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维吾尔自治区喀什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
    • 原卷
      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
    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第1页
    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第2页
    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维吾尔自治区喀什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维吾尔自治区喀什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下图为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由图推测,该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为( )
    A. 小雪B. 大雪C. 小寒D. 大寒
    2. 若立春时节该地平均气温为4.5℃,则该地可能位于( )
    A. 广东B. 新疆C. 天津D. 安徽
    3. 当该地一年中气温最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B. 该地太阳照进房屋内阴影面积最大
    C. 该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D.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该图是平均气温变量图,在大寒之后变量为正值,即开始升温,则大寒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D正确;小雪、大雪、小寒气温变量为负值,气温还一直在下降,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立春的时间大致为2月初,广东纬度较低,该时间平均气温远高于4.5℃,A错误;天津和新疆的纬度在40°N左右,位于温带地区,2月初气温远低于4.5℃,BC错误;安徽位于30°N附近,纬度较广东高,气温较低,最接近4.5℃,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大暑之后,平均气温变量变为负值,说明一年中气温最高节气为大暑,大致在7月23日左右,该时间我国太阳从东北方升起,A正确;太阳照进屋内阴影面积最大的节气应该是冬至,B错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节气是冬至,C错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该时间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D错误。故选A。
    【点睛】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长江在入海口分为南支水道(宽海)和北支水道(窄海),大约95%的径流量从南支入海,南支又分为北港和南港。长江口河海相互作用明显,枯水期潮汐作用大于径流作用,淡水和海水充分混合,河海交互作用强,垂直方向上的盐度几乎无变化;丰水期时,径流作用大于潮汐作用,淡水和海水部分混合,垂直方向盐度变化明显。图1为某次咸潮入侵路径图,图2为某日长江口某时刻盐度(单位:‰)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4. 当甲处河水盐度异常偏高时,咸水最可能的入侵途径是来自( )
    A. 窄海B. 宽海C. 南港D. 北港
    5. 长江口盐度出现图2出现空间分布的时间可能是( )
    A. 4月B. 7月C. 10月D. 1月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长江口遭遇咸潮入侵时,海水从北支倒灌较强,倒灌海水上溯到甲处,再从甲处向东流向海洋,这直接造成甲处盐度偏高,因此咸水最可能的入侵途径是来自北支水道,即窄海,A正确,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长江大约95%的径流量从南支入海,海水倒灌量较少,对甲处盐度影响较小,排除BCD。故选A。
    【5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长江口垂直方向等盐度线为直线,即表层海水盐度与底层海水盐度大体相同,垂直方向上盐度几乎无变化,说明此时河海交互作用强,淡水和海水充分混合,原因是长江处于枯水期期间潮汐作用大于长江径流作用导致,长江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枯水期集中在冬季,符合题意的为1月,D正确,7月为夏季,降水较多,为河流丰水期,4月和10月河流流量相对于1月来讲,流量较大,并不是河流水量最少的,排除ABC。故选D。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 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2)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3)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此外,高纬度海区结冰量、融冰量的大小、海区的封闭度、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又称“东樵山”,其主峰海拔为1281.5m。罗浮山植物种类丰富、发育多种土壤类型。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推测罗浮山样地乔木平均密度在高海拔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土层厚度较小B. 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C.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D. 海拔高,气温较低
    7. 罗浮山海拔902m以上土壤有机质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成土母质B. 地势起伏C. 植被生物量D. 水热组合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显示,海拔496米以后,乔木平均密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变低,在海拔1245m处密度降为0,而罗浮山位于广东,纬度低,降水丰富,海拔1000多米处的水热条件仍适合乔木生长,说明降水少、气温低不是该山地乔木平均密度在高海拔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排除BD;图中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是该山地乔木平均密度在高海拔地区低的原因,排除C;罗浮山海拔高处有可能坡度较陡,发育的土层厚度较小,加上高海拔地区风大,云雾多,湿度大,使得植被矮化,乔木生长条件变差,导致乔木平均密度在高海拔地区低,A符合题意。故选A。
    【7题详解】
