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物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42021/0-1737116935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物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42021/0-17371169350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物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642021/0-17371169351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物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下列的估测,比较合理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150cmB.中学生的鞋长约为60cm
C.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D.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30dm
2.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江堤B.江边的树C.树上的飞花D.诗人的小船
3.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运动速度是5m/s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运动速度是2.5m/s
4.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
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5.“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风雨送春归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D.犹有花枝俏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一束光穿透玻璃B.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
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
7.小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的是虚像
B.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C.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D.图中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9.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左,其原因可能是( )
A.游码不在标尺的零刻度线上B.平衡螺母偏左
C.平衡螺母偏右D.右盘内有异物存在
10.钛合金是航空航天制造业中的重要原材料,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钛合金不具有下列的哪一个特点( )
A.密度小B.强度高C.熔点低D.耐高温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
11.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
12.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个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应将A对着物体,眼睛对着B向筒内观察
B.应将B对着物体,眼睛对着A向筒内观察
C.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远处景物时,应把B向外拉,增大A、B间的距离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远处景物时应把B向内移动,减小A、B间的距离
13.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13甲所示;然后,小明将系好细线的金属块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13乙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B.金属块的质量为74g
C.金属块的体积为60 c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4×103 kg/m3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4.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0.5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 m。当他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 。
15.如图所示,月全食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发生月全食时,这个时候月球进入图中的 (选填“A”“B”或“C”)区。
16.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17.看手机视频时,手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朵;手机的声音太小了,我们会将声音调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8.舞台上的云雾效果是通过撒干冰制造的。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水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9.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均物态变化的名称)
20.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多彩是由红、 、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21.有一个玻璃容器,它的外壳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这个容器的容积为250mL,用它装满水以后,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那么这个容器的质量是 g;如果用这个容器装满另外一种液体之后,这个容器和另外一种液体的总质量是250g g/cm3。
22.吉他、二胡、钢琴演奏同一个曲目,我们可以通过 分辨是哪种乐器演奏的,“曲高和寡”中的高指的是 。
23.物理学中有的物理量的单位是由多个单位复合而成,如速度和密度,请你完成单位换算3m/s= km/h,13.6×103kg/m3= g/cm3。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
24.用天平和量筒测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直至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 中,如图乙;再测出 的质量,如图丙;
(3)图丙中测得的物质质量是 g,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g/cm3;
(4)在倾倒牛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的杯子。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 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应用是 。要使像变大一点,可以向 (选填“左”或“右”)侧轻轻移动蜡烛后,再调整光屏;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会慢慢地 (选填“变长”或“变短”),这时候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方移动(选填“上”或“下”);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对光线起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6.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实验中,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 ,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熔化过程经历 min,冰熔化的温度是 ℃;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这是因为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 ;
(4)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水的 点等于冰的 点。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
27.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
A.用热水加热;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六、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小题)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都知道,望远镜的重要用途是使我们能把远处的东西看得近些,看一件若干千米以外的东西竟能仿佛是在几米之内。造成这种结果的光学工具就是用的一些很大的磨得很好的透镜,只不过更大更精美罢了。
收集从物体来的光至少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光通过许多透镜;二是用一凹面镜把光反射出来。因此我们有多种望远镜:一种叫做折射望远镜,一种叫反射望远镜,是一组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另一个是“目镜”,用来在人眼看得最清晰的地方形成新的像。
(1)根据本文叙述,如果想搜集从物体来的光,应该怎样操作?(; )
(2)根据你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本文的描述,远处物体经折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后会成一个 立(选填“正”或“倒”)和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像(选填“实”或“虚”)。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29.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汽车以6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4h,才到达旅游景点,他们沿原路返回,从景点到家用了36min。求:
(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3)小明一家来回往返的平均速度。
30.用天平称得一铜球质量为356g,将其放入盛有240mL水的量筒中,其完全浸没后水面上升到290mL处(ρ铜=8.9×103kg/m3,ρ煤油=0.8×103kg/m3)。求:
(1)通过计算说明此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为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少?
(3)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铜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C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A.课桌的高度与人的腰部高度接近,约为80cm,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鞋长比一拃的长度略长,约为25cm,故B不符合题意;
C.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165cm,故C符合题意;
D.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30cm=3dm,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答案】D
【详解】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自己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出现“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3.【答案】D
【详解】A.由题图可知,在0~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根据可得,其速度为零,故B错误;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
s2=15m-5m=10m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
4.【答案】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分别在是声源处、在传播中和在人耳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4)声音的利用有两个:一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C错误;
D、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源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与能量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5.【答案】C
【详解】A.风雨送春归中的雨是水蒸气升空时,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飞雪迎春到,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故C符合题意;
D.犹有花枝俏,花开香飘万里,属于分子运动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中考常见的类型。
6.【答案】C
【详解】A.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外一种介质,会发生偏折,一束光穿透玻璃可能要经过两次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光线经空气射入凹透镜,再从凹透镜射入空气,经过两次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黑板反光是指在一定位置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属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7.【答案】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利用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解答即可.
【详解】A、图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时,倒立的像一定是实像,故A错误;
B、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故B正确.
