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42908/0-17371542168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42908/0-17371542168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42908/0-17371542169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边石坝是在坡地或沟谷中大量碳酸钙快速沉积而形成的小型梯田状地貌的石埂边坝,高度一般数十厘米。在边石坝生长过程中,当水体的表面积与水深之比变大时,CO₂快速逃逸,碳酸钙快速析出并沉积下来。下图示意边石坝剖面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边石坝,最后形成的地方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2. 在已经形成的边石坝中,如果坝池经常处于满水状态且溢流时间短时,图中各点生长最快的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3. 边石坝形成的区域,最可能是( )
A. 寒冷湿润的温带雨林区B. 温暖少雨的泥质海岸带
C. 炎热干燥的雅丹地貌区D. 温暖湿润的岩溶地貌区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边石坝剖面图可知,其形成是由于溶解碳酸钙的水流经坝池边缘时,水流速度较快,促使CO2从水中逸出,导致碳酸钙过度饱和而发生沉淀,碳酸钙快速沉淀,钙化沉淀不断累积,形成边石坝,越在底层的越早形成,由图可知,丁最早形成,而乙位于最外层,最后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在边石坝生长过程中,当水体的表面积与水深之比变大时,CO₂快速逃逸,碳酸钙快速析出并沉积下来”可知,图中的③深度最小,面积与深度之比最大,碳酸钙快速析出,生长速度最快,C正确,①②生长较慢,④点位于池的外面,且溢流时间短,生长速度较慢,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边石坝形成必须在水流中含有大量碳酸氢钙形式存在的可溶性钙离子,当水流的二氧化碳逸出时,碳酸钙沉积,形成边边石坝,而温暖湿润的岩溶地貌区,更容易使碳酸钙被溶蚀,使水流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氢钙,进而在一定条件下重新沉淀,形成边石坝D正确;ABC环境条件不利于生成碳酸氢钙,ABC错误,故选D。
下左图示意南美洲附近部分海区表层洋流分布,下右图示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完成下面小题。
4. 甲洋流与右图中①、②、③、④所示洋流的性质相符合的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5. 关于图中洋流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附近形成峡湾地貌B. 乙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C. 丙处出现海雾频次较多D. 丁处洋流受信风影响明显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甲洋流位于南北洲西岸,自高纬流向低纬(由南向北),是寒流。根据流向,可知①④错误;由于该地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应由南向北数值递增,可知②错误,③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峡湾是冰川侵蚀地貌,和洋流无关,排除A;乙处西风受西北高大山脉影响,难以到达东岸,该地洋流为水平补偿流,难以形成世界级渔场,排除B;丙处寒暖流交汇,冷暖洋流上的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暖流上的气团暖湿且密度小,于是便会被抬升,冷却形成锋面雾;同时当暖空气流经寒流上面时空气冷却也会形成大面积的平流雾,C符合题意;丁处位于中纬度,洋流自西向东流,是盛行西风形成的,不是信风形成的,排除D。故选C。
雪线为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反映了冰川和积雪的进退与分布。昆仑山脉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青海等省。根据气候特征相类似、自然风景较相近原则,将昆仑山分为东、中、西三段。下图示意昆仑山脉2006—2015年东、中、西雪线高程的动态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 通常,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年降水量B. 冬季气温
C. 冬季降雪量D. 夏季气温
7. 昆仑山雪线分布总特征为( )
A. 中部高,东西低B. 中部低,东西高
C. 从西向东持续下降D. 从西向东波动上升
8. 与昆仑山中段相比,东段雪线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水汽B. 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
C. 受冬季西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D. 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较低
【答案】6. D 7. A 8. A
【解析】
【6题详解】
据材料“雪线为常年积雪带的下界”,故夏季气温低于0℃的地方才能形成雪线,因此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夏季气温,D正确;年降水量的多少、特别是冬季降雪量会影响雪线的高程,但不是主要因素,冬季气温低,雪线会下降,也不是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可知,昆仑山雪线分布总特征为中段较高,东西两侧较低,大部分年份东段高于西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与昆仑山中段相比,东段雪线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东段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水汽,降水量较多,A正确;东段距离大西洋较远,受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影响小,B错误;与东段比,昆仑山中段受西北季风影响强,气温低,CD错误。故选A。
2023年10月,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位于北太平洋西部,菲律宾群岛东北侧。该海沟呈弧形,南北向延伸,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9. 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是( )
A. 亚欧板块张裂B. 太平洋板块俯冲
C. 亚欧板块抬升D. 太平洋板块张裂
10. “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需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 黑暗B. 水压高
C. 风浪大D. 水温高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在大洋一侧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在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中每平方米要承受一万多吨的压力,是科考活动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B正确;黑暗是外面的环境,潜艇内可以人工克服,不是最主要的困难,下潜过程中风浪不大,水温不高,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西非第一大城市拉各斯位置(下左图)及其各月平均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拉各斯5至7月降水相对偏多,主要原因是( )
①受东北信风带影响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③暖流增湿作用明显④西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
A. ①④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12. 影响拉各斯1月平均高温与平均低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B. 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低
C. 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D.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13. 在拉各斯市附近看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1. D 12. A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5-7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拉各斯受赤道低压控制,同时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降水较多,②④正确,①错误;暖流不是只有5-7月对该地产生影响,不是主要原因,③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拉各斯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间温度低,因此温差大,A正确,D错误;正午太阳高度低和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对平均温差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拉各斯纬度较低,整体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可以看到高大茂密的乔木,A正确;牦牛主要生活在高寒地区,针叶林分布于亚寒带地区,沙漠分布在干旱地区,因此该地附近不能看到牦牛、针叶林和沙漠景观,BCD错误。故选A。
