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推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2.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十一篇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B.积极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C.城市垃圾露天焚烧,减少土壤污染D.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照明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B.加热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D.点燃酒精灯
    4.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于灭火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袋防腐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金属的焊接
    5.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B.生活中可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6.《天工开物》中有关炼铁方法的记载是“凡炉中炽铁用烫,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其炎更烈于煤”。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炽铁用炭,煤炭占17%
    B.煤炭燃烧产生的会导致酸雨
    C.文中的“炭”都是单质
    D.“火墨”燃烧放热的温度比煤炭高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1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且放出热量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8.下列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9.化学语言简洁且含义丰富,下列对“2”的表达正确的是( )
    A.2H:表示2个氢元素
    B.:2表示一个镁原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C.: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分子
    D.:氧化钙中钙元素为 价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相似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1.2024年以“创新预见 未来”为主题的全球 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
    C.图中X的数值是8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12.实验室用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较纯净的。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
    B.先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实验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14.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研究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锥形瓶中的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溶解度:甲=乙
    B.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
    C.乙中的溶液可能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用硝酸铵代替生石灰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15.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②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都能导致温室效应
    ③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④“低碳”生活中所谓“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A.1条B.2条C.3条D.4条
    16.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刻打开排风扇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先进行灯火试验
    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身子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17.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C.煽风点火——增大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1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一共有3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4:1
    1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26g
    C.丙一定属于化合物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1
    20.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M的作用是处理尾气
    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条件相同
    2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B.空气污染物包括:、、、
    C.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D.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22.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化学性质相似
    B.③④属于同种粒子
    C.②③可以形成化合物
    D.①②③分别属于不同周期的元素的粒子
    2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24.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2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为蓝色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纵坐标 可表示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二、计算题
    26.向盛有5g锌粒(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的烧杯中分三次加入稀硫酸,每次加入稀硫酸并充分反应后,对反应后烧杯中的剩余物进行称量,称量结果如下表:
    请计算:(1)实验中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实验题
    27.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Ⅰ、方案一
    已知: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
    ②淀粉和蔗糖的组成元素相同。
    小明同学认为可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经查阅,该结论并不合理,无法确定蔗糖中是否含有______元素(写元素名称)。
    Ⅱ、方案二
    【实验原理】蔗糖隔绝空气受热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实验分析及改进】
    (2)①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②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______,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③观察到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小组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和现象等见下表: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拓展】
    (3)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蔗糖,在分析化学实验室进行测试。测得3.42g蔗糖中含有碳元素1.44g,氢元素0.22g,氧元素______g。据此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______。
    四、推断题
    28.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某小组对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了知识梳理,各物质之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I为黑色固体,D、H物质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若C由三种元素组成,则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5)D→H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五、填空题
    29.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是,请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30.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
    (1)家中常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为燃料来烹饪食物,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若厨房燃气泄漏引起失火,应第一时间关闭燃气总阀门,其对应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2)以下能源不能引起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是____________。
    a.风力发电b.核能c.太阳能d.天然气发电
    (3)今年国务院颁布《2024-2025年节能减碳行动方案》。生产、生活中有以下做法:
    ①发展绿色公共交通
    ②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③植树造林
    ④发展火力发电。
    下列选项符合节能减碳的是_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
    31.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2024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担当
    ①天蓝:保卫蓝天就要防治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化石燃料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地绿: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森林的______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③水清:处理废水使水清澈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
    “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
    (3)如图所示为“天气瓶”,瓶内晶体量的变化会反映出天气的气温变化。密封瓶内的物质是由下列两种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①硝酸钾、氯化铵和水的混合溶液;②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樟脑丸的酒精溶液。
    樟脑丸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______,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的晶体会增多。由此可以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__,将天气瓶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为了模拟天气瓶在气温降低时的变化,可以向水槽中加入______(选填“食盐”、“氢氧化钠”或“硝酸铵”)。
    32.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图一、图二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选填“>”、“=”或“乙B.甲=乙C.甲
    (2)乙
    (3)B
    (4)BCD
    解析:
    33.答案:(1)①溶解
    ②bcd
    (2)30g
    解析:
    34.答案:(1)①
    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没有证明 、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
    35.答案:(1)试管;AF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
    (3)AE
    (4)a
    解析: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
    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D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B
    除去少量的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和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24.96
    44.92
    64.90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结论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玻璃管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燃烧。
    黑色固体是单质碳
    烧杯内______
    _________

    相关试卷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年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年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