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局属、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局属、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局属、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局属、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局属、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局属、青西、胶州等地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西陶寺古观象台(35.8°N,111.5°E)由13根呈圆弧状排列的夯土柱组成(图1),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可以确定节气。考古队绘制了观测模型示意图,从东2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从东12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东2缝位于观测点的( )
    A. 东北B. 西南
    C. 东南D. 西北
    2. 日出方位从东12缝到东11缝期间,当地( )
    A.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B. 昼夜长短差值变小
    C. 日落时刻逐渐推迟D. 日落方位变为西南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从东2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冬至日日出东南,所以东2缝位于观测点的东南方位,故选C。
    【2题详解】
    从东2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从东12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所以日出方位从东12缝到东11缝期间,经历大致18天,且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南移。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小,A错。随着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昼夜长短差值变小,B正确。昼长变短,日落时刻逐渐提前,C错。期间日落西北,且日落方位逐渐靠西,D错。故选B。
    梯度风是指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下图示意某地不同地区不同高度梯度风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导致本地不同地区不同高度梯度风占比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天气B. 下垫面
    C. 气压D. 人类活动
    4. 相同高度,若城区梯度风占比变小,将会导致( )
    A. 郊区大气污染减轻B. 城区热岛效应减弱
    C. 农村雨雾天气增多D. 城区雨岛效应加强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随高度升高,梯度风占比增大,且同一梯度风占比在城区出现的高度较郊区和农村更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城区、郊区、农村下垫面差异较大,城区建筑高耸,下垫面摩擦力高,农村地面建筑低矮,下垫面摩擦力相对较小,使得且同一梯度风占比在城区出现的高度较郊区和农村更高,B正确。这种差异与天气和气压关系不大,AC错。城区和郊区、农村均有人类活动,只是产业类型有所差异,人类活动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梯度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力,相同高度,若城区梯度风占比变小,说明城区受摩擦力影响增强,城市建筑增多增高,城区热岛效应增强,城区上升气流增强,加之凝结核多,城区雨岛效应加强,D正确,B错。城区建筑增多,污染物随城郊热力环流从城区上空携带至郊区上空下沉,郊区大气污染加重,A错。雨雾形成需要水汽、降温、凝结核等多种条件,城区梯度风变化对农村雨雾天气影响不是很大,C错。故选D。
    亚马孙河流域的部分雨林,在每年洪水季时会被河水淹没,被称为洪泛森林。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系及洪泛森林的分布和洪泛森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通常亚马孙河流域干流洪泛森林面积最小的月份是( )
    A. 1-2月B. 4-5月
    C. 7-8月D. 10-11月
    6. 洪泛森林体现的主要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纬度地域分异B. 干湿度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D. 地方性分异
    7. 与陆地雨林相比,洪泛森林( )
    A. 土壤有机质多B. 光合作用较强
    C. 水土流失严重D. 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5. C 6. D 7. A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亚马孙河南岸支流比北岸数量多,南岸流域面积比北岸广,干流水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南岸支流;南岸支流与主干流均位于南半球;7~8月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岸支流与主干流流域降水减少,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洪水退去,此时洪泛森林的面积最小。故选C。
    【6题详解】
    洪泛森林是由于当地季节性洪水出现而形成的地区特殊的森林系统,属于地方性分异,D正确。与纬度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域分异以及垂直地域分异等关系不大。故选D。
    【7题详解】
