
20. 拟南芥中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重要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促进下胚轴弯曲生长的信号转导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色氨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的
B. 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C. IAA与TIR1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能激活ARF,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D. IAA还能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通过主动运输将H+运至细胞外
【答案】BCD
【分析】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包括吲哚乙酸等,是氨基酸的衍生物;生长素可通过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详解】A、生长素主要指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B、根据题目图可知,生长素复合物可进入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转录,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IAA与TIR1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进入细胞核导致ARF被激活,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C正确;
D、IAA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通过主动运输将H+运至细胞外,导致细胞壁酸化,引发细胞伸长,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下表是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五项血常规指标,下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体液是图中______,血清葡萄糖存在于图中的______(填序号),④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为______(填名称)①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
(2)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是由于_____,二是由于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3)预测该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______(“偏高”或“偏低”),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 ⑤ ②. ① ③. 淋巴液和组织液 ④. 无机盐、蛋白质
(2)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①. 偏低 ②. 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能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血浆,②表示毛细血管壁,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毛细淋巴管壁,⑤表示细胞内液,⑥表示淋巴液。
【小问1详解】细胞内液占人体体液的2/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体液是图中⑤,血清葡萄糖存在于图中的①,④表示毛细淋巴管壁,该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为淋巴液和组织液,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小问2详解】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是由于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二是由于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问3详解】据表中分析可知,该成年人的甲状腺激素偏高,由于负反馈调节的存在,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能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预测该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偏低。
22.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并向周围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下图为两种抗癫痫药物——噻加宾、苯巴比妥的作用机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癫痫是谷氨酸释放______(填“过多”或“过少”)导致的疾病,据图分析GABA为______(“抑制型”或“兴奋型”)神经递质。
(2)据图分析,苯巴比妥能______(填“延长”或“缩短”)Cl-通道的开放时间,通过改变Cl-内流,最终影响突触后膜兴奋来治疗癫痫;与苯巴比妥不同,噻加宾治疗癫痫的机理是______。
(3)上述药物虽可以治疗癫痫,但过量服用会引起震颤、意识受损甚至昏迷等症状。欲利用癫痫大鼠模型探究苯巴比妥抗癫痫的最低有效剂量(获得最大疗效的最低剂量),基本思路是______。临床上需要确定药物最低有效剂量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①. 过多 ②. 抑制型
(2)①. 延长 ②. 抑制突触前膜上的GABA转运体,减少对GABA的回收,提高突触间隙中GABA的浓度
(3)①. 将多只癫痫大鼠模型随机均分若干组,分别服用不同剂量的该药物,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各组疗效,不断缩小梯度范围重复实验,疗效不再提高时的服用量即为最低有效剂量 ②.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医药费用,减缓耐药性的产生,避免过量服药等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图示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释放后,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谷氨酸位点结合,使Na+、Ca2+通道打开,Na+、Ca2+内流,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形成的,故癫痫是谷氨酸释放过多导致疾病,由图可知,GABA与GABA受体结合后,引起氨离子内流,使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差更大,突触后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因此可说明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小问2详解】苯巴比妥与GABA受体上的苯巴比妥位点结合,起到抗癞病的作用,而癞痫是由于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所以苯巴比妥能延长该离子通道开放的时间,使突触后神经元变得更不易兴奋。由图可知,噻加宾结合GABA转运体,抑制GABA转运体的功能,使GABA不能重新进入突触小体,阻止GABA的回收,提高突触间隙中GABA的浓度,进而导致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小问3详解】欲探究某种药物抗癫痫的最低有效剂量,自变量是该药物的剂量,因变量是抗癫痫的最大疗效,故可将多只癫痫大鼠模型随机均分成若干组,分别服用不同剂量的该药物,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各组疗效,不断缩小梯度范围重复实验,以确定最佳治疗的最低剂量,疗效不再提高时的服用量即为最低有效剂量。由于上述药物虽可以治疗癫痫,但过量服用会引起震颤、意识受损甚至昏迷等症状。因此临床上需要确定药物最低有效剂量,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医药费用,减缓耐药性的产生,避免过量服药等。
23. 肾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肾脏实质性病变是引起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下图为肾性高血压发生的部分机制示意图,其中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肾性高血压不加干预可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高血压更严重,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反馈;与过程①相比,过程②这一调节方式的特点是______(至少两点)。
(2)图中促进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______;肾脏发生实质性病变后,皮层近曲小管细胞分泌激肽释放酶的量______(“增加”或“减少”)。
(3)能否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治疗肾性高血压______(选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 正反馈 ②. 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长
