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陋室铭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陋室铭精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设计,课堂活动,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掌握有关铭的文体常识;识记文言文重点字词义,培养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2、诵读文章,赏析重点语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教学重难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文章;
2、品味重点语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反复诵读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查找有关《陋室铭》的背景故事等。上课时,学生讲述,教师多媒体展示补充明确。
唐顺宗时期,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感谢同学带来的精彩的分享,下面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走进《陋室铭》,去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吧。
(多媒体展示)
二、课堂活动
【任务一】检查预习,积累常识,展示交流。
1、写作背景
(多媒体展示)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面对当地官员的刁难,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走近作者
(多媒体展示)
3、课题解读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陋室”是指简陋的屋子,“铭”是文体。题目简明了,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对象和文体。
4、文体知识
铭,也叫铭文,是古代一种刻于器皿上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的文字,文字简洁,句式工整且押韵,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任务二】初读文章,感知音韵。
1、视频朗诵,标识字音
任务导读:播放视频,学生听读,标识读音。
(多媒体展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任务导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抽查朗读节奏,明确正确朗读节奏。
(多媒体展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任务三】再读文章,疏通文意。
1、朗读文章,疏通文意
(1)任务导读:朗读全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逐句翻译。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多媒体展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课堂检测: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多媒体展示)
①有仙则名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 ②有龙则灵(灵:神奇、灵异) ③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④惟吾德馨(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⑤苔痕上阶绿(上:长到)⑥草色入帘青(入:映入)⑦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⑧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
【任务四】三读文章,品味语句
1、品读文章,探讨语意
思考1:开头六句有何作用呢?
(多媒体展示)
开头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在结构上,“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思考2:请你找出文中描写作者的生活场景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展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多媒体展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一幅清新优雅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
思考3:作者的结尾写到了“诸葛庐”“子云亭”及孔子,有何用意?
(多媒体展示)
通过运用类比,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称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与他们一样的品德与才能。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以反问作结,巧妙地呼应了“惟吾德馨”,证明 “陋室”不陋。
2、梳理思路,归纳小结
(多媒体展示)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3、背诵文章
三、拓展延伸
1、情景思辨
【辩论会】在本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志趣时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以“交友应不应该志趣相投“为辩题,进行一次简单的辩论会。
正方:交友应志趣相投。
反方:交友不应定要志趣相投。
规则:按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推选一名同学参与活动。1、3小组陈述观点,2、4组进行反驳,5、6组进行总结。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2、手法探究
思考4:读完文章,你觉得作者是一位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依据。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多媒体展示)
作者是一位志趣高雅的高洁之士。
(1)环境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交往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兴趣文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心境闲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志趣高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思考5:为何作者要写陋室呢?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陋室是作者的屋子,作者是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的,因此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点拨。
(多媒体展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借用景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心志的一种手法。
3、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歌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多媒体展示)
这首诗中的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幽香独开。作者托物言志,借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自己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四、课堂小结
格式:①作者借……,抒发了……
②作者(手法),通过……,表达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多媒体展示)
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文章;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其实是作者的灵魂小屋和精神的家园。那么,我们也有自己的灵魂小屋,请你画出自己的小屋,给它起一个有寓意名字,并题上几句你喜欢句子(可以是课文中的)。
作者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入仕
经历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作品
风格
诗文俱佳,题材广泛,《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评价
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爱莲说一等奖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 任务一, 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对比阅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