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42011/0-17371168758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42011/0-17371168758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42011/0-17371168758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盐碱土国家,耐盐碱水稻是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水稻品种。水稻品种的多样体现了( )
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形态多样性
2.诗句“点水蜻蜓款款飞”蕴含了生物知识。“蜻蜓点水”体现了生物的( )特征。
A.需要营养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繁殖D.生长
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步骤,其顺序一般是( )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 ②实施试验并记录 ③设计实验方案 ④作出假设 ⑤得出结论 ⑥分析实验现象
A.①④③②⑥⑤B.①④③②⑤⑥C.②①⑤④⑥③D.①③②⑤④⑥
5.鼠妇通常生活生长在潮湿、温暖且隐蔽的地方。下图最适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装置是( )
A.B.C.D.
6.如图所示的是光学显微镜的四个镜头,若要在此光学显微镜的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则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丁B.乙和丁C.甲和丙D.乙和丙
7.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细胞质B.线粒体C.叶绿体D.细胞核
8.植物细胞分裂时,最后形成的是( )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壁
9.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内表皮细胞,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B.绘细胞图时,形态结构中较暗部分用铅笔涂黑表示
C.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10.下列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熊猫的神经细胞和竹子的叶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构成竹子和熊猫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C.竹子的叶和熊猫的胃属于器官
D.熊猫和竹子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1.人们走在林荫大道上,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有度分析。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12.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生物学相关知识。下列做法与运用的原理不匹配的是( )
A.贮存水果蔬菜时用保鲜膜包裹―抑制呼吸作用
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C.给植物“打针输液”―提供有机物营养物质
D.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
13.萝卜长在土壤以上的部分是绿色的,而在土壤以下的部分是白色的,原因是( )
A.叶绿体的形成需要光
B.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空气且水分充足
14.多数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A.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
B.下表皮气孔分布多
C.海绵组织里含叶绿体多
D.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B.水C.温度D.湿度
16.移栽树木时,给树“挂吊瓶”补充营养物质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针头应插到茎的( )
A.韧皮部B.形成层C.根D.木质部
17.下图表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①、②表示气体,A表示细胞结构。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B.荔枝树叶表皮细胞的结构A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结构A可以利用②代表的气体
D.①、②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是气孔
18.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这样可以增加坐果量,即俗话所说的“梨树砍刀,树枝压弯腰”。其道理是( )
A.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B.限制了水分向茎叶运输
C.限制了有机物和无机物向根部运输D.防止了害虫的侵害
19.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20.田里的火龙果正在结果,这时它吸收的水分主要进行( )
A.蒸腾作用B.果实生长
C.光合作用D.呼吸作用
2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2.下图是玉米种子纵切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滴加碘液可以使①变蓝B.②的数量只有一片
C.③将来可以发育成茎D.④将来发育成茎
23.下列关于叶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点具有分裂能力,可使芽轴变长
B.叶芽可以发育成枝条
C.芽原基能发育成植物的顶芽
D.叶原基可发育成幼叶
24.下图为植物根尖结构图,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植物根尖①的细胞没有叶绿体
B.根尖的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
C.根尖①有大量根毛,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D.幼根的生长靠②细胞的分裂和③细胞的伸长
25.下图中有四个实验装置,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应选择的组合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被子植物的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开花和传粉B.开花和受精C.传粉和受精D.人工传粉
27.下图表示果实形成的简略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
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种子、胚
D.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
2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其中一个步骤是对绿叶进行脱色(如图),图中大、小烧杯内放置的液体分别是( )
A.酒精和清水,慢慢地酒精会变绿
B.清水和酒精 ,慢慢地酒精会变绿
C.酒精和酒精 ,慢慢地酒精会变绿
D.清水和清水,慢慢地水会变绿
29.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禁止砍伐树木,防止生态平衡被破坏B.根据需求随意采伐树木
C.有计划、有选择地采伐树木,植树造林D.一次性采伐、一次性造林,省工省时
30.2012年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营造绿色家居家园。大量植树造林既能美化环境、绿化环境,还能控制温室效应。其控制温室效应的依据是
A.绿色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C.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31.请结合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若使用目镜10×,物镜20×,则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 倍。
(2)若想使用显微镜上不同倍数的物镜,应该通过转动 来实现。
(3)观察图甲,胚的组成包括 (选填图中的序号)。
(4)甲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乙过程中,[③] 最先突破种皮形成⑧,萌发初期营养物质由[ ]提供,乙图中的⑥是由甲图中的[ ]发育而来。
(5)乙图中⑧根尖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是 ,该区域的特点是生有大量 ,扩大了吸收的表面积。
(6)丙图菜豆花有白色、黄色、紫色等多种颜色,使花瓣呈不同颜色的色素主要存在于花瓣细胞的 中。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32.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种子平均分使每组装置的种子数量一样,目的是 。
(2)实验使用这么多粒种子的好处是 。
(3)将A与B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究的变量是 。
(4)A装置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请你写出1个可能的原因: 。
(5)分析A与D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需要充足 。
(6)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该兴趣小组增加了与装置A相同的装置E,然后设计这两者之间不一样的因素是 ,其余条件要控制 ,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四、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
33.阅读下面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1771年英国人普利斯特利发现,将薄荷枝条和燃烧的蜡烛放在一个密封的钟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也不易窒息死亡。
资料二: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把一株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把其中一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那一半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曝光的那一面则成深蓝色。
资料三:1880年德国恩吉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氧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小白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气体,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又为小白鼠呼吸作用提供 。
(2)萨克斯把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将一个叶片的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的目的是 。由恩吉尔曼的实验可得出光合作用的一个产物是 。
