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氢B.锂C.镁D.钙
2.下列对于金属Na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硬度小B.有金属光泽C.有强还原性D.密度比水大
3.下列物质中,不与发生反应的是( )
A.B.CaOC.COD.NaOH
4.下列关于药品保存和实验安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酒精灯用完后,应用灯帽盖灭
B.使用剩余的金属钠,需放回原试剂瓶中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
D.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5.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变质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固体B.溶液
C.HClO溶液D.NaOH固体
6.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显酸性B.固体的颜色为淡黄色
C.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受热转化为
7.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B.
C.D.
8.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B.碱性:
C.热稳定性:D.金属性:
9.利用激光操控方法,可以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原子核内有21个中子
B.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C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ⅡA族
D.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原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HClO的结构式:H-Cl-O
B.分子的结构模型:
C.B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11.氯化钾(KCl)溶于水后粒子的存在形式与氯化钠溶液相似。下列关于氯化钾及其水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钾属于离子化合物
B.氯化钾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C.如图所示的粒子为水合氯离子
D.灼烧氯化钾溶液,火焰呈紫色
12.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有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时固体变为红棕色B.点燃肥皂泡可检验生成的氢气
C.图中盛装肥皂液的仪器是坩埚D.每消耗1mlFe,转移3ml电子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溶液刻蚀电路板:
B.向溶液中通入过量:
C.和硫酸反应:
D.NaOH溶液溶解金属铝:
14.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5.氯金酸是一种强酸,可与柠檬酸钠反应生成纳米金颗粒(直径约为10n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Au的化合价为+3
B.反应时,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被氧化
C.电离方程式:
D.当光束通过反应后得到的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16.已知酸性:,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B.
C.D.
17.小组同学为探究NaClO的性质,利用84消毒液进行如下实验。84消毒液的制备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NaClO体现了氧化性B.③中黄绿色气体是
C.由①②可知,还原性:D.由实验可知,氧化性:
18.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发生反应:
B.由实验Ⅰ可知,金属活动性:
C.实验Ⅱ中电子移动方向:铜片→导线→锌片
D.实验Ⅰ和Ⅱ中得电子的位置不完全相同
二、填空题
19.具有广泛的用途。
Ⅰ.实验室需配制的溶液做校准试剂。
(1)在配制溶液中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A.试管
B.漏斗
C.分液漏斗
D.胶头滴管
E.容量瓶
(2)配制溶液过程中,将烧杯中溶解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后,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若忽略此步,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Ⅱ.一种制备的方法如下。
资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3)用和KCl制备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投入KCl的物质的量为0.1ml,为保证二者能等物质的量反应,则需要称取________g固体。
(5)依据上述流程,推测在操作①温度下,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________。
(6)操作②包括________、过滤。
(7)检测粗品中是否含有少量的NaCl:取少量粗品溶于水,滴加________(填试剂名称)检测。
20.次磷酸钠()具有强还原性,在制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Ⅰ.利用黄磷(P)、NaOH和制备,涉及以下三个阶段。
①阶段一:P和NaOH反应生成和。
②阶段二:被氧化为。
③阶段三:与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
(1)阶段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其中属于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
(2)理论上,消耗的P和与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
Ⅱ.利用和可除去酸性废水中的。
(3)补全离子方程式:
(4)取6份含0.01mlNaCl的酸性溶液,再分别溶解,最后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去除率与初始加入的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结合上图,推测时,氧化的粒子有________。
②当时,去除率逐渐减小。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1.探究酸性溶液与KI溶液能否发生反应。溶液用酸化。
【理论预测】
(1)具有氧化性,KI具有还原性,二者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角度解释KI具有还原性的原因:________。
【实验验证】
资料:ⅰ.可被氧化为(无色)。
ⅱ.近乎无色;是棕褐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2)经检测,A中溶液存在和。检验:取A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2滴________,观察到溶液变蓝。
(3)小组同学推测B中棕褐色沉淀可能是。进行实验验证:将棕褐色悬浊液过滤,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溶液,观察到________(填现象),证实了猜测。
(4)C的体系中未检测到和。
①由此可知,实验过程中可继续参与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②推测可被继续氧化。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加入适量________(填序号),检测到有生成,证实了推测。
a.溶液b.KI溶液
【实验反思】
(5)上述实验现象不同,与、、氧化性不同有关。三个粒子氧化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6)若向酸性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
①实验开始时的现象是________。
②继续加入KI溶液至过量。该过程除了发生A中反应外,其他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2.和是重要的消毒剂,研究其制备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Ⅰ.实验室利用和浓盐酸制取。
(1)制备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其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a.b.c.
