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42923/0-17371542478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42923/0-1737154247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42923/0-1737154247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00分时量: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近几年,我国许多省市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许多政策,比如深圳不断放宽落户门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深圳人口逐年增长,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343.88万人。下图为2015年~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2015年~2019年深圳人口增长原因无关的是( )
A. 优越的自然条件B. 发达的经济条件
C. 宽松的户籍管理D. 优惠的人才政策
2. 图中2017﹣2019年,深圳人口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空气质量恶化B. 产业结构升级
C. 交通条件恶化D. 台风灾害增多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深圳不断放宽落户门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深圳人口逐年增长,材料反映了深圳人口的增长是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导致的,与优越的自然条件无关,A符合题意;深圳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B不符合题意;宽松的户籍管理,优惠的人才政策,都会吸引人才落户,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题详解】
深圳长期以来是一个移民城市,吸引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近十多年以来深圳实行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导向型产业相对减少,技术导向型产业增多,对知识、技术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迁移到深圳的人口增量减少,B正确;深圳作为大都市,空气质量不断提升,交通条件不断改善,A、C错误;台风灾害是自然灾害,没有明显增多,且人口流动主要与台风灾害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3. 如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B. 海陆位置
C. 矿产资源D. 交通条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整体上纬度较低,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海拔较高处气候相对温和,因此最大人口密度分布于海拔2-3千米,而欧洲纬度较高,海拔较低处热量条件更好,因此最大人口密度出现在海拔0-1千米,由此可知,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与海陆位置、矿产资源、交通条件关联度不大,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内涝对城市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城市开始着手优化城市雨水排水规划和设计。下图示意某城市设计的水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城市最可能是( )
A. 乌鲁木齐B. 广州
C. 银川D. 兰州
5. 城市水系统的功能区中( )
①公园增加了雨水的下渗 ②公园减少了地下径流
③屋顶植被加速了雨水汇流速度④开放水域增加了洪水的蓄积量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水系统主要适合降水多、容易发生内涝的城市,乌鲁木齐、银川、兰州都位于较干旱的地区,降水少;广州位于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城市不透水路面面积大,且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故该城市最可能是广州。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公园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①正确,②错误;落入屋顶的雨水经过植被的过滤后再下渗,减缓了雨水汇流和下渗的速度,③错误;开放水域能够增加雨季洪水蓄水量,缓解城市内涝,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D。
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7时34分,我国太原卫星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21~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并创造了民营火箭新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此时昆明(25°N,103°E)的地方时为( )
A. 15:26B. 16:26
C. 18:42D. 19:42
7. 该日18天后,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俯视图)最接近( )
A. B.
C. D.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时,北京时间为9月5日17时34分,120°E与昆明的经度差为17°,两地地方时相差1小时8分,昆明位于北京西面,时间比北京晚,从而可得出昆明的地方时为16时26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9月5日的18天后为9月23日秋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正午位于正南方,读图可知,只有C符合要求,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嶂石岩地貌发育在砂岩上,岩层中发现很多生物化石。嶂石岩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石家庄西南的赞皇县境内,是太行山森林公园精华所在,发育了众多幽谷深渊、奇峰怪石。如图示意嶂石岩的奇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嶂石岩景区的岩石属于( )
A. 侵入岩B. 喷出岩
C. 沉积岩D. 变质岩
9. 与嶂石岩地貌景观的形成直接相关的内力作用是( )
A. 变质作用B. 水平挤压
C. 岩浆喷发D. 垂直抬升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嶂石岩地貌发育在砂岩上,结合三大类岩石特征可知砂岩属于沉积岩,故嶂石岩景区的岩石属于沉积岩,C正确,排除ABD,故选C。
【9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嶂石岩景区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受构造运动影响,间歇性垂直抬升,使本区的地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众多幽谷深渊、奇峰怪石,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是垂直抬升,D正确;变质作用和水平挤压难以使低地的沉积岩直接出露,形成陡峭的岩壁地貌,AB错误;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地貌,不能使沉积岩直接出露地表,C错误,故选D。
