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4-13*《论修身》教案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4-13*《论修身》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版必修五13、论修身 《论语》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版必修五13、论修身 《论语》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孔子及《论语》简介,课文讲解,《大学》简介,“三纲领”“八条目”内涵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体会课文中孔子关于人格修养的论述
    2、理解“三纲领”、“八条目”的内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时数
    2课时
    重点与难点
    “三纲领”、“八条目”的内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贫贱而好学的少年时代
    孔子少时“贫且贱”,年15岁立志求学,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约30岁,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颜渊、曾点、子路等是最早的弟子。50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然终不见用。在外14年,68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直到逝世,弟子达3000人,身通六艺者70余人。
    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整理传授的儒家经典五经,被定为必读的教科书,儒家学说由此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对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起着指导的作用,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给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以极其深刻的影响。
    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德治具有感化力,才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还认为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为此而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孔子称“贤才”为“君子”(“士”或“成人”),要求“君子”首先必须是道德完善的人,能以身作则;把“修己以安百姓”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性近习远的教育理论
    孔子最早探讨了人性的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近的,个性差异是后天习染造成的,只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加上主观的努力,都可以养成“君子”的品德。以这种人性观为依据,主张“有教无类”,除奴隶以外,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这种教学观念冲破了宫廷的藩篱,与社会发生广泛联系,扩大了人才的来源,从而推动了已经开始的文化下移运动,促进私学进一步发展,为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二、课文讲解
    第一则:“罔”“殆”释义
    第二则:“女”释义。此句可概括为“实事求是”
    第三则:“仁”在孔子那里不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一种理想人格。对“仁”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论语》里每次提到“仁”,意义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如:
    司马牛问仁,孔子曰:“仁者,其言也刃”
    樊迟问仁,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夷狄,不可弃也。”
    虽然“仁”不是一个普遍的理式或原则,但却有一个达到“仁”的最基本的方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也就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说。
    第四则:此句可概括为“从善如流”、“见贤思齐”
    第五则:“川”字释义
    第六则:“凋”字释义
    第七则:此句可概括为“以身作则”
    三、《大学》简介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三纲领”“八条目”内涵分析
    1、“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亲民”,“亲”又作“新”,有两种解释,一释为“爱”,一释为“新”,即“革其旧之谓也”。是指个体发扬了善性之后,由个体之善扩充至天下万民,是鼓舞民众的志气
    “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2、“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条目”指主体道德修为的具体步骤。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道德的内在修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道德的外在修为。在内容上,八条目是一个由内到外、相互关联、不能任意颠倒的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穷尽内圣外王之道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以“格物”为起点,以“平天下”作为其奋斗目标。
    思考与练习
    1、你认为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有借鉴的意义?
    2、你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看法?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6、祸兮福兮 《老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6、祸兮福兮 《老子》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通过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与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6、祸兮福兮 《老子》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6、祸兮福兮 《老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通过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与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版14、论民本 《孟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版14、论民本 《孟子》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阅读理解,布置作业,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