    罗浮山海拔902m以上地区,云雾多,湿度大,土壤低温潮湿的环境使得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分解能力下降,植物残体难以分解,使得有机质积累增加,罗浮山海拔902m以上土壤有机质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组合,D符合题意;成土母质和地势起伏对土壤有机质丰富程度直接影响不大,排除AB;海拔902m以上地区的热量条件比较低海拔地区差,因此植被生物量不会比低海拔地区丰富,排除C。故选D。
    【点睛】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其中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原始土壤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是微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就成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如树木、灌丛、草类及其残落物,每年都向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有机质的转化,特别是气候条件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
    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达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及终点者为胜,所有的点标都立有旗子。下图为山东某次定向越野活动比赛用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能够看到点标4处旗子的点标是( )
    A. 点标1B. 点标3C. 点标5D. 点标6
    9. 点标4处有“快速通过”指示牌提醒,原因可能是( )
    A. 易发山洪灾害B. 易有野兽出没C. 易发生雪崩D. 雷暴天气多发
    10. 关于村落形态、布局的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村落临水布局,便于发展内河航运B. 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耕作
    C. 村落临水布局,方便从河流中获取水源D. 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答案】8. C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点标4处等高线往高处凸,地形部位为山谷,点标1和3海拔低于点标4,且点标1和3到点标4之间会被山脊阻挡,不能看到点标4,AB错误;点标5位于海拔较高的山脊地区,可以看到点标4,C正确;点标6与点标4中间存在山坡,有障碍阻挡,无法通视,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点标4等高线往高处凸,地形部位为山谷。山谷中容易汇聚高处水流,容易发生洪涝、泥石流等危险,故需要快速通过,A正确;雪崩、野兽和雷暴天气不一定聚集在山谷地区,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村落所在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便于耕作,B正确;图中显示,村落离河流有一定距离,不属于临水布局,村落比河谷高10米左右,因此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和取水,AC错误;聚落存在使得该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错误。故选B。
    【点睛】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又称基本等高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的等高线,又称加粗等高线。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又称半距等高线。表示时可不闭合,但应表示至基本等高线间隔较小、地貌倾斜相同的地方为止。
    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乌鲁木齐机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势低洼处,2023年12月8日—14日,该机场出现一次长时间的强浓雾天气。浓雾发生前,该地地表升温明显。15日,伴随着大风、降温,浓雾在短时间内消散。下图为浓雾出现时地面海平面气压场(黑三角为机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乌鲁木齐机场发生浓雾最严重时的天气可能是( )
    A. 风力较大的晴朗天气B. 风力较小的阴天天气
    C. 风力较小的晴朗天气D. 风力较大的阴天天气
    12. 乌鲁木齐机场此次浓雾天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谷底增温快②地势低洼,地形较封闭③天气晴朗,逆温层稳定④冬季风大,气流干扰强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3. 此次浓雾天气对当地的影响是( )
    A. 减少植物蒸腾B. 增加土壤湿度
    C. 增加当地降水D. 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
    【答案】11 C 12. C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乌鲁木齐等压线稀疏,风力弱,雾不易消散,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夜间地表温度低有利于雾的生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乌鲁木齐机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势低洼处,地势低洼,地形较封闭,不利于雾气扩散,天气晴朗,夜晚温度低,有利于雾的形成,受夜晚受山风影响,冷空气下沉堆积,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的逆温利于雾的生成,②③正确,谷底增温快,对流旺盛,冬季风大,会使得雾气消散,①④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雾使得空气湿度增大,会抑制植物蒸腾,但当地12月为冬季,植被枯萎,覆盖率较低,对植物蒸腾作用影响较小,A错误;雾是飘浮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细小水珠,其附着在地表可以下渗,增加土壤湿度,B对;浓雾天气往往出现在大气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这种稳定性可能会抑制对流活动,从而减少降水的发生,C错误;浓雾天气,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无法降低大气污染物浓度,D错,故此题选B。
    【点睛】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水汽充沛,有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的存在。根据雾形成的天气条件,可将雾分为气团雾和锋面雾两大类,气团雾是在气团内形成,锋面雾是锋面活动的产物。
