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设计说明,第六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第七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著作,还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曹雪芹的卓越造诣。本学习任务是结合阅读体验,探究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积淀、传承传统文化。
1.探究《红楼梦》中有关节日与节气的文化现象,积淀、传承传统文化。2.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探究《红楼梦》中有关节日与节气的文化现象,积淀、传承传统文化。
红楼梦里写到了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展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阅读时不可忽视。阅读时,可以围绕着各种节日串联事件,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阅读《红楼梦》中与贾府春节祭祖相关的内容(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了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传统。
《红楼梦》中写到了春节祭祖——贾府过年,头等大事是祭祖。中国人都有“慎终追远”的传统,在大户人家春节祭祖是相当隆重的。祭祖之后,才是府里的家宴。
祭祖时,贾母作为晚辈应先去祭祀先祖,祭祖之后,贾母就升格为老祖宗,该由别人给她拜年了。大年三十晚,贾府的上下人等皆打扮得花团锦簇,贾府中“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转过天来,大年初一,贾母还要带着人去宫里朝贺,兼给元春拜年,回来还要祭祖,然后才是各处的拜年宴请,一直到正月十五。
文中在此明显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按照规矩,分昭穆排列(指的是宗庙制度)——始祖是在中间的,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这样依次排列下去。一直到正堂中,槛外是贾敬和贾赦,槛内是女眷,家人和小厮在仪门之外,可见这古时候过年所要遵循的礼节,隆重而繁琐。
本活动以“元宵节”为主,可在阅读《红楼梦》相关回目的基础上(第十八回、第五十三回)了解这一传统习俗。
《红楼梦》里面两次写到元宵节:第一次是元春省亲之后(第二十二回),那一段主要写猜灯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各自出了一个灯谜贴在春灯上。元春的谜底是爆竹,迎春的谜底是算盘,探春的谜底是风筝,惜春的谜底是佛前的海灯。薛宝钗也出了一个,谜底是更香。这几则谜语也预示了诸人的结局,贾政感到这些灯谜不吉利。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虽然元宵节期间荣、宁二府照例赏灯吃酒、笙歌不断、喜乐喧天,但是贾氏族人来者却寥寥无几,略显尴尬,也预示着贾府将走向终结的命运。书中记载:“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留,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肯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于是,凤姐不得不想方设法来活跃元宵节的气氛。 可以看出:这个昌明隆胜之邦,诗礼簪缨之家,已经开始显露出衰败的景象
《红楼梦》中还写到清明节、芒种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借鉴上边两个节日的探究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节日进行交流,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中的传统文化气息:祭祀、扫墓是流传至今的习俗,人们通常会选在清明节的前后三天里祭拜祖先,为祖先的坟墓除草填土,寄托哀思。而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族中,清明时节祭祀先人更是异常隆重。每逢清明,贾琏就会备下年例同几个兄弟去铁槛寺烧纸。中秋节中的传统文化气息:中秋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别称,《红楼梦》中的中秋宴,既展现了姐妹们的才华,也体现了文化的韵味,其中的深意要静静细读才能发现。
芒种节中的传统文化气息: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芒种节预示着农民将开始忙碌的田间生活。古时的风俗是,“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大观园中的姑娘们更兴这一风俗,黛玉的“泪眼葬花”即是在祭祀花神,更接近于芒种节“祭花饯花”的本意。宝钗扑蝶也发生在这个时候。
一部《红楼梦》,其中记载的民俗体现着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蕴含了深厚的节日文化内涵。《红楼梦》对于节日风俗的描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记流水账,而是按照情节需要,时而细针密缝,时而粗线勾勒。对我国传统大节日如中秋、元宵,曹雪芹反复着笔,但重心与场面绝不雷同,令人啧啧称奇。而其他由二十四节气、不同季节等而生的民间风俗活动,比如放风筝、斗草等,作家也将其写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1)查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及意义。 (2)你喜欢哪个节日?说说《红楼梦》中是如何描绘这一节日的。
