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4 主题1 自然地理要素的拆分与综合--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4 主题2 人文地理要素的拆分与综合--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2 大气运动--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3 水系演变--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4 海洋相关--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课件 0 次下载
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1 地貌形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1 地貌形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1地貌形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1地貌形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1地貌形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1地貌形成--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广东地理)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 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1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2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 B.①②⑤C.①④⑤ D.③④⑤
2.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2024·1月浙江选考)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3~4题。3.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 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 D.T4下沉幅度最小
(2024·1月浙江选考)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3~4题。4.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
5.(福建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
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如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
答案 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答案 变弱。理由: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输沙能力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量变小。
(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
答案 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
1.地貌的成因类型 (1)内力地貌
2.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貌的形成过程可根据时间连续性分为持续性演变和间歇性演变。(1)持续性演变:即稳定的地质作用长时间持续影响某地的地貌发育过程,如图1所示:
这类过程强调“时序+节点+作用”,是链条状结构(a→b→c→d结构),一链到底,具有时间的先后性。图2示意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2)间歇性演变:不同地质作用交替主导某地的地貌发育过程,地质作用呈现出明显的活跃期—平静期交替出现的规律,形成多组不同时期的相同地貌组合,如河流阶地、多个贝壳堤、多道冰碛垄等。这类过程同样强调“时序+节点+作用”,是重复结构(a→b→a→b结构),反复多次。图3为河流阶地剖面,图4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示意。
3.地貌形成答题思路地质作用过程性试题往往是围绕某地质事象考查,事象的基本构成有物质因素、动力因素、作用过程(包含时间)、作用结果。(1)物质因素:岩层、岩体等。(2)动力因素:内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火山喷发、地震等)、外力(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3)作用过程:各种内、外营力与事象主体(受力物体)在多种地理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的联系之下产生变化的过程。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只不过在某时、某地是以某种作用为主。
(4)作用结果:作用过程后,事象主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性质等方面发生变化,形成特定地貌。
(2024·广东阳江模拟)河漫滩指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下图为“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流河漫滩发育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南岸没有河漫滩的原因可能是A.遭受人为破坏B.位于凹岸,遭受侵蚀C.地转偏向力作用D.位于凸岸,遭受侵蚀
(2024·广东阳江模拟)河漫滩指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下图为“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流河漫滩发育示意图”。完成1~3题。2.图中河漫滩将A.向北退缩,北岸面积缩小B.向北退缩,北岸面积扩大C.向南扩展,北岸面积缩小D.向南扩展,北岸面积扩大
(2024·广东阳江模拟)河漫滩指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下图为“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流河漫滩发育示意图”。完成1~3题。3.与平原河漫滩相比,山区河漫滩A.坡度更小 B.发育更充分C.宽度更窄 D.沉积物更细
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会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回答4~5题。4.决定该地林地分布的生态因子是A.气温 B.水分 C.光照 D.风向
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会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回答4~5题。5.在河道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A.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B.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C.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D.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
6.(2024·福建厦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韩江三角洲平原(图1)原为海湾。距今2 500年以来,该地地壳和海平面基本稳定,三角洲上逐渐形成多条高大宽阔的沙垄(图2)。两晋开始,大量移民陆续进入韩江流域开垦荒地,建立村镇。宋末以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当地先民“与海争地”,不断开发滨海盐碱地,在沙垄上建立村落。
(1)说明韩江三角洲上任一条沙垄的形成过程。
