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
    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
    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
    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
    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
    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
    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D.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从中国古代文人中任举一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单梯
    【俄罗斯】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①洛什卡列夫一家住的简易房被叫作三号楼,它有一半是两层的,二楼的另一半和楼梯在战争中就被毁了。从那以后,要到二楼剩下来的部分去就得爬单梯。洛什卡列夫从军队医院回来之后把这梯子给加固了。那是秋天,格拉尼娅把丈夫洛什卡列夫·瓦西里背回来拖进了二楼,当时他军服上的奖章哗哗作响。
    ②瓦西里的下肢几乎是从大腿根部截断的,可他的手却很能干,而且力大无比。没喝醉酒的时候他能用双手支撑着敦实的身体爬上单梯,只是得把轮椅和给手助力用的木头块留在梯子下面,让格拉尼娅拿上楼去。
    ③父亲出现的时候尼娜六岁,一开始她有些害怕,后来就变得开心起来;父亲用小刀为她雕刻出小熊、马驹、大炮,还雕了许许多多的勺子:大的、小的、锅用的、盐罐用的。他不用大刀子刻,而是先用斧头轻轻地把木头削平,然后用弯曲而锋利的勺形小刻刀把多余的部分去掉……
    ④每到周日格拉尼娅就带着尼娜去季什市场卖勺子。市场上很拥挤,他们的勺子卖得不好,母亲就让尼娜吆喝,因为尼娜长得漂亮,勺子在她手上好卖些。
    ⑤父亲比较怪,跟别人的父亲不一样,他的半截身子让尼娜感到不自在——他坐在轮椅里跟她一般高。父亲清醒的时候比较和蔼可亲,可一旦喝了点儿酒就吵闹得厉害,还打母亲。他打母亲的时候母亲总是大声叫喊,这时尼娜就很恨他。老实说,父亲从来没打过尼娜。不管怎样父亲还是爱她的,围着她忙来忙去,为她做饭。没多久,尼娜有了个弟弟,取名叫彼得卡。尼娜一下子就喜欢上弟弟了,而且学会了照看他,给他裹襁褓,当他能喝稀粥后又给他喂饭。后来,儿童福利食品站给彼得卡配了牛奶,尼娜隔天就去儿童福利食品站取牛奶,但她自己一口都没喝过弟弟的牛奶,只吃他剩下的东西。彼得卡开始走路以后母亲又生了个弟弟,取名瓦西卡。尼娜就对母亲有些生气了:她七岁刚上学,因为得照看彼得卡只好中断了学习。八岁的时候重新上学,可母亲又生了瓦西卡,所以尼娜不喜欢他。她对母亲说:“我会接着照顾彼得卡,可瓦西卡你得自己管。”
    ⑥格拉尼娅跟着丈夫喝酒,身体越喝越差。丈夫却相反,喝得越多越有劲,越凶。他总是大吼:“我杀了你,我宰了你!”
    ⑦尼娜一直在想,他这是为了吓唬人才装模作样地大喊大叫呢,还是真的想要给谁一刀刀,他可有的是:圆的、长的、猎刀、德国战刀……
    ⑧虽然尼娜因为母亲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而不高兴,可还是很爱她的。尼娜暗自下定决心,不能让父亲真把母亲给杀了——如果他向她扑上去,尼娜就会挺身保护母亲。万一不行,厨房里还有一把切面包的大刀。
    ⑨“要是在这之前能拿到房子就最好不过了,”尼娜心想,“父亲刚从战场上回来的时候上面就许诺过会分一套在一楼的房子给他,不用爬楼梯,因为他是残疾人。可仗都打赢了,房子却连形儿都没有。”
    ⑩整个寒冷的十二月父亲都在做圣诞树上挂的小装饰篮,他用染成洋红色和紫药水色的宽薄木片编那些篮子,外圈还围上小玫瑰。母亲则出门去卖。十二月底的时候母亲病倒在床,咳个不停,连瓦西卡也不喂了。尼娜就用布条蘸了稀粥喂他,可瓦西卡一直在哭。新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尼娜非常难过,又没能去上学——学校说了会给大家发糖果和饼干作为礼物,大概所有人都得到了礼物,除了她之外。父亲脸朝墙躺了几天,开始的时候什么话都不说,后来就让尼娜到克罗季哈那儿去买自酿白酒。尼娜不想去,父亲动了气,朝她扔撑手用的木头块,正好砸到她头上。母亲躺在那儿大声咳嗽,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可她却一声没吭。尼娜哭着去拎了两瓶酒回来。其中一瓶父亲一下子就喝光了,醉得一塌糊涂,爬过去打母亲。别说躲,她连站都站不起来。他打她,她只是一边咳嗽一边把血迹从脸上抹去。两个弟弟大哭大闹,尼娜哽咽着把彼得卡接过去,没管瓦西卡——这时候他正好哭累了
    ⑪“真想杀了他,”尼娜想,“可这样一来房子的事怎么办呢?要是这个没腿的老鬼死了就不会给我们房子了!”
