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4 植物的生活(讲练)(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44089/0-17371964107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4 植物的生活(讲练)(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44089/0-17371964107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4 植物的生活(讲练)(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44089/0-17371964107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合辑
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4 植物的生活(讲练)(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4 植物的生活(讲练)(原卷版),共27页。
考点一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
考向01 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的萌发
1.(2023•常德)“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食用部分都是胚乳
B.胚都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组成
C.储存种子需要低温、干燥等条件
D.种子萌发需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2.(2023•烟台)《诗经》中的五谷是指:黍、稷、稻、麦、菽。“稷”和“菽”就是现在的小米(粟)和大豆,对二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米为平行脉,大豆为网状脉
B.小米和大豆的根系中都有固氮的根瘤菌
C.小米与“稻”、“麦”的亲缘关系比大豆近
D.小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大豆的贮存在子叶中
3.(2023•内江)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如图是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根据其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成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自于胚乳
B.曲线甲代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鲜重的变化
C.曲线甲中a→b变化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吸收了大量水分
D.曲线乙中c→d变化是因为有机物在植物体内逐渐积累
4.(2023•宜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如图是大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少数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胚不完整或已死亡
B.大豆种子萌发的(一)阶段,有机物逐渐增多
C.大豆萌发过程中发育成①的结构最先突破种皮
D.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胚乳
5.(2023•潍坊)《齐民要术》记载了“热进仓”贮麦法:将经暴晒的小麦种子,趁热进仓贮藏,温度控制在46℃左右,贮藏7~10天后通风降温,该贮藏方法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粒小麦是一个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
B.暴晒后的小麦种子水分减少有利于贮藏
C.趁热进仓贮藏有利于抑制霉菌、蛀虫等有害生物繁殖
D.“热进仓”贮麦法贮藏期间,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将暂停
考向02 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
6.(2023•济南)下列关于根尖和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B.幼叶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C.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D.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7.(2023•济宁)下列有关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角”是由叶芽(或枝芽)发育而来的荷花
B.中“通”外直——“通”指根状茎、叶柄和叶片内部有发达的气腔相通
C.藕断“丝”连——“丝”是茎中的输导组织
D.“千年”古莲子开花——“千年”还能开花是因为莲子的休眠
8.(2023•呼和浩特)小彧同学为自家花园的月季修剪枝条上枯萎发黄的叶片,松土并施肥,又挑选一部分枝条准备按照扦插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进行扦插繁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修剪的枝条是由叶芽发育成的
B.松土为根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气
C.施肥的目的是为月季提供有机物
D.需将扦插茎段下方剪成斜向的切口
考向03 开花和结果
9.(2023•宿迁)通过生命周期的循环,绿色开花植物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学习完“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内容后,某同学记了笔记(见图),图中②与③分别代表( )
A.受精卵、胚B.胚乳、果皮C.胚珠、果皮D.子房、种子
10.(2023•益阳)栝楼为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雌雄异株。雌雄花花冠均较大、颜色洁白、气味清香,果实球形,其种子俗称“吊瓜子”。两种花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够结出果实的是图甲中的花
B.根据花的特点,可推断它属虫媒花
C.栝楼的果实中有许多种子是因为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D.栝楼攀缘在其它植物体上,与被攀缘的植物之间为竞争关系
11.(2023•威海)如图剥开的花生里有四粒种子,发育成这颗花生的花中有( )
A.一个子房、一个胚珠B.一个子房、四个胚珠
C.四个子房、一个胚珠D.四个子房、四个胚珠
考向04 植物的无性生殖
12.(2023•成都)成都有多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它的匍匐茎可以长出新的植株(如图)。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营养生殖
B.有性生殖
C.出芽生殖
D.孢子生殖
13.(2023•自贡)《诗经》中有“折柳樊圃”的诗句,这句诗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把柳枝折断,插在菜园周围长成篱笆的情景。柳枝的这种繁殖方式称为( )
A.播种B.嫁接
C.组织培养D.扦插
14.(2023•陕西)世界上唯一一株完全野生的普陀鹅耳枥生长在浙江省普陀山上。科学家历经半个世纪成功培育了108粒种子,之后又成功地用枝条进行扦插繁殖,大大降低了普陀鹅耳枥灭绝的风险。关于其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能进行无性生殖
B.种子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C.扦插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D.可以进行有性生殖
提炼一 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结构:
种皮(保护作用)
子叶(2片,储存提供营养)
大豆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双子叶) 胚 胚轴(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位)
胚根(发育成根)
种皮和果皮(保护作用)
胚乳(储存提供营养)
玉米 子叶(1片)
(单子叶) 胚芽
胚 胚轴
胚根
注: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如果往纵切的玉米上滴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种子萌发的条件:A自身条件:a、发育成熟;b、结构完整;c、具有生活力;d、有充分营养;e、不在休眠状态。B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3、种子萌发过程:种子吸水→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胚根、胚轴、胚芽→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形成根和茎的连接部位→形成茎和叶→胚乳和子叶萎缩。
