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青岛版(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学期 全册教案设计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课时5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课时6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课时7 实践活动 我能长多高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八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课时1 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青岛版(五学四制)(2024)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八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课时2 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数学四年级下册八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获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八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获奖教案,共6页。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通过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探究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学具卡片 、自主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图1
师:同学们,你们有外出游玩的经历吗?见到一处美景,你们是不是非常想留念?小冬、小华、小平三人游玩时也想合影留念,她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见图1)
师:假如你是摄影师,能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图2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新课的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的探索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排法
师:她们3人要排成一行,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课件出示。(见图2)
师: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为每个组准备充足的卡片,小组内摆一摆,并且记录整理)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视指导。
师:老师发现每个小组研究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展示交流。
(二)展示交流
预设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依次展示各个小组出现的情况)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图3
(三)讨论分析
1.第一种情况。
师:我们看这个排列结果是不是列出了所有的排法?谁还有补充意见?
预设:缺少了两种排法,小平、小华、小冬;小华、小冬、小平。
师:刚才的排法缺少了两种,提醒我们一定要细心,不要遗漏。
2.第二种情况。
师:这6种排法正确吗?你们来说一说是怎样排的好不好?
预设:先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其他两人自由排列,数出几种排法,依次类推,就能得出一共几种排法。
师:这个小组观察的仔细,记录的也很认真,他们很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没有遗漏,也不重复。
3.第三种情况。
师:和上一种排法相比,这种解决方法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预设:用三种不同的数学符号来代替三个人名,更加简洁、明了。
4.第四种情况。
师:你们觉得这个小组的解决方法可行吗?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如何?
预设:用字母代替名字,更加简洁。
5.归纳总结。
图4
师:刚才大家发挥了小组团结合作的力量,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示3个同学的排队情况,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到有序思考,(出示图4的三种情况)这就是数学中的排列问题。(板书课题)
师:其实,这些方法之间又存在着共性的特点,就是先确定第一个人的位置,其他两人自由排列,数出有几种排列方法,依次类推,这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一共有多少种排法。(板书: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准备充分的学具或卡片等,帮助学生通过操作引领学生探究事物的排列规律,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方法的探究,让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几种方法的比较,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体会按规律排列的优越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也为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四)深化提升
师:你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把以上的排法表示出来吗?
预设:2×3=6
师:你能把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道理说给大家听吗?
预设:“3”表示3个同学可以分别排在第一位,“2”表示每个人排在第一位有两种排法,共2×3=6种。
【设计意图】学生对算式2×3=6的理解,从最初的表层,借助学具来形象地理解,经历了由“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维过程,直到后面的归纳为用数字来表示排列问题的实质,是思维高度的一次飞跃。
师:刚才,你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你们组共同努力的结果。你们自己能不能独立解答此类问题呢?
三、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同学排成一行跳舞,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图5
课件出示。(见图5)
学生解答并说明想法。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基础性的题目,与课本的例题相似,主要巩固学生对最基本的排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图6
2.下面的数字卡片,你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多少?
课件出示。(见图6)
请同学们借助数字卡片,同桌合作,一生摆另一生记录好吗?
生同桌合作、解决。
学生汇报结果。(预设:234、243、324、342、423、432)
师:如果将2换成0,可以摆出那些不同的三位数?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再摆一摆和写一写。(预设:340、304、430、403)
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0不能做数字的开头,所以比上一题少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主要考察学生在运用排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图7
3.四位同学排一行表演小合唱,王刚同学担任领唱。固定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余同学任意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课件出示。(见图7)
师:有几种排法呢?把你想到的方法写在学习单上。
学生写,教师巡视。
展示并交流做法。
预设1:王刚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只能变其他人的位置。
预设2:王刚只能排在左起第二位,所以只剩下3个人在排队了。
【设计意图】本题的设计在于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表面来发现问题的实质。(当一个人位置固定不变时,其实就是研究其他几个人的排列问题,通过层次练习,让学生不仅巩固基础知识,还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件出示。(见图8)
图8
师:谁想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有六种,因为王明跑第四棒固定不动,只调换一、二、三棒的位置。
【设计意图】和前一道题相比较,让学生明白不同表述形式,有着相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体会生活中排列规律应用的普遍性,启发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审视生活,体验数学的价值。
5.用0—3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小组合作,教师参与指导。
展示交流。
预设:先把1排在第一位,共有6种排法,再把2排在第一位,共有6种排法,最后把3排在第一位,共有6种排法。一共有18个数字。
师:是不是只要是4个数字都是组成18个数字呢?
预设:不是。
例如:我把前面的0换成4,现在能排出多少个数字?看谁想得快。
预设:24种。
四、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
师:排列组合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排列是怎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课件出示图9,10,11)
1.密码的设置。 2.电话号码的排列。 3.银行卡号的设置。
图11
图9
图10
【设计意图】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排列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课堂小结
师: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学会了排列的方法。
预设2:排列要有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把五个物体排成一行,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你们如果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借鉴我们这节课的探究方法,自己去探究验证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得到发展。
排 列
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八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优秀教案,共9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四年级下册八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优秀教案及反思,共6页。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 排列 |青岛版(五四学制),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