1.探究《红楼梦》中与茶、瓷窑、服饰、医药、饮食等相关的内容,积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结合阅读体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现象。
探究《红楼梦》中有关茶、瓷窑、服饰、医药、饮食等的文化现象,积淀、传承传统文化。
《红楼梦》中曾提到的茶有老君眉、六安茶等,提到的瓷器有王夫人房里的汝窑、探春房里的汝窑花瓶、宝钗房里的定窑花瓶等。通过探究《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与瓷窑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如通过妙玉招待宝玉、黛玉、宝钗、贾母、刘姥姥等喝茶一事即可见其性格。
(1)茶的种类众多。 《红楼梦》对茶的种类的描写中包含了枫露茶、香茶、六安茶、“千红一窟”茶、老君眉茶等八种茶,有些是真实存在的贵重茶品,如龙井茶、六安茶等;有些是为了点出作品主题而杜撰的,如“千红一窟”就是作者杜撰的,这一茶品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群体的生存现状,隐喻了女性的命运,抨击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
文中记载: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林之孝家的建议沏普洱茶给贾宝玉喝,来缓解因吃面“怕停住食”的问题。第六十二回中,作者提到了喝酽茶,将醒酒石含在口中,再加上酸汤,可以起到醒酒和解酒作用。湘云喝醉酒之后难受,探春就命人将醒酒石拿来给他含在口中,并给她喝了一点酸汤。在第五十四回中王熙凤说“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杏仁茶是由十余种调料调制而成的,包含杏仁、花生、芝麻等,香味浓郁,色泽鲜艳,比较适合年轻人饮用,并且具有滋补益寿的功效。
(2)茶具的样式多样。 《红楼梦》中,作者主要针对贾府考究、制作精良的茶具设计进行了描写。茶具种类繁多,造型和绘制图案各不相同,有茶碗、茶碟、茶盘和茶盏等。这些茶具总体造型优美,艺术赏析价值很高。
如:妙玉与贾母在栊翠庵品茶的时候,茶盘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寓意高贵、高寿,小盖钟则精美富贵,是成窑五彩泥金的;妙玉给黛玉和宝钗用的茶具上题了字,充分彰显了二人的诗情才华;妙玉给宝玉斟茶用的茶具是自己平时用的一只“绿玉斗”,则暗示了她对宝玉的感情。
清代茶器具有淡雅清绝的特点,茶具的制造工艺和造型都呈现出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茶具就作为一种高雅的装饰品出现了,“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正如房间中摆放的鲜花和书籍充分展现出了贾母的文化品位。
(4)茶中礼仪体现品位。 《红楼梦》中也描写了茶文化中的礼仪。如《红楼梦》第十九回的“客来敬茶”。“以茶赠友”见第二十四回王熙凤赠茶,第二十六回宝玉赠黛玉茶,可见茶叶成了亲友之间联系感情的纽带。
(1)红楼服饰美不胜收。曹雪芹为他笔下的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质地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红楼梦》里,我们没有看到清朝官员帽子上标志官阶的花翎,也少见长袍马褂,而多见明代的宽衣大袖,有时还有其他朝代服饰的痕迹。但每当服饰涉及清廷禁律时,曹雪芹又不敢僭越。
如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褙祅,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纨穿着“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袭人要回家探亲时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是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他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2)冷香丸药效奇特。“冷香”是奇异之香,冷香丸这副药方用的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年十二个月中的自然之物,如“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冬天开的白梅花蕊”“雨水这日的雨水”,这些都是不能强求的,但可治宝钗心头热毒。薛宝钗有非凡才学,为人处世圆滑,极善于人际交往。这冷香丸可真是体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
(3)饮食异彩纷呈。 《红楼梦》中的饮食谱汲取了民间的奇巧肴馔和御厨的烹饪方法,形成了南北兼杂、别具风格特色的饮食文化。如茄鲞、螃蟹小饺儿、鸡皮虾丸汤、酒酿清蒸鸭、鸽子蛋、炖肘子、莲子羹、蒸羊羔、烤鹿肉,真的是数不胜数。第七十六回写道:“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第六十回写道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萎子茯苓霜。”
最令人难忘的是凤姐喂给刘姥姥的那一筷子茄鲞,写得真是太精彩了:“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了。”如此珍馐真是令读者艳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举例并分析对比,大叙述中的小对比,赏析经典例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评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