提炼二 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
成熟区(又叫根毛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 根尖 伸长区(生长最快的部位)
结构 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保护作用)
2、根能不断地长长是由分生区和伸长区作用的结果。
3、芽的类型
(1)按位置划分:顶芽和侧芽。
(2)按发育结果划分:枝芽、花芽、混合芽。
4、芽的结构与发育
(1)枝芽的结构
①生长点:使芽轴生长。
②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
③幼叶:发育成叶。
④芽轴:发育成茎。
⑤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2)顶端优势:顶芽生长旺盛,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提炼三 开花和结果
1、 花柄
花托(保护作用等)
花的 花萼(由萼片组成)
结构 花冠(由花瓣组成)
柱头
雌蕊 花柱
花蕊 子房(含有胚珠,胚珠中含有卵细胞)
花药(含有花粉,花粉中含有精子)
雄蕊
花丝
花蕊是一朵花的最重要的结构。含有雌蕊才能结果,因为子房发育成果实,故只有雌花和两性花才能结果。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作用两个过程。
A花药里散发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叫做传粉。
B花粉落在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到达胚珠,花粉里的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叫双受精,被子植物特有)
提炼四 植物的无性生殖
1.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行为。
2.举例:常见植物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水绵)、营养生殖(扦插、嫁接和压条)、组织培养、克隆技术等。
3.优点
能够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4.应用
(1)嫁接
概念: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称为接穗,被接的植物体称为砧木。
②分类:枝接和芽接。
③关键技术:不管是枝接或芽接,都应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④应用: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
(2)扦插
①概念:月季、葡萄等植物,可以剪取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
②注意事项:剪取茎段时,要保留两个节;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
5.植物的组织培养
(1)概念: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技术手段。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意义
①繁殖速度快。
②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③培育无毒植株。
④培育植物新品种。
【跨学科】芽的发育和语文学科的诗词歌赋相结合
1.唐•贺知章著名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关于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绿丝绦”是由芽发育而来
B.“细叶”主要由分生组织分裂分化而来
C.“细叶”呈网状脉,推测其属于双子叶植物
D.“二月春风”说明影响柳树发芽的主要因素是风力
2.下列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农业生产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播种前要松土,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B.“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明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C.将大米播种到地里,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稻谷种子中的胚被破坏了
D.用黑网遮盖播种苋菜种子后的菜地,是因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都不需要光照
3.有经验的农民在向日葵开花季节,要为向日葵“对头”(将两个花盘对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保护花粉,防止散落
B.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C.保护花蕊,防止被虫咬
D.保护花瓣,以免被风吹落
4.“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早春时节,杏花盛开,蜜蜂飞舞,扮靓山野。由此推测杏花具有的特点是( )
A.杏花具有香味和花蜜
B.影响开放的环境因素是湿度
C.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
D.杏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花瓣
5.《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黄其实……”,其中“灼灼”是指桃花盛开的样子。如图为桃花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桃花的主要结构是⑥雄蕊和⑦雌蕊
B.能产生花粉的结构是④花药
C.③是子房,内有⑧胚珠
D.经过传粉、受精后,⑧会发育成果实
【新情境】种子的结构与传统习俗相结合
6.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是传统习俗。腊八粥主要是由大米、红豆、绿豆、小米、黄米、莲子、红枣、花生等原材料熬制而成,这些原材料中,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的是( )
A.小米B.红豆C.绿豆D.花生
【跨领域】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重大国际合作论坛事件相结合
7.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23年10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使中国与泰国交流更加密切。泰国是盛产水果的国家,芒果是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芒果的食用部分是花的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
A.子房B.胚珠C.子房壁D.珠被
8.草莓的走茎是从主植株上延伸出来的部分匍匐茎,用来产生新的草莓苗的。草莓的走茎繁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草莓运用茎进行的繁殖方式属于( )
A.无性生殖营养生殖B.有性生殖营养生殖
C.营养生殖嫁接D.无性生殖嫁接
9.星空浩瀚,探索无限。2021年中国航天科技取得“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遂游星辰等新成就,中国空间站“天宫”承载着细胞学、育种、民虫繁育等太空生物实验任务。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入荧光蛋白基因使心肌细胞发荧光,利用的是克隆技术
B.太空育种是借助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变异,获得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利用太空植物的茎尖快速批量繁育优质植株,利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利用激素延长太空蚕宝宝的幼虫期来提高蚕丝的产量,获得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跨领域】种子的萌发与我国航天事业成果相结合
10.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三名中国宇航员开启了长达6个月的太空生活。假如宇航员们想要在空间站种菜,他们不必为蔬菜种子的萌发提供( )
A.适量的土壤B.适宜的温度
C.一定的水分D.充足的空气
考点二 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2023•鄂州)某农民发现种植的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农田的低,他推测可能是该农田中某种无机盐含量偏低。于是设计以下实验:他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试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据表中小麦收获量可判断,该农田含量偏低的无机盐最可能是( )
A.氮B.磷C.钾D.钙
2.(2023•赤峰)无土栽培技术为花卉、蔬菜及其他作物生产的工厂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该技术能使植物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 )
