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广西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广西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西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西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广西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西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舱在距地面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舱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六号”探测器返回路径。完成下面小题。
    1. 按照天体类型,返回前,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的“嫦娥六号”返回舱属于(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流星
    2. 上图中的“嫦娥六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 流星 B. 彗星 C. 极光 D. 磁暴
    3. “嫦娥六号”在距地表50km高度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 )
    A. 持续降低 B. 先升高,后降低
    C. 持续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行星是自己本身不发光,沿着固定的近圆形轨道围绕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体积大密度小,有云雾状外表。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转的天体。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叫流星体,当它们临近地球时,受地球引力作用,有些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返回前,“嫦娥六号”返回舱在太空围绕行星地球飞行,所以属于地球的卫星,其不属于恒星、行星、流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第一问,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叫流星体,当它们临近地球时,受地球引力作用,有些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嫦娥六号”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会产生极高的温度,所以返回舱表面留下来被烧焦的痕迹,因此返回舱烧焦的痕迹与流星一样都是物体与大气层摩擦生热的结果,A正确;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体积大密度小,有云雾状外表,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痕迹成因不相似,B错误;极光是太阳活动释放的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进入南北两个磁极附近并激发大气中的氧、氮、氩原子产生电离,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光带,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痕迹成因不相似,C错误;磁暴是太阳活动产生的大量带电粒子冲击地球时,使地球磁层压缩变形并使磁场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大幅度扰动的现象,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痕迹成因不相似,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因此“嫦娥六号”在距地表50km高度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是自上而下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气温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4. 若该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处气温比b处高
    B. a处气压比d处低
    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 引起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5. 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① B. a表示海洋
    C. c、d表示地表径流 D. d、a表示下渗环节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热力环流中,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据图可知,故ab的气温高于cd;而根据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上升气流,判断a处近地面气温较b处低,A错误;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四地的气压高低为a>b>c>d,B错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C错误;引起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①表示地表径流,是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A正确;a表示陆地,c、d表示水汽输送环节,d、a表示降水环节,B、C、D均错误。故选A。
    我国气候干旱的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cm厚的砂石覆盖层(砂田)发展农作物种植业。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下列左图中的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左图中( )
    A. ①代表蒸发 B. ③代表下渗
    C. ④代表地表径流 D. ⑤代表水汽输送
    7. 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增加 B. ②增加 C. ③增加 D. ⑤增加
    8. 与未铺设砂石的裸田相比,砂田作物品质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平均气温较高 B. 昼夜温差较大
    C. 土壤通气性较好 D. 太阳辐射较强
    【答案】6. B 7. C 8.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可知,①从大气水变为地表水,代表降水;②从地表水、海洋水变为大气水,代表蒸发;③从地表水变为地下水,代表下渗;④从地下水变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⑤从地表水变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砂石阻隔土壤直接暴露于大气和阳光下,减少了水分蒸发流失,砂石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增加下渗,因此砂石覆盖层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蒸发、增加下渗。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代表降水,铺设砂石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②代表蒸发,铺设砂石能减少蒸发,B错误;③代表下渗,砂石层孔隙度大,有利于下渗,下渗增加,C正确;⑤代表地表径流,铺设砂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因此地表径流减小,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砂田的耕作土壤表面铺设了10—15cm的砂石覆盖层,砂石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农作物糖分的积累,提高了作物品质,B正确;砂田和裸田的年平均气温差异较小,且年平均气温对作物品质影响较小,A错误;虽然砂田土壤通气性较好,但对作物品质影响较小,C错误;铺设砂石不会影响太阳辐射强度,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盛行风 C. 地转偏向力 D. 长江入海水量
    10. 若此时是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远的时间,则此时是该年的(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上等盐度线和变化规律可知,弯曲处“凸高则低”,属于较低盐度区域。如果是洋流引起的,应该有寒流流经,但此处无寒流,A错误;地转偏向力和盛行风只影响流体方向,不影响盐度,BC错误;入海径流提供了淡水,使河口地区海水盐度降低,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若此时是甲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远的时间,说明河口处海水盐度降低的程度达到最高,应该是河流向海洋输送淡水最多的季节,是河流的丰水期。图中河流为长江和钱塘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是河流丰水期,应该为7月,C正确;1月、4月、10月都不是长江和钱塘江的丰水期,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较7月近,ABD错误。故选C。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下图为海水密度、盐度、温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12. 由图可知,与赤道附近海域相比,副热带海域表层海水( )
    A. 温度较低、盐度较低、密度较小
    B. 温度较高、盐度较高、密度较小
    C. 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密度较大
    D. 温度较低、盐度较高、密度较大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①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是海水盐度;②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的规律,与赤道附近海域相比,副热带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盐度较高、密度较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这是一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大潮”。下图为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图a)和日、地、月三者运动示意图(图b)。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b中,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
    A. 甲、乙位置 B. 乙、丁位置 C. 丁、丙位置 D. 甲、丙位置
    14. 若仅考虑潮差因素,图a中四个潮水站最不适合建潮汐发电站的是( )
    A. 七堡 B. 盐官 C. 澉浦 D. 乍浦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图b中,月球处于乙位置时大概是初一前后,月球处于丁位置时大概是十五前后,此时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钱塘江会出现大潮,月球处于甲位置时大概是农历二十三前后,月球处于丙位置时大概是初八前后,此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方位成直角,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因部分相互抵消,所以合力较小,引起的潮汐也较小,故月球位于乙、丁位置时钱塘江会出现大潮,月球在甲、丙位置时潮水较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潮差是最高潮与最低潮的差值,潮汐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故潮差值越大,越有利于潮汐发电,由图可知,七堡、盐官、澉浦、乍浦四个地方中,七堡的潮差值最小,最不适合建潮汐发电站,其余三个地方潮差值大,适合建发电站,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洋流( )
