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辽阳八年级上学期调研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辽阳八年级上学期调研月考物理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有关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温度约为3℃
B.你现在的体温约为26.7℃
C.你现在所在教室内的气温约为40℃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答案】A
【解析】解:A、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温度约为3℃;
B、日常情况下,变化幅度很小;
C、教室内的气温约为25℃;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故选:A。
2.(2分)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雾凇的形成B.河水成冰
C.樟脑丸逐渐变小D.露珠的形成
【答案】C
【解析】解: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不符合题意;
B、河水成冰是凝固过程。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逐渐变小,需要吸收热量;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分)如图所示是小阳和小光在大峡谷景区内体验“高空玻璃漂流”的游玩项目。小阳感觉前面的小光纹丝不动,小光感觉自己正顺流而下。小阳和小光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皮艇和玻璃滑道
B.树木和玻璃滑道上的水流
C.地面和树木
D.玻璃滑道和皮艇
【答案】A
【解析】解:如图所示是小阳和小光在大峡谷景区内体验“高空玻璃漂流”的游玩项目。小阳感觉前面的小光纹丝不动,以玻璃滑道为参照物,坐在后面的乘客与皮艇之间没有位置变化,综上分析知,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中加入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
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需在吸热
C.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熔化放热
D.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解:A、冰块中加入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B、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固现象,故B错误;
C、吃冰棍感觉凉爽,故C错误;
D、盆外壁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正确;
故选:D。
5.(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B.测量时出现了误差,说明一定出现了错误
C.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消除误差
【答案】C
【解析】解:A、错误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测量工具,故A错误;
B、误差不同于错误,但不一定出现了错误;
C、测量时,故C正确;
D、改进实验方法,只能使误差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6.(2分)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分别为:12.38cm、12.37cm、12.38cm、12.33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
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
【答案】D
【解析】解:书的宽度为:L=≈12.37cm。
故选:D。
7.(2分)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下列唐诗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加点字),属于凝固形成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喧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孤舟装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B
【解析】A、露是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
B、冰是水凝固成的
C、霜是水蒸气放热凝华成的。
D、雪是水蒸气放热凝华成的。
故选:B。
8.(2分)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实现了全球首个数字人点火仪式。在电视机屏幕前的观众看到数字火炬手“弄潮儿”跨越整个城市上空向主体育馆快速奔跑,如图所示,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电视屏幕B.主体育馆
C.现场的观众D.城市的楼房
【答案】A
【解析】解:观众认为“弄潮儿”始终处在屏幕中央,即“弄潮儿”相对于电视屏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A正确。
故选:A。
9.(2分)实验室有一只刻度均匀的不准确温度计,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其读数为85℃。当温度计示数为46℃时,实际温度是( )
A.6℃B.40℃C.56℃D.60℃
【答案】B
【解析】解: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示数85℃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那么该温度计1个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是
当温度计示数为46℃时,实际温度为
故选:B。
10.(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就能避免误差
C.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0.1570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D.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答案】C
【解析】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因此不是差错;
B.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
C.刻度尺读数时,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0.1570m,故C正确;
D.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故选:C。
(多选)11.(2分)“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如图所示,“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煲盖时,不小心被热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更高
B.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不会沸腾
C.喝汤时用嘴吹气可以使汤迅速降温,是因为蒸发吸热
D.沸腾后加大火焰会使汤的温度更高
【答案】BC
【解析】解:A、水蒸气液化放热,故A错误;
B、沸腾需要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经过热传递,和外面的水的温度相等,故里面的水只能达到沸点温度而不能沸腾起来;
C、对着汤吹气,汤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吸热,故C正确;