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如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形成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珠江河口移动方向是( )
A. 先向海后向陆B. 先向陆后向海
C. 总体向海D. 总体向陆
11. 四个阶段中,该河口地带最可能( )
A. 海水沉积B. 地壳抬升
C. 盐度下降D. 降水量增加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海平面持续上升,并由海浪上溯过程中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海相沉积物(海相沉积2)增多,由此推测该时间段珠江河口海浪的向岸作用更强,珠江河口持续向陆地一侧退却,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四个阶段该河口地带海相沉积物(海相沉积2)逐渐增加增厚,表明该河口地带海水沉积作用较强,A正确;四个阶段中海平面逐渐上升,因此地壳下降的可能性大,B错误;前面分析可知,该河口以海水沉积为主,海水进入河口使得盐度可能上升,下降的可能性小,C错误;如果降水量的增加,将导致河流水量增大,导致河口地区河流的流水作用较强,但图中显示四个阶段海相沉积物逐渐增加,表明海水作用增强,因此降水量增加的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A。
澳大利亚气候受地形、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图示意12月澳大利亚及附近海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此时,盛行西北风的是 ( )
A. 甲B. 乙
C. 丙D. 丁
13. 该月,控制乙地的大气环流是 ( )
A. 盛行西风B. 副热带高压
C. 西南季风D. 东南信风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转判断,图示地区为南半球,甲为西北风,乙为偏东风,丙为偏南风,丁为西南风,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3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12月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下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对于图示地区及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B. 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
C. 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D. 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
15. 此时( )
A. 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
B. 乙地受锋面影响,阴雨连绵
C. 甲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
D. 乙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
【答案】14. C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据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可知,雨带在锋后,为冷锋,B、D选项错误;冷锋是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北半球气温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气温自北向南递减。图示为冷锋,南侧气温比北侧气温低,为南半球,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图示天气系统为南半球冷锋,甲地在锋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温日较差较大,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细雨连绵是暖锋,B选项错误;乙地处于锋线上,冷暖气团交汇,D选项错误。故选:C。
当冷锋系统逼近时,暖气团因受冷空气迅速挤压而高度聚集,气温会产生短暂的升高,称为锋前增温。下图示意2020年12月27日—29日20时的一次冷锋进程。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6.此次冷锋过境,下列城市中锋前增温幅度最大的是( )
A. 济南B. 西安
C. 合肥D. 重庆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锋前增温指当冷锋系统逼近时,暖气团因受冷空气迅速挤压而高度聚集,气温会产生短暂的升高现象,因此冷锋移动速度越快,暖空气受压缩越明显,锋前增温幅度越大。观察图中相同时间间隔的冷锋锋线位置可知,锋面经过西安的28日8时至28日20时时间段内,冷锋移动的距离最远,表示在此时间段冷锋移动速度最快,因此锋前增温幅度最大,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萨赫勒地区地处热带草原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干湿季变化明显。每年撒哈拉沙漠会扬起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沙尘,并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跨过大西洋进入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通过对大气灰尘进行监测,发现萨赫勒地区的降水量与大西洋上空的输沙量存在相关性。下图示意北非沙尘远程传输路径。
(1)指出萨赫勒地区降水量较多的季节并解释成因。
(2)从气压带和风带的角度,解释萨赫勒地区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的原因。
(3)研究表明萨赫勒地区降水量多的年份大西洋上空输沙量就会减少,推测原因。
【答案】(1)湿季(夏季)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带来降水。
(2)萨赫勒地区受赤道低气压与东北信风控制,自南向北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时间缩短,所以降水减少。
(3)降水量多的年份可增加地表湿度,提高植被覆盖率,抑制扬沙(物质条件);降水多的年份东北信风较弱,输送沙尘能力减弱(动力条件)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萨赫勒地区位于20°N附近非洲大陆,是热带草原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在湿季或者是夏季的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北移的影响,带来大量降水。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萨赫勒地区位于20°N附近非洲大陆,是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当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时降水多,为湿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时为干季,由于该地位于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在信风带的南侧,所以该地自南向北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时间缩短,导致降水减少。
【小问3详解】
