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3-9*《春末闲谈》阅读练习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3-9*《春末闲谈》阅读练习第1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3-9*《春末闲谈》阅读练习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9、春末闲谈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9、春末闲谈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春末闲谈》中的“三年前”到“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回答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讽刺的对象是什么?讽刺他们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一句中的“铁证”证明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是留学生的特别发现……”对这里的“留学生”该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的“礼失而求诸野”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礼”与“野”又该作什么样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烧 梦
    李 锐
    从东京到仙台只用两个多小时,时速两百多公里的新干线子弹头列车,带着我们一头扎进沉沉的夜幕。
    现在回想起来,在黑夜进入仙台是最恰当的。当历史在岁月的磨蚀下面目全非的时候,只有黑夜是不会褪色的,只有黑夜最符合当时的历史底色,最符合鲁迅先生的心境。离开仙台二十年后,鲁迅在《藤野先生》里回首往事说:“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日暮里”,一个和黑夜衔接的地名,顽固地留在他记忆深处。
    一百零三年前的一九零四年,二十三岁的鲁迅只身远离东京,远离身边的中国同胞们,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那是一次真正的天涯孤旅。或者说,那根本就是一次心定如铁的自我放逐。这一去,就到了四百公里外的“东北”,就到了没有一个中国人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所有的发达国家打败,被所有的发达国家看不起的时候,一定会有什么说法、有什么关于身体的符号会被人挑选出来到处流传。比如肤色,比如身高,比如口音,都是现成的佐料。这就好比是给人起绰号,一下子就能记住。“支那人”丑陋的特点太鲜明:女人腿下的小脚,男人脑后的辫子,举国皆同。鲁迅先生当年跨洋越海、天涯孤旅也还是逃脱不掉这两样东西。其实,鲁迅自己当年也是拖着一条辫子来到日本的。他一九零二年四月到日本,一九零三年三月剪去发辫后特地照了一张“断发照”。一个“断”字流露出强烈的心理动作,所谓一刀两断,所谓洗心革面。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他明白,自己就是耻辱的一部分,自己就是黑夜。
    沉沉的夜幕是鲁迅记忆的底色,所以他在来仙台的路上牢牢记住了“日暮里”。在我的理解中,远离人群的鲁迅,就是从“日暮里”开始独自一个走进了自己精神的黑夜,同时也走进了对这黑夜的反抗和挣扎。
    离开东京,离开同胞的鲁迅,到底还是躲不开历史的阴影。在仙台的学校里发生的两件事情让他最终决定辍学离开仙台。先是所谓“泄题”作弊,学生会的干事无中生有地认定鲁迅的考试及格是靠了藤野先生的泄漏考题。接着,就是那个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鲁迅在日本同学的欢呼声中看见自己的同胞被当作俄国间谍砍头,而身旁却站满了麻木的中国围观者。于是,被人鄙视,而又看清楚了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熬人的双重的鄙视,这是一种黑暗无边的精神笼罩。最为难言的是,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
    毕竟,那时的鲁迅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轻是要靠梦想来滋养的。遭遇了这样的鄙视之后,青春的梦想非但没有折断,反而把小梦换成了大梦。换梦的结果是鲁迅毅然辍学,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很快,他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止是失败,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
    独自一人走进黑夜,原本以为可以用梦想来引路。可梦想幻灭后黑暗之中又加上了寂寞和无望。就此,我们可以循着那个双重的鄙视和反省的轨迹,看到鲁迅此后一生的反抗和挣扎——那就是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在东京的失败之后,鲁迅又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夭折,军阀们的血腥屠杀,文人的投降……所谓用小说改造“国民性”的宏图大志,就如同把沙子撒进黑夜。青春不再,梦想幻灭,淹没在无边的历史黑暗中,一个既不相信光明也不相信黑暗的人怎么活下去呢?他只有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这让我想起龚自珍的诗句:
    “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日诗。”
    不由得反复思量:鲁迅在日本完成了自己精神上的一刀两断和洗心革面。当中国一片无边黑暗的时候,是什么给了他走进黑夜的勇气,又是什么支持了鲁迅终其一生独自对抗比历史还要黑暗的绝望?这深不可测的黑暗里,有多少是日本给他的鄙视,又有多少是日本给他的滋养?
    本来是红叶的季节,可这次在日本一路上都没有见到过像样的红叶。大阪没有,京都没有,东京没有,仙台似乎也没有。就在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意外地在鲁迅先生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外边看见了一片气势恢宏的红叶。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旧楼房。意想不到的是,整整一面旧楼的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满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整座楼都在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出的狂歌和浩叹: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选自《收获》,有删改)
    1.初到日本的鲁迅是“拖着一条辫子”的,一年后他剪去辫子并留“断发照”,再过一年,鲁迅到了仙台学医,作者借这个细节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如“冲天大火”的红叶的火焰和仿佛从其中传出的狂歌收尾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烧梦”出自龚自珍的诗句,原是反映龚自珍思想上的“绝望的呐喊”的,本文以此为题想要表现鲁迅当时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解析】 可以通过分析文章列举的对象以及他们的表现和做法等。
    【答案】 讽刺的对象是“食人者”、统治者,或者“圣君、贤臣……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
    讽刺他们为了永享其作威作福的特权而总是想愚弄百姓。
    2.【解析】 可以从史书的特点入手分析,分析统治者的做法和目的等。
    【答案】 “二十四史”证明了中国历史屡屡改朝换代,没有哪个统治者费尽了心机,能够真正实现他们的愚民理想,保证他们长治久安的。
    3.【解析】 可以根据相关段落和语句描写的对象加以分析,比如为何称他们为“留学生”,他们具有何种特点等。
    【答案】 借代手法,指的是那些甘愿充当反动统治阶级之帮凶的从西洋或东洋留学回国的那些所谓的“特殊知识阶级”。
    4.【解析】 可以分析“礼”的含义和“野”在文段中指代的地方等。
    【答案】 “礼失而求诸野”本来意思是国家的一些礼制、礼仪等失传了,还可以到乡村民间去寻求到它的遗迹。这里的“礼”是指那些治民愚民的方法、手段、措施等;“野”则是指海外他国。
    二、
    1.【解析】 可以从鲁迅的做法等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比如剪掉辫子的动作体现了反抗等。
    【答案】 断发学医,这是鲁迅人生中的一次挣扎和反抗,刻画了一个要和过去决裂,从而开始坚定走自己的路的、孤独的先行者(前行者)形象。(意思对即可)
    2.【解析】 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等。比如“难以宽宥”表现的是中国民众的麻木等。
    【答案】 ①自己属于被鄙视者;②自己作为被鄙视者也鄙视(或“痛心于”)中国围观者的“麻木”;③对自己不能改变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的自责。
    3.【解析】 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比如“火焰”与文章的题目、前文的关系,“火焰”与鲁迅思想的关系等。
    【答案】 ①照应题目“烧梦”,同时暗寓鲁迅的梦想正在照亮黑暗,照亮人生。②照应开头,文章以黑夜始,以火焰结束,给人一种敞亮、光明、热烈的美的感受。
    4.【解析】 分析“烧掉”体现的鲁迅的思想情感以及鲁迅的思想追求等。
    【答案】 ①“烧掉”(抛弃)以前不切实际的学医救人的梦想,和过去的思想一刀两断(或:彻底决裂)。②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为自己找一条出路,也为国人照亮,找一条生存发展之路。(“烧”在文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烧掉”“烧毁”;一是“燃烧”“照亮”。)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1、古瓷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1、古瓷器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9、春末闲谈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9、春末闲谈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五9、春末闲谈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五9、春末闲谈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析本段的语言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