    ⑫没腿的老鬼咆哮了一阵,喝光了酒,躺在门口的擦脚垫上睡着了。尼娜用毛巾为母亲擦净了脸,突然很心疼母亲。尼娜看了父亲一眼,又看了一眼,然后推了推门,门一下子就敞开了,清冽的寒气刮进屋里,尼娜转瞬之间明白了该怎么做:她抓住擦脚垫的一角往自己这边拉,父亲的身体就探出了门,她从他身下使动拉垫子,他的肩膀掉到了门外,整个身体就沿着梯子咣当咣当地滚了下去。尼娜“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⑬两个弟弟同时哭了起来,她不得不从碗里舀了一口小麦粥,抿了抿,然后喂他们。他们吮了一会儿糖饼就睡着了。尼娜又给母亲喝了点水。
    ⑭尼娜聪明得跟地的年龄不太相符。她在母亲身旁父亲空出来的位置上躺下,把瓦西卡放在另一侧,好让他在妈妈身边暖和暖和——母亲的身体的确很烫。关于父亲她只是稍微地想了想:如果摔死了就让他死吧,如果没摔死那就让他冻死,像去年在院子里的长椅上冻死的酒鬼舒拉一样。我不会挨骂的,我就说是他自己摔下去的。
    ⑮她迷迷糊糊地快睡着了。床上多舒服啊,软软的!她仿佛是在梦里听到了充满节日气氛的、节奏明快的钟声……已经在做梦了吧,尼娜想。
    ⑯其实不是做梦,皮缅诺夫教堂的圣诞祷告结束了,发了疯的敲钟人违反严格的禁规,使劲敲打教堂里剩下的最后一口钟,传播着圣灵诞生的好消息。二十分钟之后,两个相信上帝的老太太回到了积雪覆盖的院子。
    ⑰大片的雪花从天上慢慢飘下,落到地上,发出的亮光不比灯光弱。没腿的瓦西里还没有被雪盖上,两个老太太发现梯子旁边的地上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他没摔伤,甚至都没摔醒,也没来得及被冻死。
    ⑱老太太喂他热水,给他搓身子,让他恢复了知觉。谁都没死。格拉尼娅的肺炎也好了,她开始喂差点儿没被饿死的小瓦西卡。过了一年她又生了萨什卡。没腿的瓦西里死前不久他们拿到了房子。瓦西里在拿到房子之后很快就自杀了。尼娜在父亲的葬礼上哭得很伤心。她很可怜他。至于她曾经把他从梯子上推下去的事,她记不得了。
    ⑲那年的圣诞夜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瓦西里是一位战斗英雄,战争让他失去了双腿,政府承诺给他分一套在一楼的房子,让他可以不用爬楼梯,可是他在拿到房子后很快就自杀了。
    B.瓦西里经常喝酒,喝了酒就打妻子;作为孩子的尼娜十分害怕,怕他真的如他嘴里所说的那样把母亲杀死,于是就有了用刀杀死父亲的念头。
    C.小说结尾说“那年的圣诞夜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耐人寻味,瓦西里没有死,尼娜的内心也没有特别的阴影,但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可怕的事。
    D.文中,尼娜原来称呼瓦西里为父亲,后来改为“没腿的老鬼”,是因为父亲变得很粗暴,打她,打母亲,她心里越来越厌恶父亲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单梯”为题,一是“单梯”是故事的开端,见证了瓦西里的不幸,二是瓦西里沿着单梯摔下去是故事的核心,“单梯”概括了主要情节。
    B.小说叙事视角不时地切换成尼娜的视角,一个特殊儿童的视角,叙述的转换十分自如可以更好地切入尼娜的内心世界
    C.小说第⑩段写寒冷的十二月尼娜家的情形,通过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充满哭声、暴力的家庭。
    D.外面是美好、平安、吉祥的圣诞夜,室内却是一个8岁的女孩在“谋杀”自己的父亲,强烈的反差令人惊骇不已,深受触动。
    8.小说中写尼娜母亲的笔墨不多,但作用不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评论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不可疗救的创伤。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战争给尼娜一家带来了怎样的创伤。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虽强劲,何益哉?”上以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①之上,而立朝夕②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盍尝上观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
    是故古之圣王,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是以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长于乡里。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无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节选自《墨子·非命(上)》)
    【注】①运钧:制作陶器时用的转轮。②朝夕:指东和西。亦借指方向。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今天下之士A君子B忠实C欲天下之富D而恶其贫E欲天下之治F而恶其乱G执H有命者之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指憎恶,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中的“恶”词义相同。