    山东半岛周边海域存在一个环流系统,该环流主要是由黄海暖流和沿岸流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山东半岛及周边海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P处沿岸流的流向为( )
    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
    15. P处沿岸流流速季节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夏季流速慢,冬季流速慢B. 夏季流速快,冬季流速快
    C. 夏季流速快,冬季流速慢D. 夏季流速慢,冬季流速快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山东半岛周边海域内的环流系统由黄海暖流和沿岸流组成,黄海暖流自南向北流,遇到陆地的阻挡,发生逆时针折返,部分海水由渤海海峡北部流入渤海,而渤海表层海水在渤海海峡南部(P处)则表现为由西向东流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沿岸流为寒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夏季P处受东南风影响,风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反,因而夏季流速变慢;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冬季流速变快。综上所述,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点睛】山东半岛环流为典型的风海流,冬季沿岸地区主要受西北风影响,因而沿岸地区水流自西向东流动。该环流呈现典型的季节性流速变化,冬季时流速快(冬季风强劲),夏季时流速慢(受东南季风逆向吹拂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2024年1月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1)分析图中Q处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并画出其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2)指出此季节我国北方经常遭受的气象灾害,并说明此季节其在该地区多发的原因。
    (3)我国北方经常遭受的气象灾害多会带来强降雪天气,简述其对我国北方地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1)温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在太平洋上保留形成低压中心。水平方向上北半球气流逆时针方向辐合;垂直方向上气流抬升,绘图如下:
    (2)寒潮(低温冻害)。多发原因: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我国北方地区距离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近,受冷空气影响大。
    (3) 有利影响:破坏农业生产设施,畜牧业受损,阻断交通,破坏通信、电力设施等。有利影响:有利于农作物越冬,提高土壤墒情,净化空气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24年1月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气压中心的形成、气象灾害及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知识、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Q地位于50°N以北,气压值越往中心越低、为低压,同纬度大陆有一个强大高压中心(高于1035hPa),联系已学知识可知,Q处气压中心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其过程过:来自低纬地区的温暖的西风与来自极地地区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西南暖气流被抬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降温速度较快,冬季大陆形成冷高压;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残留在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低压中心气流抬升,北半球受指向中心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按逆时针方向辐合,绘图如下:
    【小问2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该图为2024年1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我国在冬季时极易遭受寒潮、低温冻害天气。冬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气压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因此冬季风势力强劲;同时,我国北方地区距离亚洲高压较近,受其影响较大,冷空气势力较强。
    【小问3详解】
    影响分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联系已学可知,强降雪会破坏农业生产设施;大风大雪降温会造成畜牧业损失;积雪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但强降雪形成积雪层会减少地面热量散失,有利于保持土温,有利于农作物的越冬;降雪融化后下渗土壤,可以增加土壤墒情;降雪形成过程,可以降解大气中的粉尘(凝结核),净化空气。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透明度是海水能见度的一种量度。常以直径30cm的白色圆盘垂直放入海水中的可见深度来表示。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水中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进入海水中的径流、光线等。下图是我国沿海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
    (1)简述夏季南海海水透明度的分布特征。
    (2)请推测甲处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透明度区域差异大;透明度由近海(海岸)向远海逐渐升高(或离陆地越远透明度越高);透明度变化近海大于远海。
