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测试)(解析版)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测试)(解析版)第1页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测试)(解析版)第2页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测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测试)(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测试)(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小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正放的“龙”字,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应为( )
    A.B.C.D.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字,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因此,小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正放的“龙”字,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应为“”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为小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请据图分析,找出正确的叙述( )
    A.观察时,如果想把视野中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B.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小雅须改用凹面镜和较小光圈
    C.甲图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3】细胞核
    D.乙图细胞与甲图细胞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乙图细胞具有液泡和叶绿体
    【答案】C
    【分析】图甲示A、B、C都是口腔上皮细胞,【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图乙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详解】A.显微镜成倒像,在视野中的移动方向与实际相反,A在视野的左上方,要移到中间,在视野中应该向右下移动,视野中方向与实际相反,就是向左上方移动,A错误。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颜色较浅,细胞外部的细胞膜又极薄透光性较强,所以观察时应使视野变暗才能观察清楚,而平面镜与小光圈的组合视野最暗,B错误。
    C.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甲图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3】细胞核,C正确。
    D.乙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与甲图细胞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乙图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D错误。
    故选:C。
    3.关于如图所示两种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都可以进行运动
    C.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D.都需要消耗氧气
    【答案】C
    【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详解】ABD、草履虫和衣藻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都属于单细胞生物,都可以在水中运动,也都需要消耗氧气。正确。
    C、草履虫属于动物,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而衣藻属于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错误。
    故选:C。
    4.如图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切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于⑥
    B.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的是④
    C.⑦存在于动植物的所有活细胞中
    D.③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答案】A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解答即可。
    【详解】A、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切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于⑤液泡中,A错误。
    B、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B正确。
    C、⑦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是生物的特征,只要有生命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线粒体。C正确。
    D、③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正确。
    故选:A。
    5.小方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如图甲所示,图乙为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①③②⑤
    B.乙图中有气泡,最可能是甲图中步骤⑤操作不当所致
    C.甲图中步骤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D.甲图中步骤④滴加的是碘液,目的是使细胞保持正常形态
    【答案】B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可简单的总结为: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和吸(碘液和吸水纸)。图甲中:①刮、②滴、③涂、④染和吸、⑤盖。图乙的视野出现了气泡。
    【详解】A、甲图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应该为:擦、②滴、①刮、③涂、⑤盖、④染和吸,A错误。
    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乙图中有气泡,可能是甲图中步骤⑤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所致,B正确。
    C、甲图中步骤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错误。
    D、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常使用碘液(稀碘液)进行染色,因此甲图中步骤④滴加的是碘液(稀碘液),D错误。
    故选:B。
    6.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两个视野,若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左图转为右图,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向左移动装片
    ④向右移动装片
    ⑤转动转换器
    A.③→②→⑤B.④→⑤→①C.③→⑤→①D.⑤→①→②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详解】左图图像位于视野的左方,右图图像位于视野正中央,且物像变大。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③向左移动装片,将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⑤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①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
    故选:C。
    7.如图表示番茄的几个不同结构层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切番茄时,流出大量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图甲中的①细胞质
    B.图丙中的②是由种子中的胚根发育而来
    C.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甲→丁→乙→丙
    D.人的心脏和图乙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
    【答案】A
    【分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2)观图可知:甲是细胞、乙是果实、属于器官、丙是植物体、丁是组织、①是液泡、②是根。