萨赫勒地区自然环境脆弱,荒漠化趋势明显,降水量多的年份,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较高,有利于抑制扬沙,减轻荒漠化的扩张;降水多的年份,影响该地的东北信风较弱,输沙能力减弱。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多奇峰峭壁。地质史上庐山曾经历过4次冰期,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庐山脚下的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山湖相伴而生。云雾是庐山最具特色的美景,庐山云雾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庐山云雾奇景令其他山地望尘莫及。鄱阳湖地处湿润地区,但其东岸甲地(见图)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有“天漠”之称。下图为庐山、鄱阳湖区域图及地质剖面示意图。
(1)指出庐山构造地貌名称,并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庐山多奇峰峭壁的原因。
(2)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夏季庐山云雾多于其他山地的原因。
(3)分析鄱阳湖东岸甲地“天漠”的成因。
【答案】(1)块状山(或断块山、地垒山、地垒式断块山)。庐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多次冰期,冰川对山体侵蚀作用强烈;庐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充沛,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2)夏季气候湿润(地处湿润地区),东南方向有大面积湖泊,湖泊为夏季风提供充足的水汽;庐山走向与夏季风大致垂直,且迎风坡坡度较大。
(3)湖区周围多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雨季多暴雨,湖区大量泥沙堆积,枯水期湖内沙滩裸露;冬季风强劲,将湖盆内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促成甲地沙丘的形成和发育。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地质剖面图可知,庐山为地垒构造,故为块状山,又称断块山、地垒山或地垒式断块山。据材料可知庐山曾经历过4次冰期,冰川侵蚀作用强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庐山处在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径流量大,从地质剖面图上不难看出庐山山势陡峭,综上所述流水侵蚀作用也很强烈。故庐山多奇峰峭壁为冰川和流水共同侵蚀的结果。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鄱阳湖位于庐山东南部,同时据材料可知当地为湿润地区,夏季湖泊蒸发旺盛,为云雾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庐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东南风,由图可知夏季风与庐山走向大致垂直,夏季风从鄱阳湖携带大量水汽后受庐山阻挡,从图中可见迎风坡南坡坡度大,夏季风受阻后剧烈抬升,快速降温,水汽易凝结成云雾。
【小问3详解】
据图可见鄱阳湖周边发育有多条河流注入,可知鄱阳湖周边多山地丘陵,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夏季多暴雨,河流径流量大,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冬季降水少,入湖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内沙滩出露水面;冬季风为西北风经过鄱阳湖时阻力小,风力强劲,将出露水面的泥沙吹向东岸,受岸上地形阻挡泥沙堆积形成沙丘。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 1~5月,蒙古国和我国北部地区气候异常高温干旱,沙尘天气频发。图为“2023年 4月9日16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注: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据图比较冷暖锋势力的强弱并说明理由。
(2)据图分析西乌尔特此时的天气现象。
(3)分析蒙古国和我国北部地区气候异常高温干旱使沙尘天气更频发的原因。
【答案】(1)冷锋强于暖锋;冷锋附近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风力大。
(2)风力大;气温较高;暖气团比较干燥,无降水;有扬沙,能见度低。
(3)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沙尘源增多;表土更干燥疏松,沙尘的起动风速小;植被覆盖率降低,拦风拦沙能力减弱,风力较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等压线越稀疏风速越小。图中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冷锋处风力大于暖锋,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乌尔特位于大风区,且等压线较为密集,故其风力大;蒙古气旋属于温带气旋,西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故气温较高;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西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图中显示其附近站点温度为19℃,但露点温度为13℃,故该区域属于暖干气团,无降水;再结合材料“沙尘天气频发”,可知该地可能有扬沙,能见度低。
【小问3详解】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就形成物质基础而言,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气温偏高使地表解冻早,加之蒸发旺盛,表土更加干燥疏松,导致沙源地土质疏松,沙尘的起动风速小;就动力条件而言,干旱使春季气温回升快,而植被覆盖率降低,拦风拦沙能力弱,利于产生大风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11月底,连接深圳和中山两市的“深中通道”将全线贯通。通道主要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案,每一段桥梁的制造都在陆地上完成,再运送到海上拼装。深圳市与中山市之间的伶仃洋最深处为44米。图为“深中通道”主体工程示意图。
(1)试推测“深中通道”东段不建桥梁的原因。
(2)从水文条件的角度,分析建设“深中通道”的困难。
(3)说明“深中通道”的桥梁制造采用“陆上预制,海上拼装”方式的好处。
【答案】(1)“深中通道”东段有深圳机场,建桥会影响飞行安全;有主航道通过,桥梁会阻碍船只通航。
(2)“深中通道”为海上通道,海水深,风大浪急,施工难度大;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施工成本高。
(3)陆地上施工条件稳定,陆上预制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提升工程的质量;海上拼装则有利于缩短工程工期,降低施工难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深中通道东段靠近机场,桥梁高度较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深中通道东段为伶仃洋的主航道,桥梁建成后桥墩、涵洞会限制船只的通航。
【小问2详解】
深中通道中间的伶仃洋最深处为44米,海水较深,施工难度大。由图可知,伶仃洋所在海域周围被陆地包围,开口向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风浪较大。海水的腐蚀性强,对施工材料的要求较高。
【小问3详解】
深中通道经过的海域距离长,海水深度大,施工困难,陆地上的施工条件较为稳定,陆上预制可以减少施工成本,提升质量。陆上预制与海上拼装相结合,缩短了施工的工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麓山国际高二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