A.水和无机盐B.无机盐和有机物
C.水和有机物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3.(2023•岳阳)农业工作者调查了几种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里的耗水情况,并绘成如图,综合分析如图,每亩耗水量最多的作物是( )
A.水稻B.玉米C.高粱D.小麦
4.(2023•鄂州)将一株质量为20克的番茄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0克。其增加的质量不可能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有机物B.水
C.土壤中的无机盐D.二氧化碳
考向02 植物的蒸腾作用
5.(2023•广安)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是菠菜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B.⑤和⑧表示气孔,是菠菜蒸腾失水的“门户”
C.⑦表示保卫细胞,它不含叶绿体
D.①和④表示表皮,是保护组织
6.(2023•西宁)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是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C.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7.(2023•新疆)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根吸收水分
B.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C.通过筛管运输水分
D.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8.(2023•威海)大旱时,树木会有部分叶子脱落,脱去部分叶子有利于树木存活,主要是因为降低了(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提炼一 植物的吸收和运输作用
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1)根中能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而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最活跃的区域。
(2)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特点
①成熟区又称根毛区,有大量的根毛,这增大了吸收水分的表面积。
②成熟区内侧有发达的输导组织,有利于水分的运输。
③根毛细胞的细胞壁外部由果胶质组成,这种果胶质有很强的黏性,亲水能力强,有利于水分的吸附和吸收。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中。导管的细胞呈管状,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也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根吸收来的水分就是通过导管向上输送至茎、叶等器官的。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随水分运输至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水分被植物体吸收,大致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水分从土壤溶液进入根部,然后通过根毛细胞进入成熟区的导管,由于根中的导管与茎中的导管相通,水分就由根中导管进入茎中导管,之后由茎中导管向上运输给叶、花、果实等,供植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知识提炼
1.水分在植物体吸收的运输途径可概括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内导管→茎内导管→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绝大多数用于蒸腾作用。
3.叶脉内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名称
位置
实质
输导成分
输导方向
导管
木质部
由死细胞构成,两个导管细胞之间的横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水分、无机盐
从下向上
筛管
韧皮部
由活细胞组成,两个筛管细胞之间的横壁上形成筛板,筛板上有筛孔
有机物
从上向下
提炼二 植物的蒸腾作用
1.定义: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主要场所:叶片。
3.叶片的结构
(1)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2)叶肉: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液泡,储存着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3)叶脉:叶脉分布在叶肉中,它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叶脉中有两种管道——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可见叶脉有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4)气孔:在叶片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许多成对的半月形细胞,这些细胞叫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4.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1)蒸腾作用可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叶片里的水分蒸腾散失后,叶肉细胞相对缺水,就要吸收叶脉导管里的水分,这样促使水分上升到叶里,从而促进根吸水。植物要吸收的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在水分向上输送的同时,无机盐也随水分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这是因为水分的汽化可带走叶片的一部分热量。
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叶片和茎的蒸腾作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不仅对植物自身的生活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生物圈也有重要意义。
(1)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保持水土。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3)涵养水源。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绿色植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好好保护森林。
【新情境】蒸腾作用与漫画相结合
1.观察漫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
B.移栽时带土坨能减少对根毛的损伤
C.水分通过导管输送到植物体各部位
D.大树底下好乘凉与蒸腾作用有关
2.管道培无土栽培技术是较常用的水培栽培模式,主要以种植叶菜类作物为主,该栽培模式生产的蔬菜洁净、无污染、可直接进行采摘食用。据此资料完成问题。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植物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原因是植物能够从无土栽培培养液里获得足够的( )
A.水和二氧化碳B.水和有机物
C.水和无机盐D.无机盐和有机物
3.网购鲜花在运输过程中会少量脱水,购买者要做“醒花”处理:去掉茎基部包着的蓄水棉,保留叶子,用剪刀斜45度剪去茎3~5cm,把花头以外部分全部浸到清水里4个小时以上。醒好以后,插花瓶即可。对鲜花运输过程和醒花处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蓄水棉在运输过程中可提供少量水分
B.保留叶子,利于吸水
C.茎部斜剪45度,可增大吸水面积
D.用清水浸泡,有利水由筛管向上运输
【跨情景】蒸腾作用与生活小实验相结合
4.小方在针筒内装入适量清水,针孔处插入枝条,在U形管中加入适量红墨水,连接针筒和U形管,将针孔及连接处密封后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边高于右边,如图所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枝条进行了( )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
5.今年3月21日是第11个“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与健康”。经过持续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我国森林面积连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森林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与之相关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运输作用D.蒸腾作用
