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646591/0-17372814571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646591/0-1737281457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646591/0-17372814572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准确理解数对的意义,熟练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
清晰掌握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操作准确率达到 85% 以上。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准确说出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方向和经过的路线,表述准确率达到 80% 以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分析等活动,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图形与位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难点
理解数对中两个数的含义以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准确测量角度和计算距离,能在复杂情境中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数对、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等重要概念和方法,确保学生准确理解。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方式,直观展示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在方格纸上标注位置、测量角度和距离等操作活动,亲身体验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如共同完成路线图的描述、在复杂情境中确定物体位置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位置相关的动画演示、生活实例图片、练习题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展示。
教具:准备方格纸、量角器、直尺、地图等教具。
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方格纸、量角器、直尺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操场的场景图,图中有正在做游戏的学生、篮球架、旗杆等物体。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张图中,如果要你告诉别人篮球架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用 “在操场的左边”“在旗杆旁边” 等方式描述。教师接着提问:“这样的描述能准确地确定篮球架的位置吗?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呢?”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图形与位置。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用数对表示位置
初步感知:教师展示教室座位图,提问:“如何准确表示某个同学的位置?”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的表示方法。
引出数对:教师讲解数对的概念,以第 3 列第 2 行的同学为例,介绍可以用数对(3,2)来表示其位置,强调数对的写法和读法,以及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巩固练习: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以及其他同学的位置,进行相互交流。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一些点的位置,进一步巩固数对的概念。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复习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八个基本方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方向示意图,让学生进行方向的辨认练习。
探究方法:教师展示公园的平面图,图中有假山、湖泊、亭子等景点。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描述亭子相对于假山的位置,除了方向,还需要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还需要知道距离。教师讲解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来确定方向,用直尺测量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的方法。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如 “在比例尺为 1:10000 的地图上,量得学校到图书馆的图上距离为 5 厘米,图书馆在学校的北偏东 30° 方向,求学校到图书馆的实际距离,并在图上标画出图书馆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讲解解题步骤,先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再用量角器和直尺在图上确定图书馆的位置。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完成类似的题目,如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三)知识应用与拓展(10 分钟)
描述路线图
示例讲解:教师展示一张动物园的游览路线图,以游客从大门出发前往熊猫馆为例,讲解如何描述路线图。教师强调要依次说出每一段路的方向和距离,如 “从大门出发,向北走 200 米到达猴山,再从猴山向东偏北 30° 方向走 300 米到达熊猫馆”。
模仿练习:让学生观察路线图,描述从熊猫馆到大象馆的路线,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拓展提升:教师展示更复杂的路线图,如城市交通路线图,让学生分组描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最佳路线,鼓励学生考虑不同的因素,如距离、交通状况等。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路线的优缺点。
综合应用
题目呈现:教师展示一道综合练习题,如 “在一个边长为 100 米的正方形广场四周,A 点在广场的西北角,B 点在广场的东南角。现在有一个人从 A 点出发,先向正东方向走 60 米,再向南偏东 45° 方向走 80 米到达 C 点。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广场的平面图,并标画出 A、B、C 三点的位置,计算 C 点到 B 点的实际距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道题目,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方向、测量距离以及在方格纸上画图。
汇报讲解: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总结解题方法。强调在解决综合问题时,要将所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综合运用,认真审题,准确计算和画图。
(四)巩固练习(12 分钟)
基础练习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基础练习题,如:
填空:
数对(5,3)表示第( )列第( )行。
小明家在学校的南偏西 40° 方向,距离学校 500 米,这里是以( )为观测点。
判断:
数对(4,6)和(6,4)表示的是同一位置。( )
只要知道方向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
操作: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或方格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讲解点评:请学生汇报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强调数对的概念、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以及操作要点。
拓展练习
题目呈现:教师展示拓展练习题,如:
在一幅比例尺为 1:50000 的地图上,量得 A、B 两地的距离为 8 厘米。一辆汽车从 A 地出发,向正东方向行驶,速度为 40 千米 / 小时,经过 0.5 小时后,汽车大约在 B 地的什么方向和距离处?(保留整数)
一个机器人在一个边长为 20 厘米的正方形场地内活动,它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先向北偏东 30° 方向移动 15 厘米,再向西移动 10 厘米,最后向南偏西 45° 方向移动 12 厘米。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机器人的移动路线,并计算机器人最终位置与出发点的距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拓展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如何运用比例尺、方向和距离等知识进行计算和画图。
汇报讲解: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总结解题方法。强调在解决拓展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善于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步骤,逐步解决。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引导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描述路线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总结:请学生发言,总结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以及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要点。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补充: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强调图形与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运用所学知识确定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2 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规范答题步骤,注意计算准确性和画图的规范性。
实践作业:让学生绘制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标注出沿途的主要建筑物,并用文字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包括方向和大致距离。
六、板书设计
(一)主板书
图形与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
概念:(列数,行数)
示例:(3,2)表示第 3 列第 2 行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方向:八个基本方向,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距离: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描述路线图:方向 + 距离,依次描述各段路程
(二)左侧副板书
学生操作记录区:记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的数据和发现,如测量的角度、计算的距离等。
易错点提示: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如数对的书写顺序错误、方向判断错误、比例尺计算错误等,用不同颜色笔标注。
(三)右侧副板书
解题方法总结:如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步骤、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注位置的方法、描述路线图的要点等。
拓展延伸:列举一些与图形与位置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在三维空间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等。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图形与位置》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新知环节积极参与操作和讨论,对用数对表示位置和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然而,在知识应用与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在解决复杂的综合问题时,如在复杂路线图中准确描述路线、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多种确定位置的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指导,增加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与位置 北师大,共28页。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图形与几何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回顾与整理(二)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射击游戏,情景引入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