(2)探究不同液体溶解的情况。
准备三支已吸入的注射器,再分别吸入20mL的下列液体:
ⅰ.蒸馏水;ⅱ.饱和食盐水;ⅲ.溶液。
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条件下1体积蒸馏水能溶解2体积的
B.对比ⅰ和ⅲ的实验结果,推测与NaOH能反应
C.三种液体中,可选择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HCl
Ⅱ.利用制备,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
相关反应机理如下(其中由NaCl提供)。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①、②和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②中反应为
C.反应消耗,需要投入2mlNaCl
(4)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a.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非金属性的原因:________。
b.资料:的结构式为,非金属性。从共用电子对偏移的角度解释中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均为+1的原因:________。
23.某小组同学为探究水溶液中粒子行为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探究水溶液导电的原因
(1)乙醇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能移动的离子,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为探究②中灯泡发光与NaCl是否溶于水有关,补充实验③:
将②中NaCl溶液换成________(填试剂名称),实验发现,灯泡不发光。
(3)为进一步探究②中离子的产生与通电是否有关系,进行实验④:
步骤1:配制5份溶液,每份溶液均含1L水和0.1ml溶质(见下表)。
步骤2:测量上述溶液凝固点与纯水凝固点之间的差值()。
已知:本实验中,与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成正比。
ⅰ、由实验④可知:②中离子是通电前产生的,证据是________。
ⅱ、W属于盐酸盐,其组成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W在水中能全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Ⅱ】探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分别测量溶液和溶液中的,前者为,后者为。
(4)由实验可知,在水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电离。
(5)猜测与HCl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并证实了猜想:
向溶液中加入10mL________溶液,最终测得溶液中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氢是非金属元素,故A符合题意;
B.锂是金属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镁是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钙是金属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钠单质可用刀切开,说明钠的硬度小,A不符合题意;
B.钠作为金属单质,具有金属的通性,故钠具有金属光泽,B不符合题意;
C.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具有强还原性,C不符合题意;
D.钠与水反应时,钠单质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A不符合题意;
B.为酸性氧化物,CaO为碱性氧化物,二者可以反应生成盐,故B不符合题意;
C.与CO互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
D.与NaOH反应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实验室酒精灯用完后,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A正确;
B.钠是活泼金属,能与水、氧气等反应,使用剩余的金属钠,需放回原试剂瓶中,故B正确;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先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
D.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选C。
5.答案:D
解析:A.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变质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硫酸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变质过程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次氯酸遇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而变质,变质过程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而变质,变质过程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B.固体的颜色为白色,故B错误;
C.由、构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不稳定,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故D正确;
答案选B。
7.答案:A
解析:A.CuO溶于酸生成,然后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uO不能由一步反应转化为,故A符合题意;
B.与水反应可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
D.单质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A
解析: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亚硫酸的酸性弱于高氯酸、强于硅酸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符合题意;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则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的碱性依次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A
解析:A.的质量数为41,质子数为20,中子数为41-20=21,故A正确;
B.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Ca的原子序数为20,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ⅡA族,故C错误;
D.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原子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在HClO分子中,H与Cl原子间不形成共价键,HClO的结构式为H-O-Cl,A不正确;
B.C与O为同周期元素,C在O的左边,C的原子半径大于O,B不正确;
C.Be为4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不正确;
