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小时”都指时间间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和“约6.5小时”都指时间间隔
B. 研究神舟十三号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时,可以把神舟十三号视为质点
C. 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燃气对神舟十三号的作用力没有反作用力
D. 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若以发射塔为参考系,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A.“北京时间年月日时分”指的是时刻,“约小时”指的是时间间隔,A错误;
B.研究神舟十三号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时,不能忽略形状,不可以把神舟十三号视为质点,B错误;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的,故C错误;
D.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若以发射塔为参考系,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D正确;
故D正确。
2. 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4m,BC=8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B. CD=16m
C. 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为3m/sD. OA之间的距离为2m
【答案】C
【解析】A.根据
可得
故A错误;
BD.根据
可知,匀变速运动在连续相同时间的位移差相等,则可知
CD=12m
OA=0m
故BD错误;
C.B点为AC的中间时刻,因此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故C正确。
故选C。
3. 如图所示,人用平行于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没有被推动,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沙发受到水平推力,是因为沙发发生了形变
B. 沙发对地面有压力,但地面不发生形变
C. 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与沙发受到的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与人对沙发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答案】C
【解析】A.沙发受到水平推力,是因为手发生了形变,故A错误;
B.沙发对地面有压力,地面会发生微小形变,故B错误;
CD.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受力物体为沙发,沙发受到的水平推力受力物体为沙发,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为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图像和乙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在末回到出发点,甲运动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为
B. 第末到第末甲的位移大小为,乙的位移大小为
C. 第内甲、乙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同
D. 0到内,甲、乙两物体位移大小都为零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甲在末回到出发点,甲运动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为,故A错误;
B.第末到第末甲的位移大小为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第末到第末乙的位移大小为零,故B错误;
C.图象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第内甲的速度沿负方向,乙物体速度为正值,速度沿正方向,故C错误;
D.0到内,甲、乙两物体位移大小都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5. 某汽车公司研发的跑车在某次刹车性能测试中,根据其在时间t内所经位移大小x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中相关数据可知这辆跑车( )
A. 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
B. 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C. 刹车过程用时5s
D. 刹车距离为50m
【答案】A
【解析】AB.根据题意,由公式
整理可得
结合图像可得
,
故A正确,B错误;
CD.由公式可得,刹车过程用时
刹车距离为
故CD错误。
故选A。
6. 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B受到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1的作用,物体C受到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左的力F2的作用,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 物体C对物体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 地面与物体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5N
D. 地面与物体C之间无摩擦力
【答案】B
【解析】A.因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合力为零,对物体A受力分析可知物体B对物体A无摩擦力,故A错误;
B.因物体A、B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合力为零,对物体A、B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C对物体B的摩擦力与F1等大反向,故B正确;
CD.因物体A、B、C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合力为零,对物体A、B、C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物体C的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故C、D错误;
故选B。
7. 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为v1、v2、v3,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为t1、t2、t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1:v2:v3 = ::1
B. v1:v2:v3 = t1:t2:t3 = ::1
C. t1:t2:t3 = 1::
D. t1:t2:t3 = 1:2:3
【答案】A
【解析】AB.把物理过程逆过来看,冰壶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v2 = 2ax
通过l、2l、3l处的速度之比为
v1:v2:v3 = ::1
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位移时间公式
通过l、2l、3l的时间比为1::,则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1:t2:t3 = ::1
故CD错误。
8. 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甲是一款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如图乙是手机静止吸附在支架上的侧视图,若手机的重力为G,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受到3个力的作用
B. 手机受到支持力大小为Gcsθ
C. 手机受到的支持力不可能大于G
D. 纳米材料对手机作用力竖直向上
【答案】D
【解析】A.因为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斜面会对手机存在一个吸引力,所以手机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吸引力共4个力,故A错误;
BC.由平衡条件有
故BC错误;
D.手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纳米材料的作用力,二力平衡,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上,故D正确。
故选D。
9. 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C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光滑,底面粗糙,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相等的A、B两球连接。B球靠在挡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当撤去挡板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A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B. 球B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C. 地面对斜面体C的支持力等于球A、B和C的重力之和
D. 地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D