【跨领域】植物吸收水分与生产实践应用活动相结合
6.滴灌技术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实现水盐同步管理和合理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使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时,以下操作不合理的是( )
A.为保证出水量,输水压力越大越好
B.使用水溶性无机盐,避免堵塞滴灌管
C.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调控供水量
D.使用薄膜覆盖,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7.“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8.农家有机肥的特点是,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无机盐在农作物体内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
A.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B.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C.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D.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跨学科】植物的运输作用和语文学科的诗词歌赋相结合
9.自古以来,很多诗人都钟情于写“莲花”,在大部分诗人作品中都会惊叹连花清姿素容,还有的诗人会另辟蹊径,歌颂莲花坚贞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下列诗句的生物学解释错误的是( )
A.中“通”外直——叶柄长直,内有气腔
B.藕断“丝”连——“丝”是茎中的输导组织
C.出淤泥而不“染”——叶片的表皮没有气孔
D.映日荷花别样“红”——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
10.“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森林里水气缭绕,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
A.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的表皮上有大量的气孔
B.蒸腾作用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C.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防止叶片细胞被阳光灼伤
D.绿色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全部都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考点三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考向01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2023•济南)曲线a表示某植物在环境温度为25℃(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在M点时出现曲线b的原因可能是( )
A.适当提高了温度
B.适当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
C.适当增加了光照强度
D.适当增加了氧气浓度
2.(2023•兰州)如图的式子中,①②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①②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进行
C.①所需的a物质和水都由生理活动②提供
D.②所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中储存的能量
3.(2023•张家界)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晴朗的一天中大棚内某蔬菜释放氧气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
C.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
D.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
4.(2023•济宁)如图为恒温密闭玻璃温室大棚内一昼夜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开始于6时,结束于18时
B.大棚植物在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C.6时和18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E点比A点低,大棚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考向0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2023•盐城)现代农业常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瓜果等。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提高产量的是( )
A.采用合理种植密度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通入适量二氧化碳D.保持白天15℃夜晚25℃
6.(2023•苏州)《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即根据当地的“风向”选好“行向”,注意行距,以利于空气流通)。该做法的目的是( )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合理灌溉
C.延长光合作用时间D.合理施肥
7.(2023•聊城)如图是温室大棚,种植户需要适时开关通风口,保证大棚内的植株快速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风口不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由通风口进入大棚内,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C.适时打开通风口,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使植物健康生长
D.通过开关通风口,可以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8.(2023•海南)芒果等果实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是指果实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接着突然升高,然后又下降的现象。呼吸跃变的出现标志着果实成熟达到了可食的程度,有些芒果的果皮也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内的有机物可来自叶和果皮的光合作用
B.适当提高芒果的贮藏温度,可加速果实的成熟
C.适当提高氧气的浓度,就能延迟呼吸跃变的出现
D.呼吸跃变的出现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提炼一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淀粉) + 氧气
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
物质转化的过程: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实质
能量转化的过程: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5)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作对照,验证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照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④清水漂洗;
⑤滴加碘液染色(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
⑥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⑦证明(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2、植物的呼吸作用
活细胞
线粒体
(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有机物 + 氧气
(2)反应式:
(3)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的特征,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提炼二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2、呼吸作用原理指导生产:
·低温保存菜果 减弱呼吸作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而加强)
·粮食入仓要晒干 降低呼吸作用,防止萌发(含水量高而加强)
·保存果菜降低含氧量 降低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