D.NaCl为离子化合物,由和构成,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氯化钾由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氯化钾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其水溶液可以导电,故B正确;
C.氯离子带负电荷,应该吸引水分子中H,图示的粒子为水合钾离子,故C错误;
D.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灼烧氯化钾溶液,火焰呈紫色,故D正确;
选C。
12.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铁粉与水蒸气共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氢气通入肥皂液中产生肥皂泡,点燃肥皂泡产生爆鸣声说明铁粉与水蒸气共热反应有氢气生成,故B正确;
C.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图中盛装肥皂液的仪器是蒸发皿,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铁粉与水蒸气共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消耗3ml铁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l,则消耗1ml铁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用溶液刻蚀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是,故A错误;
B.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生成氯化铁、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被氧化,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酸性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氧化为,也可将还原为Mn2+,故具有还原性,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遇KSCN无明显现象,可能不反应,也可能生成无色物质,遇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变为红色,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粉加入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性:,铁粉加入稀硫酸中,生成和,氧化性:,不能证明氧化性,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5.答案:C
解析:A.中H显+1价、Cl显-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Au的化合价为+3,故A正确;
B.氯金酸与柠檬酸钠反应生成纳米金颗粒,Au元素化合价降低,氯金酸是氧化剂,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被氧化,故B正确;
C.是强酸,电离方程式:,故C错误;
D.纳米金颗粒直径约为10nm,反应后得到的分散系是胶体,当光束通过反应后得到的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选C。
16.答案:D
解析:A.HCl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HClO为弱酸,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碳酸是二元弱,所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酸性,所以向次氯酸盐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只能生成,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D.由②知,中性条件下不能将氧化为,由③知,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HClO,HClO将氧化为,所以氧化性,故D不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实验Ⅰ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实验Ⅰ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性强于铜,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实验Ⅱ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电子移动方向:锌片→导线→铜片,故C错误;
D.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Ⅰ中锌片表面有气泡,实验Ⅱ中锌片和铜片表面均有气泡说明实验Ⅰ和Ⅱ中氢离子得电子的位置不完全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19.答案:(1)ABC
(2)偏小
(3)复分解反应
(4)8.5
(5)NaCl
(6)降温结晶
(7)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解析:(1)在配制的溶液,用定容时用到容量瓶、胶头滴管,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试管、漏斗、长颈漏斗,选A、B、C。
(2)配制溶液过程中,将烧杯中溶解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后,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若忽略此步,溶质偏少,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3)在低温时溶解度较小,用和KCl反应生成和氯化钠,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复分解反应。
(4)实验开始时,投入KCl的物质的量为0.1ml,为保证二者能等物质的量反应,需要投入,则需要称取固体的质量为0.1ml×85g/ml=8.5g。
(5)和KCl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和氯化钠,依据上述流程,操作①应该是分离出氯化钠,推测在操作①温度下,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NaCl。
(6)在低温时溶解度小,操作②析出粗品,包括降温结晶、过滤。
(7)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沉淀,检测粗品中是否含有少量的NaCl:取少量粗品溶于水,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检测。
20.答案:(1);正盐
(2)2:1:2
(3)
(4);较多时,将还原成了Cu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阶段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因为NaOH足量,说明中的H不能被中和,所以属于正盐,故答案为:;正盐;
(2)阶段一反应为:,阶段二反应为:,阶段三反应为:,所以消耗的P和与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之比,,故答案为:2:1:2;
(3)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得方程式:,故答案为:;
(4)①若按离子方程式中铜离子、次磷酸根和氯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时恰好完全反应,理论上氯离子的去除率可达100%,结合上图,次磷酸钠未完全参与上述反应,则推测时,氧化NaH2PO2的粒子有Cu2+、O2,故答案为:Cu2+、O2;
