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6837/0-17372852983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6837/0-17372852983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6837/0-1737285298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6837/0-17372852983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6837/0-173728529840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6837/0-173728529841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6837/0-173728529842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46837/0-173728529844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写作专题】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 课件,共30页。
有层次,有条理:阐述好自己的观点写作专题学习目标学完本单元诸子文章,我们既要理解诸子对理想社会或人生姿态的看法,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并且能将自己的思考阐释清楚。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本单元文章展现了先哲对构建理想社会的设想,梳理整合文章中孔子、孟子、庄子的主要思想,并思考这些思想之于当下的意义和价值。选择其一,谈谈你对此的看法。为了更好地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你作了哪些准备或用了哪些方法使你的观点阐释更加完整且清晰?预习任务目录任务一 聚焦事件,多向思考01任务二 回顾所学,寻获支架02任务三 绘制提纲,写清条理03任务四 同伴互评,分享观点04任务一 聚焦事件,多向思考1.活动探究: 《孔子家语》记录,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左右请求前往寻找,楚王却认为“楚人遗弓,楚人得之”,无须寻找。假如孔子、孟子、庄子三人在场,他们将如何评价楚王做法?代入其中一人角色,给出看法并阐释观点。以孔子为范例: 楚王遗弓,人人皆可得之。大同社会,强兵富民,慎守礼节。冠者童子,安居乐业。得弓之人,何必限于地域之别。大家讨论并展示: 盂子:楚王确有保民之心。国君不应沉溺于肥甘、轻暖、彩色、声音,“推恩足以保四海”。楚王此举,显其重民而轻财。 庄子:既遗之,则安之,因其固然,何必人得之。楚王遗弓,此乃天道自然,未若顺势而为,得失自有安排。2.问题探讨:楚王、侍从、孔子、孟子、庄子等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或看法带给你哪些启示?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观点的背后存在不同的认知与意图。阐述观点的前提是从多个角度将观点想清楚。补充: “想清楚”是前提。不同认知、不同角度、不同意图就能得出不同观点。那么,如何将自己的观点阐释清楚?整理观点形成的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从所学课文中寻获“理清楚”的方法。任务二 回顾所学,寻获支架1.梳理所学: 本单元所选诸子文章以说理为宗,根据表格梳理其中观点并概述阐释内容。背景观点内容探讨理想社会孔子:吾与点也。子路:强兵冉有:富民公西华:知礼曾皙:有序和乐的图景探讨治国之策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王有仁心,可行王道王能推恩,可行王道不行王道,后必有灾发政施仁,莫之能御探讨解牛之道庖丁: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解牛状态变化解牛所循理据解牛刀具变化解牛所循规律2.活动探究:观察上述各观点的内容阐释过程,思考它们如何安排串联,其内在层次与下列哪个图示所展现的思路更加契合,说明理由。注意观察每个观点阐释的内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递进、对比、总分、因果等关系,再想想哪个图示更能展现其层次与逻辑。(1)《侍坐章》适合图二。理由:强兵、富民、知礼是理想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序和乐的图景则是理想社会的综合展现。整体来看,呈现由单一到综合的分总形式。局部而言,从强兵到富民到知礼,层层递进,符合治理国家循序渐进的认知。(2)《齐桓晋文之事》适合图三。理由:先阐述有仁心和能推恩是行王道的两个条件,继而从反面展示不行王道的惨淡后果。正反对比后,回溯“保民而王”的观点。(3)《庖丁解牛》适合图一。理由:庖丁展示自身解牛状态的变化,由此迫溯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展示解牛所用刀具的变化,由此追溯刀具如新的原因。整体来看,分别描述两个变化现象;局部而言,由果溯因,阐释解牛之道。综上可见,阐释观点时,可对观点的内涵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可对观点形成的理路进行追问探究,也可对反面观点进行观照解读,由此理清楚所要阐释的观点。任务三 绘制提纲,写清条理1.活动探究:这些文章展现了诸子对实现理想社会的构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将你的观点以图示的方式进行展现。要求:运用所学,注明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 成果举例:庄子蕴藏于《庖丁解牛》之中的处世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但它有时容易成为我们逃避责任的借口。庄子所言的投入精力与态度谦逊是必须的。探寻规律并顺应规律行事也很重要。一味顺应可能会变味,最终成为逃避的借口。并列转折递进人有惰性,并非所有人都有挑战极限的欲望。由果溯因只知顺应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停滞不前。2.尝试写作:尝试写作:利用图示理清阐释层次之后,如何将其组织成文字,使之亦能显出条理?关联词将成为文段表达中的“层次路标”。选择所需关联词,将上面绘制的提纲写清楚。关联词卡片并列层级间:首先/其次/然后、与此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递进层级间:不仅…而且……、更有甚者转折层级间:诚然………但是/然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选择层次间:与其……不如因果层级间:由是观之、故、因此 成果举例: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和我们当下的社会理想有相似之处。首先,强兵是一个国家得以安身立命的首要条件。哪怕一穷二白的年代,我们都不畏惧与强敌对抗,只为维护国家主权。其次,富民则是发展必需,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与此同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则是贯穿人生的主旋律,如此方能成就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保民而王”的观点或已不适用于当下社会。毕竟,我们生活的世界,社会运行的依据是法律而非个人意志。但需指出的是,这一观点所浸润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却可以成为我们做事时的准则。因为即便规则已定,但落实却在人,过程中是否拥有“人”的意识将决定最终成效。由此可见,诸子思想虽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其智慧光芒依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庄子蕴藏于《庖丁解牛》之中的处世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但它有时容易成为我们逃避责任的借口。诚然,任何技艺的臻于完美必然伴随精力的投入与谦逊的态度。同时,对规律的探寻与顺应的姿态亦是人保全自我的必要法则。但是,身处当下社会,只知顺应或会将我们東缚于舒适圈从而错过更险峻的风光。毕竟并非所有人都在尝试自身极限,庄子这一思想可能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止步不前的挡箭牌。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亦需要有人去突破既定的社会范式。而积极主动的抗争姿态、突破姿态应成为我们处世之时的重要品格。任务四 同伴互评,分享观点活动探究:班内组织“诸子思想之我见”的分享会,首先分孔子思想、孟子思想、庄子思想三组进行组内交流,形成观点碰撞或相互补充。请依据评分表为每位同学的观点阐释打分。每组各选两到三份有代表性的阐释文段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与分享。诸子思想之我见”观点阐释评分表作者想清楚理清楚写清楚观点清晰明确(20分)阐释角度多样(20分)阐释层次清晰(20分)阐释逻辑理(20分)语言表达准确(20分)……课后作业你对本单元两篇史传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有何看法?选择其中一位,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不少于400字。答案提示(1)想清楚。明确写作内容,并在课文的基础上搜集更多史实资料,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2)理清楚。分条列出你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各个理由间的逻辑关系。(3)写清楚。使用合适的关联词将图示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做到观点鲜明且阐释有条有理。感谢聆听,敬请指正!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