·栽植物常松土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
·地窖瓜菜发热 呼吸作用释放热能
·新疆葡萄更甜 夜间温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1.“熊童子”(图一)是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绿色叶片密布白色绒毛。研究人员对“熊童子”24小时二氧化碳(CO2)的吸收情况进行测量,结果如图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肉质的叶片可储存更多的水分,利于适应环境
B.吸收CO2最活跃的时间是0:00~6:00
C.一天24小时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D.白天吸收CO2很少,说明白天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弱
【新情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古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合理密植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据《齐民要术》)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据《吕氏春秋》)
D.种萝卜宜沙糯地。五月犁,六月种(据《四时类要》)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三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过程。将装置放在光照条件下,由漏斗向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图三中a点),图三曲线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上升的原因是:种子吸收水分后,呼吸作用增强
B.cd上升的原因是: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二,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C.此实验中涉及到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db不变化原因是: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4.如图甲是玉米植株24小时内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一到图四为叶肉细胞内二氧化碳利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点是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
B.图甲中B、E两点对应的是图三表示的过程
C.图甲中A~B(不包括B点)段对应的是图四表示的过程
D.图甲中从B点到E点(不包括B和E点)段对应的是图二表示的过程
5.为探究光照强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置于不同的光照强度下,记录单位时间内红墨水滴左、右移动距离,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乙曲线(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时,红墨水滴向右移动
B.在a点光照强度下,红墨水滴向右移动
C.在b点光照强度下,红墨水滴不移动
D.在c点光照强度下,红墨水滴向左移动
【跨领域】呼吸作用原理与粮食存储技术相结合
6.被誉为“天下第一仓”的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建于清朝,粮仓设计巧妙,储粮室一年四季恒温。100多年过去了,依然在使用。粮仓开有排气孔可以散热,这些热量主要来源于粮食的( )
A.光合作用B.消化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
7.在现代温室生产蔬菜的过程中,常增施“气肥”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促使蔬菜早熟丰产。下列有关“气肥”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气肥”的成分为氧气
②一定范围内,施加的“气肥”越多,蔬菜的产量越高
③“气肥”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A.1项B.2项C.3项D.0项
8.图甲表示植物叶片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请结合图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有( )
①甲图中A过程对应的乙图中细胞活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Ⅱ
②甲图中B过程对应的乙图中细胞活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Ⅰ
③乙图中Ⅰ代表的生理活动在植物的所有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④乙图中Ⅰ代表的细胞活动能够释放能量,供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A.1项B.2项C.3项D.4项
【新情境】光合作用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相结合
9.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和光合作用相似。我们可以据此推测( )
A.二氧化碳是人工合成淀粉的原料
B.人工合成的淀粉在白纸上留下油斑
C.人工合成途径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D.人类从此不再需要保护生态环境
【新情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10.“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写照,新疆吐鲁番地区,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这里生产的葡萄等水果产量高、品质好。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阳光充足,呼吸作用旺盛 B.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呼吸作用弱
C.白天温度较低,呼吸作用旺盛 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新课标要求
考点
考向
命题预测
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运用这些生命活动原理分析、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并从物质循环和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 地位。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的萌发
结合花的结构图或以生活实例、实验探究等形式,考查花的结构及果实发育、种子萌发的条件与过程
结合图示或材料,考查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是考查重点,通常以图示、生活现象或实验探究等形式,在选择题中单独考查,也有结合图示、实验探究等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
花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果实的发育、叶片的结构、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及相关生物学热点,依然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
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
开花和结果
植物的无性生殖
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植物的吸收和运输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类型
相同点
不同点
双子叶植物(如大豆、花生)
都有种皮和胚
有2片子叶,没有胚乳
子叶储存和提供营养
单子叶植物(如玉米)
有1片子叶,有胚乳
胚乳储存和提供营养
分组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种类(含无机盐的种类)
尿素(氮)
磷酸二氢钾(磷、钾)
磷酸氢钙(磷、钙)
硝酸钙(氮、钙)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千克)
55.56
65.26
55.48
55.44
55.11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的线粒体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5 人体生理与健康(讲练)(原卷版),共39页。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4 植物的生活(讲练)(解析版),共40页。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04 植物的生活(测试)(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