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四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各大菜系与所在省区搭配正确的是( )
A.川菜—甲B.鲁菜—乙C.湘菜—丙D.粤菜—丁
2.在中国划分的五个温度带中,四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 )
A.甲乙B.乙丙C.丙丁D.乙丁
3.四省中位于黄河三角洲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D 2.D 3.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省区是山东省,所在省区的菜系是鲁菜,故A和B错误。丙是湖北省,湘菜产自湖南省,故C错误。丁是广东省,所在省区的菜系是粤菜,故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四省区中,乙所示的云南省和丁所示的广东省有北回归线穿过,南部有热带分布,甲和丙没有热带分布,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题详解】
以上四个省区中,甲所示的山东省在黄海入海口,该省区的东营市及附近地区位于黄河三角洲,故A正确。乙、丙、丁都没有黄河经过,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航拍中国》开场词说道:“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下图是中国领土四至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图中四至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界处B.②位于西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③位于帕米尔高原上D.④位于黑龙江省的漠河市
5.“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说明了我国( )
A.南北跨纬度大,气候差异明显B.东西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
C.地跨寒、温、热带,光热条件好D.国土面积广阔,陆上邻国众多
【答案】4.B 5.A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得,①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界处,A正确。②最南端位于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B错误。③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上,C正确。④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的漠河市以北,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B。
【5题详解】
由题意可得,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四季变化大,A正确。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与题意无关。我国地跨北温带、热带。我国国土面积广阔,陆上邻国众多,与题意无关。所以BCD错误,A正确。故选A。
读中国轮廓示意图和沿85°E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山脉是( )
A.昆仑山B.天山
C.阿尔泰山D.喜马拉雅山
7.乙盆地中人口、城市、绿洲主要分布在(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②③处
【答案】6.B 7.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山脉的经纬度我国山脉的分布可知,可以判断该山脉是天山。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位于天山以南,青藏高原以北是塔里木盆地,由于该盆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②处D的盆地边缘的绿洲上,这里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以提供水源。故选B。
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年龄阶段人口变化的说法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需要提高生育成本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需要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C.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需要构建养老、爱老社会体系
D.我国人口总数未来一段时间将快速增加
9.我国人口政策从最初“独生子女”政策到出台“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这表明我国的人口政策( )
A.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B.无法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C.改变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D.与居民的生育观念相悖
【答案】8.C 9.A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得,我国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波动变化,目前处在下降状态,C错误。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需要构建养老、爱老的社会体系,C正确。我国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总数将会下降,不会快速增加,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我国人口政策经历多次调整,这表明我国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A正确。可以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B错误。不能改变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C错误。与居民生育观念无关,D错误。故选A。
下图是蒙古族和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着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中两地服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风沙大的地区,以袍服为主,凉爽透气
B.蒙古族以种植业为主,服饰材质以羊皮毛为主
C.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穿着无领或小袖短衫
D.云南省雨量充沛,傣族服饰以防雨材料为主
11.同一时段两地服饰差异显著说明( )
A.因海陆位置不同,地形差异显著B.因纬度位置不同、气候差异显著
C.因农业生产类型不同、经济差异显著D.因民族不同、语言差异显著
【答案】10.C 11.B
【解析】
【10题详解】
蒙古族主要分布风沙大地区,以袍服为主,主要是为了御寒,A错误;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故服饰材质以羊皮毛为主,B错误;傣族主要分布四季如春的云南省,雨量充沛,服饰以清爽、透气的材料为主,上身为无领或小袖短衫,防雨材料透气性差,不是傣族服饰的用料,C正确,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我国4月中旬,内蒙古呼伦贝尔因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该地蒙古族穿的衣服较厚;云南纬度较低,该地傣族泼水节时的穿的衣服较单薄,所以是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气候差异显著,使得服饰上差异显著,与“因海陆位置不同,地形差异显著”、“因农业生产类型不同、经济差异显著”、“因民族不同、语言差异显著”无关,B正确。故选B。
我国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蓬勃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下图是我国地形类型分布饼状图以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
