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于2023年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次发现,发现时处在木星轨道附近,并朝着太阳飞去,在运动过程中,被太阳风吹拂形成长长的彗尾。2024年9月28日,该彗星到达水星轨道附近。右图示意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彗星从被人类首次发现并运行至水星轨道附近的过程中,没有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太阳风所在太阳大气层位置及其强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分别是( )
    A. 光球层,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 色球层,地球磁场受到扰动
    C. 日冕层,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D. 日冕层,扰乱卫星导航信号
    3. 与地球相比,木星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
    A. 没有适宜的大气 B. 表面温度过高
    C. 运行轨道不固定 D. 卫星数量过多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彗星被人类首次发现时位于木星轨道附近,并向太阳飞去,目前到达水星轨道附近。读图可知,①表示火星轨道,②表示地球轨道,③表示金星轨道,④表示天王星轨道,故该彗星从木星飞往水星的过程中,依次穿越的行星轨道有①、②、③,没有穿越④所示的行星轨道。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风是太阳大气不断向外释放的高速带电粒子流,位于日冕层;太阳风强劲时,其到达地球会引起地球大气中电离层的强烈扰动,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产生影响,D正确,AB错误;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与太阳活动无关,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包括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外部条件是具有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木星属于太阳系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基本固定,C错误;与地球相比,木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过低(不是过高),没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不适合生命体生存,A正确,B错误;生命存在与卫星数量的多少无关,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甲、乙、丙三图示意的代表性动物大量生存的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甲、丙、乙 D. 乙、丙、甲
    5. 甲图所示地质年代( )
    A. 蕨类植物已灭绝 B. 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C.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D. 是形成铁矿的重要年代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甲图代表性动物是恐龙,为中生代;乙图中有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丙图中为灵长类动物,为新生代,故甲、乙、丙三图示意的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乙、甲、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甲图示意中生代,该时期裸子植物大发展,但蕨类植物没有灭绝,只是不占主体地位,A错误,C正确;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和海陆分布,B错误;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年代,D错误。故选C。
    阿拉善苏宏图黑戈壁地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北缘,海拔为900~1200米,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区内多新月形沙丘、风蚀戈壁、灌丛沙丘等。下图示意区内某地灌丛沙丘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形成苏宏图黑戈壁地区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
    7. 苏宏图黑戈壁地区分布最广泛的新月形沙丘形态最可能是( )
    A. B.
    C. D.
    8. 若苏宏图黑戈壁地区的戈壁滩附近灌丛沙丘数量增多,则当地( )
    A. 气候趋于干旱 B. 主导风向转为东南风
    C. 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D. 土地退化状况可能改善
    【答案】6. C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ABD错误,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苏宏图黑戈壁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即起沙风多从西北方向吹来,沙粒不断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西北方向为迎风坡,迎风坡微凸而平缓,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故B图示意的新月形沙丘分布最广泛,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戈壁滩附近总体气候较为干旱,自然环境恶劣,其附近灌丛沙丘数量增多,说明灌丛植被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地退化情况可能得到改善,D选项正确;植被增加,降水可能增多,气候可能趋于湿润,A错误;风蚀作用可能减弱,C选项错误;主导风向不会发生转变,B选项错误。故选D。
    据印尼火山地质研究机构消息,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3日12时56分,印尼伊布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火山灰柱达2000米,喷发持续时间约114秒。图1示意此次印尼伊布火山喷发景观。图2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a~d为地球内部圈层,e、f为两个不连续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此次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柱已到达平流层
    B. 火山喷出的火山灰会造成南极臭氧空洞
    C. 此次火山喷发会显著改变全球大气的组成
    D. 组成火山灰柱的物质主要来自软流层
    10. 关于图2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圈层是岩石圈 B. e是古登堡面
    C. c圈层可能呈熔融状态 D. d圈层压力、密度极小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本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柱高达2000米,在对流层(地面以上至约12km高空处),A错误;臭氧空洞主要与人类排放的氟氯烃有关,与火山灰关联性小,B错误;火山喷发出的烟雾,会改变局部地区大气组成,但对全球大气组成的影响可忽略,C错误;火山喷发的物质,如岩浆、火山灰等一般认为来自软流层,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a为地壳,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A错误;e位于近地表,为莫霍面,B错误;c是外核,横波不能传播,其组成物质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正确;d为内核,压力、密度大,D错误,故选C。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的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图1)。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以前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的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是( )
    A. 海拔高,水汽少,①较弱 B. 多晴朗天气,②作用较弱
    C.纬度高,风力大,③损失多 D. 海拔高,空气稀薄,④⑤较弱
    12. 下列地理现象与“阳光保暖房”原理一致的是( )
    A. 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霜冻 B. 晴朗的天空常呈蔚蓝色
    C. 夏季白天多云时不会太热 D. 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2的箭头方向判断,①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④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⑤为大气逆辐射。材料信息表明,以前官兵位于4500米以上的哨所,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且多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即④⑤较弱,气温低,导致“四季穿棉袄”,D正确;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①)较弱,对对流层大气气温影响小,A错误;多晴朗天气,②作用较强,不是较弱,B错误;当地纬度不高,③损失多与风力大无关,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阳光保暖房”是利用保温作用原理建设的。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霜冻,这是因为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损失的能量较少,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这是保温作用的结果,与“阳光保暖房”原理相似,A符合题意;夏季白天多云时不会太热,这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在多云时较强,与保温作用原理不同,B不符合题意;晴朗的天空常呈蔚蓝色,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的结果,与保温作用原理不同,C不符合题意;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的结果,与保温作用原理不同,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山地城市大气环流受城市风与山谷风共同影响,两者在不同时间会存在一定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某市城区大气和郊区大气的热力差、城市上空与同海拔高度山坡的热力差是影响该市大气环流的核心因素。下图示意该山地城市城市风与山谷风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环流发生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凌晨 B. 午后 C. 傍晚 D. 午夜
    14. 关于该山地城市山风与谷风风速大小及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山风>谷风,山风与城市风叠加
    B. 山风谷风,白天城市人为热的释放增大了山坡与同高度城市上空大气的温差
    D. 山风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大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大联考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航空业排放的二氧化碳, 图示河段最可能位于, 地质条件稳定性较差的村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关图中洋流的判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