    B.原,指推究,“原始察终”中的“原”即此意,与“情有可原”中的“原”词义不同。
    C.劝,指劝勉、鼓励,与《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劝”词义相同。
    D.非,指反对,与《〈论语〉十二章》“非礼勿视”中的“非”词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有命论”者思想的影响,认为一切结果都是命中注定,所以古代的王公大臣治国往往不成功。
    B.墨子为了明辨“有命论”的说法,指出要订立三条准则,其中的“用”是指在施政中考察利弊。
    C.文中举桀纣乱国、汤武治国的例子驳斥“有命论”,墨子认为君主只要励精图治,就一定能大有作为。
    D.文章将“有命论”和“非命论”引发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有命论”误国的愤慨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
    (2)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
    14.结合文章第五段,简要概括“有命论”危害的具体表现。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风入松①
    刘克庄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②。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③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注】①此词作于刘克庄从建阳罢官归莆田,途经福清之际。②金罍:金质的酒器。③鼓缶:据《庄子·至乐》,庄子妻死后,庄子“箕踞鼓缶而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瑟捣衣时候”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悼念。
    B.“野店犹开”四字,似乎带有某种有节制的欣喜,使词情稍稍扬起,将前词所表现的悲哀稍稍冲淡了一些。
    C.“多情”一句是说自己于旅店住宿,虽然孤独寂寞,但有店主守灯陪伴,勉强可以得到安慰。
    D.“今回老似前回”,重在一个“老”字,这一形貌上的变化,是通过逆旅主人的眼光反映出来的。
    16.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同是悼念亡妻,苏轼在梦中都想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而现实中的刘克庄“归鞍”却“徘徊”?请结合诗句分析刘克庄“归鞍”却“徘徊”的原因。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节选)》中写屈原作《离骚》皆因怨气,而产生这种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古人常常借鸿雁抒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刚过,天气还在“六九”中,说不上春暖花开。宣武艺园离我家只公交一站地远,横穿几条小胡同,便到了东门。进东门朝西走不到10米,我突然停下来,踟蹰不前,像被什么拦住。
    缘何不继续朝前走?
    原来,我嗅到了一股味儿,一股冷香的味道。循着这股味道,我发现,它来自灰砖砌就的月亮门。月亮门两旁有几株树干微棕色的腊梅。腊梅枝上镶嵌着如琥珀般的花朵。香源在这里。
    宣武艺园的腊梅,外观不太引人注意,往往被游人忽略。要不是它那别样的冷香把我拦住,我也定会从它身旁径直走过的。驻足观赏腊梅,白墙、灰瓦墙头、灰砖月亮门前,亭亭玉立,既不卖弄,也不自卑,傲傲地立在寒风中。不觉对它产生敬意。
    记住喽:每年立春过后,一定到宣武艺园赏腊梅。
    18.文中画横线处是几个短句,请将其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章第二自然段使用了一个独立成段的问句,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20.(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20页)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会选择一些意象,并将它们精心组合,展现情感的起伏,形成诗歌特有的内在节奏。请阅读《树和天空》这首诗,梳理诗中的意象,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造成情感的起伏流动的。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六、材料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亲爱的你们,要勇敢,要活出强大的“自我”,不要辜负来世间一趟!这世间,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种意外的喜怒哀乐,但别错过那些属于你的精彩!
