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新动向】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系列 课件+讲义+提升练(原卷+解析)
02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提升练(原卷+解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系列
展开
这是一份02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提升练(原卷+解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系列,文件包含02八年级古诗词鉴赏提升练原卷版doc、02八年级古诗词鉴赏提升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
(一)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
①第一句中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答案】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二)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蒌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D.选项中“乡关"应该改成"愁”字。故选D。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案】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
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三)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诗人 之情。
【答案】诗人自己 孤独、思乡
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答案】“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四)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C.第一幅画应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画应是“天边云霞图”。故选C。
2.分析“随”“入”二字的好处。
【答案】“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
“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拟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五)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
【答案】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本诗以“行”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了对钱塘湖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六)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1.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奇树”奇而无人观赏,繁茂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空虚、寂寞的感情没有寄托、没有慰藉。
B.“馨香盈怀袖”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
C.诗歌的结尾“此物何足贵”,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不再思念了。
D.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馨香盈怀袖”,一个“盈”字,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起远方的心上人,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
【解析】C.结尾“此物何足贵”,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故选C。
2.分析“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七)龟虽寿(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作者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B.全诗的核心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故选B。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诗人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八)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九)梁甫行(三国·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下列对《梁甫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写自然现象,写了各地自然环境不同,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迥异。
B.第二联通过写边海人民只能住在田野的草棚里来说明边海的贫民生活极其艰苦。
C.海边人民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生存空间,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尾联通过对狐兔等动物的描写,写出狐兔在屋中自在游走,“我”的惬意抒怀。
【解析】D.这里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故选D。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十)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悠然”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的心情。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置身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十一)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解析】A.不是诗人回家的艰难,而是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故选A。
2.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答案】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十二)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字,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
B.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壮,有临危不惊之气概。
C.三、四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
D.“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彩来烘托,写出了边塞壮美的夜色。
【解析】D.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突出了边塞的悲壮画面。故选D。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答案】引用典故,赞颂了边关战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壮志豪情。
(十三)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本诗运用何种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锁”字极写了重台密阁,加重了藏娇之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十四)渔家傲(南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答案】运用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现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十五)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B.全词语言圆转流利、清丽自然、意蕴深沉,给人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C.“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
D.曲谱短小的词称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解析】C.“几时回”折射出的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矛盾心态。故选C。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答案】“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看着花落、燕归,顿生光阴流转、物是人非之感,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情。
(十六)采桑子(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阕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案】上阕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词的下阕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答案】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的手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或: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十七)相见欢(南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
【答案】词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描写了落日映照万里河山,大江奔流的悲凉壮阔的景观,抒发内心因国家衰亡而生的抑郁苍茫之情。
(十八)如梦令(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答案】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反映了作者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八年级下册
(十九)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关雎》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解析】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兴手法,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故选A。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体会其作用。
【答案】《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男子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运用重章叠句,富有音韵美,给人一唱三叹之感,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二十)兼葭《诗经·秦风》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兼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解析】D.“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说法错误,这里暗示了伊人行踪的飘忽不定。故选D。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案】行动: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性格特征: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二十一)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反问的方式加强了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解析】A.运用设问的方式,加强了语气。故选A。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表达出了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二十二)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解析】C.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故选C。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二十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解析】B.这首诗直抒胸臆,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友人,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苦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故选B。
2.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案】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②别具一格,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二十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美鱼情。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的雄伟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B.颈联直接写出诗人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字里行间流露出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
C.颔联写出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解析】B.颈联含蓄委婉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是直接表达。故选B。
2.赏析颔联中“蒸”与“撼”的妙处。
【答案】“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使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二十五)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
C.老妇是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情况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钦佩。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解析】A.《石壕吏》不是一首抒情诗,是一首叙事诗。故选A。
2.请赏析“独与老翁别”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独”字暗示了老妇人已被抓走,揭示了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二十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解析】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故选D。
2.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答案】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触景生情,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二十七)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解析】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并没有直接写出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故选D。
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答案】运用心理描写,写出卖炭翁本应因衣着单薄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生动地表现了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的心理,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二十八)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赏析“悦”“空”两字的妙处。
【答案】“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钟磬音反衬环境的清幽。
(二十九)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对《送友人》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
【解析】D.其感情基调应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故选D。
2.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用得极妙,试分析。
【答案】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明净的河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动静结合,用词准确而传神。
(三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B.“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描写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景象,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
C.“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两句,既是虚写,又经由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动人。
D.“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只好落宿于孤单荒冷的沙洲之上。这里,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转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期间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解析】C.是实写,不是虚写。故选C。
2.上片首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案】上片首两句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清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冷色调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
(三十一)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 的处境,营造了 的环境。下阕写梅花 的品质。
【答案】艰难、恶劣 寂寞、苦闷、凄清 高洁坚贞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1 七年级古诗词鉴赏提升练(原卷+解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系列,文件包含01七年级古诗词鉴赏提升练原卷版doc、01七年级古诗词鉴赏提升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八 语言综合运用提升练(原卷+解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系列,文件包含专题八语言综合运用提升练原卷版doc、专题八语言综合运用提升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七 名篇名句积累提升练(原卷+解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系列,文件包含专题七名篇名句积累提升练原卷版doc、专题七名篇名句积累提升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