太阳在一年当中所经过的轨迹叫做日行迹。2017年,某摄影师于二十四节气日9时在北京某栋高楼相同位置拍摄太阳。一年下来,他将拍摄到的24个太阳叠加,全部位点呈现为倾斜的“8”字形,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表示冬至日的点最可能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15. 春分日该摄影师进行拍摄时,镜头朝向( )
A. 西北B. 东南
C. 正北D. 正南
16. 当太阳在①和②对应的时间之间运行时,贵阳市( )
A. 昼长小于夜长B. 昼长逐渐变长
C. 日落时刻越来越早D. 正午时刻越来越早
【答案】14. D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北京位于北半球,同一时间太阳高度角最小为冬至日,对应④点;太阳高度角最大为夏至日,对应①点;②点为处暑,③点为秋分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春分日太阳的升落轨迹为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9点时太阳的位置为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①点为夏至日,②点为处暑,当太阳在①和②对应的时间之间运行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贵阳市昼长大于夜长,A错误;昼长逐渐变短,B错误;日落时刻越来越早,C正确;正午时刻为地方时12时,时间不变,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5日,华北一带经历了罕见的低温,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0°C,风力4-6级,并伴随大范围雨雪天气,下图为2023年12月15日6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
(1)指出H处天气系统的名称,并简析其成因。
(2)推测甲地发生的气象灾害,并分析成因。
(3)预测乙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答案】(1)高压(反气旋)。H处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降温快,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形成高压。
(2)寒潮(低温冻害、大风等)。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强冷空气入侵,形成冷锋天气,短时间内气温骤降、风力强劲、并伴有雨雪天气。
(3)受暖锋影响,气温上升,降水概率高;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天气转好。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此时为12月15日,为北半球冬季,读图可知,H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降温较快,气温低,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形成高气压。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受亚洲高压影响,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入侵,形成冷锋天气,甲位于冷锋锋前,短时间内会出现气温骤降、风力强劲和雨雪天气,因此甲地易发生寒潮、大风等气象灾害。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暖锋锋前,随着暖锋北上,暖锋过境时降水概率提高,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陵湖是黄河源头第一大淡水湖,黄河从其西南部流入,东北部流出,湖泊西南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近年来,受降水量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影响,湖泊面积发生明显变化,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下图为2001至2020年鄂陵湖面积变化及所在地区降水量变化。
(1)说出西南部堆积物随河流进入鄂陵湖后对该湖的影响。
(2)分析第三阶段鄂陵湖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
(3)指出近年来鄂陵湖面积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湖盆变浅;坡度变缓;湖盆可容纳的水量减少;调蓄减弱等。
(2)第三阶段鄂陵湖湖泊面积减小。该地区降水减少,湖泊补给量减少;随着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水位下降。
(3)鄂陵湖面积总体增加。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温;增大对湖岸的侵蚀;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黄河从其西南部流入,东北部流出,湖泊西南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可知,西南部松散堆积物随黄河进入鄂陵湖后,在湖盆沉积,使湖盆变浅;坡度变缓;湖盆面积减小,可容纳的水量减少;调蓄河水的能力减弱等。
【小问2详解】
据材料“近年来,受降水量和蒸发量等因素的影响,湖泊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第三阶段鄂陵湖湖泊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原因是该地区降水量呈波状减少,大气降水补给湖泊水量减少;随着全球变暖,气温上升,湖水蒸发量增加,导致湖泊水位下降。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近年来受降水增加的影响,鄂陵湖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湖泊面积增大,蒸发的水量增多,大气湿度增加;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增强;湖泊水量增加,对湖岸的侵蚀加大;湖泊面积增加,生物生存空间扩大,生物多样性增多等。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秦岭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峰,其东西长约61千米,南北宽约39千米,山体呈东西向展布。由于其山体高大,由山麓到山顶有着复杂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下图),但山麓的森林植被以次生灌丛和次生林为主。
(1)指出太白山南北自然带谱的差异。
(2)分析糙皮桦林亚带在南北坡分布的海拔基本相同的主要原因。
(3)推测太白山山麓的森林植被以次生灌丛和次生林为主的原因。
【答案】(1)南坡基带为含常绿树的落叶阔叶林带,北坡基带为栓皮栎林为代表的落叶阔叶林带;北坡有比较明显的辽东栎林亚带;2300米以下南坡同一种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北坡较低;2300米以上南坡与北坡自然带谱分布海拔基本相同等。
(2)太白山糙皮桦林亚带分布海拔高,南北坡距离较近,水热相互影响大,相似性强。
(3)海拔低,人类易到达,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林木生长快,经济价值大,受到反复樵采影响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太白山南坡、北坡基带不同,南坡基带为含常绿树的落叶阔叶林带,北坡基带为栓皮栎林为代表的落叶阔叶林带;南北坡自然带分布不同,北坡2000米--2300米处有比较明显的辽东栎林亚带分布,南坡没有该自然带分布;2300米以下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不同,南坡同一种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北坡较低;2300米以上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与北坡基本相同等。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糙皮桦林亚带分布在太白山海拔约2600米--3000米的高度,分布海拔高,山体面积较小,南北坡距离较近,水热相互影响大,相似性强,差异性较小,故南北坡分布的海拔基本相同。
【小问3详解】
太白山山麓地区海拔低,人类易到达,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原生林基本被破坏;山麓地区气温高,水热条件好,林木生长快;林木经济价值大,受到人类反复樵采影响,森林植被以次生灌丛和次生林为主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贵州省安顺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监测地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