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1-2*《谈中国诗》教案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1-2*《谈中国诗》教案第1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1-2*《谈中国诗》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2、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2、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德育渗透目标,美育渗透目标,十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解决办法: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例如,关于作者的资料,关于课文内容的资料。如有条件,指导学生自己进图书馆查找或者上网搜索。学生也可以分成小组,合作寻找有关资料,然后供班上集体使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2.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3.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长篇小说《围城》,其作者就是学贯中西的鸿儒钱钟书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艺论文《谈中国诗》(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钱钟书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主要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
    钱钟书的学术著作除上述几种外,尚有《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1943年《北京图书馆刊》英文版)《旧文四篇》(1979)《也是集》(1984)等。他的许多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意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按照一般的说法,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则不然,抒情诗出现得异常之早,戏剧诗随后,史诗没有。因此,中国诗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但以后缺少变化。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第三部分(第3至12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作者在第3段指出,“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原因是,“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在第4、5段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作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作者在第6段指出,“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原因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作者在第7段指出,中国诗除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外,在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例如,外国也有“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
    第四部分(第13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课文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明确]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中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于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居高临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因此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2.课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明确]主要特点是: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
    文章第1段,说明谈论中国诗要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中国诗的特点。每一个特点的论述,都包含着对比与综合。对比,是把中外诗歌作对比;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文章结尾,作者又宕开一笔,“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使文章说理辩证周密。课文的整个结构圆通灵活,充满机巧。
    3.从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
    [明确]第一,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把这个问题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读者。雅而不奥,俗而不庸。作者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摆开架势大加推衍,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等具体的例子,作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没有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读者在接受那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第二,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在课文中,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他引用的国外资料中,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那就更多。这样的文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
    第三,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论文,往往是艺术的谈笑风生。课文中充满了幽默风趣,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当然,学者的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位。难怪有人把这种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
    3.谈谈本文的艺术特色。
    [明确]这篇课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旁征博引,在比较中外诗歌的异同中,阐释中国诗的特征。观点鲜明,材料丰富,语言生动,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布置作业。
    完成“理解·鉴赏”一、二、三。

    相关教案

    语文必修五2、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五2、谈中国诗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简介背景,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重点解读,教读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2、谈中国诗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2、谈中国诗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简介背景,通读全文,感知内容,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2、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2、谈中国诗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设计,作者简介,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七,整体感知,把握文意,品味文章的语言,课文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