    【详解】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切番茄时,流出大量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图甲中的①液泡,A错误。
    B、图丙中的②是根,由种子中的胚根发育而来,B正确。
    C、甲是细胞、乙是果实、属于器官、丙是植物体、丁是组织,故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甲(细胞)→丁(组织)→乙(器官)→丙(植物体),C正确。
    D、人的心脏属于器官,图乙是果实,属于器官,二者是同一个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A。
    8.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项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详解】A.用消毒的牙签的钝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把牙签附有碎屑的钝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如涂抹不均匀,细胞可能会发生重叠,影响观察,因此细胞重叠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涂抹均匀,A正确。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凉开水(或纯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因此视野中有杂质可能是没有漱干净口腔,B正确。
    C.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在显微镜下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说明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C正确。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目的是防止气泡产生,因此视野中有许多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不规范所导致的,D错误。
    故选:D。
    9.如图是猕猴桃的横切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果皮和内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B.猕猴桃的中果皮属于营养组织
    C.猕猴桃的外果皮属于上皮组织,起保护作用
    D.猕猴桃的种子属于器官
    【答案】C
    【分析】(1)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2)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A、一般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由子房壁发育而成,A正确。
    B、猕猴桃的中果皮(果肉)储存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B正确。
    C、猕猴桃的外果皮属于保护组织,起保护作用,C错误。
    D、猕猴桃的种子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属于器官,D正确。
    故选:C。
    10.如图为植物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表示细胞生长
    B.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
    C.细胞a、b中遗传物质不同
    D.细胞a、b结构与功能相同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A、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图中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发生变化。图中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A错误。
    B、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B正确。
    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a和b表示不同的组织,a、b中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
    D、a、b表示不同的组织,组成a、b的细胞结构与功能不同,D错误。
    故选:B。
    11.小景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绘制了如图所示概念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结构或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是细胞核,b是DNA,c是蛋白质
    B.d是叶绿体,能吸收光能,制造糖类
    C.e是线粒体,能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D.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答案】C
    【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详解】A、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则a是细胞核;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b是遗传物质,则b是DNA;c是蛋白质,A正确。
    B、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制造有机物,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能量,B正确。
    C、e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C错误。
    D、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中的能量变化非常复杂,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所以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D正确。
    故选:C。
    12.玉米种子内储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的玉米种子堆积储存久了会散发热量,这两种能量转化分别是在玉米种子的哪一结构中完成的( )
    A.叶绿体、线粒体B.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质、叶绿体D.细胞核、线粒体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
    【详解】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一般地说,通过细胞质的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故选:A。
    13.下列细胞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分别是( )
    A.生长、繁殖、分化B.分裂、发育、分化
    C.分裂、生长、生长D.分裂、摄食、生长
    【答案】D
    【分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详解】第一幅图由一个细胞变为两个细胞,因此表示细胞分裂;第二幅图是变形虫的摄食,第三幅图细胞体积由小变大,因此表示细胞生长。所以细胞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分别是分裂、摄食、生长。
    故选:D。
    14.如图甲和乙是两类不同细胞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构成寿光大鸡的细胞,乙可能是构成昌乐西瓜的细胞
    B.细胞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也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C.甲中的能量转换器是③,乙中的能量转换器是②
    D.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④中含有较多糖分
    【答案】C
    【分析】图中1①细胞核、②叶绿体、③线粒体、④液泡。
    【详解】A.甲无叶绿体、液泡,是动物细胞,乙有叶绿体、液泡,是植物细胞,因此,甲可能是构成寿光大鸡的细胞,乙可能是构成昌乐西瓜的细胞,正确;
    B.细胞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也是植物细胞的边界,有控制物质进行的功能,正确;
    C.甲中的能量转换器是③线粒体,乙中的能量转换器是②叶绿体和③线粒体,错误;
    D.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④液泡中含有较多糖分,正确。
    故选:C。
    15.活细胞中的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在显微镜中观察某植物细胞细胞质流动情况时,看到如图所示的图像(“→”表示细胞质流向),则细胞内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情况是( )
    A.B.C.D.
