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52751/0-17374745872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52751/0-1737474587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52751/0-17374745873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 深受学生喜爱的海苔是以紫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紫菜属于( )
A. 种子植物B. 苔藓植物C. 蕨类植物D. 藻类植物
【答案】D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的结构复杂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紫菜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
故选D。
2. “杂交水稻之父”一袁隆平院士所培育的杂交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形态结构的多样性B. 基因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物多样性不包括形态结构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也带离南极。这样做的原因是( )
A. 南极上人迹罕至,没有消费者
B. 南极上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C. 南极上缺少分解该类废弃物的微生物(细菌、真菌)
D. 废物利用或研究需要
【答案】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详解】由于人体尿液、粪便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物,而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 银杏是现存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俗称“白果树”,近几年在瓜州县城银杏作为一种优美的行道树,也被大量栽培,它属于( )
A. 藻类植物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种子植物
【答案】C
【分析】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在两亿七千万年前,银杏就已经出现了,再后来绝大部分的银杏也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有“活化石”和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银杏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通常提到的“白果”是银杏树的种子。
【详解】银杏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通常提到的“白果”是银杏树的种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图为基因、细胞核、染色体、DNA关系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依次是染色体、基因、DNA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DNA分子D.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基因和蛋白质
【答案】B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①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②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③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A.根据分析,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DNA分子,③表示基因,A错误。
B.基因是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正确。
C.根据分析,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错误。
D.结合分析,①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②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错误。
故选B。
6. 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有可能是由乙进化而来
B. 丁一定比丙更复杂,更高等
C. 丁形成的时间较乙和丙都要早
D. 甲只能出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
【答案】A
【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详解】A.物种丙比物种乙出现在较晚,丙可能是由乙进化而来的,A正确。
BC.图中的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四个相比,甲出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物种丁位于较晚的地层,因此物种丁比丙更复杂,更高等,丁形成的时间较乙和丙都要晚,BC错误。
D.四种生物相比,甲出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也可能出现在较晚的地层中,D错误。
故选A。
7. 我县濂溪故里因百亩荷花而吸引众多游客,该花既可观赏,又可药用。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 )
A. 直接价值B. 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D. 观赏价值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
【详解】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是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因此,我县濂溪故里因百亩荷花而吸引众多游客,该花既可观赏,又可药用。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8. 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无关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A和C正确;
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B正确;
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D错误;
9. 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B. 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C. 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 日本福岛核电站排放核污水,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答案】C
【分析】生态灾难是指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而给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如因无节制地开垦土地、无节制地滥伐森林而使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给社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是生态灾难。
【详解】A.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原油泄漏,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的生态灾难,A 不符合题意。
B.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臭氧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引发的次生灾害是人类活动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火山喷发造成的冰岛火山灰属于自然灾害,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C符合题意。
D.福岛核事故是2011年3月发生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福岛县在事故后对县内约38万儿童实施了甲状腺检查。截至2018年2月,已诊断159人患癌,34人疑似患癌。日本福岛核电站排放核污水,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C. 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A者(细菌和真菌)。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 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地球内部温度非常高没有生物,故选项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缺少生物部分,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图为冬奥会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奥运冠军周洋在赛场上的精彩瞬间。速滑动作包括以下步骤:①骨骼肌收缩;②骨绕关节转动;③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④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 ②①③④D. ④①③②
【答案】D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群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如人在屈肘运动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肌肉处于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状态;而以肱三头肌为主的肌肉处于舒张状态。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因此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④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①骨骼肌收缩、③相应的骨受到牵连、②骨绕关节转动。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开花结果是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进一步发育成胚
B. 传粉与受精属于有性生殖
C. 传粉只能通过昆虫来进行
D. 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
【答案】C
【分析】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开花的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受精之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
【详解】A.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A不符合题意。
B.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其中传粉与受精属于有性生殖部分,B不符合题意。
C.传粉媒介主要有昆虫(包括蜜蜂、甲虫、蝇类和蛾等)和风,则传粉不仅仅只能通过昆虫进行,C符合题意。
D.花是被子植物繁衍后代的生殖器官,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冠和产生生殖细胞的花蕊,因此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Ⅱ卷
二、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13. 瓜州县塘墩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我国内陆西部极端干旱荒漠区湿地的典型特征,部分渗入地下水在保护区内以泉水形式露头,形成地表径流,演化为季节性沼泽和泉水河流,形成保护区独特的生态景观,吸引大量天鹅、黑鹳、白鹭、灰雁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在水库、塘坝中栖息、觅食、停留,为候鸟的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_______。
(2)材料中的天鹅、黑鹳等均属于鸟类,主要外形特征是身体呈_______,前肢变为_______,体表被覆羽毛等。鸟卵中既为胚胎发育提供所必须的养料,又能提供必须水分的结构是_______;对鸟卵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将来能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_______。
(3)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这些候鸟的迁徙属于_______行为,是通过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4)近期在塘墩湖自然保护区东巴兔南区还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藏盘羊,这是一种_______(分类)动物;保护这些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
【答案】(1)地球之肾
(2)①. 流线型 ②. 翼 ③. 卵白 ④. 卵壳 ⑤. 胚盘
(3)①. 先天性 ②. 遗传物质
(4)①. 哺乳 ②. 就地保护
【分析】(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2)材料中的天鹅、黑鹳等均属于鸟类,鸟类主要外形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体表被覆羽毛,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鸟卵一般分为卵壳、卵壳膜、卵白、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其中,卵黄、卵黄膜以及胚盘是鸟卵的卵细胞,其余部分则是非细胞结构。卵黄是卵细胞主要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胚盘是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里面含有细胞核。卵黄膜紧包在卵黄外面,起保护卵黄的作用。卵壳位于最外面,坚硬,其上有气孔。它有防止卵细胞受伤害,减少水分的蒸发,用气孔进行气体交换,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卵白位于卵黄外面,它的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同时也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另外气室内有空气,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系带起固定卵黄、减震的作用,利于孵化。鸟卵中既为胚胎发育提供所必须的养料,又能提供水分的结构是卵白。对鸟卵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卵壳,另外卵壳摸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受精的胚盘将来发育为雏鸟。
(3)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候鸟迁徙是生来就有 的,先天性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近期在塘墩湖自然保护区东巴兔南区还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藏盘羊,它是一种哺乳动物,对它采取的就是自然保护区内就地保护。
14. 如图表示稻田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昆虫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青蛙与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___。
(3)农田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类的呵护,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较弱。
(4)在该生态系统中,由于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农药进入生态系统后,主要沿着________不断积累,导致最高消费者体内农药含量最多,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答案】(1)太阳能 竞争 (2)生产者 (3)自我调节 (4)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富集
【详解】试题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通光合作制有机物,有机物储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中昆虫内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青蛙与鸟都捕食昆虫,二者相互夺食物,青蛙与鸟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2)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
(3)农田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类的呵护,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4)在该生态系统中,由于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农药进入生态系统后,主要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导致最高消费者体内农药含量最多,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生物富集。
15. 如图,甲为人的生殖过程,图乙为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形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的精子染色体数目是______条。
(2)由图乙可知,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______。
(3)假定A是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是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则父亲的性状表现为______,母亲和女儿都是双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4)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的几率是______。
【答案】(1)23 (2)母方##母亲
(3)①. 双眼皮 ②. 遗传
(4)50%##
【分析】(1)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那么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3条。
(2)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这说明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双眼皮(A)对单眼皮(a)为显性。若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则父母的性状表现为双眼皮。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母亲和女儿都是双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遗传。
(4)人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所以生男生女取决于父方。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因此,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玉门市五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0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