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含解析)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含解析)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人呼吸一次时间约为1sB. 正常人脉搏跳动每分钟约70次
    C. 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37℃D. 一间教室的长度约为800dm
    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向而行,运动情况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
    B. 经过1s时间B物体在A物体前方2m处
    C. 2s时两个物体恰好相遇
    D. 图甲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A物体运动2s的路程
    3.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 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
    C. 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D. 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5.下列关于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述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一道残阳铺水中——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 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呈现出红色是江面反射红光的原因
    C. 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夜空的弯月是自然界中的光源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珠特别明亮是白光发生了色散的原因
    6.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B. 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 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D. 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7.光具座上有凸透镜、光屏及发光源各一个。当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小申把光屏沿着光具座移动5cm后,再次移动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对于该像的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一定成放大的像B. 可能成缩小的像C. 成像可能比原来小D. 成像一定比原来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8.当代中国,技术日新月异,无人机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如图是一架无人机掠过水面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中无人机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 岸上的人看到空中的无人机是由于其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
    C. 水中潜泳的人看到空中的无人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 水中潜泳的人看到空中的无人机其实是无人机的虚像
    9.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实验,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的相同
    B.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5cm
    C. 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要想在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10.小明从家前往科技馆,整个过程中有步行,也有骑行,其全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骑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则他骑行的路程为______m,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11.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12.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______(物态变化名)过程,需要______(吸/放)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这是______(物态变化名)过程。
    13.如图所示,夜晚,小华通过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窗户玻璃观察发光吊灯的像和自己的像。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像的大小______,她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像的位置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另外,B杯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5.在“预防溺水”主题班会课上,主持人小明用光路图来解释“水池变浅”的道理:池底A点射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进入B点的人眼,C点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
    16.调整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得到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最清晰的像。请作出由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7.小腾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器材】
    (1)图甲中,按规范要求,实验前应先调节铁圈______(填数字)的高度;给烧杯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填“外焰”或“内焰”)。
    (2)图甲装置中给烧杯加盖的目的是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操作与结论】
    (3)在实验中小腾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象,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图甲中气泡形状是水______(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4)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小腾在水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观察到烧杯中水的现象是______。
    (5)小腾进行了两次实验,图丙是小腾画出的两次实验中水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 ______mB。
    18.如图甲所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刻度尺放在竖直玻璃板下面,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放在刻度尺上。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______;
    (2)实验中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说明物与像的大小相等;
    (3)实验时,使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______关系;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应用。如图乙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间的距离为______m。
    19.某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基础设问】
    (1)为了便于观察,本实验应在光线较______(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
    (3)如图乙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_cm。
    (4)调整各元件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当各元件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①如图丙所示,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会呈现______(填像的正倒、大小、虚实特点)像,此时成像特点符合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②在图丙的实验中,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填“大”或“小”)了,由此可推断出更换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______(填“增强”或“减弱”),此透镜的焦距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cm。
    (5)实验过程中如图甲所示,蜡烛由于燃烧而逐渐变短,此时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方移动,为了能让烛焰的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可将凸透镜向______调节。(均填“上”或“下”)
    (6)在图丙的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______(填选项序号)。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烛焰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7)在图丙实验中,小红保持凸透镜在50cm位置处不变,当蜡烛移动到38cm刻度线处时,发现在凸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无法成清晰的像,请你判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0.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匀速远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3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5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声音传播的路程。
    (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3)汽车行驶的速度。
    21.某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某公路,前30s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前15s行驶了0.39km。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以下研究。

    (1)汽车前15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汽车前3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七、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2.阅读短文,完成以下问题:
    智能汽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成反比关系,其图象如图乙所示。