    【答案】C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图形画在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详解】显微镜成倒像。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个倒像。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但是流动方向不会变,所以,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情况是C。
    故选:C。
    1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下列关于人与禾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禾苗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禾苗所结籽粒和人的眼睛都属于器官
    C.与人相比禾苗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D.禾苗的叶脉和人的血液都属于输导组织
    【答案】D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A、禾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B、禾苗所结籽粒和人的眼睛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属于器官,正确;
    C、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禾苗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禾苗。因此,与人相比禾苗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正确;
    D、禾苗的叶脉有运输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功能,属于输导组织;人的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错误。
    故选:D。
    17.如图一是一株烟草植物示意图,图二是①结构中一个细胞的放大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所示的结构①、③、④是构成植物体的营养器官
    B.图二中B所示的结构为细胞膜,它是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烟草含有害物质尼古丁,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二结构C中
    D.组成的④所示结构的细胞中,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D
    【分析】(1)图中的①叶、②茎、③茎、④根、A细胞核、B细胞膜、C液泡。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藕是莲的茎,故属于营养器官。
    【详解】A、图一中所示的结构①叶、③茎、④根是构成植物体的营养器官。A正确。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所以图二中B所示的结构为细胞膜,它是能控制物质的进出。B正确。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烟草含有害物质尼古丁,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二结构C液泡中。C正确。
    D、组成的④根所示结构的细胞中,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没有叶绿体。D不正确。
    故选:D。
    18.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野生大豆和马铃薯等植物的种子经过太空遨游后也一并返回。大豆根尖细胞和马铃薯叶肉细胞具有的能量转换器分别是( )
    A.仅有线粒体、仅有线粒体
    B.仅有线粒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C.仅有线粒体、仅有叶绿体
    D.仅有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详解】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体的任何部位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所以大豆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只有线粒体,而马铃薯叶肉细胞中既有叶绿体又有线粒体,B正确。
    故选:B。
    19.我国在“嫦娥四号”上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做样本,喜温耐热的棉花种子顺利完成了高温下发芽生长的过程,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芽”的桂冠。这标志着我国的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下列有关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棉花、油菜和拟南芥植株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土豆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是营养器官
    C.棉花的结构层次与果蝇的结构层次相比缺少了系统层次
    D.棉花种子的种皮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D
    【分析】(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2)动物与人体结构层次在某些方面与植物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但是动物体与人体还需要由器官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和人体。
    【详解】A、棉花、油菜和拟南芥植株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正确。
    B、土豆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是营养器官,正确。
    C、棉花的结构层次与果蝇的结构层次相比缺少了系统层次,正确。
    D、棉花种子的种皮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错误。
    故选:D。
    20.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下列几幅图像。观察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④→②→③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
    【答案】D
    【分析】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图中①物像不清晰,②物像位于左侧,③物像大、清晰,④物像小。首先需将②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得到④,接下来将低倍镜换到高倍镜,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但看到的视野①暗、模糊,所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得到③的视野。所以,图中顺序为:②→④→①→③。
    故选:D。
    21.下列是某同学对生物体的细胞说法,你认为正确的个数是( )
    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圈中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乳酸菌和酵母菌相比,乳酸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③绿色植物体的细胞中,有的有两种能量转换器,有的只有一种能量转换器
    ④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⑤腺病毒的细胞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分析】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详解】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圈中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错误;
    ②乳酸菌和酵母菌相比,乳酸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错误;
    ③绿色植物体的细胞中,有的有两种能量转换器,有的只有一种能量转换器,正确;
    ④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正确;
    ⑤腺病毒的细胞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组成,正确;
    故选:C。
    22.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蚕豆叶片下表皮、酵母菌和小麦根尖纵切临时装片时分别看到的视野。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视野中的结构①在夜晚全部关闭
    B.制作上述临时装片时都应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
    C.丙视野中的细胞具有大液泡,能形成薄壁组织
    D.丁视野中区域①和③是由区域②的细胞经分裂、生长、分化形成
    【答案】D
    【分析】1、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
    2、图乙中①为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图丁中①②③分别为根尖的伸长区、分生区、根冠,植物根尖的分生区、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芽的生长点等分生组织的细胞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详解】A.图乙中①为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在夜晚,部分气孔会因为保卫细胞失水而关闭,但并不是全部关闭,故A错误;
    B.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则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观察酵母菌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故B错误;
    C.丙视野中细胞为酵母菌,细胞内有大液泡,但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不能形成薄壁组织,故C错误;
    D.丁为小麦根尖纵切临时装片,①②③分别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其中②分生区的细胞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根冠和伸长区均是由该部分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3.如图,图甲表示显微镜结构,图乙表示高倍镜下洋葱叶内表皮细胞的物像,图丙表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图丁表示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在d处的某细菌及其运动方向,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位置,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位置
    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表皮撕得太厚或放表皮时未展平
    C.丙:相应操作是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变为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细菌此时的实际位置是在b点,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A、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P目镜位置,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 Q物镜 位置,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A错误;
    B、乙装片内有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不规范造成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B错误;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丙相应操作,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变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使使物像更加清晰,C正确;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丁细菌此时实际位置位于b点,实际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D错误。
    故选:C。
    24.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如图为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下的视野,若将物镜切换为16×,则视野应为( )
    A.B.C.D.