C、近视镜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图中是凸透镜成像,故C错误;
D、当透镜原理课本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也会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
8.【答案】D
【详解】A.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查,故与题意不符;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
9.【答案】B
【详解】A .游码不在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上,相当于在右盘中添加了小砝码,指针偏向右侧,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平衡螺母偏左,则指针偏向左侧,故B符合题意;
C.如果平衡螺母偏右,则指针偏向右侧,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右盘内有异物存在,相当于在右盘中添加了小砝码,则指针偏向右侧,故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C
【详解】航空航天器在与大气摩擦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保证安全,用耐高温的钛合金;同时在保证安全、能够完成设计任务的前提下。从减轻质量的要求考虑,在航空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密度较小的材料,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D
【详解】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错误;
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不变,则光斑向左移动,水位下降,光斑向右移动,故B正确、C错误;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入射点左移,则光斑向左移动,故D正确。
12.【答案】BD
【分析】模型照相机中在纸筒B的右端为凸透镜相当于镜头,纸筒A的左端的半透明纸就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在半透明纸上所看到的就是凸透镜前方的景物通过凸透镜所生成的像,在使用中符合物远像近像变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该装置是照相机模型,纸筒A的左端的半透明纸就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光屏),所以,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应将B对着物体,且对着A端观察半透明的纸,而不是对着B端向内方向观察,故A错误,B正确;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物距会变大,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相距应该变小,所以应该把B端向内拉,使A、B间的距离减小,故C错误,故D正确,故选BD.
13.【答案】ABD
【详解】
A、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A正确.
B、由图乙,金属块的质量:,B正确.
C、金属块的体积:,C错误.
D、金属块的密度:D正确.
故选ABD.
14.【答案】1;不变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0.5m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m。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是s=0.5m+0.5m=1m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因此当他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15.【答案】直线传播;B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月全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月全食时,此时月球全部处于地球的影子中,即B区。
16.【答案】液体;9
【详解】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
超声波传播的距离为
s=2×6.75×103m=1.35×104m
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为
17.【答案】空气;响度
【详解】看手机视频时,手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
手机的声音太小了,我们会将声音调大,声音的大小是指响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8.【答案】升华;液化
【详解】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舞台上要产生云雾缭绕的效果,通常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从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滴,发生液化现象。
19.【答案】凝华;熔化
【详解】刚取出的冻鱼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鱼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故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为凝华;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20.【答案】绿;红外线
【详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
电视机遥控器发射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21.【答案】50;0.8
【详解】水的体积
V水=V=250mL=250cm3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容器中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g/cm6×250cm3=250g
则容器的质量为
m容=m总-m水=300g-250g=50g
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容=250g-50g=200g
液体的体积
V液=V=250cm3
这种液体的密度
22.【答案】音色;音调
【详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人们能够区别吉他、钢琴等不同的发声体。
“曲高和寡”原指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这里理解为曲子的音调高。
23.【答案】10.8;13.6
【详解】由于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
1m/s=3.6km/h
所以
3m/s=3×3.6km/h=10.8km/h
由于密度的单位换算关系
1g/cm3=1×103kg/m3
所以
13.6×103kg/m3=13.6×103×10-3g/cm3=13.6g/cm3
24.【答案】左;平衡螺母;量筒;烧杯和剩余牛奶;62;1.1;偏大;牛奶
【详解】(1)使用前的调节: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左偏右移,右偏左移。由图可知,此时指针右偏,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由实验可知,首先测出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然后应如图乙,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测量倒出牛奶的体积,再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
(3)图丙中测得的物质质量
m1=50g+10+g=62g
则牛奶的质量
m=m总-m1=106g-62g=44g
由图乙可知,牛奶的体积为
V=40mL=40cm3
由得牛奶的密度
(4)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则测得的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偏大。
根据变形公式m=ρV可知,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则水和牛奶的体积相同都等于杯子的容积,牛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牛奶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则总质量较大的是装牛奶的杯子。
25.【答案】10.0;同一;投影仪;右;变短;上;远视;会聚
【详解】(1) 由题意可知,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由图甲可知,凸透镜位于10.0cm处,光斑位于20.0cm处,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20.0cm﹣10.0cm=10.0cm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实验开始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
(2) 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要使像变大一点,可以向右侧轻轻移动蜡烛后,再调整光屏。
(3)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会慢慢地变短,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经凸透镜折射后,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方移动。
(4) 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说明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26.【答案】不变;晶体;4;0;不会;吸热;凝固;熔
【详解】(1)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由乙图知,从第3分钟到7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2)由乙图知,从第3分钟到7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因此冰熔化经历了4分钟,冰的熔点是0℃。
(3)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4)由于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因此水的凝固点等于冰的熔点,都是0℃。
27.【答案】见解析
【详解】A.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要变成气态只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以观察到碘升华现象;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会先熔化为液态,再发生汽化现象,不能确定碘是否发生升华,固A方式较为合理。
28.【答案】见解析;倒;缩小;实
【详解】(1)从文中内容可知,收集从物体来的光至少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光通过许多透镜;二是用一凹面镜把光反射出来。
(2)由文中内容可知,折射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9.【答案】(1)24km;(2)40km/h;(3)48km/h
【详解】解:(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s=vt=60km/h×0.4h=24km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3)小明一家来回往返的平均速度
答:(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为24km;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为40km/h;
(3)小明一家来回往返的平均速度为48km/h。
30.【答案】(1)空心的;(2)10cm3;(3)364g
【详解】解:(1)铜的密度
由知道,铜球中铜的体积
根据题意知道,铜球的体积
由V球>V钢知道,此铜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
(2)根据题意知道,煤油的密度
空心部分注满煤油的质量为
空心部分注满煤油后钢球总质量为
答:(1)此铜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体积为10cm3;
(3)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铜球的总质量为364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