D.山地面积比例最大,高原面积比例最小
13.下列地形区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有( )
①内蒙古高原②东南丘陵③华北平原④四川盆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12.D 13.C
【解析】
【12题详解】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山地面积比例最大,丘陵面积比例最小,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3题详解】
②东南丘陵、③华北平原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正确;①内蒙古高原、④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排除ABD,故选C。
14.读我国四条主要山脉图,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山脉两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以畜牧业为主,②以种植业为主B.③位于暖温带,④位于亚热带
C.⑤位于第二级阶梯,⑥位于第一级阶梯D.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⑧为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解析】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该线经过大兴安岭,故①以畜牧业为主,②以种植业为主,A正确;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故③位于暖温带,④位于亚热带,B正确;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故⑤位于第二级阶梯,⑥位于第一级阶梯,C正确; 我国的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和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等,南岭南北两侧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黄河由甲地到乙地水量减少的原因是( )
①落差大,河水流速快②气候干旱河水被蒸发③引水灌溉农田④地上河导致河水下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乙地河段每年初冬和初春时节会产生冰坝堵塞河道造成河水泛滥现象,即凌汛。这段黄河产生凌汛的原因除了有结冰期因素外,还与( )有关。
A.流速B.流量C.流向D.含沙量
【答案】15.B 16.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黄河由甲地到乙地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灌溉用水,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16题详解】
黄河许多河段在冬季都要结冰封河,由于黄河流经的地理位置和纬度不一,特别是兰州到内蒙古河口镇、郑州花园口到入海口两个河段,流向都是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即从西南向东北流动。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凌汛。所以黄河产生凌汛的原因除有结冰期因素之外,还与河流的流向有关。故选C。
17.下图为“第一阶梯示意图”,图中信息显示该区域的可再生资源比较丰富的是( )
A.有色金属B.地热能C.水力D.盐矿
【答案】C
【解析】该区域是我国青藏地区,该地区海拔高、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青藏地区的地热能、但图中没有显示,有色金属和盐矿是非可再生资源,排除ABD;故选C。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东风着陆场位于我国干湿分区中的( )
A.湿润区B.半湿润区C.半干旱区D.干旱区
19.图中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年降水量由少到多排序正确的是( )
A.酒泉、文昌、西昌、太原B.酒泉、太原、西昌、文昌
C.文昌、太原、西昌、酒泉D.文昌、西昌、太原、酒泉
【答案】18.D 19.B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例可得,东风着陆场位于我国干湿分区中的干旱区,该地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故选D。
【19题详解】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文昌位于海南省,西昌位于四川省,太原位于山西省,酒泉位于甘肃省,四个城市年平均降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是酒泉、太原、西昌和文昌,故选B。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下图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②表示的气象灾害是( )
A.台风B.寒潮C.洪涝D.干旱
21.图中气象灾害①涉及到的省区有( )
①陕西省②四川省③山西省④西藏自治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20.A 21.B
【解析】
【20题详解】
由图可得,①来自西北方向,高纬度的大陆内部,应该是寒潮。②来自东南方向,低纬度的海洋,会带来台风等自然灾害。干旱和洪涝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所以图中②表示的气象灾害是台风。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由图可得,①来自西北方向,高纬度的大陆内部,应该是寒潮。寒潮会影响陕西省、山西省等北方大部分地区,及南方部分地区。四川省位于四川盆地,周围有山脉阻挡,基本不受寒潮影响。西藏自治区海拔高,也基本不受寒潮影响。①③正确,②④错误。选B。
22.漫画《鲸吞》所反映的问题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的( )现象。( )
A.乱砍滥伐B.过度放牧
C.城市建设用地挤占耕地D.围湖造田
【答案】C
【解析】从漫画《鲸吞》看出,由于人口的增长,不断有高楼大厦等占用耕地,致使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出现了城市建设乱占耕地的现象,因此我国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和围湖造田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发展,春运发生了诸多变化。读“某年春运第一周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运输人次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水路运输B.公路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
24.运输人次最少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水路运输B.公路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
25.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运输( )
A.机动灵活B.运量较少
C.价格较低D.运输速度慢
【答案】23.D 24.A 25.C
【解析】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航空运输同比增长10.6%,而铁路运输同比增长5.8%,公路运输同比增长为-0.8%,水运为-3.2%,因此可知,图中运输人次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读图表可得,水路运输的运输人次占0.1亿,铁路运输的运输人次0.6亿,公路运输的运输人次3.38亿,航空运输的运输人次0.13亿。所以运输人次最少的交通方式是水路运输,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但运量小,运费高,速度慢。铁路运输的特点是速度快,运量大,运费少。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共6个小题,满分50分)
