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媒介素养《学习任务二:制作“战疫”微电影》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59/0-17370846877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媒介素养《学习任务二:制作“战疫”微电影》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59/0-17370846878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媒介素养《学习任务二:制作“战疫”微电影》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59/0-17370846879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媒介素养《学习任务二:制作“战疫”微电影》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媒介素养《学习任务二:制作“战疫”微电影》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共8页。
《学习任务二:制作“战疫”微电影》名师单元教学设计这一学习任务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多媒介表达与交流。全班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部以“战疫”为主题的班级微电影。学生要明确制作目的、分析受众、积累素材、创作脚本、制作成片,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用不同媒介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过程,根据需要和立场,学会处理素材,学会用不同媒介的语言表达自己,提高运用媒介表达交流、整合思维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电影的特点,小组讨论,确定班级微电影的主题内容。2.讨论班级微电影的制作方案和脚本。教学重难点明确主题与内容,确定制作方案。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1)拍摄你认为自己在居家学习生活中最有意义的片段。提示:可以是关 于学习的影像如自学复习、网络课堂学习;可以是居家生活片段,如在家锻炼、 做家务、观察窗外的世界、小区取快递等;可以是社交问候场景,如与亲人、同 学、朋友进行语音、视频聊天等;也可以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参与社区防疫宣传等。(2)小组讨论,挑选本小组拍摄的最有意义的几个片段。2.导入。通过调研,大家了解了身边人获取疫情信息的情况,有的小组还调查了亲 友们在疫情期间的生活,那么,我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呢?在 纸质媒介时代,我们可以写诗歌、写散文、写小说,在全媒介时代里,我们有了更 多的表达渠道和方式。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分子,我们要学习并善用多媒介表达自己,表达历史大事件中的个体感悟,以及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呼应。每位同学已经选出了自己拍摄的最有意义的居家学习生活片段,我们要从 大家的生活细节中找寻灵感,发现有代表性且有意义的瞬间,做成一部班级微 电影。这将是我们的一段生活记录、成长记忆。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微电 影的活动,调动学生 居家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 多媒介语言,思考和 表达自己在这段时 期的生活和收获3.学习活动一:了解微电影。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结合你所看过的微电影,说说何为微电影。【微电影资料】《我们的中国梦》:三个平凡人物生动鲜活,平凡故事传递浓 浓温情和感动,满含正能量,三个并列的小故事“有信赖•有未来”“有责任•有 未来”“有创新•有未来”共同讲述平凡人的中国梦。【微电影资料】《星空日记》:一个家境苦难的孩子追求“摘星星”梦想的故事。明确微电影的特点与要求:微电影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 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时长从几分钟到60分钟不等,投资小且制作周期短(数周即可),但具 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组成系列。设计意图作为网络“原住民”,高一的学生大都熟悉互联网和新媒介,动手实践能力强, 但大部分学生对微电影的摄制感到陌生。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了解微电 影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明确如何制作合格的微电影。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可能会将 微视频理解为视频片段的拼接。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将自己拍的视频与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进行比较,明确主题和情节之于全片的重要性。4.学习活动二:确定主题内容。对照上述特点,思考课前录制的视频片段与微电影之间的区别。学生发 现,视频片段并不等同于微电影,拼凑在一起也不是微电影,两者最大的差距就 在于是否有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情节。教师提示学生还要考虑受众,制作的内 容要能吸引观众的视线,引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学习借鉴《我们的中国梦》的结构方式,每组承 担一个叙事单元,合作完成一部微电影。各组讨论自己的故事单元。教师提供 下列任务单:设计意图这几个小故事都是学生居家学习期间非常熟悉的事件,情节简单,学生容易自主发挥。每个小故事拍摄时长在3分钟以内。5.学习活动三:设计制作方案。由于学生从未做过微电影,为了让整个拍摄制作过程有序且高效,每个小组分别讨论拍摄制作方案,以便让每位同学明确分工、了解任务。6.作业。根据讨论结果,每组合作完成方案,完善剧本的文字稿,剪辑制作成短片的 初稿。