    (2)32。甲处海域离陆地远;陆上河流流入少,输入海洋的泥沙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海水污染小;面积广阔,海水深度较大,水体自净能力强,海水透明度较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沿海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值线的判读,海水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南海海域在夏季时海水透明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差异较大;透明度分布由沿海向远海地 区升高;透明度等值线分布近海地区较为密集,说明其变化较为明显,远海地区较为稀疏,变化较小。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中等值距为4,甲处数值为32。甲处透明度较高,主要原因在于甲处海域离陆地远,受陆地影响小,因此陆地河流流入少,携带泥沙物质输入海洋少;该地远离陆地,因此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海水受污染程度较轻,污染物较少;该海域地区面积广阔,海水深度较大,因此水体自净能力强,海水透明度较高。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寒温带针叶林生长在冷湿环境条件下,树叶有蜡质层、呈针状常绿状态,树木多群聚、树冠呈尖塔状。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上生长着大片寒温带针叶林,因其树高不足两米、形态也不挺拔,被称为“老头儿林”。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针叶林的分布。
    (1)由图可见,大兴安岭西侧针叶林南界纬度较东侧低。指出,请分析形成大兴安岭东西两侧针叶林南界这种纬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2)说明针叶林树木形态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分析“老头儿林”的形成原因。
    【答案】(1)大兴安岭西侧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高,且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集聚,气温低。
    (2)树叶有蜡质层、呈针状,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适应寒冷天气;树叶呈常绿状态,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树冠呈尖塔状,利于积雪下滑,减少树冠积雪量。
    (3)冻土使植被主根难以深入地下;冻土层阻止水分下渗,土壤过湿,根系呼吸作用受阻。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兴安岭北部针叶林分布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植被的因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大兴安岭西侧针叶林南界纬度较东侧低,表明西侧的热量条件比较东侧差,影响两侧的热量条件主要是地形地势和大气环流,大兴安岭为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山,西侧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比东侧(第三级阶梯)高,而且当地冬季盛行西北风,西侧位于寒冷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集聚,气温低,冬季寒冷,生长阔叶林的热量条件不足,故大兴安岭西侧针叶林南界纬度较东侧低。
    【小问2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寒温带针叶林生长在冷湿环境条件下,树叶有蜡质层、呈针状常绿状态,树冠呈尖塔状,答题时应根据这些树木形态特征说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针叶林树木的树叶有蜡质层、呈针状,叶面积小,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适应寒冷天气;树叶呈常绿状态,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树木供给有机物,耐寒性强;针叶林分布地区往往多雪天,针叶林树冠呈尖塔状,有利于积雪下滑,减少树冠积雪量,以免折断。
    【小问3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上生长着大片寒温带针叶林,因其树高不足两米、形态也不挺拔,被称为“老头儿林”。由此可知,“老头儿林”的出现与冻土有密切关系。由于大兴安岭北部纬度较高,永久冻土面积广,冻土坚硬,使植被主根难穿过冻土深入地下,因此树木根基不稳,高大树木易倒伏死亡;当地树木的生长季节,雨水、积雪融水或上层冻土融水下渗过程中遇到永久冻土层的阻隔,很难下渗,使得永久冻土层之上的土壤过湿,树木根系呼吸作用受阻,不利于高大树木生长,只能生长低矮的“老头儿林”。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平原(下图)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西部,其形成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
    (1)说明成都平原的形成过程。
    (2)在山区,岷江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指出岷江挟带的砾石和泥沙的来源。
    【答案】(1)成都平原位于地壳断裂沉陷区,岷江等河流流出山区,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挟带的砾石和泥沙逐渐沉积形成平原。
    (2)风化碎屑物、褶皱断层破碎物、冰碛物。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成都平原为材料,涉及河流堆积地貌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可知,成都平原属于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在内力作用下,成都平原位于地壳断裂沉陷区,地势低;外力作用主要受流水作用的影响,岷江等河流流出山区,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挟带的砾石和泥沙逐渐沉积形成平原。
    【小问2详解】
    由题干可知,在山区,岷江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该地位于断裂带,有褶皱断层破碎物,山区风化作用显著,有风化碎屑物,该区域有冰川发育,受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形成冰碛物。

    相关试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新疆喀什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2025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2025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份月考地理: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份月考地理,文件包含2025届喀什二中9月份月考地理docx、2025届喀什二中9月份月考地理DAdocx、2025届喀什二中9月份月考地理pdf、2025届喀什二中9月份月考地理DA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