【解析】AB.根据题意,设A、B两球质量均为,去掉挡板前,对A球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去掉挡板瞬间,弹簧弹力不变,A球受力情况不变,合力为0,加速度为0,对B球有
解得
故A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去掉挡板瞬间,B球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则地面对斜面体C的支持力小于球A、B和C的重力之和,故C错误;
D.去掉挡板瞬间,B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在水平方向上有水平向左的分加速度,对A、B和C整体分析,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水平向左,故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所示,斜面体M静置于水平桌面上,木块m从斜面底端以初速度沿斜面上滑,速度减为零后又沿斜面下滑,木块返回出发点时速度为,已知,斜面体M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则在上述两个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桌面对M静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
B. 桌面对M的摩擦力上滑阶段比下滑阶段大
C. 桌面对M的支持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上述摩擦力和支持力是否变化
【答案】B
【解析】物块上滑时
下滑时
可知上滑和下滑时加速度方向均沿斜面向下,且
对物块m和斜面M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水平方向
则上滑和下滑时地面对斜面M的摩擦力均向右,且由于,则上滑时地面对斜面M的摩擦力大于下滑时地面对斜面M的摩擦力;
竖直方向
则
则由于,可知木块m上滑时桌面对M支持力比下滑时桌面对M的支持力小。
故选B。
11. 如图所示,用一段绳子把轻质滑轮吊装在A点,一根轻绳跨过滑轮,绳的一端拴在井中的水桶上,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滑轮中心为O点,人所拉绳子与OA的夹角为β,拉水桶的绳子与OA的夹角为α。人拉绳沿水平面向左运动,把井中质量为m的水桶匀速提上来,人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α始终等于β
B. 吊装滑轮的绳子上的拉力逐渐变大
C. 地面对人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D. 地面对人的支持力逐渐变大
【答案】B
【解析】A.因为滑轮两边绳子的拉力始终相等,可知OA的方向始终在两绳子夹角的平分线上,即α始终等于β,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滑轮两边绳子上的拉力始终等于小桶的重力,大小不变,随着人拉绳沿水平面向左运动,则两边绳子的夹角变大,合力减小,即吊装滑轮的绳子上的拉力逐渐减小,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CD.地面对人的摩擦力等于绳子拉力的水平分量,即
由于随着人向左运动,则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θ减小,则地面对人的摩擦力逐渐变大;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则θ减小时,FN变大,选项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解答题(共5题,共56分)
12. 甲、乙两实验小组分别利用传感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装置如图所示。
(1)甲、乙两实验小组的木板须在竖直平面内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中必须保持O点位置不变的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甲实验中测得两传感器的拉力分别为、,钩码总重力为G,下列数据不能完成实验的是_________。
A.
B.
C.
D.
(3)乙实验中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初始时,现使角不变,β角缓慢增大至90°。则此过程中,有关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减小、减小
B.增大、增大
C.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D.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1)甲 乙 (2)AB##BA (3)B
【解析】(1)甲实验,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大小等于细绳中拉力的合力,但不需要每次实验保证O点位置不变;乙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橡皮绳时,必须保证O点位置不变,以保证两次实验效果相同,但未利用重力所以不需要木板竖直放置。
(2)甲实验中,三个力受力平衡满足三角形定则,则两力之和一定大于第三力,A选项不满足,B项只有在同一直线上才满足。
故选AB。
(3)乙实验中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可知两弹簧测力计合力保持不变;现使角不变,β角缓慢增大至90°,运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图解法,如图所示
随着角增大,由1位置转至2位置过程中,可看出增大、增大。
故选B。
13. 以30m/s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刹车后3s的速度变为15m/s,求:
(1)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
(2)汽车刹车后8s内的位移。
【答案】(1) 大小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90m
【解析】(1)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
即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汽车刹车的时间
则8s内的位移等于6s的位移,有
14. 如图所示,直棒长,上端为、下端为,在的正下方处有一长度为,内径比直棒大得多的固定空心竖直管.手持直棒由静止释放,让棒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求:
(1)直棒下端刚好开始进入空心管时的瞬时速度;
(2)直棒从开始下落至上端离开空心管所用的时间;
(3)直棒在空心管中运动的时间(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答案】(1);(2);(3)
【解析】(1)根据
解得
(2)下落高度为
根据
下落时间
(3)直棒下端到达空心管上端用时,根据
解得
所以通过时间
15. 如图所示,轻绳PA和PB的结点上悬挂着重力大小为4.0N的物体,绳P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绳PB水平且与重力大小为96.0N的金属块相连,金属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取,已知,,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绳PA上拉力大小;
(2)斜面对金属块的摩擦力大小;
(3)金属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2);(3)0.8
【解析】(1)如图甲所示分析结点P受力,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
(2)再分析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
(3)动摩擦因数为
16. 如图所示,物体m1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与物体m2相连,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2=4kg,m3=6kg,m2与m3间动摩擦因数μ1=0.6,m3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2,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sin37°=0.6,cs37°=0.8,tan37°=0.75,g取10m/s2。
(1)若m1=1kg,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大小;
(2)若m1=1kg,求m3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3)为使整个装置保持图示结构不变,物体m1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1),;(2);(3)
【解析】(1)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以点为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
解得
,
(2)若,以和为整体,根据受力平衡可知,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3)与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为使整个装置保持图示结构不变,轻绳OB受到的最大拉力为
根据受力平衡,则物体的最大质量应满足
可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高一上()期中学业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一上()期中学业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