D、汤烧开后,故D错误。
故选:BC。
(多选)12.(2分)老郭乘坐大巴,他正对车窗固定好照相机,先拍图甲,均拍到同一路灯和同一小汽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向东运动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
C.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路灯是运动的
D.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巴向西运动
【答案】BCD
【解析】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路灯是静止的;
B、由于路灯相对于地面静止,甲,以大巴车为参照物,说明以地面为参照物,故B正确;
C、以小汽车为参照物,所以路灯是运动的;
D、以小汽车为参照物,所以大巴车向西运动。
故选:BCD。
(多选)13.(2分)干冰为固态的二氧化碳,一般表面温度约为﹣75℃,把一些干冰放在一个去盖的易拉罐中,用手快速接触一下罐的底部,会感觉非常凉,罐体的上部会出现水珠,罐体底部和下部会出现白色的小冰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由罐内空气液化形成的
B.接触罐底非常凉不能说明升华需要吸热
C.罐体上部出现水珠的过程需要放热
D.罐底的小冰粒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BCD
【解析】解: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干冰为固态的二氧化碳,接触罐底非常凉,不能说明升华需要吸热;
C、罐体上部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罐底的小冰粒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选:BCD。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4.(2分)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遥十七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前,发射台下的水池内需注入大量的水。点火升空时(如图),这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交会对接,对接后,飞船是 静止 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发射台周围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交会对接,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故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
故选:液化;静止。
15.(2分)如图所示,在飞机的研制中,通常要利用风洞模拟飞机运行:即以人工的方式产生并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飞机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迎面吹来,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变化。
故答案为:相对;静止。
16.(4分)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测量。
(1)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3.50 cm,尺的分度值为 0.1 cm;
(2)如图2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38.7 ℃;体温36.5℃的小丽直接用该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应为 38.7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8cm=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7.50cm;
(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遇热水银能上升,同学的体温为36.5℃,由于水银不能退回,故示数是38.7℃。
故答案为:(1)3.50;4.1;38.7。
17.(2分)如图甲所示,西班牙制造的新式列车车厢的宽度l=3.500m,为判断新式列车车厢能否通过一处老式隧道,如图乙所示,测量结果为:l1=3.500m、l2=3.480m、l3=3.495m。技术人员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0.1 dm,新式列车车厢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该隧道。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使用刻度尺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题中数据可知,小数点后三位小数;
由题意可知,列车车厢的宽度l=3.500m2=6.480m,则新式列车车厢不能通过该隧道。
故答案为:0.1;不能。
18.(2分)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答案】汽化;吸收。
【解析】解: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
19.(3分)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由于好奇淘淘用舌头去添室外的铁管,这是 凝固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若要让舌头与铁管分开,应该在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撒点 盐 (填“水”、“冰”或“盐”),很快就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因为这样可以 降低 (填“降低”或“升高”)冰的熔点。
【答案】凝固;盐;降低。
【解析】解: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冷放热凝固造成的,应该在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撒点盐,冰就会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开始熔化。
故答案为:凝固;盐;降低。
20.(2分)寒冷的冬天,汽车启动后,爸爸不小心碰到了方向盘旁边的一个手柄,雨刮器自动工作,刮去了玻璃水。小明想,玻璃水为什么不会凝固呢?应该是这款玻璃水的凝固点比普通水的凝固点 低 (选填“高”或“低”)的缘故。爸爸刚把车开出不久,车窗上出现了“哈气”,雨刮器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将“哈气”快速刮去。
【答案】低;不能。
【解析】解:冬天,普通的水已经凝固,而玻璃水没有凝固,故这款玻璃水的凝固点比普通水的凝固点低;
(2)车窗上出现了“哈气”,是车窗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雨刮器不能将“哈气”快速刮去。
故答案为:低;不能。
21.(2分)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分布有一定规律,例如南方的芭蕉树叶子比较宽大 增大表面积 的方法加快水分的蒸发,利用蒸发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作用,从而适应南方的炎热湿润气候。
【答案】增大表面积;吸热
【解析】解:南方的芭蕉树叶子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表面积,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增大表面积;吸热。
三、简答题(本题共1题,共3分)
22.(3分)冬天在浴室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表面往往会附着些水雾,即使用抹布擦拭镜面后
(1)请你解释水雾产生的原因?