26.2017年11月25日,全长6500米的“引汉(江)济渭(河)”工程秦岭隧洞的出口段顺利贯通,为该工程早日通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引汉济渭”工程位于______省,______是该省的行政中心。工程中的汉江、渭河分别属于我国______水系和______水系。
(2)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_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汉江水量比渭河大的原因是______(从气候条件分析)。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渭河谷地主要粮食作物______的生产。
(3)秦岭地处______与______(温度带)的交界地带,且海拔高,气候______变化明显,素有“植物荟萃,物种宝库”之美誉。
【答案】(1)①.陕西 ②.西安 ③.长江 ④.黄河
(2)①.空间(地区) ②.汉江流域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 ③.小麦(玉米)(3)①.亚热带 ②.暖温带 ③.垂直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引汉济渭工程位于陕西省,该省的行政中心是西安,工程中的汉江属于长江水系,渭河属于黄河水系。
【小问2详解】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汉江水量比渭河大的原因是汉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更长,降水丰富;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渭河谷地小麦的生产。
【小问3详解】
秦岭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且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素有“植物荟萃,物种宝库”之美誉。
27.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程序,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探究资料:“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年等降水量分布图”。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注入太平洋,原因是 ,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的阶梯交界处,是因为 。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主要原因是。
(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流量____(大于或小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
(4)植被对河流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mm,属于 地区(干湿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小,原因是 。
(5)归纳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____、水位、有无结冰期、含沙量、汛期等方面分析。这些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答案】(1)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
(3)小于
(4)①.湿润 ②.植物茂密,土壤覆盖好
(5)流向
【解析】
【小问1详解】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导致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因此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的阶梯交界处。
【小问2详解】
秦岭-- 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造成我国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河流冬季会有结冰的现象,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冬季不结冰。
【小问3详解】
我国东部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北的降水少,秦岭--淮河以南的降水多,因此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流量小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
【小问4详解】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mm,属于湿润地区,该地区植物茂密,土壤覆盖好,河流含沙量小。
【小问5详解】
河流水文的特点,可以从流向,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这些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28.下图示意长江流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发源于 (山脉)的各拉丹冬峰,注入 。
(2)与B处河段相比,A处河段更适合发电的原因是 。
截止2021年末,四川省的水力发电占全省发电量的81.6%。2022年8月受持续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影响,四川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
(3)四川省位于长江的 游,作为水力发电量的大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请完成下面的结构图,试分析其原因。
① ② ③ ④
(4)从供电大省到限电的转变中,体现四川省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1)①.唐古拉山脉 ②.东海
(2)A点附近河段河流落差大
(3)①.上 ②.水量 ③.减少 ④.增加 ⑤.减少
(4)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季节变化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注入东海,是我国第一大河。
【小问2详解】
B河段位于长江下游,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A处河段位于长江上游河段,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更适合发电。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是宜昌,四川省位于长江的上游,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影响,导致河流水量减少,进而导致水力发电量减少;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用电量增加;发电量减少和用电量增加,使作为西电东送输出端的四川省水电外送减少,从而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
【小问4详解】
四川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风的时强时弱会酿气候灾害,四川省的气候具有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降水变化大,导致四川省从供电大省到限电的转变。
29.读“我国干湿地区及季风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夏季风给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夏季风是 (填序号),图中甲、乙为两大海域,该季风来自 _海域(填代号和名称)。总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是: 。
(2)图中河流A为内流区的 河,该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
(3)地点B受地形阻挡气流,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明显,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