(3)根据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知识,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4)见光部分的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合成了 这种有机物。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34.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燃烧煤、石油等,要消耗 气体,产生 气体。
(2)②表示生物圈中的牛等生物通过 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 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3)③表示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该生理过程发生在细胞的 结构中。
(4)如题图所示,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与植物的 作用密不可分。
(5)图中的牛比图中的树多了 结构层次,植物细胞结构与动物细胞结构的根本区别是 结构。
参考答案
1.【答案】B
【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A错误。
B.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水稻品种的多样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培育出来的,B正确。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包括生物形态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生物体的生长需要营养,比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有利于种族的延续,C符合题意。
D.生长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 ,A错误。
B.“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是生物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B错误。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C正确。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不步骤”,其顺序一般是“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④作出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②实施试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⑤得出结论”。
5.【答案】C
【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木板下(较暗)和玻璃板(较亮)的环境中,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鼠妇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生活,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6.【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详解】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甲和丁组合放大的倍数最小。
故选A。
7.【答案】B
【分析】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可以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详解】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叶绿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
【点睛】考点: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
8.【答案】D
【详解】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因此植物细胞分裂的最后一步是形成新的细胞壁。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9.【答案】B
【分析】(1)画生物图时要注意:图形的大小和位置要适当;用3H铅笔;较暗的部分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但不是打斜纹或涂阴影或留下空白;标注的名称一般要在图的右边,指示线要水平的;图的下面写上所画结构的名称。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详解】A.叶绿体是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故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A正确。
B.较暗的部分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但不是打斜纹或涂阴影或留下空白,B错误。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C正确。
D.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详解】A.熊猫是动物,竹子是植物,根据分析知,熊猫的神经细胞和竹子的叶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正确。
B.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竹子属于植物,没有上皮组织,B错误。
C.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所以竹子的叶和熊猫的胃都属于器官,C正确。
D.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而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运输作用主是指植物体内的导管和筛管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供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运输到植物的组织细胞利用,这些与空气清新湿润没有直接的关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A.生物的呼吸作用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储存蔬菜和水果时常用保鲜膜包裹,这样能减少其与空气接触,降低了氧气的浓度,从而抑制了呼吸作用,减缓了水果或蔬菜中有机物消耗的速度,就能延长贮存时间,A不符合题意。
B.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幼苗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不符合题意。
C.给植物“打针输液”是为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不是提供有机物,C符合题意。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B
【分析】叶绿素是位于叶绿体中的色素,植物体呈现绿色就是因为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中有叶绿素的缘故,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
【详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长在土壤以上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D
【分析】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详解】A.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有叶绿体,有利于阳光的透入,A错误。
B.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但跟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无直接关系,B错误。
CD.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2)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 。
【详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影响了桃花的花期,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D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详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比较坚硬;最里面是髓,能够储存营养物质。给树“挂吊瓶”补充营养物质,主要是无机盐,故吊瓶的针头应插到茎的木质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图中: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A是叶绿体,据此回答。
【详解】A.②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的特性,A正确。
B.叶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结构A叶绿体可以利用②代表的气体,C正确。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①氧气、②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通道是气孔,D正确。
故选B。
18.【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故选A。
【点睛】理解掌握筛管的位置及对有机物的运输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点表示没有光照时,只进行呼吸作用的强度;b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d表示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详解】A.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A错误。
B.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B正确。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C错误。
D.cd段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
20.【答案】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因此,田里的火龙果正在结果时它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A符合题意。
B.果实生长是指生物吸收营养物质,个体不断增大发育成熟,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D
【详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解:下表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所以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点评:关于植物能量的释放和合成,可结合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理解掌握.
