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2025春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

    部编版2025春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第1页
    部编版2025春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第2页
    部编版2025春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2025春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2025春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共9页。
    3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御、侯等9个生字。2.了解古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任务驱动 情景架构 在古代,许多诗人都在传统节日中抒发诗情。展示小学学习的古诗群。春节里,宋代王安石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清明节,唐代杜牧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形容悲伤的心态;七夕节,唐代诗人林杰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来表达美好愿望……今天,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古诗词,欣赏古诗里的传统节日。任务三:赏传统文化中的诗情画意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寒食》《十五夜望月》。2.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3.了解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活动一:感受文人笔下的寒食节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本课三首古诗均与传统节日或传说有关,说到传统节日,相信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回忆古诗词,我们发现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来的?2.对比学习《乞巧》《元日》《清明》完成表格填写。3.揭示新课。连接资料,知人论世了解寒食节的由来,习俗。认识作者初读古诗,把握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寒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指名读。(2)全班齐读,读出节奏。(3)关注容易混淆的字。“侯”,易写错成“候”。从字音、字义进行区分,书写时注意中间不加一竖。提示:学生自主扫清字词障碍,圈注勾画重点词,标注疑点。2.利用注释,大致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结合注释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大概的意思。(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四、品析诗歌,化诗为画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有感情的读诗句。指导朗读: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想象春日里京城落花飞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2)讨论交流:①这两句话呈现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景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飞” 字用得好不好?改成“落花”好不好呢?为什么?讨论:“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过渡: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讨论交流:①这两句诗中点明时间、地点、事件的词分别是什么?②你最喜欢哪两个词语?为什么?明确: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③讨论交流:寒食节,顾名思义不能生火,为什么还会有“轻烟散入五侯家”呢?④假如你是“五侯”你心里会怎么想?辩证思考这首诗为什么又是讽喻当朝的一榜檄文?1.补充资料引读: 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而其他地方漆黑一片,作者是极度的不满,谁来读。 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作者心中是怎样的感慨,谁来读。2.明确:明着歌颂太平盛世,皇恩浩荡,实则是对当朝“宦官专权,作威作福”的讽喻。五、朗读全诗 背诵积累1.朗读指导 语调:舒缓平和2.熟读成诵 活动二:赏明月寄情思一、创设情境中秋习俗我知道,询问同学们有中秋节的习俗。(板书:《十五夜望月》)明习俗: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用月之圆喻人之团圆,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始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王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有《王建集》《王司马集》等。(2)创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以写景起,以抒情结,韵味无穷。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2.理解诗题(1)从字面意思理解。(“十五夜”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这里点明时间。“望月”点明事件。)(2)由诗题引发思考。 通过诗题,我们知道了是谁在望月亮,那他又是在哪里望月亮?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在这里望月亮?诗人眼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从诗中又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3.学生自由朗读《十五夜望月》,理解诗意。(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①“栖、鸦”的识记和书写: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书写时,注意右半部是“西”,不要写成“酉”。“鸦”是形声字,“牙”是声旁表声音,“鸟”是形旁,表示与鸟有关。“鸦”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3)教师示范朗读,男女生比赛读,读准节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出示注解提示,尝试翻译古诗。(1)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在不理解的地方画记号,小组内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示:在出示翻译之前,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来讲解,老师进行引导。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歇息着鹊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里。三、寻找景物,化景为画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讨论交流:1.读一读诗句,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圈画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3.能根据圈出的景物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吗?明确:1.2地白—银白的地面,树栖鸦—休息的乌鸦,冷露—清冷的秋露,湿桂花—被露水打湿的桂花。3.庭院中的地面映着皎洁的月光,一片雪白,院中高高的树上栖息着鹊鸦,对着明亮的月光发出惊鸣,空气中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桂花的幽香,诗人走到桂树跟前,发现微冷的秋露凝结,沾湿了朵朵桂花。4.思考:这两句诗哪里体现出作者在赏月?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明确:中庭地白树栖鸦”借景抒情,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桂花”不仅是中秋时节的象征,还能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这样一来本句就是暗写诗人望月,不仅点了题,而且想象的意境也显得更加悠远,耐人寻味。渲染出秋夜景致的轻盈无迹之感,透露出诗人凝神已久。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交流讨论: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读一读,哪一字写得更好?说说自己的理由。联想画面,补充情景。十五夜,团圆月,诗人望着圆月,他想——十五夜,团圆月,诗人深夜不眠,他想——十五夜,团圆月,深夜寒气逼人,他想——朗读全诗,背诵积累朗读指导技巧:前两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静寂、幽美之意,后两句要读得悠远、绵长一些。小结关于“月”的古诗拓展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离别之感。   3.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活动三:深深的情浅浅的说一、旧知导入,链接诗文1. 观看两幅图片,结合五年级学的文章《牛郎织女》,请同学们讲讲故事。2.引出课题《迢迢牵牛星》理解诗题的含义。(1)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迢迢”的意思。(2)学生思考:“牵牛星”距离“谁”显得遥远?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发言:牵牛星距离织女星显得遥远。教师小结:是啊,牵牛、织女相隔万里,这么远的距离会在他们心中激荡起怎样的思绪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二、资料补充1.补充《古诗十九首》的资料,帮助理解。《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悲哀之情,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赞颂《古诗十九首》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初读诗词,读出韵味1.学生自由朗读《迢迢牵牛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教师检查自主朗读情况,适时正音。(强调:盈和脉 提示:在读的过程中,效果不好的,需要教师带领示范读,带领学生体会古诗中音韵美。)(2)指名朗读,读出停顿和节奏。(3)请女生齐读,读出音韵美。四、故事交流,体会诗情 1.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重点品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①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抓住“迢迢”这一词语来感受银河的遥远,抓住“皎皎”这一词语来感受织女娇美的姿态。②引导学生感受诗句表达的情感,读出诗句的韵律美。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①学生交流自己对上面诗句的理解:织女伸出纤柔、白皙的双手拨弄着织机,织机响个不停。②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弄”这个字所刻画出的织女熟悉织布却又心不在焉的身影。思考:织女的心思并不在织布上,那么她在想些什么呢?③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思念之情。④指导朗读:读“纤纤擢素手”时,可以想象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布的样子,这时语气应轻柔一点,尽可能读出其中的柔美之感。“札札”可读得稍微短促一点。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①展开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②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前文说织机札札不停歇,按理说织女应该能织出很多布来,为何此时写的却是“不成章”?此时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朗读和想象来感受织女的离愁别绪。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①展开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师点拨:“盈盈”这一叠词既可以形容清浅的河水,也可以形容织女仪态优美。这一词语让人仿佛看到了织女在河水中的婀娜的倒影、优美的身姿。②引导学生抓住“脉脉”一词体会织女无言中的浓浓的离愁。3.赏析语言 叠词。教师小结:这首诗使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等叠词,以及双声词“河汉”“素手”“清浅”等,这些词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而且也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动人,我们仿佛看见织女面向银河另一边望眼欲穿的画面,仿佛听到织女因悲伤而哽咽的声音,体会到织女无尽的思念。学习由这首诗延伸出的成语积累。千里迢迢 含情脉脉 风度翩翩 秋波盈盈威风凛凛 生机勃勃 文质彬彬 硕果累累五、朗读全诗,背诵积累1.指名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2.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3.观看《迢迢牵牛星》的视频六、学法总结1.领会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1)概念(2)学方法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