    与陆生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洪水带来的沉积物、水下腐烂的植物叶片为洪泛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丰富养料,土壤有机质较多,在水面下方,土壤有机质不易分解,积累较多,且洪泛森林综合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更丰富,A正确,D错误;结合图示,洪泛森林所处地区相对低洼,受陆上植被林冠层对光照的阻挡的影响,洪泛森林系统光合作用相对较弱,B错。洪泛森林区域地势更低,位于河岸附近,河流水面上涨后被淹没,以沉积作用为主,水土流失不明显,C错误。故选A。
    湖泊补给系数是湖泊流域面积与湖水面积之比,湖泊补给系数越大,湖泊受补给区内河流水情的影响越大。赛里木湖湖面海拔2073米,湖泊面积458平方千米,湖泊补给系数仅为3.1左右,属于微咸水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内陆湖泊。下图示意赛里木湖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赛里木湖流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 大西洋B. 湖面蒸发
    C. 北冰洋D. 植物蒸腾
    9. 导致赛里木湖湖泊补给系数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流域蒸发旺盛②流域相对封闭③流域面积较小④湖泊面积较大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 湖泊补给系数较小会使赛里木湖( )
    A. 结冰期较长B. 水量较小
    C. 水位变化大D. 盐度较小
    【答案】8. A 9. D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图中纬度信息,区域地处北半球中纬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在该区域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所以其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A正确。湖泊蒸发有限,且区域地处内陆,植被较少,蒸腾较少,均不是其水汽的主要来源,BD错。北冰洋纬度高,气温低,水汽蒸发少,为当地带来的水汽较少,C错。故选A。
    【9题详解】
    湖泊补给系数是湖泊流域面积与湖水面积之比,湖泊的流域面积是由分水岭围成的汇水区域。由图可知,赛里木湖四周群山环绕,流域封闭,流域面积较小,加之湖泊面积458平方千米,湖泊面积较大,使得赛里木湖湖泊补给系数较小,②③④正确。与流域蒸发旺盛无关,①错。故选D。
    【10题详解】
    由材料“湖泊补给系数越大,湖泊受补给区内河流水情的影响越大”可知,赛里木湖湖泊补给系数较小,流域面积较小,汇入水量较小,湖泊水量较小,B正确;赛里木湖结冰期长主要是因为纬度较高,海拔高,温度低,与湖泊补给系数大小关系不大,A错误;赛里木湖湖泊补给系数较小,受补给区内河流水情的影响较小,湖泊的水位变化较小,C错;赛里木湖盐度较小主要是因为有淡水补给,加之海拔高,温度低,蒸发量小,与湖泊补给系数大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河床一般低于周边地表,倒置河床是一种高出周边地表的古河流地貌,可以表征区域气候的波动变化。沙漠中分布的倒置河床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之上。下图示意沙漠倒置河床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倒置河床形成过程中反映的气候变化是( )
    A. 由湿变干B. 由干变湿
    C. 由暖变冷D. 由冷变温
    12. 与正常河床相比,倒置河床( )
    A. 位置迁移B. 宽度展宽
    C. 深度加深D. 形态稳定
    13. 导致河床高出周边地表的主要原因是河床( )
    A. 受风力侵蚀作用减轻B. 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丰富
    C. 受流水侵蚀作用减弱D. 表层物质抗侵蚀能力强
    【答案】11. A 12. D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砾石、巨砾沉积于河床阶段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阶段,这一阶段因降水增多,洪水和河流水多,带来的砾石、巨砾多,大量沉积于河床。沙漠倒置河床形成阶段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阶段,这一阶段因洪水和河流水的大量减少,物理风化、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占优势,河床因有较粗硬的砾石铺垫,风力侵蚀搬运作用较弱。河床附近沙漠上的质地松软的砂质沉积物被风力侵蚀并搬运到它处,地势减低,河床地势相对增高,形成倒置河床,反映出气候由湿变干,A正确,B错误;冷暖变化对倒置河床形成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正常河床受流水下蚀、侧蚀作用,河床位置会发生位置迁移、加深或展宽,ABC错误;倒置河床河流干涸,形成胶结物等,抗侵蚀、风化能力强,形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沉积结构表现为表层为抗侵蚀能力较强的颗粒较粗的砾石和胶结物,下层为抗侵蚀能力较弱的砂质、黏土质松软物,其物质组成不同,抗侵蚀能力存在差异,长期风力侵蚀使得底层及周边地区的松散物质更易被侵蚀,而河床表层的砾石和胶结物不易被侵蚀,最终导致河床地势高于周边地表,D正确;倒置河床受风力侵蚀作用增强,沉积物来源减少,AB错误;流水侵蚀不是其高出地表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北欧海是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最主要的海洋通道,大西洋水和极地水在北欧海中部相遇(下图),形成北欧海海洋锋,其强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海洋锋附近( )
    ①大气能见度高②天气变化剧烈③极地水盐度低④水体水平方向流动性差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15. 北欧海海洋锋强弱有明显季节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B. 大气环流