    (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该像是______(填(填“实”或“虚”)像。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度。
    (3)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4)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______(填“厚度”或“透明度”)。
    (5)为避免成的像出现重影,厂方对前挡风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图丙中______图所示的玻璃。
    (6)“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如图乙所示,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正常人呼吸一次时间约为2s~3s,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人脉搏跳动每分钟约70次,故B符合实际;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6℃,故C不符合实际;
    D.一间教室的长度约为9m=90d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D
    【解析】解:A.A物体的速度为vA=4m/s,
    由v=st得B物体的速度为
    vB=s乙t乙=4m2 s=2 m/s,故A错误;
    B.经过1s时间,A运动的路程为
    s甲=vAt甲=4m/s×1s=4m,
    B运动的路程为
    s乙′=vBt乙′=2m/s×1s=2m,
    A、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向而行,B物体在A物体后方2m处,故B错误;
    C.AB速度不同,2s时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则2s时两个物体没有相遇,故C错误;
    D.图甲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在数值上等于A 物体运动2s的路程,故D正确。
    故选:D。
    结合v−t图象得出甲的速度,结合s−t图象得出乙的速度,逐项分析计算即可。
    此题考查了v−t图象、s−t图象的认识,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解: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故B错误;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要素指音色、音调和响度;声音可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4.【答案】B
    【解析】解:A、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是与水放热凝固形成的,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3)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认识,属于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解:A.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江面呈现出红色是江面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的原因,故B正确;
    C.月亮不能自行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露珠特别明亮是白光发生反射,不是色散,故D错误。
    故选:B。
    (1)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
    (3)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此题是光现象中的综合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光源等,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解: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正确;
    B、该投影灯利用凸透镜将较小的图案放大为较大的像,应用了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不同,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变小时,像距会变大,像也会变大,故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大,故C错误;
    D、地面上能看到放大的图案,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1)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会向各个方向反射,使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2)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应用了这一原理;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3)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变小时,像距会变大,像也变会变大;
    (4)凸透镜成虚像时,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虚像。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难度一般。
    7.【答案】B
    【解析】解:当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ff,即25cm>f>16.5cm,故B错误;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剩余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故C错误;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片,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第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因此要想在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AD。
    (1)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u>v,且成实像,说明u=50cm>2f,2f>v=33cm>f,由此可得焦距的范围;
    (3)当挡住透镜的某一部分时,由于通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会比原来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
    (4)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第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10.【答案】3150 3.75
    【解析】由图可知,总路程为S=3600m,总时间为t=16min=960s
    (1))0−5分钟内小明所用时间为t1=5min=300s,通过的路程为S1=450米,速度v1=S1t1=450m300s=1.5m/s
    5−6分钟小明静止不动。通过的路程s2=0,速度v2=0,所用时间为t2=1min=60s;
    6−16分钟内小明通过的路程为S3=S−S1=3600m−450m=3150m,所用时间为t3=10分钟=600s;速度v3=S3t3=3150m600s=5.25m/s;
    由于v3>v1>v2,故6−16分钟时为骑行路段,路程为3150m;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3600m960s=3.75m/s
    全程分为三个过程,分别计算出0−5分钟、5−6分钟、6−16分钟小明通过的路程,计算出每一段的平均速度,比较速度的大小可以判断那一段是骑车的路段。然后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得出全段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和速度大小的比较,以及对S−t的图像的理解,是一道好题。
    11.【答案】信息 振动
    【解析】解: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信息;振动。
    声音能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有关声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12.【答案】升华 吸 凝华
    【解析】解:玻璃泡内碘颗粒消失、出现紫红色碘蒸气,是从固态到气态的升华过程,升华需要吸热;而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是从气态到固态的凝华过程。
    故答案为:升华;吸;凝华。
    碘粒消失变成紫红色蒸气,是从固态到气态的升华过程,从碘蒸气到碘粒,是从气态到固态的凝华过程。
    本题考查了基本物态变化中的升华和凝华,属于基础题目。
    13.【答案】不变 变小 不变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小华靠近玻璃窗时,她的像大小不变,由于物距变小,像距也会变小,她与像之间的距离也会变小。
    向右推动玻璃窗,像和物关于玻璃窗对称的关系不变,所以当吊灯的位置不变,像的位置也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不变。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4.【答案】不能 不能
    【解析】解: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容器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玻璃杯A中的水从容器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容器中继续吸热,所以A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B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不能;不能。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水的沸点会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解决此类题目要知道沸腾的条件及改变气压可以改变沸点,属于基础题目。
    15.【答案】
    【解析】【解答】
    C点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点像的位置,连接BC,与水面的交点O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本题考查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的折射规律,难度不大。
    16.【答案】解:由题知,调整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得到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最清晰的像,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该光线与光屏的交点为S经凸透镜成的像S′;
    而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像点S′,如图所示:

    【解析】由题知,点光源S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而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该光线与光屏的交点为S经凸透镜成的像S′;由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像点S′,据此作图。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时注意: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要经过像点。
    17.【答案】2 外焰 减少热量的散失 沸腾时 93 水不再沸腾 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
    【解析】解:(1)因为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根据外焰高度先确定铁圈2的位置;
    (2)在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
    (3)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故图甲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4)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93℃;
    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水不能从酒精灯处吸收热量,故会观察到烧杯中的水不再沸腾;
    (5)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两次实验加热水至沸腾的时间相同,A的初温高于B的初温,则A所用的水的质量大于B所用的水的质量,即mA>mB。
    故答案为:(1)2;外焰;(2)减少热量的散失;(3)沸腾时;(4)93;水不再沸腾;(5)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1)因为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根据外焰高度先确定铁圈的位置;
    (2)知道水的多少、水的初温、烧杯是否加盖都会影响水的加热时间;
    (3)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4)要正确的读数一定要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5)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沸点的概念以及沸腾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该实验中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
    18.【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距离 4.6
    【解析】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观察到蜡烛A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物大小关系;
    (2)实验中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实验时,使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4)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根据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5m+(2.5m−0.4m)=4.6m。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距离;(4)4.6。
    (1)用玻璃板进行实验时,不但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也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这支蜡烛的同侧观察另一侧的蜡烛,不断移动它,直到另一侧的蜡烛与观察者一侧的蜡烛完全重合时,停止移动,记下蜡烛的位置,即得到相应的蜡烛的位置,也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用刻度尺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4)根据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9.【答案】暗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10.0 倒立、放大、实 投影仪 小 增强 小于 上 下 D 物距太小,像距太大,光距座太短,无法看到清晰的像
    【解析】解:(1)环境越暗,烛焰相对越亮,烛焰成像会越清晰;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将蜡烛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20.0cm−10.0cm=10.0cm;
    (4)①将蜡烛在35cm处,此时的u=15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②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相同物距时,像距越小,在图丙的实验中,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向左移动光屏,像距变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推断出更换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此透镜的焦距小于10.0cm。
    (5)凸透镜成实像是倒立的,蜡烛燃烧变短时,烛焰向下移动,根据通过光心的方向不变,那么光屏上的像要向上移动,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6)凸透镜上半部分被遮挡后,仍有光线会透过透镜成像,只是透过的光线减少,成像变暗,故选D;
    (7)当把蜡烛移到38cm刻度线处时,此时的物距为12cm,物距物距接近焦距,像距会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像成在了光具座以外,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也都找不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暗;
    (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10.0;
    (4)倒立、放大、实;投影仪;小;增强;小于;
    (5)上;下;
    (6)D;
    (7)物距太小,像距太大,光距座太短,无法看到清晰的像。
    (1)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将蜡烛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A卷)(含解析),共19页。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12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12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辽宁省盘锦市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盘锦市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