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小组讨论,理解镜头语言与语言文字在表现方式上的不同。2.小组间互相提建议,进一步提升微电影的表现力。设计意图这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制作视颏的方法技巧,学生要初步具有使用镜头语言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能够更加准确地用镜头语言讲故事。教学过程1.导入。大家已经初步完成了各自小组负责的视频,都按时提交了作业。老师有幸 成为第一位观众,看得出同学们都做得非常认真投入,每组的视频都运用了图 像、音乐、解说和文字说明等手段,基本上表达出了各组设定的主题,达到了我 们的初步目标。微电影并不只是把生活化的视频粘贴在一起,老师认为大家可 以在目前已有的基础上,制作出更为亮眼的作品,我们需要再学习镜头语言的 表达方式,选用更恰切的画面,营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2.学习活动一:了解镜头叙述的特点。【微电影资料】《一触即发》(某汽车品牌的广告)观看1分钟微电影《一触即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画面,从镜头取景、出镜 人表现、灯光音效等角度谈谈镜头语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介绍关于镜头拍 摄的基本知识及特点,介绍镜头运动方式如推、拉、摇、移、升、降等,介绍灯光、 音响所带来的不同审美效果。3.学习活动二:互提建议,完善修改。每个小组展示所拍摄的初稿视频,互相提出具体建议,结合景别、镜头运动 方式等知识,完成修改方案。设计意图关于拍摄的知识性内容比较枯燥,也没有必要细细讲授。提供学习任务,结合视频内容解释拍摄知识,可以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4.教师总结。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我们原来那个模糊的想法逐渐成型。通过创作剪辑,我们将时代宏阔背景下个 体的心路历程、人生体验通过多媒介语言的记录,变成了有意义的讲述,这既是一种语文学习经历,也将成 为一段宝贵的青春记忆。5.作业。修改完成微电影。6.反馈作业情况。预设: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制作微电影,虽然作品仍比较稚嫩,但学生从一开始空有热情、生疏茫然到渐渐掌 握方法,在不断学习、修改、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对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的理解也在加深。微电影由四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完整的主题,围绕疫情期间的生活和抗击疫情的行动,通过影像、图片、文字、音乐以及语 言等,从不同层面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表达牵挂、担忧、乐观、勇敢等情感,展现困境面前青少年的责任 和担当。从整体上看,学生作品基本具备完整微电影的元素,如片头、片尾、旁白、情节、谢幕文字等。学生将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视频进行了处理,叠加疫情发展变化的图示,用这一段10秒钟的镜头介绍疫情发生的背景。这个镜头讲述了第一个故事:最初被隔离时,每天只能从家里的窗户向外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表达了人物当时压抑、沉闷、烦躁的心情。这是第四个故事中的镜头,表现网络上的友情。这名小演员正在与疫区的朋友通过微信电话交流,为了给朋友加油鼓劲,他提出为朋友弹奏钢琴。拍摄目的表现同学们在疫情期间的心理成长过程、对疫情的感想或反思等面向受众老师、家长、亲友等关心我们成长的人,职业多样,受教育程度不一。主题成长、勇气……故事情节小区出现疑似病例,被隔离时心理由恐慌到淡然处之;居家期间倍感父母工作生活的艰辛,与亲人更加贴心;帮助隔壁行动不便的老人领取小区发放的爱心物资;明月何曾是两乡,为身在疫区的网友隔空打气。所需素材日常生活场景下的视频、配乐、字幕。时间地点居家期间,家中,小区里,网络空间中。人物学生、家长、同学。内容负责人提交时间创作微剧本拍摄分工镜头1镜头2镜头n整理剪辑片头片尾字幕、解说配乐景别特点作用修改方案特写拍摄的部分为人体肩部 以上,主要拍摄人的面 部细节。可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直观生 动地展示细节,也可以起到强调的 作用。全景拍摄人体的全部和周围 背景,表现出人所在的 环境。具有广阔的空间感,既能展示出比 较完整的场景,又可以充分展示人 物的动作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将人 物与环境融为一体。中景拍摄人体膝部以上的画 面,着重展示人的姿势 与神态。重视情节和动作,叙述性很强,重在 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近景拍摄人的胸部以上的画 面,主要拍摄人面部的表情。一般用来细致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 和情绪,可以让观众关注的重点停 留在局部动作和细节上。远景拍摄远距离景物或人物。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部不甚清晰, 重在渲染气氛,表现开阔的景象。镜头运动方式特点作用修改方案推镜头人物位置不动,镜头从全景或别的景位由远及近向被摄对象推进,逐渐推至人物近景或特写。描写细节、突出主体、刻画人物、制 造悬念等。拉镜头人物位置不动,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对象。使人产生宽广舒展的感觉。跟镜头摄像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 对象拍摄。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 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 的主体,又能交代主体的运动方 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升降镜头上升镜头是指摄影机从平 摄慢慢升起,形成俯视拍 摄;下降镜头则相反。大多用于拍摄大场面,能够改变镜 头和画面的空间,有助于加强戏剧效果。摇镜头摄影机放在固定的位置,摇摄全景或者跟着拍摄对象的移动进行摇摄。常用于介绍环境或突出人物行动 的场景,比如浩大的群众集会场面 或壮阔的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