    【答案】D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宽度的倍数而不是面积的倍数。
    (2)细胞在视野中呈单行或单列排布,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放大前视野中的细胞数×。
    (3)细胞在视野中呈充满排布状况时,计算时要考虑面积的变化: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放大前视野中的细胞数×()2。
    【详解】目镜10×、物镜4×,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4=40(倍),若物镜切换为16×,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16=160(倍),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细胞在视野中呈充满状排布,长与宽分别是4个细胞共16个细胞,那么换用16×物镜后视野下所能看到的细胞数目为:16×()2=16×=1(个)。选项D符合题意。
    25.砂引草是一种在防风固沙中有重要作用的耐盐植物,广布于内蒙古,其特殊结构——泌盐腺,能将体内多余盐分排出。以下关于砂引草的泌盐实验研究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a可见幼茎的表皮由一层排列规则且紧密的细胞构成,这群细胞构成保护组织
    B.砂引草叶脉外的维管束、输导组织既可以使植物叶片获得充足的水分稀释盐浓度,同时又为叶肉细胞提供充足水分
    C.随着生长发育的不断进行,收集细胞膨大的比例比分泌细胞大
    D.砂引草盐腺的密度和砂引草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性呈正相关
    【答案】C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解答即可。
    【详解】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图a可见幼茎的表皮由一层排列规则且紧密的细胞构成,这群细胞构成保护组织,A正确。
    B、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所以砂引草叶脉外的维管束、输导组织既可以使植物叶片获得充足的水分稀释盐浓度,同时又为叶肉细胞提供充足水分,B正确。
    C、观图可知:随着生长发育的不断进行,收集细胞膨大的比例比分泌细胞小,C错误。
    D、砂引草是一种在防风固沙中有重要作用的耐盐植物,其特殊结构泌盐腺,能将体内多余盐分排出,砂引草盐腺的密度和砂引草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性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5题,共50分。
    26.采摘后的猕猴桃若贮藏不当,容易腐烂,影响其营养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分别在1℃,5℃,10℃和16℃条件下贮藏猕猴桃,并测定果实的呼吸强度。果实的硬度变化可作为评价果实贮藏情况的指标,当猕猴桃软化到一定程度则不适宜贮藏因此停止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采摘的猕猴桃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猕猴桃比人体缺少的结构层次是 。对采摘后的猕猴桃贮藏不当会影响营养价值,这是因为猕猴桃细胞在贮藏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 中,会消耗 。因此,可以通过呼吸强度来衡量贮藏效果。
    (2)本实验探究了 对猕猴桃呼吸强度的影响。选取大小均匀,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体现了实验设计的 原则。每组选用30个猕猴桃,不能用1个做实验的原因是 。
    (3)由实验结果可知,1~5℃最近宜于贮藏猕猴桃,是因为1~5℃时猕猴桃的 。
    (4)研究发现,呼吸作用还依赖于细胞内的多种活性物质才能顺利进行,这些物质的活性越高,呼吸作越旺盛。由此推测,为猕猴桃喷洒 这些物质活性的药剂,可以进一步提高猕猴桃的贮藏效果。
    (5)在贮藏猕猴桃的过程中,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 的方法来提高贮藏效果。
    【答案】(1)器官 系统 线粒体 有机物
    (2)温度 单一变量 避免偶然性
    (3)呼吸作用最弱
    (4)抑制
    (5)保鲜袋储藏
    【分析】(1)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该不同的条件即为变量。
    【详解】(1)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猕猴桃是植物,植物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猕猴桃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猕猴桃比人体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是将光合作用所合成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猕猴桃在贮存过程中发生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和自身的有机物,造成猕猴桃软化。因此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强度来衡量储藏效果。
    (2)分析题目信息“科研人员分别在1℃,5℃,10℃和16℃条件下贮藏猕猴桃”,可判断变量为温度。因此该探究实验的目的是温度对猕猴桃呼吸强度的影响。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在设置实验时,除温度外,其余条件需要相同且适宜,如大小均匀,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所用猕猴桃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猕猴桃有病虫害、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猕猴桃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因此在实验中用30只猕猴桃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
    (3)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只有在1﹣5℃环境下保存,猕猴桃的呼吸最弱,分解有机物也就最少,果实储存时间延长,所以温度在1﹣5℃下最适合保存猕猴桃。
    (4)想要提高猕猴桃的贮藏效果,就要抑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结合题意,为猕猴桃喷洒抑制细胞内这些物质活性的药剂,可以进一步提高猕猴桃的贮藏效果。
    (5)在贮藏猕猴桃的过程中,除题干介绍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保鲜袋储藏的方法,保鲜袋能隔绝氧气抑制猕猴桃的呼吸作用。
    27.如果能控制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人们就可以利用干细胞培育人体的组织和器官,用于修复和替换病损的器官,许多不治之症就可迎刃而解。
    (1)绝大多数生物都由 构成,它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骨髓移植能治疗白血病,健康人的骨髓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类型的血细胞(如图所示),这一过程属于细胞的 。
    (3)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 (填结构层次名称)。
    (4)由图可知,人体发育的起点是从一个 开始的,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 。
    (5)由图可知,甲细胞通过 形成乙,在此过程中 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6)人体可以感知环境中冷热的变化,这与图丙中的 (填名称)有关,在寒冷环境中,我们会不自主打哆嗦,“哆嗦”与图丙中的[ ] 功能有关。
    【答案】(1)细胞
    (2)分化
    (3)组织
    (4)受精卵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5)细胞分裂
    (6)神经组织 C肌肉组织
    【分析】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图丙中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
    【详解】(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骨髓移植能治疗白血病,健康人的骨髓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类型的血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所以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