    ——琼瑶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是说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有积极的”,但不能说“完全是积极的”。故选B。
    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分析,班固虽指出儒、道两家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但并没有说是“最早”论述这一观点。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错误。结合“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分析,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是针对汉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D.“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错误。强加因果关系。结合“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等分析,选项中“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与“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之间无因果关系。故选C。
    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思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阐述的是单纯的儒家有为的思想,没有揭示和无为的关系。B.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主要讲遵守自身规律,且规律不会改变。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C.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讲宇宙不停,属于自然规律;人应该效法天地,即人的做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D.意思是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效法于上天。强调“天大”“效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故选A。
    4.答案: 材料一按总分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先提出观点,指出儒、道两家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然后重点论述道家的无为并非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最后简单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开头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指出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核心,然后点明“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二段讲人们片面认识道家的无为,然后点明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分别以道家的庄子学派和老子学派为代表。第三段讲韩非的观点,即“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明确观点“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段讲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第五段得出结论“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这五段主要讲道家的无为不是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第六段讲“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道两家也有一致认同的思想观点。
    5.答案: “兼济天下”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是道家的无为,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的,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时追求的侧重点不同。
    示例一:陶渊明早期有兼济天下的壮志雄心,曾多次出仕为官,但经历了东晋政治的酷虐和官场的黑暗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思想。
    示例二:苏轼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他为官的每一任都留下了斐然的政绩。另一方面他又透过无限的时空来思考人生,观照自然,物我两忘,表现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兼济天下”,同时救济各个方面。使天下民众、万物都受到恩惠和帮助。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是道家的无为。“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结合“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分析,“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从古至今,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追求的侧重点不同。如陶渊明,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但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思想。如苏轼,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在他处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个人又遭受到排斥打击时,则又更多地接受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在释、道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表现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
    6.答案: D
    解析:
    7.答案: C
    解析:
    8.答案: ①情节上,尼娜的母亲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小说开头写尼娜母亲把丈夫背回了家,丈夫做的一些东西都是格拉尼娅去卖,在尽力维持生计;
    ②人物形象上,尼娜的母亲被打,一方面反映了丈夫的暴躁及战争创伤的严重,另一方面也使得尼娜出现心理问题顺理成章,她想杀了父亲保护母亲,并且真的在圣诞节把父亲推下了楼梯;
    ③主题上,尼娜母亲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她的悲苦生活反映了小说反对战争的主题。
    解析:
    9.答案: ①战争使得尼娜的父亲失去了双腿,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权利,也使得他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他酗酒,打老婆;
    ②战争让这个家庭失去了欢乐,母亲不断被打,尼娜的学业中断,而且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③战争使得尼娜一家的生活陷入贫困,政府承诺给的房子迟迟没有兑现,他们只得卖一些小东西维持生计。
    解析:
    10.答案: BEG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想使天下富裕而怕它贫困,想使天下得到治理而怕它混乱,主张“有命”的人的话。
    “今天下之士君子”作后文整个句子的主语,因句子较长,其后断开,即在B后断开;
    “忠实”作“欲”的状语,不断开,且“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句式一致,结构相同,应分别在“贫”“乱”后断开,即在EG处断句;
    故选BEG。
    1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得到了所憎恶的。/并非因为憎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B.正确。推究/推究/原谅。句意:有探求的。/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按照情理,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C.错误。词义不同。劝勉,鼓励/劝说,奉劝。句意:设立赏罚制度以鼓励贤人。/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
    D.正确。反对/违反。句意:不能不反对。/违反礼
    1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君主只要励精图治,就一定能大有作为”错误。文章只是在第三自然段列举了“古之圣王”如果“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后出现的结果,不能由此推断“只要……就……”,选项表述太绝对。
    故选C。
    13.答案: (1)对上游说王公大人,对下阻碍百姓的生产。所以主张“有命”的人是不仁义的。
    (2)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对内则不能给饥者以食物,给寒者以衣服,侍奉赡养老弱。
    解析: 参考译文:
    墨子说过:古时候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都想使国家富裕,人民众多,法律政事有条理;然而求富不得反而贫困,求人口众多不得反而使人口减少,求治理不得反而得到混乱,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所想的,得到了所憎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主张‘有命’的人,杂处于民间太多了。主张“有命”的人说:“命里富裕则富裕,命里贫困则贫困,命里人口众多则人口众多,命里人口少则人口少……虽然使出很强的力气,有什么用呢?”对上游说王公大人,对下阻碍百姓的生产。所以主张“有命”的人是不仁义的。所以对主张“有命”的人的话,不能不明加辨析。
    然而如何去明加辨析这些话呢?墨子说道:必须订立准则。说话没有准则,好比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是非利害之分,就不可能弄明白了。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哪三条标准呢?有本原的,有探求的,有实践的。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认为有命。为什么不朝上看看圣王的事迹呢?古时候,夏桀乱国,商汤接过国家并治理它;商纣乱国,周武王接过国家并治理它。社会没有改变,人民没有变化,桀纣时则天下混乱,汤武时则天下得到治理,它能说是有命吗?