答案 河流挟沙入海后,受海水顶托在沿岸浅滩处堆积,形成水下沙堤;泥沙持续堆积使沙堤升高,露出水面形成水上沙堤;河流和潮流挟带的泥沙受阻进一步堆积,使水上沙堤加宽、加高,形成沙垄。
(2)描述韩江三角洲沙垄的走向特点,并分析沙垄数量多的原因。
答案 特点: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与河流流向垂直。原因:流域开发强度大,韩江含沙量大;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韩江径流量大,输沙多,泥沙沉积速率较快,海岸线向海推移较快。
(3)简述韩江三角洲上村落建立时间的空间差异,并指出这些村落易遭受的自然灾害。
答案 空间差异:由西北向东南推迟。自然灾害:风暴潮、沙尘暴。
(1)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沙丘北侧局部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2)该区域属于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的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德南隆起为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过河道两侧断层处的通道,溢出地表。
(3)影响:造成下游地下水位上升。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减少了出山口段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
(2023·全国文综乙)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2023·全国文综乙)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2023·全国文综乙)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2023·河北地理)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形态变化受控于地质构造活动和地理环境变化。下图为华北某盆地边缘河流阶地被断层错断的情景,T1~T4分别为第1~4级阶地面,F为间歇性活动的直立断层,其两侧数据为校正后的阶地面高程。据此完成4~6题。4.断层F两侧同级阶地面高差的产生是由于A.北盘上升 B.两盘差异上升C.南盘下降 D.两盘差异下降
(2023·河北地理)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形态变化受控于地质构造活动和地理环境变化。下图为华北某盆地边缘河流阶地被断层错断的情景,T1~T4分别为第1~4级阶地面,F为间歇性活动的直立断层,其两侧数据为校正后的阶地面高程。据此完成4~6题。5.断层F错断阶地的活动A.T1形成之前不明显 B.T2形成之前不明显C.T1形成之后不明显 D.T2形成之后不明显
(2023·河北地理)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形态变化受控于地质构造活动和地理环境变化。下图为华北某盆地边缘河流阶地被断层错断的情景,T1~T4分别为第1~4级阶地面,F为间歇性活动的直立断层,其两侧数据为校正后的阶地面高程。据此完成4~6题。6.至T2错断前,断层F两侧T3的高差是A.2米 B.3米 C.4米 D.5米
(2023·海南地理)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7~8题。7.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023·海南地理)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7~8题。8.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2022·全国文综甲)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9~10题。9.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
(2022·全国文综甲)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9~10题。10.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江苏地理)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11~13题。11.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
(2022·江苏地理)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11~13题。12.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
(2022·江苏地理)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11~13题。13.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2022·海南地理)在阿尔卑斯山脉南侧某些狭窄、少风的河谷上,分布着一种独特的石顶泥柱景观(下图)。它是由夹杂石块的堆积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泥柱由坚固的泥土组成,高度多在6~30米之间,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据此完成14~15题。14.石顶泥柱顶端的石块在其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减弱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 D.雨水侵蚀
(2022·海南地理)在阿尔卑斯山脉南侧某些狭窄、少风的河谷上,分布着一种独特的石顶泥柱景观(下图)。它是由夹杂石块的堆积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泥柱由坚固的泥土组成,高度多在6~30米之间,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据此完成14~15题。15.最有可能破坏此地石顶泥柱景观的是A.寒潮 B.地震 C.洪水 D.虫蛀
16.(2023·广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 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1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2示意图1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1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
答案 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沙丘北侧局部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
(2)如图2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 该区域属于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的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德南隆起为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过河道两侧断层处的通道,溢出地表。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 影响:造成下游地下水位上升。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减少了出山口段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
(1)a处岸线向北扩展;b处岸线向北后退。(2)青居水电站发电时会对江心洲北部岸线冲刷,造成其侵蚀后退萎缩;发电尾水将侵蚀后的泥沙物质,挟带向上游洲头和下游洲尾运移;洲头沉积物细颗粒增多,洲尾粗颗粒物增多;江心洲的形态由三角形向狭长状转变。
(2024·山东日照模拟)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水进退产生深刻影响。海水在向陆地推进或退却的过程中,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会随水深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水体越深,沉积物颗粒越小。下面左图示意海侵或海退时形成的沉积序列,右图示意按顺序发展的不同时期海平面。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甲、乙沉积序列推断A.甲表示海侵,陆地面积缩小B.乙表示海退,陆地面积缩小C.甲表示海退,陆地面积扩大D.乙表示海侵,陆地面积扩大
