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数学三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3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设计

    数学三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3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设计第1页
    数学三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3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设计第2页
    数学三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3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三年级下册三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三年级下册三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7页。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掌握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钟表;学具:学生练习用的活动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图1
    师:同学们,走进天文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继续到天文馆看看还有哪些新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天文馆的开馆时间是8:30~16:30
    预设2:科教片今日放映的片名和安排是:
    《宇宙旅行》 9:00
    《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 10:30
    《奇妙的星空》 15:00
    《小丽访问哈勃》 15:45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1:天文馆每天开馆多长时间?
    预设2:从《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开映到《奇妙的星空》开映间隔时间有多长?
    预设3:《小丽访问哈勃》播放了多长时间?……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简单的时间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信息窗情境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时间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身边的数学。
    图2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吧,下面请大家尝试解决:开馆时间8:30--16:30,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师: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老师给同学们一点小小提示。学生观看课件(见图2)
    师:现在大家开始研究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
    附:小组研究记录
    学生根据探究提示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经过时间的过程,温馨提示也仅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运用探究材料,教师不能代其劳,学生才能通过不同的方法,探索怎样求经过时间,感受探究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锻炼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质疑评价
    (一)学习不借位减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研究的都非常的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小组的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预设1:数一数,我是数的,从8:30开始数,9:30、10:30……到16:30正好是8个小时。
    预设2:画一画,我是画的,在时间轴上,从8:30到16:30正好经过了8个小时。
    预设3:拨一拨,我是在钟表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开馆时间的。
    预设4:算一算,我是计算的,16:30-8:30=8(时)。
    图3
    师:课件出示(见图3)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天文馆每天从8:30开到16:30,中间正好经过了8个小时。
    师:谁能汇报一下什么是经过时间?它指的什么?
    预设:天文馆一天开放的时间是指从开馆8:30到闭馆16:30所用的时间。
    师:“时间”是指从某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间隔,也就是经过时间。
    教师适时讲解结束的时刻与开始的时刻,学生总结计算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板书)16:30-8:30=8。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感样性知算法多样性。学生通过主动动手拨钟表,数时间格确定经过时间;甚至于学生能自主利用手指数一数,得出经过时间。这一环节是学生最初认识经过时间的生活经验,也是最简单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同时在此基础上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
    2.理解单位的写法
    师:这个8能写成8:00吗?
    预设1:不可以,8:00表示8时这一个时刻。
    预设2:不可以,从8:30数到16:30经过的是8个小时,而不是8时这个时刻。
    师:从8:30数到16:30经过的是8个小时,而不是8时这个时刻。单位应该写上小时(板书),同时注意与8时的区别。
    【设计意图】明确经过时间与具体时间的区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列竖式的方法
    图4
    师:整数减法可以通过列竖式解决,那经过时间的减法算式16:30-8:30=8(小时),该怎么列竖式呢?
    学生尝试列竖式解决并进行汇报展示。
    预设1:16:30-8:30=8(时),借助列竖式的方法。学生作品展(见图4)。
    30分减去30分是0分,而16小时减去8小时是8小时,合起来就是8小时。
    图5
    竖式练习解决问题
    从《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开映到《奇妙的星空》开映间隔时间有多长?
    学生解决后进行汇报展示。
    预设:10:30-9:00=1时30分,借助列竖式的方法。学生作品展(见图5)。
    【设计意图】列竖式计算是解决经过时间的一种简单快捷的计算方法,在整数减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应用、理解较为容易,竖式计算的应用为下一环节借位竖式计算的引入作好铺垫。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学习借位计算
    师:《小丽访问哈勃》播放了多长时间?这个题目和前两个相同吗?
    预设1:我是数的,从15:45数到16:30不够1小时,是45分钟。
    预设2:这个题目与前面的不一样,这个题目中,分钟不够减的,我的列式是16:30-15:45。
    师:当分钟不够减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引出学习问题。
    预设1:15:45数到16:30不够1小时,是45分钟。
    预设2:可以列竖式计算,30减45不够,根据以前所学是减法计算方法,可以上前一位借1,1个小时=60分,所以,90-45=45(分)。
    图6
    师:15:45数到16:30不够1小时,利用竖式可以这样计算,教师边板书(见图6)边讲解:30分减去45分不够,可以像前一位借1,此时的1是1小时,需要转化为分钟,因为1个小时=60分,所以,借来了60分,60分加上原来的30分,一共是90分,90-45=45(分)
    总结方法
    师:在解决经过时间的计算时,可以借助原有的减法计算进行解决,根据所学当不够减时,可以上前一位借1,但此时的1是1小时,需要转化为分钟,1个小时=60分,(板书)借“1”是“60”,即1时=60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天文馆,通过交流、展示、汇报、总结的方法,学习了经过时间的计算,大家可真棒!下面,新的挑战还在等待着我们!
    图7
    【设计意图】“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从已知算法形成未知的算法。经过时间借位减法计算,是在学生初步接触了整数的借位减法计算和经过时间不借位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在经过时间不借位计算,学生容易掌握并应用,而对于借位计算,应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感知不够减,去借1,原有的整数减法借位为“借一来十”,而时间借位减法为“借一来六十”,明确易错点。学生通过探究,从已知的整数减法算法到未知的经过时间算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思想。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27页第2题,课件出示(见图7)。
    师:看到这个牌子,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银行储蓄业务上午8时30分开始营业,下午5时30分停止营业。
    预设:如果我想办理业务,就不应该在下午5时30分才到,银行这个时候已经在整理了。
    预设:这家银行每天的营业时间是17:30—8:30=9(小时)
    师:最早是几时几分发车?最晚呢?每天首班车和末班车发车时间间隔多久?
    预设:最早一趟是上午的6:30发车,最晚一趟是下午的18:30发车。
    预设:首班车和末班车发车时间间隔为18:30—6:30=12(小时)
    师:从这个牌子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知道从上午8:00到晚上的9:30汽车禁止通行。
    预设:我知道其他时间汽车是可以通行的。
    预设:汽车禁止通行的时间段长达21:30—8:00=13时30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已经有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数学模型意识。通过基本的练习,学生能非常直观地利用经过时间模型“经过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得出结果,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图8
    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课件出示(见图8)。
    教师简单介绍由于地球的自转各国出现时差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完成题中的对照表,找一找时间的变化规律,再进行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本题的设计为公式的逆运用,在学生能够正确求解经过时间的前提下引入。若已知经过时间与其中的一个时刻,如何求解另一个时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加减互为逆运算的知识。
    图9
    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课本28页,第7题,课件出示(见图9)。
    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白题意,再弄清水路长与实际和船速的关系,然后推算时间,求两港间的水路长。推算时间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简便合理的方法。
    【设计意图】题目的应用有两个关键点,一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二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此题是两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路程=速度X时间的应用在此较为直接,但对于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的孩子来说,在运用经过时间这一模型时会有这样的问题,下午2时30分到达,一部分学生忽略了下午2:30要先转换成24时记时法为14:30,练习时应着重强调用24时记时法列式。
    师:同学们,这节课给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回顾、梳理、反思……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一是能让学生分享收获,回顾学习和探索历程,思考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本节课所学新知与新法纳入认知结构;二是提升总结高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发现
    营业时间 8:30~17:30
    甲城-乙城流水发车时间 6:30~18:30
    禁止汽车通行 8:00~21:30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四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四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一等奖教案,共5页。

    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七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七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汇报交流,评价质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九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九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共5页。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