    所以古时候的圣王颁布宪法和律令,设立赏罚制度以鼓励贤人。因此贤人在家对双亲孝顺慈爱,在外能尊敬乡里的长辈。举止有节度,出入有规矩,能区别地对待男女。因此使他们治理官府,则没有盗窃,守城则没有叛乱。君有难则可以殉职,君逃亡则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赞赏,百姓所称誉的。
    现在要听用主张“有命”的人的话,则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下面的人不劳作。对上没有粢、酒来供奉上帝鬼神,对下没有东西可以安抚天下贤人士子;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对内则不能给饥者以食,给寒者以衣,抚养老弱。所以“命”,上对天帝不利,中对鬼神不利,下对人不利。而顽固坚持它,则简直是坏话的根源,凶暴人的道理。
    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想使天下富裕而怕它贫困,想使天下得到治理而怕它混乱,主张‘有命’的人的话,不能不反对。这是天下的大害啊!
    (节选自《墨子•非命(上)》)
    14.答案: ①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下面的人不劳作。
    ②对上没有粢、酒来供奉上帝鬼神,对下没有东西可以安抚天下贤人士子。
    ③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对内则不能给饥者以食,给寒者以衣,抚养老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上不听治,下不从事”可知,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下面的人不劳作。
    由“上无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可知,对上没有粢、酒来供奉上帝鬼神,对下没有东西可以安抚天下贤人士子。
    由“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可知,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对内则不能给饥者以食,给寒者以衣,抚养老弱。
    15.答案: C
    解析:
    16.答案: ①“萧瑟捣衣时候”,正是捣衣的时节,作者回想起了妻子为他捣衣的情景。但如今唯有萧瑟秋风,却再无捣衣之人,再不闻捣衣之声。由此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渴望回乡悼念亡妻。(或“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伴,那位陪伴着作者“同去同来”的夫人已经不在了,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渴望回乡悼念亡妻。);②“逆境难排”,作者因削职归来,政治上陷于逆境,仕途失意,使他困扰,使他彷徨。③“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酒是解忧之物,然而病余之身不宜饮酒,作者无法借酒消愁,忧闷如绳索缚住他的内心,难排难解。
    解析:
    17.答案: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西风紧,北雁南飞)
    解析:
    18.答案: 它来自灰砖砌就的月亮门两旁的几株树干微棕色的腊梅枝上镶嵌着的如琥珀般的花朵。
    解析:
    19.答案: ①结构上,此句为过渡句,承接上文“我”停下来,踟蹰不前,引出下文的原因:嗅到了一股冷香;②采用问句并独立成段,起到提醒读者注意的作用,引发读者的重视和好奇心,为下文写腊梅张本。
    解析:
    20.答案: 《树和天空》充满隐喻。诗人选择“树”作为观照对象,除了事实的触发,更多的还在于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蕴含。作为生物,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它对生命应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无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作了最为坚实而高贵的展览和诠释。于是,树连接了大地和天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是树,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位置和应有的走向。
    解析:
    21.答案: 略
    解析:

    相关试卷

    吉林省友好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友好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吉林省友好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