2.甲沉积序列时期A.老沉积层的面积大于新沉积层B.地球上有更多的碳元素被固定C.海平面发展顺序为4—3—2—1D.多年冻土融化使温室气体释放
(2024·福建福州模拟)梦莲湖位于落基山脉的山谷中(51°N,116°W),海拔约1 884米,周围十座雪山,湖岸崖壁陡峭。每年特定季节,湖面冰层表面的融水会渗透到冰层中并重新冻结,形成竖向针状冰晶。图1为梦莲湖景观,图2为游客用船桨捞起并赏玩湖水中的针状冰晶照片。据此完成3~5题。3.梦莲湖湖盆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A.断层陷落—冰川侵蚀—山脉隆起B.断层陷落—山脉隆起—流水侵蚀C.山脉隆起—断层陷落—冰川侵蚀D.山脉隆起—流水侵蚀—断层陷落
(2024·福建福州模拟)梦莲湖位于落基山脉的山谷中(51°N,116°W),海拔约1 884米,周围十座雪山,湖岸崖壁陡峭。每年特定季节,湖面冰层表面的融水会渗透到冰层中并重新冻结,形成竖向针状冰晶。图1为梦莲湖景观,图2为游客用船桨捞起并赏玩湖水中的针状冰晶照片。据此完成3~5题。4.梦莲湖最适合游客赏玩针状冰晶的月份是A.2~3月 B.5~6月C.8~9月 D.11~12月
(2024·福建福州模拟)梦莲湖位于落基山脉的山谷中(51°N,116°W),海拔约1 884米,周围十座雪山,湖岸崖壁陡峭。每年特定季节,湖面冰层表面的融水会渗透到冰层中并重新冻结,形成竖向针状冰晶。图1为梦莲湖景观,图2为游客用船桨捞起并赏玩湖水中的针状冰晶照片。据此完成3~5题。5.梦莲湖针状冰晶的形成条件有①冰面融水温度低于凝固点②冰层内部温度低于凝固点③湖面冰层存在水平裂隙④湖面冰层存在垂直裂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河南周口模拟)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6~8题。6.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
(2024·河南周口模拟)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6~8题。7.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A.河流流向不变 B.气候趋于湿润C.海拔高度增加 D.内流区面积增大
(2024·河南周口模拟)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6~8题。8.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A.持续增强 B.先增强后减弱C.持续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2024·云南昆明模拟)断层活动形成断层崖后,受河流切割作用会形成断层三角面。经多次地壳运动,断层崖往往形成多级断层三角面,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坡断层三角面分布。据此完成9~10题。9.形成时间最早的断层三角面是A.一级三角面 B.二级三角面C.三级三角面 D.四级三角面
(2024·云南昆明模拟)断层活动形成断层崖后,受河流切割作用会形成断层三角面。经多次地壳运动,断层崖往往形成多级断层三角面,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坡断层三角面分布。据此完成9~10题。10.图中断层三角面发育过程中①断层线不可能与断层三角面底线重合②断层三角面的成因与河口三角洲一致③该地有可能存在河流的溯源侵蚀④断层三角面的坡度逐渐减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4·广东广州模拟)石鼓尖位于浙江省中南部,海拔1 477米,年降水量1 700 mm以上,每年约有4个月的日气温在0 ℃上下波动。该地花岗岩裸露,山脊一侧分布着多个有槽状缺口的坑穴(下图)。图中虚线示意山脊线走向。据此完成11~13题。11.图中坑穴主要分布在山脊的A.西北侧 B.东北侧C.东南侧 D.西南侧
(2024·广东广州模拟)石鼓尖位于浙江省中南部,海拔1 477米,年降水量1 700 mm以上,每年约有4个月的日气温在0 ℃上下波动。该地花岗岩裸露,山脊一侧分布着多个有槽状缺口的坑穴(下图)。图中虚线示意山脊线走向。据此完成11~13题。12.坑穴发育的过程是①生物风化导致基岩崩解②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蚀坑穴③冻融风化导致基岩崩解④风和积水带动岩屑磨蚀坑穴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②
(2024·广东广州模拟)石鼓尖位于浙江省中南部,海拔1 477米,年降水量1 700 mm以上,每年约有4个月的日气温在0 ℃上下波动。该地花岗岩裸露,山脊一侧分布着多个有槽状缺口的坑穴(下图)。图中虚线示意山脊线走向。据此完成11~13题。13.坑穴缺口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重力崩塌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024·山东济宁模拟)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因形成年代存在早晚差异,同一河谷中往往出现不同阶地。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的斗篷山地区,是沅江的上游主源,其干流绝大部分河段的河床切入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总体较薄(图1)。图2为“清水江上游部分河段纵剖面与四个观测点两级阶地位置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翁东观测点河流阶地T1、T2的形成早晚以及该河段经历的地壳运动为A.T1早,地壳间歇抬升B.T1早,地壳持续抬升C.T2早,地壳间歇抬升D.T2 早,地壳持续抬升
15.该河流河床切入基岩、阶地上沉积物总体较薄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水量较小,搬运能力较弱B.区域抬升强烈,流水侵蚀力强C.岩溶地貌发育,地表沉积物少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覆盖较好
16.(2024·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青居江心洲(下图)位于嘉陵江青居曲流弯道处,整体呈现三角形,洲上沉积物从洲头到洲尾颗粒由粗到细变化,且不同部位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青居曲流颈部建有水电站,于2004年开始运行,水电站拦水大坝距离江心洲洲头15 km,发电尾水排放位置正对洲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6 植被演替--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6植被演替--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6植被演替--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6植被演替--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6植被演替--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5 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5土壤发育--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素养2 专题5 主题4 海洋相关--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4海洋相关--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4海洋相关--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习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4海洋相关--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素养2专题5主题4海洋相关--2025年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