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72/0-17370862371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72/0-17370862371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72/0-17370862372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72/0-173708623721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72/0-173708623724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72/0-173708623725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72/0-173708623728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0872/0-173708623730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课件,共17页。
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本单元选文均为理足气盛的文章,非常讲究文采和言辞技巧。在对君王、同僚陈述政治建议,表达自己观点时,作者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四篇文采斐然、文气沛然的文章,既彰显了古人的言辞智慧,又展现出作者各自的风格才气。本任务着重从品味语言的角度鉴赏四篇文章的语言艺术。第八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1.品味文章的言说技巧,汲取古人的劝谏智慧。 2.品味四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文采和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理解古人的劝谏智慧,品味文章的言说技巧。目 录导 入思考与讨论:《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都是理足气盛的文章,前者是进谏给君王的奏章,后者是答同僚的回信,两篇文章各有怎样的言辞技巧?①《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劝谏艺术:委婉+诚恳。 “诚恳”是指进谏的态度,指语言得体、立场准确,处处关照对方的心理。魏征在劝谏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君臣关系”;称自己为“下愚”,称皇上为“明哲”;言“臣闻”,而不言“臣以为”。他站在君王的立场上,为君分忧,用心找出君王身上的不足,并贴心地替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描绘出未来的政治蓝图,给予皇上这样做的动力。②《答司马谏议书》言简意赅,措辞委婉而坚决。提问:前人对此文有很多评价,结合之前所阅读的司马光的书信,你如何看待王安石回信的言辞? 《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的语言柔中带刚,态度委婉而坚决,这样的辞令符合答复指责性书信的特点。文中对“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中的“怨谤”的驳斥,采用不屑一驳的从容之态——告知对方,早有所料,不值一提,更无须驳斥了。 再转一笔强调,这是皇上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而“我”不顾众人反对,不论政敌多少都要辅助皇上实施改革,这也难怪那些因实施新法而受损的既得利益者对“我”“汹汹然”。以反问作结,旨在加强肯定语气,增加结论的不可置疑性。这样举重若轻地对待“汹汹然”的“怨诽”,尽显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既针锋相对地批驳了司马光的指责,也表明了自己坚持原则的政治态度,结尾处礼节性致辞又不失赠答之礼,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1)思考与讨论:《阿房宫赋》《六国论》《过秦论》三篇史论文章,各有风格,各具文采。结合文章的相关段落,各举一例,分析三篇文章各自的语言特点。 请从魏征、王安石、杜牧、苏洵四人中,任选一个名字填写在句子的横线处,以“ ,为你的勇气(智慧、担当、才气)点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