(2)若设计一款防止起雾的镜子,你会如何设计?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答案】(1)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变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镜面上。
(2)在镜子背面安装一个电加热器,给镜面加热使镜面的温度升高,水蒸气在镜面就不易液化。
【解析】答:(1)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镜面上。
(2)在镜子背面安装一个电加热器,给镜面加热使镜面的温度升高。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23.(6分)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
(1)组装酒精灯上方的铁圈时,酒精灯应 点燃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2)图乙是不同时间观察到的水中气泡变化情况,表示水沸腾的是图 ② (选填“①”或“②”)。当水温升到88℃,安安同学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图丙是第4min温度计的示数 96 ℃。
(3)对比气泡情况与温度记录,安安得到结论:水沸腾前温度上升,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由此他知道妈妈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调为小火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原因了。
(4)老师指导安安用水浴法加热试管中的水,发现烧杯中的水与试管中的水都达到沸点时,只有烧杯中的水沸腾。比较周围物体的温度,而试管中的水周围物体都与之温度相同。由此安安知道了沸腾需要吸热。实验结束后移走酒精灯,安安发现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刻停止沸腾 当刚刚移走酒精灯时烧杯底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
(5)请提出一条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 减少水的质量 。
【答案】(1)点燃;(2)②;96;(3)调为小火;(4)当刚刚移走酒精灯时烧杯底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5)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解:(1)酒精灯要用外焰加热,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点燃酒精灯;
(2)水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故表示水沸腾的图是②,温度计90﹣100之间有10小格,液柱上表面上方刻度为100,上大下小,液柱上表面距离90℃有6小格,即此时水的温度为96℃;
(3)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反而加快水的汽化程度并耗费燃料,水保持沸腾状态;
(4)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时,烧杯底部的温度较高,水能继续吸热;
(5)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1)点燃;(2)②;(3)调为小火,水能继续吸热。
24.(4分)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同学们在图甲、丁两次实验中,观察到图丁实验中玻璃板上的水先蒸发完,由此可知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 快 ;
(2)图甲、乙两次实验中,图乙的水先蒸发完,由此可知 表面积 越大,水蒸发得越快。这种常见的实验研究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 法;
(3)分析比较图 甲、丙 两次实验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1)快;(2)表面积;控制变量;(3)甲、丙。
【解析】解:(1)图甲、丁两次实验中,由此可知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
(2)图甲、乙两次实验中,由此可知,水蒸发得越快。
(3)要想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故应分析比较图甲。
故答案为:(1)快;(2)表面积;(3)甲、丙。
25.(4分)学生如何买一辆大小合适的自行车呢?自行车有24英寸的,也有26英寸的,还有28英寸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果自己身体又瘦又矮的话,就买一辆24英寸的就可以。自行车的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4”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4英寸
(1)“24”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58.8 cm。
(2)给你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和一辆“24”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
①用卷尺测出直径D,算出车轮的周长为 πD ;
②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 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 ;
③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 s=nπD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1)58.8;(2)①πD;②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③s=nπD。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24”型号车直径即为24英寸,英寸与cm的换算关系是:1英寸=2.45cm;
所以“24”型号车的车轮直径d=24×4.45cm=58.8cm,
(2)学校跑道的长度比较大,无法直接测量;
①用卷尺测量出自行车轮的直径,记为D;
②在自行车上绑一个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数出绕操场一圈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
③跑道长度为:s=nπD。
故答案为:(1)58.8;(2)①πD;③s=nπD。
26.(6分)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更合理的方案是 乙 (甲/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熔化 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小明观察盛有干冰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 容器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 (选填“容器中的水”、“容器中的水蒸气”、“容器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放出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接着他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 二氧化碳气体 (选题“空气、水蒸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1)乙;熔化;(2)容器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解:(1)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温度不变,故碘不会熔化;
(2)盛有干冰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白霜是容器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将干冰放进水中时,故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小水滴的密度比水蒸气大。
故答案为:(1)乙;熔化;凝华;二氧化碳气体。
27.(7分)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受热均匀 。
(2)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说明海波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0min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另一小组使用与小丽相同的器材,仅增加试管中海波的量,则他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B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
(1)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以使得物质受热均匀;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该物质在BC段随着加热进行,但温度保持不变,故为晶体,其中B点(5min)为开始时刻,C点(15min)为结束时刻,在BC之间的过程,因此第10min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3)从丙图中可以看出,蜂蜡熔化过程温度一直升高;
(4)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熔化过程持续了10分钟,仅增加了海波的量。其中A图熔化从7分钟开始到15分钟结束,显然比10分钟还少,而B图熔化从5分钟开始到19分钟结束,因此满足耗时大于10分钟的情况。
故答案为:(1)受热均匀;(2)吸收;晶体;(3)升高。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5分)
28.(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气;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为了应对大雪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第一时间向路面撒盐除雪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 放热 (吸热/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 D 。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低 (高/低)。
(4)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乙 。
【答案】(1)凝华;放热;(2)D;(3)低;(4)乙。
【解析】解:(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凝华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热;
(2)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根据阅读材料可知,故选D;
(3)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且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向路面撒盐可以让雪在低温下熔化以达到除雪的目的;
(4)雪是晶体,其熔点是0℃,故雪在零摄氏度时,当雪全部熔化成水以后,水的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凝华;放热;(3)低。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88
90
92
94
98
99
99
99
99
9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检测试卷(含答案),共19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辽阳市第一中学九年级(上)12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