    A. ①②均是暖流 B. ①②均是寒流
    C. 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 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16. 受图示洋流影响( )
    A. 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 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 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 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分析可知,①洋流从纬度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纬度高、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②洋流从纬度高、水温低的海区流向纬度低、水温高的海区,为寒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海底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充足,渔业资源丰富,但图中甲区域寒暖流流向相反,没有寒暖流交汇,无法形成大型渔场,A错误;受②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乙处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出现热带荒漠景观,B正确;丙沿岸受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季降温不明显,C错误;丁海域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热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对眼睛造成刺激,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时的场景和北半球某地等压面。
    (1)右图A、B中与洋葱所示的环流位置一致的是____,图示环流呈____时针方向运动。
    (2)右图A、B两地受热的是____,易形成降水天气的是____。
    (3)图中①—⑤地,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
    (4)若右图表示的是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中表示海洋的是____。
    【答案】(1)A 逆
    (2)B B
    (3)④ ⑤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砧板的两侧点燃蜡烛,两侧蜡烛处气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相比于两侧的蜡烛,洋葱处温度低,气流收缩下沉,形成热力环流。结合所学知识,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高空的等压面弯曲与近地面相反。A处高空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则近地面等压面应上凸,形成的是高压,气流下沉,B处高空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则近地面等压面应下凹,形成的是低压,气流上升运动,所以右图A、B中与洋葱所示的环流位置一致的是A;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高空中由B流向A,因此,图示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小问2详解】
    根据第一问,结合热力环流的知识,A处高空等压面向下凹,气压低,说明该处气流下沉,A处近地面应该受冷。B处高空等压面向上凸出,气压高,说明气流上升,B处近地面应该受热,且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易成云致雨。
    【小问3详解】
    根据气压的知识“同一水平面高压大于低压,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气压,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判断,由图可知①②③在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④在该等压面的下方,靠近近地面,气压最高,⑤在该等压面的上方,海拔更高,气压最低。
    【小问4详解】
    若右图表示的是白天的海陆风,白天海洋升温慢,温度低,形成高压,陆地升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根据第一问,此时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说明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初,安徽歙县遭遇一轮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境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河水倒灌入城造成多地积水严重。歙县地处皖南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477mm.歙县水系发达,新安江穿城而过,曲折东南流,流入千岛湖,最终注入东海。下图为歙县水系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此次歙县积水难以下渗的原因。
    (2)指出歙县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说明理由。
    (3)从新安江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角度,列举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
    (4)说明植被覆盖率高对城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答案】(1)持续多日降雨致使地下径流已经饱和,积水难以下渗;此次暴雨强度大,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
    (2)类型:海陆间循环。理由:歙县水系发达,汇入新安江,河流水最终流入海洋。
    (3)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4)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加下渗,提升地下水含量:植被蒸腾作用增强,使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任答2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下渗的因素:坡度大小、土壤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植被覆盖等。从水循环角度主要分析降水与地表径流,此次强降水导致地表径流量大,流速快,下渗少;持续性的降水导致土壤过湿,地下径流已达饱和状态,积水难以下渗。
    【小问2详解】
    该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处于季风环流控制区,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把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降水一部分被土壤、植被截留,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形式注入新安江,流入千岛湖,最终注入东海。所以该地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
    【小问3详解】
    材料显示歙县位于新安江水库的上游地区,该地的众多河流最终注入新安江水库,所以新安江水库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外来径流输入;新安江水库与库区周边比较,地势较低,雨季时库区周边的降水以径流形式汇入水库,再加上水库上方的降水直接进入水库。
    【小问4详解】
    分析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从植被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角度描述。城市化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减少、降水变率增大,城市内涝严重。植被覆盖率提高以后,减弱了地表径流流速,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提高了城市地下水水位、减轻了城市内涝;土壤水分增多、植被增多,蒸发、蒸腾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8月世界局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1)说出图中Q处洋流性质及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
    (2)分别指出①②两条等盐度线的数值,并说出其靠近陆地处等盐度线凸向的成因。
    (3)比较甲、乙两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1)性质:暖流。影响: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2)①的数值为33;②的数值为34。
    成因:受P处寒流影响,该海域的海水温度相较于周边海域低,海水的蒸发量相应减少,导致表层海水盐度较周边海域低,等盐度线凸向高值区。
    (3)甲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大于乙处。
    理由:①甲处海域所处纬度高,且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故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大;②乙处海域所处纬度低,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故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全球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读图可知,Q处洋流自低纬、温度高的海域流向高纬、温度低的海域,是暖流。Q处暖流使得低纬热带地区的温暖海水流向中高纬度,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①处北面的等盐度线数值是32,②处南面的等盐度线数值是35,因此图中等盐度线等值距是1,①处数值是33,②处数值是34。靠近陆地P处有洋流流经,P处洋流自高纬流向低纬,是寒流。受P处寒流从高纬带来较冷海水的影响,该海域的海水温度相较于周边海域低,海水的蒸发量相应减少,导致表层海水盐度较周边海域低。图中海域整体盐度南高北低,由于靠近陆地处的表层海水盐度较周边海域低,所以此处的等盐度线凸向高值区。
    【小问3详解】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读图可知,甲处海域所处纬度较乙处高,由上题可知,甲处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乙处海域纬度低,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故甲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乙处大。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广西名校联盟高一上11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西名校联盟高一上11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乙景观属于, 玉带滩是由, 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西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恐龙行走天下”的时期是, 与煤炭形成时期有关的是, 图示河段, 牛轭湖位于图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