    (3)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差异,形成了一些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故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组织的根本原因。
    (4)甲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只有受精卵才能经过细胞分裂形成乙,乙再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丙,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分娩产出,形成婴儿丁。可见人的新生命起始于受精卵。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5)由图可知,甲细胞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只有受精卵才能经过细胞分裂形成乙,乙再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丙,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分娩产出,形成婴儿丁。可见人的新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甲→乙表示细胞分裂,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6)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图中A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排泄和吸收功能;B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C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D神经组织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所以人体可以感知环境中冷热的变化,这与图丙中的神经组织有关,在寒冷环境中,我们会不自主打哆嗦,“哆嗦”与图丙中的C肌肉组织功能有关。
    28.每年的5月是五峰樱桃采摘季节,对于游客来说,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学习了农业知识,也为振兴乡村事业做出了贡献。生物社团的同学对樱桃植株进行了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镜;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镜头出现污点,应该用 擦拭。
    (2)图二为樱桃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 ,该组织的形成与图三中 (填字母)生理过程有关。
    (3)图三为樱桃植株的结构层次图,A过程中细胞内 的变化最明显;其中D樱桃在结构层次中属于 ;D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萌发形成了E,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4)社团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樱桃植株根尖的结构,下列哪个选项是樱桃植株根尖生长最快部位的细胞图 。
    【答案】(1)物 粗准焦螺旋 擦镜纸
    (2)2叶肉 B
    (3)染色体 器官 有性生殖
    (4)B
    【分析】图一中:①目镜、②粗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
    图二中:1上表皮、2叶肉、3下表皮、4叶脉、5气孔。
    图三中: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C表示各类组织(其中1是保护组织,2是机械组织,3是输导组织,4是分生组织,5是营养组织),D是果实,E是植物体。
    【详解】(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除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细准焦螺旋。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镜头出现污点,应该用擦镜纸擦拭,防止划伤镜头。
    (2)2叶肉属于营养组织,樱桃叶片的生长也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因此叶片的营养组织是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的。
    (3)A过程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很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D樱桃是果实,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D樱桃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萌发形成了E植物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4)A、A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B是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此区的细胞能够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部分。
    C、C是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出新细胞。
    D、D是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故选:B。
    29.黑藻是一种多年生沉水开花植物,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某同学选这两种材料观察细胞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观察洋葱细胞中的叶绿体,可选择图1中的 叶制成临时装片。图中两种叶片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选填“相同”或“不同”),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出现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加 。为防止产生气泡影响观察,其正确操作是 。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图2。由此判断所观察到图像的视野由暗到亮的顺序是 。
    (3)某同学在视野中清晰地观察到一个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在顺时针转动,则该细胞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他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给同桌观察,却发现视野变暗,为重新看清物像,应进行的显微镜操作是 。
    (4)图3是某同学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你指出图中的两处失误 、 。
    (5)从植物分类上分析,水绵与洋葱相比,与黑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判断依据是 。
    【答案】(1)管状 相同 细胞分化
    (2)清水 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缓缓放平 CAB
    (3)顺时针 重新对光
    (4)多画了叶绿体 未标注细胞壁(或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没有用密点表示或图的下方未标注图的名称)
    (5)洋葱 洋葱和黑藻都是被子植物
    【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3.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1)要观察洋葱细胞中的叶绿体,可选择图1中的管状叶制成临时装片。图中两种叶片的细胞都属于植物细胞,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相同,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出现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保持细胞原来形态。为防止产生气泡影响观察,其正确操作是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缓缓放平。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若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图2。由此判断所观察到图像的视野由暗到亮的顺序是CBA。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某同学在视野中清晰地观察到一个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在顺时针转动,则该细胞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他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给同桌观察,光线改变,视野变暗,为重新看清物像,应进行的显微镜操作是重新对光。