    C. 降水D. 海冰厚度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可知,海洋锋附近水温不同的水体相遇,会在海面形成海雾,大气能见度不高,但对大气影响有限,不可能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①②错。极地水的温度低,蒸发较小,盐度较低;海洋锋是不同水体的狭窄过渡带,水体垂直运动相对较强,但水平方向相对静止,流动性差,③④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夏季,气温升高,北冰洋地区海冰融化加剧,海冰面积减小(海冰变化主要是面积变化,而不是表现为厚度变化),大量冷而淡的水从北冰洋南流,东格陵兰寒流势力加强,与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相遇,使海洋锋较为稳定,海洋锋较强;冬季,气温降低,北冰洋地区海冰面积增大,南下冷水减弱,海洋锋较弱,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A正确,D错。洋流变化与大气环流和降水等关系不大,BC错。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
    (1)说明金沙江古堰塞湖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2)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
    (3)金沙江河谷下切增强了局地环流。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断裂带与地震活动频繁引起滑坡;滑坡堆积体堵塞金沙江形成古堰塞湖;湖水流速缓慢,沉积大量的湖相沉积物。
    (2)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3)金沙江不断下切,河谷内焚风效应作用明显,气候变得干旱;焚风效应使河谷变得干热,植被稀疏,谷底与谷坡地表性质差异加强,山谷风加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部分河段存在古堰塞湖,说明该段河谷中频繁发生的滑坡导致大量沉积物进入河谷(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多地震活动,断裂发育,容易引起滑坡),大量沉积物进入河谷改变了河流局部的水沙关系,致使河谷泥沙强烈堆积,特别是滑坡堆积体导致在坝体上游形成堰塞湖后,上游水流速缓慢,进而在河谷中沉积了大量的湖相沉积物。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由此可知,冬春季谷风势力强。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同时,当地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小问3详解】
    金沙江河谷不断下切,河谷深度大,加强了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增温,加剧地表水分蒸发,使得谷底气候更为干旱,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稀疏,最终使得谷底和谷坡的地表性质差异加强,山谷风得到加强。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生成于四川省的西南低涡在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频繁。下图示意2017年5月23日20时贵州省及周边地区850hPa切变线(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及风场。
    (1)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降水强度较大、降水时间较长。分析其原因。
    (2)贵州省内850hPa切交线两侧气流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该切变线一侧气流性质的形成原因。
    【答案】(1)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高纬度的干冷气流相遇,在贵州附近形成锋面雨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流一侧;低涡区内有较强的空气上升运动,易形成降水天气;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影响,受低涡控制频次高。
    (2)850hPa切变线南侧气流从低纬度的海面吹来,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北侧气流由于青藏高原地形阻挡分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水汽含量较少,温度较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频繁”可知,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影响,小尺度的低压涡旋较多,使得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频繁,降水时间较长。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贵州省处于低涡中心的西侧,结合图中风向信息可知,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高纬度的干冷气流相遇,在贵州附近形成锋面雨带,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流一侧,其降水强度大。且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盛行上升气流,水汽遇冷凝结,易形成降水天气。
    【小问2详解】
    切变线是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实际上是两个相反气流之间的边界线。结合材料可得,切变线的南侧气流为偏南风向,从低纬度的海面吹来,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性质温暖湿润;北侧由于青藏高原地形阻挡分流,气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水汽含量较少,温度较低,性质干冷。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为一相对沉降的山间谷地,谷地两侧中等海拔(1200-2100m)地区降雨量在800mm以上。河谷北侧山脉分水岭脊线最高海拔4000m左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下表是伊犁河谷婆罗科努山北坡垂直地带植被分布特征。
    (1)分析伊犁河谷地降雨量丰富的地形因素。
    (2)分析婆罗科努山北坡1200-1600米处能够发育落叶阔叶林的气候条件。
    (3)伊犁河虽然每年均有汛期,但洪峰频率曲线平坦,连续数日洪峰量不大,整体来说年内流量相对平稳。说明伊犁河主要补给类型的补给量季节变化特征。
