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湘艺版音乐七下教学设计整套
音乐七年级下册月儿弯弯照九州 王大娘钉缸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月儿弯弯照九州 王大娘钉缸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王大娘钉缸》是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中的一首欣赏乐曲。
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
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教师把《好汉歌》和《王大娘钉缸》比较讲解,注意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将有效的活动融入到音乐学习的实践中去,注重课堂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和时效性。
教学内容:
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初步认识其音乐风格,了解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的音乐特点,以及民歌和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能随乐哼唱,并能富有感情地背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地花鼓,体会河南的民间小调。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说一说专业音乐创作和民歌之间的关系。
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编创2-4小节旋律。
教学重点:
体会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教学难点:
运用“同头换尾”的方式,音乐材料续写旋律。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观看地花鼓视频《王大娘钉缸》,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1:请你说出这首乐曲的演唱形式?几人演唱?(一旦一丑,两人演唱)
2:师:介绍地花鼓,讲解地花鼓受人喜爱的原因?了解这种民间歌舞形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地花鼓的特点,以及民歌的分类。)
二、新课教学:
1、观看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周彬演唱视频《王大娘钉缸》
2、聆听地花鼓《王大娘钉缸》,出示乐谱
3、分析乐曲
4、复听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周彬演唱视频,并跟唱
5、讲解音乐常识:常见民歌体裁分类、
介绍小调
6、聆听《王大娘钉缸》,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十分相似?衬词部分在歌曲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演唱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
7、学生聆听对比《好汉歌》中的相似旋律。
(通过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1、调式相同;2、部分旋律相同;)
8、以《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为例探究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学生回答,教师做具体分析、总结。
9、一句话概括民歌和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
(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源泉)
(《王大娘钉缸》总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演唱、对比来准确感受、体验歌曲轻松、明快、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课堂探讨与延伸:
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小调的音乐特点。
听辨活动: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
活动与练习——“同头换尾”
学生听赏老师弹唱《牵牛花开羊跑青》、《信天游》、《草原情歌》中的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找出每个片段中上下句的结构规律,引出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并跟琴学唱旋律。
尝试运用“同头换尾”的方式,为下面音乐材料续写四小节旋律,然后跟琴学唱。
四、课堂小结
地花鼓
小调
老师呼吁大家担负起继承发扬创新民歌的重任,让我们的民歌走向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各省具有代表性的小调民歌,整理并聆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唱脸谱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优质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概述,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湘艺版七年级下册天路 思乡曲获奖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原始狩猎图 梅花三弄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欣赏古曲《梅花三弄》,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课堂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