(2)①. 神经递质、血管紧张素Ⅱ ②. 减少
(3)①. 否 ②. 抗利尿激素能够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血容量上升导致高血压加重
【分析】由图可知,肾性高血压是在肾脏实质性病变后肾血流量下降,皮层近曲小管细胞分泌肌肽释放酶,同时在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最终使得外周血管收缩,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引发的疾病。
【小问1详解】若肾性高血压不加干预可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高血压更严重,系统作用的结果使原来的效果更显著,这种现象为正反馈调节。肾脏实质性病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得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加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与过程①神经调节相比,过程②激素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长。
【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直接使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管紧张素II(或激素),肌肽抑制外周血管收缩;若肾脏发生实质性病变皮层近曲小管细胞分泌激肽释放酶的量会减少,因为其作用可以抑制血管收缩。
【小问3详解】不能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治疗肾性高血压,因为抗利尿激素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血容量上升,导致高血压加重。
24. “B小鼠”指的是体内缺乏T细胞的小鼠。将断奶后小鼠的某种器官M摘除后,用致死剂量的X射线全身照射,同时用正常小鼠的骨髓重建其造血系统可以获得重建型“B小鼠”,重建型“B小鼠”具有广泛的科研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__,构建重建型“B小鼠”过程中摘除的器官M为______。
(2)正常剂量抗原刺激“B小鼠”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产生抗体,原因是______。
(3)实验小组为了判断某“B小鼠”是否构建成功,向该小鼠移植外来小鼠的皮肤,若获得的小鼠为“B小鼠”,则相应的实验现象应为______。
(4)科学研究上常以“B小鼠”为材料构建肿瘤模型小鼠,用于肿瘤药物的筛选和治疗。相对于正常小鼠,“B小鼠”更容易构建肿瘤模型小鼠,试从免疫系统的具体功能的角度阐述其原因:______。
【答案】(1)①. 骨髓和胸腺 ②. 胸腺
(2)①. 不能 ②. 缺乏辅助性T细胞不能产生细胞因子,B细胞活化受阻无法产生浆细胞,最终影响抗体的分泌
(3)该小鼠对植入的外来皮肤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B小鼠”体内无T细胞,免疫监视能力下降,导致其患肿瘤的概率大大提高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
【小问1详解】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骨髓和胸腺;集中分布的器官还有扁桃体、淋巴结、脾等。题干可知,“B小鼠”指的是体内缺乏T细胞的小鼠。T细胞是在胸腺成熟的,故推测构建重建型“B小鼠”过程中摘除的器官M为胸腺。
【小问2详解】缺乏辅助性T细胞不能产生细胞因子,B细胞活化受阻无法产生浆细胞,最终影响抗体的分泌,故正常剂量抗原刺激“B小鼠”不能正常产生抗体。
【小问3详解】外来小鼠的皮肤属于异体器官,对于重建型“B小鼠”而言,其缺乏T细胞,故不能发挥细胞免疫的作用,所以向该小鼠移植外来小鼠的皮肤时,就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小问4详解】由于重建型“B小鼠”体内无T细胞,故小鼠的免疫监视能力就会下降,进而导致其患肿瘤的概率大大提高。
25. 研究表明,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和独脚金内酯(一种植物激素)共同参与调控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茎尖的生长素通过PIN蛋白向下运输时,既能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酶(IPT)的活性,又能提高细胞分裂素氧化酶(CKX)的活性,还能通过活化独脚金内酯合成酶基因MAX3或MAX4来促进该类激素的合成。独脚金内酯合成量增加促进转录因子BRC1的表达,以抑制侧芽生长,相关生理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在调控侧芽生长方面,生长素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关系为______(协同/抗衡);顶芽摘除后,侧芽处的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含量变化为______。
A.均升高
B.均降低
C.前者升高,后者降低
D.前者降低,后者升高
(2)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独脚金内酯被确认为一种植物激素,其依据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
(3)某科研团队提出“独脚金内酯可以通过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来调控顶端优势”。现有若干相同胚芽鞘、独脚金内酯类似物、琼脂块等实验材料,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
【答案】(1)①. 协同 ②. C
(2)①.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 植物自身能够合成,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3)①. 将胚芽鞘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基部(下端)涂抹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乙组不做处理。将甲、乙两组胚芽鞘均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检测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②. 甲组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乙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生长素可以抑制IPT的活性,独脚金内酯也会抑制IPT的活性,所以生长素与独脚金内酯对IPT的活性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IPT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促进侧芽生长,所以在调控侧芽生长方面,生长素与独脚金内酯通过协同作用于IPT的活性而影响侧芽生长。由题意可知,生长素通过PIN蛋白向下运输时,既能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酶(IPT)的活性,又能提高细胞分裂素氧化酶(CKX)的活性,所以生长素可通过二者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分泌。顶芽摘除后,生长素合成降低,对侧芽细胞分裂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由题意可知,生长素可通过活化独脚金内酯合成酶基因MAX3或MAX4来促进该类激素的合成,所以摘除顶芽导致独脚金内脂的含量降低,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2详解】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分布较多。独脚金内酯是植物自身能够合成,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物质,因此被确认为一种植物激素。
【小问3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独脚金内脂,因变量是空白琼脂快上生长素的含量,其它无关变量应相同,故实验思路为:将胚芽鞘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基部(下端)涂抹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乙组不做处理。将甲、乙两组胚芽鞘均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检测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若独脚金内酯可以通过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来调控顶端优势,则一段时间后甲组琼脂块中不含有生长素,乙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
项目
检查结果
单位
参考值
红细胞计数
3.2↓
×1012
4.09~5.74
血红蛋白
100.78↓
g/L
131~172
甘油三酯
4.21↑
mml/L
0.48~1.88
血清葡萄糖
8.48↑
mml/L
3.9~6.1
甲状腺激素
201.31↑
mml/L
50~1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教研室提供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高二生物期中参考阅卷标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教研室提供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pdf、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