22.【答案】D
【分析】如图所示:①胚乳、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
【详解】A.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所以玉米种子的①胚乳中主要含有淀粉,滴加碘液变成蓝色,A正确。
B.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②子叶一片,转运营养物质,B正确。
C.③胚芽将来可以发育成茎和叶,C正确。
D.④胚轴连接茎和根的部分,D错误。
故选D。
23.【答案】C
【分析】叶芽的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详解】A.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A正确。
B.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将芽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可以发育在成枝条,B正确。
C.芽原基能发育成植物体的侧芽,侧芽发育为侧枝,C错误。
D.叶原基可发育成幼叶,D正确。
故选C。
24.【答案】D
【分析】图中: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和①成熟区。
【详解】A.叶绿体是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故植物根尖①的细胞没有叶绿体,A正确。
B.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根尖的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B正确。
C. 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①成熟区,C正确。
D.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③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②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D错误。
故选D。
25.【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比较分析能力。“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详解】要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分析该实验可知:③与④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①与③是以水分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②与③是以空气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题中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故应该选③和④,C正确。
故选C。
26.【答案】C
【分析】被子植物产生果实和种子的过程是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因此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等生理过程后才能完成。
【详解】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因此被子植物的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进行的两个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
故选C。
27.【答案】B
【详解】当一朵花开放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可见,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故如图示桃子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28.【答案】B
【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
【详解】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分析可知,图中大、小烧杯内放置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酒精,慢慢地酒精会变绿。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9.【答案】C
【解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详解】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单纯的林种中生物种类单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差,生态平衡易被破坏,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封山育林,禁止砍伐只能够在短时期内保护森林植被;乱砍滥伐只能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故C符合题意。
【点睛】牢记保护森林的做法中要有计划的开采和种植相结合。
30.【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
【详解】A.某些绿色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但不是控制温室效应的依据,A错误。
B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因此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控制温室效应的依据,B错误,D正确。
C.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但不是控制温室效应的依据,C错误。
故选D。
31.【答案】(1)200
(2)转换器
(3)①②③④
(4) 胚根 ② ①
(5) 成熟区/根毛区 根毛
(6)液泡
【分析】图可知,①胚芽,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⑤种皮,⑥叶,⑦茎,⑧根。
【详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若使用目镜10×,物镜20×,则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200倍。
(2)显微镜的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若想使用显微镜上不同倍数的物镜,应该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3)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观察图甲,胚的组成包括①胚芽,②子叶,③胚根,④胚轴,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生植物的幼体。
(4)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涨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因此,甲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乙过程中,③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⑧根,萌发初期营养物质由②子叶提供,乙图中的⑥叶是由甲图中的①胚芽发育而来。
(5)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乙图中⑧根尖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是成熟区,该区域的特点是生有大量根毛,扩大了吸收的表面积。
(6)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决定菜豆花颜色的色素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32.【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2)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温度
(4)胚已死亡/胚不完整/处于休眠期
(5)空气
(6) 光 一样/相同/一致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1)将种子平均分使每组装置的种子数量一样,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2)生物探究实验的生物样本数量过少,得出的实验结果易有偶然性,缺少说服力。因此,实验使用这么多粒种子的好处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将A与B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究的变量是温度,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
(4)种子的萌发必须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A装置中具备种子萌发的所有外界条件,如果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胚不完整。
(5)A、D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A空气充足种子萌发,D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空气不充足种子不萌发,因此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6)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光照,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因此,兴趣小组增加了与装置A相同的装置E,然后设计这两者之间不一样的因素是光,其余条件要控制相同,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33.【答案】(1) 二氧化碳 氧气
(2) 消耗叶片中原来的有机物 对照 氧气
(3)
(4)淀粉
【分析】分析资料一可知:普鲁斯特利的实验中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又为小白鼠进行生命活动提供了氧气。
分析资料二可知: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照。
分析资料三可知:好氧细菌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恩吉尔曼的实验说明,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表明这些部位含有氧气,即水绵的这些部位进行了光合作用,从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小白鼠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供绿色植物利用;因此,普鲁斯特利的实验中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又为小白鼠进行生命活动提供了氧气。
(2)为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萨克斯的实验应在实验前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为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需要以光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萨克斯将一个叶片的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好氧细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恩吉尔曼的实验现象是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附近,这说明叶绿体在光下产生了氧气,即光合作用的一个产物是氧气。
(3)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
(4)淀粉遇碘变蓝,题中见光部分的叶片变蓝,说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34.【答案】(1)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2) 呼吸 能量
(3) 光合 叶绿体
(4)光合
(5) 系统 细胞壁
【分析】(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空气的碳﹣氧平衡。
(2)①过程是天然气、煤、石油等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②过程是动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③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1)图中①展示工厂排放,表示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燃烧煤、石油等,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图中②展示一些生物需要氧气,这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因此,③表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该生理过程发生在细胞的叶绿体结构中。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如题图所示,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密不可分。
(5)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图中的牛比图中的树多了系统结构层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所以植物细胞结构与动物细胞结构的根本区别是细胞壁结构。
装置
种子数
条件
温度
实验结果
A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
B
50粒
潮湿
2℃
0粒萌发
C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D
50粒
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
25℃
0粒萌发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影响
呼吸作用
所有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