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生物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道题目,每题1.5分,共30分)
    1. 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 生物能进行呼吸B. 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 生物都能繁殖D.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C
    【解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生物都能繁殖,C正确。
    2. 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的视野变化如图甲所示,该过程通常需要调节图乙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目镜,②物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
    ①目镜,②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放大物像。调节③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幅度较大,调节④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幅度较小,物像更加清晰。综上分析可知,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的视野变化如图甲所示,该过程通常需要调节图乙中的④细准焦螺旋。
    故选D。
    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有关上述观点及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B.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 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由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A错误。
    B.生物圈包括许许多多的生态系统,且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使生物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B正确。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正确。
    D.为了保护生物圈这个唯一的家园, 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D正确。
    故选 A。
    4. 皮肤在人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当皮肤被划破时人会感到疼,有时候会出血。这说明皮肤中包含的组织有()
    ①上皮组织 ②神经组织 ③肌肉组织④结缔组织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四种。
    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①上皮组织构成,起保护作用,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③神经组织,血液属于④结缔组织;故皮肤中包含的组织有①②④,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观察下列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B. ①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在分裂前进行了复制
    C. ②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①中的不同D. ③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A.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图示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A错误。
    BC.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正确,C错误。
    D.细胞有丝分裂后,子细胞和母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③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错误。
    故选B。
    6.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运动、摄食等
    B. 加入盐粒,草履虫会逃离,说明草履虫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C. 在制作装片时放少量棉花纤维,目的是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
    D. 草履虫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关系并不密切
    【答案】D
    【解析】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却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能完成运动、摄食、呼吸、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A正确。
    B.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入盐粒,草履虫会逃离,说明草履虫能对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
    C.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在制作装片时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C正确。
    D.草履虫虽然个体微小,但与人类生活关系却十分密切,比如草履虫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哪种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
    A. 金鱼藻B. 葫芦藓C. 肾蕨D. 松
    【答案】B
    【解析】
    【分析】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苔藓植物,其植株矮小,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松属于裸子植物,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 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用孢子繁殖后代B. 比苔藓植物高大
    C. 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的限制D. 根、茎、叶中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更适于陆地生活。
    苔藓植物无根,只有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无输导组织,因此不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植株长的矮小,适应陆地的能力差。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等级最高的类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子植物包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类群
    B. 种子植物都能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C. 种子植物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D. 被子植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的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据此解答即可。
    AC.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的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A正确,C错误。
    B.种子植物是较高等的类群,其体内都有维管组织,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B正确。
    D.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D正确。
    故选C。
    10. 图是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根尖生长依靠的部位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和①成熟区。
    由分析可知,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故选B 。
    11.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被称为农业生产“三要素”的无机盐是( )
    A. 锌、氨、钾B. 钙、氮、碳
    C. 硼、磷、钾D. 氮、磷、钾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
    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氮、磷、钾被称为农业生产“三要素”,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哪项能正确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如图为叶芽和枝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幼叶
    B. ②是芽轴
    C. B是由②发育而来的
    D. C 是由①发育而来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幼叶,②芽轴,③芽原基;A叶,B茎,C侧芽。
    2.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A.①是幼叶,将来发育成叶,A正确。
    B.②是芽轴,将来发育成茎,B正确。
    C.结合题图可知,B是茎,由②芽轴发育而来的,C正确。
    D.C是侧芽,由③芽原基发育而来的,D错误。
    故选D。
    14. 某同学菠菜叶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②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 图中④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C. 多数植物的叶片上表皮气孔更多
    D. 植物通过③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A.叶片中,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因此,图中②叶肉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故A正确。
    B.图中④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故B正确。
    C.多数陆生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因此这些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故C错误。
    D.③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故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只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都与温度有关
    C. 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D.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在细胞线粒体中,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A.白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A错误。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都受温度的制约,B正确。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其主要场所为线粒体,D正确。
    故选A。
    16. 老师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接触到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会立即复燃,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蒸气D. 氨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说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此实验证明了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下图为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B. 甲瓶蜡烛立刻熄灭说明里面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了
