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及简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简析:原文提到 “主流的传统思想极力反对‘奇技淫巧’”,并非 “中国传统思想”,A 选项表述错误。B 选项,由 “‘尚巧’要植根于民生,造福百姓…… 这是主流的传统思想极力反对的” 可知其正确;C 选项,从 “技合于道” 到 “由技进道” 再到 “道技合一”,境界逐步提升,符合文意;D 选项,依据 “传统工匠在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品质…… 也是传统工匠的工作理念和目的追求” 可判断正确。
2.答案:D
简析:传统工匠获得精神充实与愉悦的关键是摆脱外在功利束缚进入自由状态,而非放弃安稳生活在清贫劳苦中度日,D 选项理解错误。A 选项,根据 “工匠普遍将‘德行’放在首位,不仅重视技艺的传授,更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可知工匠更看重道德品质培养;B 选项,与 “‘道’的基本含义是‘规律’‘事理’…… 达到了‘道’的境界” 相符;C 选项,符合 “工匠精神是特定的情境中显示出来的…… 是一种工作价值观” 的表述。
3.答案:C
简析:A 项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体现 “纯粹把事情做好” 的精神;B 项张秉贵体现 “以德为先”“德技兼求”;D 项焦三爷选徒弟突出 “德行” 首位;C 项钟扬职务变动未体现工匠精神 。
4.
答案:①准确客观:材料中运用 “一旦…… 也……” 等关联词,使文句表达逻辑严密,表述客观;“一度”“极大程度” 等修饰语让语言更为准确。②鲜活生动:材料中运用 “拦路虎”“门外汉” 等词语,将主板维修比作医生,以及由此连带的 “患者”“病灶” 等表达形象生动,让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简析:从用词角度分析,关联词使表达逻辑严密,修饰语增强准确性;形象化词语和比喻手法让语言鲜活生动 。
5.
答案:我方认为需要工匠精神,理由如下。①智能化生产只提供技能服务,但工匠精神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技能,更重要的还有道德品质的培养与传承。②智能化生产只能按照既定程序工作,工匠精神可以推动个体的内驱力,使个体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注重个人技能的提升,可不断进步,它有审美与精神的追求,让技与道完美融合。③工匠精神能提升人生境界,让人摆脱外在束缚,进入一种自由状态,从而实现人生自我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满足。
简析:结合材料,从工匠精神对品德传承、个人技能提升、人生境界提升的作用,对比智能化生产的局限来阐述。
6.答案:B
简析:文中写饮食习惯是突出人们对平淡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满足,并非透露生活艰辛,B 选项理解错误。A 选项,人们喜欢槐花和牡丹与对生活和未来的追求相关;C 选项,体现淮河的变化和精神延续;D 选项,“拼酒之后” 的描写体现作者沉醉于淮河的滋养。
7.答案:D
简析:文章语言温和朴实饱含深情,未大量使用华美辞藻,D 选项语言赏析错误。A 选项,开篇引出描写并增加历史厚重感;B 选项,与江南景色对比突出淮河特色;C 选项,诗句丰富内容并体现作者情感 。
8.
答案:①由远及近:先是远景,如夕阳、炊烟、屋舍等,然后慢慢拉近到路上的羊群、牛群,最后到拉粮食的大车和赶车的人,层次分明地描绘出淮河边丰收季节的美丽画卷。②色彩丰富:红色的夕阳、金黄的粮食和赶车人红黑红黑的胸膛,色彩丰富,勾勒出丰收季节淮河边绚烂多彩的图景。③动静结合:天上的夕阳、升腾的炊烟、拱着角的牛群、运粮的马车、不着边际的田野,勾勒出丰收季节淮河边静谧而生动的充满和谐之美的自然图景。
简析:从写景顺序、色彩运用、动静关系角度分析,展现画面特色。
9.