A.高原山地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夏季,我国西南地区受① 风向影响,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
(5)丙丁两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答案】(1)①.② ②.甲太平洋 ③.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最大的亚欧大陆
(2)①.塔里木 ②.高山冰雪融水
(3)A
(4)西南
(5)秦岭--淮河
【解析】
【小问1详解】
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降水主要依靠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夏季风是②表示的东南风,是来自图中甲表示的太平洋,①是来自乙印度洋的西南风;可以看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是: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河流A是位于内流区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的来源是高山的冰雪融水。
【小问3详解】
地点B是青藏高原,该受地形阻挡气流,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明显,形成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A符合题意。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排除B。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排除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 北地区,排除D。故选A。
【小问4详解】
夏季,我国西南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①西南风向影响,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
【小问5详解】
图中丙南方地区、丁北方地区之间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年降水量分界线与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致, 图中丙表示的湿润地区与丁表示的半湿润区之间的分界线年降水量约为800毫米。
30.食为政首,粮稳天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中国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战略,对于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意义重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和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由图1可知,其集中产区位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小麦、水稻集中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一线。
(2)根据图示资料,按照下面框图提示,将小麦集中产区的主要自然条件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3)“藏粮于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我国
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无人机授粉”(图2)目前已经普及。你还知道哪些科技应用于农业的实例?试举一例 。
【答案】(1)①.400 ②.秦岭--淮河
(2)①.平原 ②.地势平坦 ③.温带季风气候
(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4)无土栽培、温室大棚、育种技术(杂交、太空育种)、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大田膜下滴灌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稻、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据图可得,集中产区位于400mm等降水量以东,也就是我国的耕作区;小麦、水稻集中产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淮线以北主要种植小麦,秦淮线以南主要种植水稻。
【小问2详解】
据图示信息,小麦集中产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黑土地和黄土地土壤肥沃,适合小麦生长。
【小问3详解】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所以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小问4详解】
科技应用于现代农业的实例,除了无人机,还有无土栽培,温室大棚,太空育种,滴管、罐喷技术等。
31.目前,环渤海经济圈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读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环渤海经济圈包括了我国A、B两大工业基地,其中A是 工业基地;B是 工业基地,其港口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化工和造船工业。
(2)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铁路最密集地区之一,其中①代表的 线、②代表的 线、③代表的 线和京包等铁路线,是环渤海地区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3)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核心城市是 ,该城市有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其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达,被称为中国的“ ”。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答两点)
(5)以你所学和图中信息,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有(答两点)
【答案】(1)①.京津唐 ②.辽中南
(2)①.京沪 ②.京广 ③.京哈
(3)①.北京 ②.硅谷
(4)①.交通便利 ②.矿产丰富
(5)①.水资源缺乏 ②.环境污染严重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环渤海经济圈包括了我国A京津唐工业基地、B辽中南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中,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港口城市大连主要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化工和造船工业。
【小问2详解】
图中①代表的京沪线,连接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和上海,是环渤海地区最繁忙的铁路干线。②代表京广线,连接北京,郑州,到广州一线,③代表京哈线,从北京到哈尔滨一线和京包等铁路线,是环渤海地区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小问3详解】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核心城市是北京;北京有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达,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小问4详解】
读图分析,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煤、铁、石油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国家政策支持等。
【小问5详解】
环渤海经济圈位于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中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