    C. 甲乙瓶内的温度在实验过程中不相同
    D. 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AD.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因此此实验目的在探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A错误,D正确。
    B.氧气有助燃的特性,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放入甲瓶会熄灭,说明里面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了,B正确。
    C.甲瓶装的是已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所以甲瓶的温度计度数上升,乙瓶内装的是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乙瓶温度与原来温度相同,甲乙瓶内的温度在实验过程中不相同,C正确。
    故选A。
    18. 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3)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A.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充分利用了光照,避免叶片相互遮挡而影响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A正确。
    B.移栽植物时要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正确。
    C.呼吸作用需要酶参与的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进而导致反应强度降低,因此冰箱保存新鲜瓜果,主要是抑制瓜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错误。
    D.收获的小麦及时晾晒,可以减少小麦中的水分,抑制小麦的呼吸作用,到达延长贮藏时间的目的,D正确。
    故选C。
    19. 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B. 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D. 消耗氧气,排放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A.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促进水循环,A正确。
    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正确。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C正确。
    D.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引起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能缓解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D。
    20. 如图是漫画《手下留情》:筷子一次性,树木难安宁,劝君手留情,护绿记心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B.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 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D.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森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泥沙流失、涵养水源、减少风沙危害、丰富生物品种、减轻噪音污染、优化投资环境、美化自然环境、调节温度、改良气候,因此人类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个人应该爱绿护绿、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如绿色出行、不用一次性筷子。
    从漫画中观察得知,人们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致使大量森林被毁, 环境恶化, 因此,漫画告诉我们要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
    故选C。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道题目,每题5分,共20分)
    21. 如图为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所示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7]_____。
    (2)图中菜豆种子的子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胚是由[3]胚芽、[4]_____、[5]胚根和[2]子叶四部分组成的,它将发育成新植物体的_____。
    (3)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两者相同点是都有[6]_____和[1]_____。
    【答案】(1)胚乳(2) ①. 胚轴 ②. 幼体
    (3) ①. 胚 ②. 种皮
    【解析】
    【分析】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图中,1种皮(玉米的是果皮和种皮)、2子叶、3胚芽、4胚轴、5胚根、6胚,7胚乳。
    【小问1】
    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7胚乳。
    【小问2】
    菜豆种子的胚由3胚芽、4胚轴、5胚根、2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所以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
    【小问3】
    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它们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所以,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6胚和1种皮。
    22.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如图中,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镉污染,在草和鹰中______含镉最多。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最初来源于______。
    【答案】(1) ①. 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②. 分解者##非生物部分(2)鹰
    (3)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4)太阳能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小问1】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则是分解者。所以,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小问2】
    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
    【小问3】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小问4】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23. 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薇薇选择一株盆栽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固体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要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将花盆放在______一昼夜。
    (2)将试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酒精进行脱色,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A和叶片B,变蓝的是______,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
    (3)仔细观察“透明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是天竺葵进行______(生理活动)产生的。
    (4)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固体氢氧化钠,叶片A、B的实验结果比较,结果A变蓝,A与B形成了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
    【答案】(1)黑暗处(2) ①. A ②. 二氧化碳
    (3)蒸腾作用(4)光
    【解析】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小问1】
    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走。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问2】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观察叶片A和叶片B,变蓝的是A,说明该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由此可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小问3】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因此,“透明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原因是天竺葵进行了蒸腾作用。
    【小问4】
    若将装置中“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固体氢氧化钠,则叶片B不见光,能够变蓝的是A,比较叶片A、B绿色部分的实验,则变量是光。
    24. 为了探究蚕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挑选了结构完整且颗粒饱满的蚕豆种子进行了如下实验(表中未涉及的其他条件均适宜)。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①组与②组可以形成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
    (2)若要探究光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②组与_____组进行对照,根据这两组种子的萌发数,得出的结论是:光对蚕豆种子的萌发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3)③组的蚕豆种子都没有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充足的_____。
    (4)每组选用20粒蚕豆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24. 水25. ①. ④ ②. 没有
    26. 空气27. 减少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小问1】
    该实验中,①组(不加水) 与②组(适量的水)可以形成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是水(水分)。
    【小问2】
    若要探究光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唯一变量是光,应选择②组(有光) 与④组(无光)进行对照。根据这两组种子的萌发数(②组有光,萌发19粒,④组无光,萌发19粒),得出的结论是:光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小问3】
    ③组用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导致蚕豆种子缺少充足的空气,没有萌发。
    【小问4】
    每组只用几粒种子做实验不科学,种子可能因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不能萌发,影响实验结果。因此,种子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每组选用20粒蚕豆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减少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做法
    主要原理
    A
    合理密植
    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B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C
    冰箱保存新鲜瓜果
    主要是增强呼吸作用
    D
    及时晾晒收获的小麦
    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组别
    种子数(粒)
    处理方法
    萌发数(粒)

    20
    有光,不加水,25℃
    0

    20
    有光,适量的水,25℃
    19

    20
    有光,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25℃
    0

    20
    无光,适量的水,25℃
    19

    相关试卷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考生只上交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