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二兵车行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二兵车行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想一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有感情地诵读本诗,鉴赏诗歌,巩固练习,学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学习重点:
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月夜》、《悲陈陶》、《北征》《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2、背景介绍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3、解题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4、文本导读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学习过程:
一、想一想:写出学过哪些杜甫的诗歌。小组交流讨论(A级)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
辚辚( ) 干( ) 点行( )
三、结合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并疏通文意(A级)
行: 辚辚:
萧萧: 耶:
走: 干:
点行频: 或:
边: 无东西:
役夫敢申恨: 信:
犹: 比邻:
啾啾:
四、有感情地诵读本诗(B级)
1、个人体验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
2、对读。小组内交流朗读,通过朗读把握诗中作者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鉴赏诗歌
1、整体感知,划分层次。概括大意(B级)
2、诗歌开篇就呈现出悲惨的送别场面,它是如何描写出来的?(B级)
3、说说“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C级)
4、诗人在第二段中怎样具体陈述“点行频”这一诗眼?(C级)
5、诗中从“边庭流血成海水”写到“汉家山东二百州”。这里的写法与上面叙写的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方法有什么不同?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C级)
6、“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诗中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其作用是什么?(C级)
7、诗人在诗中说: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这里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诗人描写这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的目的是什么?(C级)
8、结尾写到苍苍的白骨、冤鬼的哭诉对全文有何作用?这里采用什么表现手法?(C级)
9、前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依你看,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两句?并说说理由。(C级)
六、巩固练习
1.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车辚辚”。辚辚,车轮转动声。《诗经?秦风?车鄰》:“有车鄰鄰。
B.“马萧萧”。萧萧,马嘶鸣声。《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C.“行人弓箭各在腰”。行人,即路人。
D.“耶娘妻子走相送”。“耶娘”即“爷娘”,妻子指妻子儿女。
2.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可能是杜甫自己。
B.“裹头”,古代男子留长发,十五岁用头巾束发。
C.“边庭”,边疆。庭,旧时屋前空地。边疆大多是空地,故称“边庭”。
D.“武皇”,指汉武帝。诗中抨击汉武帝为开拓边疆不惜穷兵黩武的事情。
3.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但云点行频但,但是,表转折关系。
B.或从十五北防河或,或许,表推测。
C.况复秦兵耐苦战况复,更何况。
D.信知生男恶信,相信。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D级)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七、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