    (4)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透明无色,无叶绿体,因此,图3是某同学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中多画了叶绿体;未标注细胞壁;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没有用密点表示;图的下方未标注图的名称。
    (5)从植物分类上看,洋葱和黑藻都是被子植物,故水绵与洋葱相比,与黑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洋葱。
    30.苹果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水果,下面是利用苹果树进行的研究,图1表示上午10时记录的苹果树某枝条上不同位置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总光合﹣呼吸消耗),图2是叶肉细胞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口味酸甜,与酸甜有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中。苹果是植物的 器官,其中果皮属于 组织。
    (2)产于新疆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含糖量特别高。请从植物生理角度结合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结合图1曲线,推测限制第5片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 。第10片叶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来自图2 (填序号),第5片和第15片叶的总光合速率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一定相等”),原因是 。
    (4)科学家一般通过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来判断叶片的衰老程度,衰老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会下降。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对延缓植物叶片衰老速度的影响”,某小组对10年生的红富士苹果树叶片进行研究:采摘20片基本相同的成年叶片,剪去叶柄,将其平均分成四份,分别浸泡在装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每隔7天测一次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具体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实验中,通过观测 来反映苹果叶片的衰老速度。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烧杯中盛放的液体应为 。农业生产上,植物叶片提前衰老会影响产量。根据表中数据选择哪种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红富士苹果树喷洒能提高经济效益,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液泡 生殖 保护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3)光照强度 ①⑤ 不一定相等 总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图中两片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
    (4)相同时间内(每7天),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50mL清水 选1.0mg/L,因为经过该浓度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的较慢,且使用的细胞分裂素少,经济效益高
    【分析】1、由图1曲线可知,枝条上不同位置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同。
    2、图2中①是吸收二氧化碳,②是产生氧气,③⑥是吸收氧气,④⑤是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1)液泡中具有细胞液,细胞液中贮存有多钟物质,因此苹果中与酸甜有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苹果是植物的果实,里面包含种子,因此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其中果皮有保护果实的功能,属于保护组织。
    (2)新疆的阿克苏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光合作用速率高,可以制造大量有机物;夜间温度低,有利于抑制苹果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因此新疆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含糖量特别高的原因是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3)由曲线1可知,枝条基部的叶定为1,因此第5片叶所处的位置不高,故限制第5片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第10片叶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来自图2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⑤植物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第5片和第15片叶的总光合速率不一定相等,原因是总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图中两片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
    (4)由表格可知,相同时间内(每7天),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来反映苹果叶片的衰老速度。第1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不接受对变量的处理,保持自然状态,因此烧杯中盛放的液体应为50mL清水。根据表中数据,选1.0mg/L的细胞分裂素对红富士苹果树喷洒能提高经济效益,理由是:经过该浓度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的较慢,且使用的细胞分裂素少,经济效益高。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的原因
    A
    视野中细胞重叠
    材料没有涂抹均匀
    B
    视野中有杂质
    没有将口腔漱干净
    C
    将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
    观察者将装片往右移动
    D
    视野中有许多气泡
    染色不均匀
    组别
    研究对象
    烧杯中盛放的液体
    不同时间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0天
    7天
    14天
    21天
    第1组
    红富士苹果树的成年叶片

    66
    59.5
    58
    57
    第2组
    50mL浓度0.5mg/L的细胞分裂素溶液
    66
    60
    60
    59
    第3组
    50mL浓度1.0mg/L的细胞分裂素溶液
    66
    63
    62
    60
    第4组
    50mL浓度5.0mg/L的细胞分裂素溶液
    66
    64
    62.5
    61

    相关试卷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4 植物的生活(测试)(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4 植物的生活(测试)(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3 生物与环境(测试)(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3 生物与环境(测试)(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3 生物与环境(测试)(原卷版):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3 生物与环境(测试)(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