    【答案】(1)伊犁河谷为沉降山间谷地,河谷开口向西,向东变窄,南北东三面环山,地势升高;有利于来自北大西洋的湿润西风气流深入,遇山地抬升,易形成地形雨。
    (21)该处海拔高于荒漠草原植被分布区,随着地形抬升,降水增多;海拔较高且位于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与高海拔地区相比,该处海拔较低,热量相对充足。
    (3)冰川融水(或冰雪融水)补给量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季;地下水补给季节变化小;大气降水(或山地降水)补给量季节变化较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伊犁河谷为一相对沉降的山间谷地”并读图可知,伊犁河谷地势西高东低,且河谷开口向西敞开,向东变窄,南北东三面环山,地势升高;结合纬度信息可知,伊犁河谷地处中纬西风带,西风从北大西洋带来湿润气流,河谷开口与西风风向一致,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遇山地抬升至1200m-2100m等中海拔地区,水汽充分凝结,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小问2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伊犁河谷能够受到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随着气流的不断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在北坡1200-1600的范围内形成较多降水,即该海拔范围与低海拔地区相比,水分条件更好,适合落叶阔叶林等乔木的生长;其次,与高海拔地区相比, 该海拔范围的海拔相对较低,热量相对充足,加上水分条件好,应发育乔木,适合落叶阔叶林的生长。
    【小问3详解】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故夏季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其他季节无补给,即补给量季节变化大,且主要集中在夏季;伊犁河流域地下水补给量较小但是较为平稳,即季节变化小;同时伊犁河还有大气降水(或山地降水)补给,补给量季节变化较大。在多种补给方式共同作用下,伊犁河整体年内流量相对平稳。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km的赤道附近,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第二大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下,岛上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下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

    (1)说明圣克鲁斯岛凉季初期大气稳定的原因。
    (2)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气温的影响。
    【答案】(1)凉季初期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底部冷空气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使得大气稳定。
    (2)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使得该岛附近海域地面(或海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或海面)辐射增多,导致气温升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大气稳定可能的原因有:受高压控制,大气稳定;无风或微风,大气稳定;出现逆温现象,大气稳定。根据材料可知,该岛在赤道附近,6-12月为凉季,凉季初期,当地气温较高,暖气团势力强大;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控制加强,东南信风将东南方秘鲁寒流冷却的(近地面)空气带到该岛附近,使得该区域近地面气温降低,高空受寒流影响小降温慢,气温更高,从而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层,抑制空气对流,所以大气稳定。
    【小问2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先影响到海洋水温异常,再影响到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垂直运动,再影响天气和气候。由此可知,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侧海水温度升高,海面长波辐射增强(或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吸收长波辐射增温;其次,海水温度升高,蒸发加强,将热量从海洋表层带至近海面大气中,潜热增强,气温升高。
    海拔(m)
    植被类型
    >2100
    针叶林
    1600-2100
    山地草原
    1200-1600
    落叶阔叶林

    相关试卷

    山东省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N,111,与陆地雨林相比,洪泛森林, 赛里木湖流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湖泊补给系数较小会使赛里木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8°N,111, 与陆地雨林相比,洪泛森林, 赛里木湖流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湖泊补给系数较小会使赛里木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试题+地理+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局属、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试题+地理+Word版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8°N,111, 与陆地雨林相比,洪泛森林, 赛里木湖流域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湖泊补给系数较小会使赛里木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