答案:①脚步的行走,是指作者在淮河两岸行走,感知淮河两岸自然美景及风土人情;②思想与精神的行走,是指对淮河边人们追求幸福生活及清澈、透明等品性与对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深入思考;并从中体悟淮河边人们生活的智慧。
简析:分别从身体行动和思想感悟层面理解,结合文本中对淮河的描写和思考作答。
10.答案:D
简析:A 项 “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B 项 “师” 名词意动用法,以…… 为师;C 项 “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D 项无词类活用 。
11.答案:C
简析:C 项两个 “而” 都表修饰;A 项 “于” 分别为 “在” 和 “被”;B 项 “焉” 分别为兼词 “于此” 和语气词;D 项 “乎” 分别为助词和语气词 。
12.答案:B
简析:A、C、D 项是判断句,B 项不是 。
13.答案:ABF
简析:“自今以后” 为状语,应断开;“门下省覆” 主谓句后断开;“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 为整体,在 “者” 后断开 。
14.答案:A
简析:“明烛天南” 中 “烛” 是名词用作动词,“照亮”,与 “法”(按照法律,名词作状语)用法不同,A 选项错误。B 项 “圣人无常师” 中 “无” 是动词,没有,与文中 “无” 意义不同;D 项 “何为其然也” 中 “然” 是代词,这样,与文中 “然” 意义不同 。
15.答案:A
简析:张蕴古是如实陈述李好德病情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并非开脱罪名,A 选项错误。B 项,唐太宗后悔并责备官员;C 项,材料二用 “骥”“驽马” 论证人要确立目标;D 项,符合荀子观点 。
16.
答案:(1) 于是 (唐太宗) 下诏说:“凡是有判了死刑的,即使下令立即处决,都还得五次复奏。”(2) 道路即使再近,不走就不可能到达;事情即使再小,不做就不会成功。
简析:(1)“因” 是于是,“虽” 是即使,“决” 是处决;(2)“迩” 是近,“不行” 是不走,“为” 是做 。
17.
答案:①材料一用具体史实阐明:唐太宗没有按照法律处置张蕴古,事后知错能改,并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②材料二用对比论证,对比了人 “不依法”“依法但理解不深”“依法且理解深刻” 做事时的不同状态,层层递进,从而论证了依 “法” 行事的重要性。
简析:材料一通过唐太宗事例论证;材料二通过对比不同状态论证 。
18.答案:C
简析:“此意须教鹤辈知” 表达词人渴望归隐并愿与 “鹤辈” 为伴,不是无奈,C 选项错误。A 项,上阕前两句体现作者心境;B 项,“君自不归” 和 “归甚易” 体现矛盾心理;D 项,借典故表达归隐愿望 。
19.
答案:①使用隐逸意象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意须教鹤辈知” 表达了词人要与 “鹤辈” 为伴,终老田园的想法,要将自己归隐的心意告诉它们。②借用隐逸人物来表达对自由、闲适的渴望。“和得渊明数首诗” 表明词人想写陶渊明那种恬淡风格的诗,渴望自由、闲适的隐逸生活。③运用隐逸典故来自我比照。本词借孔稚珪《北山移文》的典故,表达早日归隐的愿望。
简析:从意象、人物、典故角度分析,结合词句阐述对隐逸情怀的表达。
20.
答案:(1)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 示例一: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示例二: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示例三: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简析:根据平时积累填写,注意 “谀”“苇”“凌” 等字的写法 。
21.答案:A. 一成不变(或:胶柱鼓瑟) B. 水乳交融
简析:A 处强调书写不能沿袭不变,用 “一成不变” 或 “胶柱鼓瑟” 合适;B 处形容迟子建与哈尔滨的关系,“水乳交融” 恰当 。
22.
答案:生活只有形塑了作家的精神之树,才能在作家的笔下开花。这也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要义所在。(①“只有” 和 “生活” 位置互换。②删去句末的 “之处”)
简析:原句 “只有” 位置不当,“要义所在之处” 表述重复 。
23.
答案:甲:其一是突破个体经验的有限性 乙:包含着大量鲜活的细节
简析:甲处结合后文 “从个体的走向人民的”,应填突破个体经验局限;乙处结合前后文,应是说作品包含鲜活细节 。
24.
答案:①我们的民族离不了泥土,与土地不可分割。②我们的发展也会受到土的束缚。
简析: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从与泥土的关系和受土的束缚两方面作答 。
25.略。按照作文要求,围绕 “耻感”,辩证分析其对个人的激励和束缚等,结合现实写作,注意立意、文体、字数等要求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共12页。
这是一份18,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共20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