②当时,去除率逐渐减小。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较多时,将还原成了Cu,参与反应的减少了,去除率降低了,故答案为:较多时,将还原成了Cu。
21.答案:(1)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KI中I元素显-1价,-1为I元素的最低价
(2)淀粉溶液
(3)有气泡产生
(4);a
(5)
(6)产生棕褐色沉淀,溶液呈紫色;;
解析:(1)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KI中I元素显-1价,-1为I元素的最低价,所以KI具有还原性。
(2)I2能使淀粉变蓝,检验:取A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2滴淀粉溶液,观察到溶液变蓝。
(3)能催化双氧水分解。进行实验验证:将棕褐色悬浊液过滤,向洗涤后的滤渣中加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实了猜测。
(4)①C的体系中未检测到,由此可知,实验过程中被高锰酸钾氧化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若被继续氧化,氧化产物为,加入不含I元素的还原剂将还原为,利用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色检验的存在,证明被继续氧化,即取少量“紫色清液”,逐滴加入溶液,振荡,检测到有生成,证实了推测。由于能被氧化为,所以不能用KI检验,故选a。
(5)能把氧化为,氧化性,根据实验B可知,溶液中存在碘单质,根据实验C可知,实验B中存在锰离子,若是碘单质氧化性强于,则B实验中碘单质能氧化生成二氧化锰,B中不应该存在多余的碘单质,现有碘单质存在,则说明碘单质的氧化剂弱于二氧化锰,即氧化性,则氧化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6)①实验开始时,高锰酸钾过量,被氧化为,的还原产物是,现象是产生棕褐色沉淀,溶液呈紫色。
②继续加入KI溶液至过量。该过程除了发生A中反应外,、都能氧化I-,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有、。
22.答案:(1);a
(2)ABC
(3)BC
(4)C、O原子都有2个电子层,O原子质子数大于C原子,O原子半径小于C,O得电子能力更强;存在C-C、C=O、C-H三种键,C-C键中电子对不偏移,但非金属性,C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强,C、H间的1对共用电子对偏向C原子,非金属性,O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强,C、O间的2对共用电子对偏离C原子
解析:(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备,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固液加热制取气体,其发生装置是a。
(2)A.实验条件下20mL蒸馏水溶解40mL氯气,可知1体积蒸馏水能溶解2体积的,故A正确;
B.20mL蒸馏水只能溶解40mL氯气,20mL氢氧化钠溶液能溶解80mL氯气,推测与NaOH能反应,故B正确;
C.根据实验ⅱ可知,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三种液体中,可选择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HCl,故C正确;
选ABC。
(3)A.反应①中Cl元素化合价改变、反应②中Cl、N元素化合价改变、反应③中N、C元素化合价改变,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②中反应为,故B错误;
C.是催化剂,不需要严格控制NaCl的投料,故C错误;
选BC。
(4)a.C、O原子都有2个电子层,O原子质子数大于C原子,O原子半径小于C,O得电子能力更强,所以非金属性。
b.的结构式为,存在C-C、C=O、C-H三种键,C-C键中电子对不偏移,但非金属性,C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强,C、H间的1对共用电子对偏向C原子,非金属性,O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强,C、O间的2对共用电子对偏离C原子,所以中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均为+1。
23.答案:(1)不发光
(2)NaCl固体
(3)④氯化钠溶液的是乙醇溶液的2倍;
(4)不能
(5)
解析:(1)由实验①中0.1ml/L乙醇溶液通电,灯泡不发光可知乙醇溶液中几乎不存在能移动的离子,故答案为:不发光;
(2)将②中氯化钠溶液换成氯化钠固体,灯泡不发光说明实验②中灯泡发光与氯化钠是否溶于水有关,故答案为:NaCl固体;
(3)由实验中与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成正比可知,实验④中氯化钠溶液的是乙醇溶液的2倍说明②中离子是通电前产生的;由题意可知,W的比氯化钠多了0.17,则W为氯化镁,氯化镁在溶液中电离出镁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④氯化钠溶液的是乙醇溶液的2倍;;
(4)由0.1ml/L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可知醋酸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故答案为:不能;
(5)向10mL0.2ml/L盐酸中加入10mL0.2ml/L醋酸钠溶液,最终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可知醋酸钠与盐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立即变灰绿,最终为红褐色
易被氧化
B
向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C
分别向溶液和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前者无明显变化,后者溶液变红
与可能不反应也可能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与一定反应且生成红色物质
D
分别向2份等量的铁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和稀硫酸
一段时间后,溶液均变为浅绿色
氧化性:
装置
序号
试剂A
试剂B
实验现象
①
84消毒液
(含)
KI溶液
溶液立即变棕黄色
②
NaCl溶液
无明显现象
③
盐酸
立即产生黄绿色气体
实验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锌片表面有气泡
铜片表面没有气泡
锌片和铜片表面均有气泡
溶液颜色均无变化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110
169
246
实验装置及过程
序号
现象
A
当加入5滴酸性溶液时,溶液呈棕黄色
B
继续加入15滴酸性溶液时,产生棕褐色沉淀,溶液仍呈棕黄色
C
继续加入过量酸性溶液时,棕褐色沉淀较B多,溶液呈紫色
液体种类
ⅰ
ⅱ
ⅲ
实验结果
剩余40mL
剩余70mL
无剩余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①
②
烧杯中物质
乙醇溶液
溶液
实验现象
灯泡不发光
灯泡发光
溶质
乙醇
硝酸
氢氧化钾
氯化钠
W
/℃
0.17
0.34
0.34
0.34
0.5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统一检测考试 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化学试卷,文件包含20251东城高三上期末试题pdf、20251东城高三上期末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化学试卷 (图片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51东城高三上期末试题pdf、20251东城高三上期末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