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646653/0-17372822602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646653/0-17372822603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646653/0-17372822603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内容。它以邮票为依托,深度融合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教材编排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围绕邮票的面值设定以及邮政资费标准,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通过分析不同邮件类型、重量范围对应的资费标准,学生需运用四则运算精准计算邮资,并借助组合知识,巧妙设计邮票组合方案以满足各类邮资需求。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已掌握的数学运算、组合等知识的综合检验与巩固,更着重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该内容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与实用性,体会数学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对于邮票和邮寄这一生活场景也并不陌生。然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理解邮政资费标准,尤其是首重、续重等复杂计费规则时,学生可能会遭遇理解困境,难以精准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在设计邮票组合方案时,要综合考虑邮资需求、邮票面值及数量等多种因素,实现方案的最优化,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挑战。此外,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有效沟通、合理分工及共同推进探究进程方面,可能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与协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清晰理解邮票的作用、邮政资费标准的构成,准确阐述不同邮件类型、重量范围对应的资费标准,表述准确率达到 85% 以上。
熟练掌握根据邮政资费标准计算各类邮件邮资的方法,计算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
运用组合知识,设计出满足不同邮资要求的邮票组合方案,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达到 80% 以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邮票、分析资费标准、计算邮资和设计邮票组合方案等活动,经历解决邮票中数学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运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从实际场景到数学模型的转化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邮票数学问题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邮政资费标准,熟练掌握邮资计算方法。
运用组合知识,设计出合理的邮票组合方案以满足邮资需求。
(二)教学难点
理解邮政资费标准中复杂的计费规则,如首重、续重的计费方式。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出最优邮票组合方案,即在满足邮资前提下,使邮票数量最少。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生活的邮票邮寄情境,如寄信、寄包裹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邮票的作用及邮资计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探讨邮政资费标准、计算邮资及设计邮票组合方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启发引导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各种邮票图片、邮政资费标准表格、邮票组合示例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学具:为每个小组准备不同面值的邮票卡片(如 80 分、1.2 元等)、邮政资费标准资料、记录表格等学具,方便学生操作和记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图案、面值的邮票图片,以及信件、包裹从寄件人到收件人的邮寄过程视频,同时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邮票吗?邮票在邮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邮票作用的看法。教师接着提问:“那大家知道寄一封信或一个包裹需要多少邮资吗?邮资是怎么确定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邮票与邮政资费标准认知
邮票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邮票的发展历程、种类及作用,让学生对邮票有更全面的认识。
资费标准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邮政资费标准表格,涵盖本埠和外埠的信函、印刷品等不同邮件类型,以及不同重量范围对应的资费标准。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问:“从表格中,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本埠和外埠的资费标准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资费标准含义。
邮资计算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具体例子,如 “小红要给外埠的朋友寄一封 35 克的信,需要多少邮资?” 引导学生依据邮政资费标准进行分析与计算。强调计算邮资时,先确定邮件类型、重量范围,再依据对应资费标准计算。
学生练习:让学生完成几个类似的邮资计算练习,如计算本埠 50 克信函的邮资、外埠 120 克印刷品的邮资等。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邮资计算方法。
邮票组合方案设计
问题提出: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小红只有 80 分和 1.2 元两种面值的邮票,要支付 4 元的邮资,有哪些组合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合不同面值邮票满足邮资需求。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邮票组合方案,教师为每组提供不同面值邮票卡片,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等方式找出所有可能组合。巡视各小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不同组合方法。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得出的邮票组合方案,教师汇总展示各小组方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案特点,如邮票数量多少等。
方法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设计邮票组合方案的方法,如从面值较大邮票开始考虑,逐步调整组合方式,以达到满足邮资需求且邮票数量尽可能少的目的。
(三)知识应用与拓展(10 分钟)
复杂邮资组合
问题呈现:教师给出更复杂的邮资组合问题,如 “要支付 7.2 元的邮资,现有 80 分、1.2 元、2 元的邮票,怎样组合邮票数量最少?”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方案。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尝试找出最优邮票组合方案。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已总结的方法,综合考虑不同面值邮票组合,以达到邮票数量最少的要求。
汇报讲解: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案优缺点,总结解决复杂邮资组合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教师介绍一些特殊邮票的面值设定以及在特定邮政业务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知识面。
问题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邮政部门要设计一套新的邮票面值,怎样设计能更方便地满足各种邮资需求?” 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邮票面值的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巩固练习(12 分钟)
基础练习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基础练习题,如:
填空:
本埠信函 100 克以内,每 20 克的资费是( )元。
外埠信函 101 - 2000 克,每 100 克的资费是( )元。
计算:计算本埠 60 克信函的邮资。
邮票组合:要支付 3.6 元邮资,现有 80 分和 1.2 元的邮票,写出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讲解点评:请学生汇报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强调邮政资费标准的理解、邮资计算方法以及邮票组合的思路。
拓展练习
题目呈现:教师展示拓展练习题,如:
一位顾客要寄一份 350 克的外埠印刷品,现有 50 分、80 分、1.2 元、2 元的邮票,设计一种邮票组合方案,使邮票数量最少。
假设邮政资费标准进行调整,本埠信函 100 克以内,每 15 克资费为 0.8 元,100 克以上部分每 10 克资费为 0.5 元。计算本埠 130 克信函的邮资,并设计一种用 80 分、1.2 元、2 元邮票支付邮资且邮票数量最少的组合方案。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拓展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新的资费标准进行邮资计算和邮票组合方案设计。
汇报讲解: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总结解题方法。强调在解决拓展问题时,要认真审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引导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我们是如何计算邮资和设计邮票组合方案的?”
学生总结:请学生发言,总结邮政资费标准的内容、邮资计算方法以及邮票组合方案的设计思路。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补充: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强调数学在邮票邮寄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2 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规范答题步骤,注意邮资计算的准确性和邮票组合方案的合理性。
实践作业:让学生了解本地邮局的一些特殊邮政业务及其资费标准,选择一种业务,计算所需邮资并设计邮票组合方案。
八、板书设计
(一)主板书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邮政资费标准:本埠、外埠,信函、印刷品等资费标准
邮资计算:根据重量和资费标准计算邮资
邮票组合:不同面值邮票组合满足邮资需求
(二)左侧副板书
学生讨论记录区:记录学生在讨论资费标准、邮票组合等过程中的观点和想法。
易错点提示:总结学生在邮资计算、邮票组合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错误,如资费标准理解错误、邮票组合遗漏等,用不同颜色笔标注。
(三)右侧副板书
解题方法总结:如邮资计算步骤、邮票组合方法要点等。
拓展延伸:列举一些特殊邮票业务或不同地区邮政资费标准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
九、教学反思
在本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新知环节积极参与讨论和计算,对邮政资费标准和邮票组合问题有了较好的理解。然而,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在解决复杂的拓展问题时,如根据调整后的资费标准设计最优邮票组合方案,仍存在一定困难。在后续教学中,应加强对复杂问题的分析指导,增加类似的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_人教新课标,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导入,出示邮票,联系实际,探究新知,全课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四)综合与实践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计算邮资活动,设计邮票活动,联系生活,巩固应用,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